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管夹盖更换功能的管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6191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具有管夹盖更换功能的管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子固定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管夹盖更换功能的管夹。



背景技术:

由于汽车燃油管走向跨度较大,为布置规范,避免干涉,通常需要用多个管卡将油管固定于车身不同位置。目前固定油管所采用的管卡包括管夹座和管夹盖,管夹盖通常用来固定多个管子,当管夹盖的一部分损坏后,需要更换管夹盖,导致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具有管夹盖更换功能的管夹,第一管夹盖与第二管夹盖卡接配合,当第一管夹盖或第二管夹盖损坏后,只需要更换其中一个,节省材料,并且安装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管夹体,所述管夹体包括管夹座和管夹盖,所述管夹盖盖接于管夹座,所述管夹盖包括第一管夹盖和第二管夹盖,所述第一管夹盖的一端与第二管夹盖的一端卡接,所述第一管夹盖和第二管夹盖均设有第一半孔槽,所述管夹座设有与所述第一半孔槽相配合的第二半孔槽,所述第一半孔槽和第二半孔槽合围形成管子固定孔。

使用时,将管子放置于第二半孔槽,将管夹盖盖接于管夹座,所述第一半孔槽和第二半孔槽合围形成管子固定孔,将管子固定。

第一管夹盖与第二管夹盖卡接配合,当第一管夹盖或第二管夹盖损坏后,只需要更换其中一个,节省材料,并且安装便捷。

进一步,第二管夹盖另一端与管夹座的一端相互卡接,所述第二管夹盖与管夹座的卡接是在第二管夹盖的端部形成一带齿的正卡头,对应在管夹座上形成一带倒卡头的卡槽,正卡头与倒卡头相互配合,形成卡接关系,所述正卡头与倒卡头的配合面设有多个凸齿或凹槽,所述倒卡头与正卡头的配合面设有与所述多个凸齿或凹槽相配合的多个凹槽或凸齿。

进一步,所述第一管夹盖的另一端与管夹座的另一端铰接或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的软连接条进行连接。

进一步,所述多个凸齿和多个凹槽的延续方向与管子的径向垂直。

进一步,设于正卡头的多个凸齿或凹槽呈均匀间隔布置,设于倒卡头的多个凹槽或凸齿呈均匀间隔布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管夹盖的一端与第二管夹盖的一端卡接是在第一管夹盖的端部形成一带齿的正卡头,对应在第二管夹盖的一端形成一带齿的倒卡头,正卡头与倒卡头相互配合,形成卡接关系,所述正卡头与倒卡头的配合面设有多个凸齿或凹槽,所述倒卡头与正卡头的配合面设有与所述多个凸齿或凹槽相配合的多个凹槽或凸齿,所述多个凸齿和多个凹槽的延续方向与管子的径向垂直或平行。

进一步,所述管夹座还设有螺栓安装座,所述螺栓安装座设有螺栓安装孔,所述管夹座的螺栓安装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环形限位齿,环形限位齿朝向螺栓装配方向倾斜,环形限位齿的齿距与所装配的凸焊螺栓的螺距相同。

进一步,所述第一半孔槽和第二半孔槽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两个第一半孔槽和第二半孔槽组合成两个管子固定孔。

进一步,所述两个管子固定孔分别设于螺栓安装座的两端,所述螺栓安装座的左上端和右上端均设有倒卡头,所述两个第一半孔槽均设有正卡头,两个半孔槽的正卡头分别与所述左上端的倒卡头和右上端的倒卡头卡接配合。

进一步,所述管夹盖和管夹座上的半孔槽在合围后,两个半孔槽的对应端不相互接触,在它们之间留出减振缝。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的优点,第一管夹盖与第二管夹盖卡接配合,当第一管夹盖或第二管夹盖损坏后,只需要更换其中一个,节省材料,并且安装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正卡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图6是倒卡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右视图。

图8是图6的仰视图。

图中:1、管夹座;2、环形限位齿;3、第一半孔槽;4、第二半孔槽;5、正卡头;6、卡槽;7、倒卡头;8、凸齿;9、凹槽;10、软连接条;11、螺栓安装座;12、减振缝;13、第一管夹盖;14、第二管夹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管夹体,所述管夹体包括管夹座1和管夹盖,所述管夹盖盖接于管夹座1,所述管夹盖包括第一管夹盖13和第二管夹盖14,所述第一管夹盖13的一端与第二管夹盖14的一端卡接,所述第一管夹盖13和第二管夹盖14均设有第一半孔槽3,所述管夹座1设有与所述第一半孔槽3相配合的第二半孔槽4,所述第一半孔槽3和第二半孔槽4合围形成管子固定孔。

