长涡轮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3115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长涡轮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长涡轮箱,尤其涉及一种四面刨的涡轮送料箱体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的四面刨的涡轮箱体中,由一根蜗杆带动两组涡轮减速后通过齿轮啮合带动多根送料轴,并且蜗杆、涡轮以及齿轮均安装于同一箱体内,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702824U所公开的一种四面刨多轴送料箱。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涡轮箱体,由于大部分部件集中设置于箱体内部上侧区域,因此导致安装完成后整体结构重心偏高,当箱体底端固定于机架上后,机器运行时振动强烈,稳定性较差,同时多个部件集中安装在同一箱体内,由于箱体内部空间较为紧凑,因此安装时也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稳定性能较好的用于四面刨送料的长涡轮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长涡轮箱,包括大体上呈长方体结构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空腔,在所述箱体的两个相对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贯通的轴孔,在所述箱体的另外两个相对侧壁上设置有贯通的蜗杆通孔,所述蜗杆通孔连通于所述空腔的下部,所述空腔的上部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空腔下部的截面积,并且在靠近所述空腔下部的位置截面积自上而下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在所述箱体的下部设置有向远离箱体的方向延伸的支撑板部。

在所述支撑板部上开设有安装孔。

所述支撑板部为多个。

所述箱体包括可分离设置的上半部与下半部,每个所述轴孔的孔壁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上半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下半部。

在所述上半部与所述下半部上水平设置有定位铆孔,定位铆孔内设置有板状的铆接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长涡轮箱,由于所述空腔的上部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空腔下部的截面积,并且所述箱体大体呈长方体状,因此箱体的下部在铸造过程中使用了较多的铸铁材料,从而使得箱体整体上重心靠近下部,当箱体内装配了蜗杆、涡轮以及齿轮后,也能保证长涡轮箱的重心较低,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克服了重心较高的缺点,从而运行过程中减缓了振动,保证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将所述箱体设置为可分离设置的上半部与下半部,每个所述轴孔的孔壁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上半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下半部,从而便于涡轮以及齿轮的安装,装配好后在将上半部扣合在下半部上,非常简便;通过板状的铆接件将上半部与下半部铆接固定,放置二者脱离,同时铆接件为板状使得铆接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长涡轮箱,包括大体上呈长方体结构的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空腔100,在所述箱体1的两个相对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贯通的轴孔11,在所述箱体1的另外两个相对侧壁上设置有贯通的蜗杆通孔12,所述蜗杆通孔12连通于所述空腔100的下部,所述空腔100的上部100a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空腔下部100b的截面积,并且在靠近所述空腔100b下部的位置截面积自上而下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在所述箱体1的下部设置有向远离箱体的方向延伸的支撑板部13。

在所述支撑板部13上开设有安装孔131。

所述支撑板部13为多个。

所述箱体1包括可分离设置的上半部1a与下半部1b,每个所述轴孔的孔壁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上半部1a,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下半部1b。

在所述上半部1a与所述下半部1b上水平设置有定位铆孔,定位铆孔内设置有板状的铆接件1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长涡轮箱,由于所述空腔的上部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空腔下部的截面积,并且所述箱体大体呈长方体状,因此箱体的下部在铸造过程中使用了较多的铸铁材料,从而使得箱体整体上重心靠近下部,当箱体内装配了蜗杆、涡轮以及齿轮后,也能保证长涡轮箱的重心较低,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克服了重心较高的缺点,从而运行过程中减缓了振动,保证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将所述箱体设置为可分离设置的上半部与下半部,每个所述轴孔的孔壁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上半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下半部,从而便于涡轮以及齿轮的安装,装配好后在将上半部扣合在下半部上,非常简便;通过板状的铆接件将上半部与下半部铆接固定,放置二者脱离,同时铆接件为板状使得铆接效果较好。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