使用时,将管子放置于第二半孔槽4,将管夹盖盖接于管夹座1,所述第一半孔槽3和第二半孔槽4合围形成管子固定孔,将管子固定。

第一管夹盖13与第二管夹盖14卡接配合,当第一管夹盖13或第二管夹盖14损坏后,只需要更换其中一个,节省材料,并且安装便捷。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管夹盖14另一端与管夹座1的一端相互卡接,所述第二管夹盖14与管夹座1的卡接是在第二管夹盖14的端部形成一带齿的正卡头5,对应在管夹座1上形成一带倒卡头7的卡槽6,正卡头5与倒卡头7相互配合,形成卡接关系,所述正卡头5与倒卡头7的配合面设有多个凸齿8或凹槽9,所述倒卡头7与正卡头5的配合面设有与所述多个凸齿8或凹槽9相配合的多个凹槽9或凸齿8。

正卡头5的配合面设有多个凸齿8或凹槽9,倒卡头7的配合面设有多个凹槽9或凸齿8,凸齿8与凹槽9配合,使正卡头5与倒卡头7的连接更加牢固,防止正卡头5与倒卡头7脱落。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管夹盖13的另一端与管夹座1的另一端铰接或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的软连接条10进行连接。

如图2-8所示,所述凸齿8和凹槽9的延续方向与管子的径向垂直。一方面,正卡头5与倒卡口相互进行限位,另一方面,凸赤和凹槽9相互进行限位,从两方面,防止正卡头5与倒卡头7脱落。

所述多个凸齿8和多个凹槽9的延续方向还可以均与管子的径向平行,也能达到相互限位的效果。

如图4和7所示,设于正卡头5的多个凸齿8或凹槽9呈均匀间隔布置,设于倒卡头7的多个凹槽9或凸齿8呈均匀间隔布置。

如图2-8所示,所述第一管夹盖13的一端与第二管夹盖14的一端卡接是在第一管夹盖13的端部形成一带齿的正卡头5,对应在第二管夹盖14的一端形成一带齿的倒卡头7,正卡头5与倒卡头7相互配合,形成卡接关系,所述正卡头5与倒卡头7的配合面设有多个凸齿8或凹槽9,所述倒卡头7与正卡头5的配合面设有与所述多个凸齿8或凹槽9相配合的多个凹槽9或凸齿8,所述多个凸齿8和多个凹槽9的延续方向与管子的径向垂直或平行。

正卡头5的配合面设有多个凸齿8或凹槽9,倒卡头7的配合面设有多个凹槽9或凸齿8,凸齿8与凹槽9配合,使第一管夹盖13与第二管夹盖14的连接更加牢固,防止正卡头5与倒卡头7脱落。

如图2-8所示,所述凸齿8和凹槽9的延续方向与管子的径向垂直。一方面,正卡头5与倒卡口相互进行限位,另一方面,凸赤和凹槽9相互进行限位,从两方面,防止正卡头5与倒卡头7脱落。

所述多个凸齿8和多个凹槽9的延续方向还可以均与管子的径向平行,也能达到相互限位的效果。

如图1所示,所述管夹座1还设有螺栓安装座11,所述螺栓安装座11设有螺栓安装孔,所述管夹座1的螺栓安装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环形限位齿2,环形限位齿2朝向螺栓装配方向倾斜,环形限位齿2的齿距与所装配的凸焊螺栓的螺距相同。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半孔槽3和第二半孔槽4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两个第一半孔槽3和第二半孔槽4组合成两个管子固定孔。

如图1-8所示,所述两个管子固定孔分别设于螺栓安装座11的两端,所述螺栓安装座11的左上端和右上端均设有倒卡头7,所述两个第一半孔槽3均设有正卡头5,两个半孔槽的正卡头5分别与所述左上端的倒卡头7和右上端的倒卡头7卡接配合。

当第一管夹盖13损坏后,第二管夹盖14可以通过正卡头5与螺栓安装座11的右上端的倒卡头7卡接配合,第二管夹盖14可以单独盖合于管夹座1。

当第二管夹盖14损坏后,第一管夹盖13可以通过正卡头5与螺栓安装座11的左上端的倒卡头7卡接配合,第一管夹盖13可以单独盖合于管夹座1。

如图2所示,为避免第一半孔槽3与第二半孔槽4直接接触,造成振动的传递,所述管夹盖和管夹座1上的半孔槽在合围后,两个半孔槽的对应端不相互接触,在它们之间留出减振缝12。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