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管防松螺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6302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管防松螺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管防松螺栓,尤其是一种通过套管实现防松的螺栓。



背景技术:

现有防松螺栓,有尼龙防松螺母,涂胶防松螺栓通过填充物,让螺栓与螺母之间的螺纹受到挤压、膨胀,增大摩擦力的方式实现螺栓的防松。但当振动力过大时,还是有松动的可能性。通过焊接等方式可以实现超强的防松,但在使用的便利性上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套管防松螺栓,通过贯穿被连接物的套管,实现螺栓与螺母的连接,再通过连接锯齿、凹槽等结构实现螺栓的防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套管防松螺栓,由螺栓、螺母、套管、弹垫组成,螺栓头部连接螺杆的一面均匀分布有一圈多边形柱体,两个多边形柱体之间为凹槽,凹槽底面为斜面、弧面;套管为一中空圆柱体管,一端至少分布有一个至一圈固定杆,两个固定杆之间为伸缩缝,另一端上有环圈,环圈上分布有一圈环圈锯齿,环圈的直径大于被连接物的孔径;螺母表面至少一面上有一圈螺母锯齿;

套管套于螺栓的螺杆上,套管一端的固定杆插入、连接螺栓头部的凹槽中,另一端环圈上的环圈锯齿,通过弹垫与螺母上的螺母锯齿连接;环圈锯齿、螺母锯齿的锯齿面朝上时,均为锯齿头部对着锯齿尾部逆时针排列的一圈锯齿结构,且锯齿头部倾斜角度小于锯齿尾部倾斜角度;弹垫为左旋弹簧结构,弹垫两端端头分别抵拢环圈锯齿及螺母锯齿的尾部进行连接、卡固。

螺栓、螺母均为带齿六角法兰面结构;多边形柱体俯视为梯形,梯形的顶边位于螺杆一端,底边位于螺栓头部的边缘,多边形柱体之间侧壁相互平行分布;固定杆头部及多边形柱体表面经过圆化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螺栓头部连接螺杆的面上分布有一圈螺栓锯齿,组合套管的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弹垫套于螺栓的螺杆上,螺栓锯齿连接着第一套管中第一环圈上的第一环圈锯齿;第二套管中第二环圈上的第二环圈锯齿通过弹垫连接着螺母上有螺母锯齿的一面;第一套管中的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套管的第二固定杆相互连接,其中第一固定杆插入第二套管中的第二伸缩缝中,第二固定杆插入第一套管的第一伸缩缝中,二者相互交叉、连接;并且,单个套管的长度小于被连接物的整体厚度,大于被连接物整体厚度的一半;

当螺栓头部连接螺杆的面上分布有一圈多边形柱体时,第一套管环圈上分布有对应的环圈多边形柱体及环圈凹槽,用于插入、连接螺栓头部的多边形柱体及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预先将固定杆制成弯曲的结构,放置于凹槽中,减少连接时变形的范围;固定杆的宽度与凹槽的宽度趋于一致,并且,固定杆可以插入凹槽中;套管中固定杆的数量少于、等于凹槽的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为金属材料制品,环圈锯齿、螺母锯齿、螺栓锯齿均为一圈直齿结构分布的锯齿;根据需要,锯齿尾部的面与环圈、螺栓、螺母表面的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地,所述左旋弹垫及左旋弹簧的上、下表面设有锯齿结构,且上、下表面锯齿排列方向相反,上表面锯齿头部对着尾部逆时针排列成一圈,下表面锯齿头部对着尾部顺时针排列成一圈。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的侧边为斜边,两个固定杆结合后,上、下斜边相互重合,起到防止滑动及位移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套管中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端头向外弯曲、整体向外倾斜,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相互穿过对方的伸缩缝后,在套管外部继续延伸,形成相互交叉扣合的连接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套管其中一个套管整体为一中空圆柱体管,表面有多个竖向分布且凸起的竖条,插入、连接到另一个套管的伸缩缝中。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需要,在螺栓头部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位于螺杆的周围,并与螺杆的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需要,采用“T”型螺栓,“T”型螺栓头部有一组相对的边小于、等于螺杆直径,套管中的固定杆为两根平行分布且具有弧面结构的固定杆,固定杆穿过螺杆套于螺栓头部较窄的两端,起到固定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整体为一中空圆柱体管,在固定杆一端设有多条刻痕,通过螺母挤压实现固定杆之间的分离,进入螺栓凹槽中的固定杆起到固定、防松、防转动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良好效果为:通过在螺栓、螺母上设置锯齿、凹槽的结构,套管一端锁固螺栓的头部,另一端锁固螺母,套管穿过被连接物连接、固定着螺栓头部和螺母,从而实现防松的目的。套管的固定杆用于连接螺栓并实现卡固,其长度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当两个套管组合使用时,能适应一定范围内被连接物长度的变化。通过个性化定制,让固定杆以最佳长度进行连接和固定。在连接牢固的前提下,有着更好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套管防松螺栓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套管防松螺栓的螺栓、套管、弹垫、螺母结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套管防松螺栓的固定杆插入凹槽中,旋紧后发生变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套管防松螺栓的螺栓、套管、弹垫、螺母结合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套管防松螺栓的螺栓、组合套管、弹垫、螺母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套管防松螺栓的螺栓、组合套管、弹垫、螺母结合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套管防松螺栓的端头向外弯曲的组合套管结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套管防松螺栓的端头向外弯曲的套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套管防松螺栓的组合套管中第二套管中由凸起的竖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套管防松螺栓的螺栓头部有通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套管防松螺栓的“T”型螺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套管防松螺栓的套管有刻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螺栓 11螺栓头部 12螺杆 13多边形柱体 14凹槽 15斜面 16螺栓锯齿 17通孔 18“T”型螺栓 2螺母 21螺母锯齿 3套管 31固定杆 32伸缩缝 33环圈 331环圈锯齿 34刻痕 4弹垫 5锯齿头部 6锯齿尾部 7组合套管 71第一套管 711第一环圈 7111第一环圈锯齿 712第一固定杆 713第一伸缩缝 72第二套管 721第二环圈 7211第二环圈锯齿 722第二固定杆 723第二伸缩缝 73凸起的竖条 74端头向外弯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12所示,一种套管防松螺栓,包括由螺栓1、螺母2、套管3、弹垫4组成,螺栓头部11连接螺杆12的一面均匀分布有一圈多边形柱体13,两个多边形柱体13之间为凹槽14,凹槽14底面为斜面、弧面;套管3为一中空圆柱体管,一端至少分布有一个至一圈固定杆31,两个固定杆31之间为伸缩缝32,另一端上有环圈33,环圈33上分布有一圈环圈锯齿331,环圈33的直径大于被连接物的孔径;螺母2表面至少一面上有一圈螺母锯齿21。

套管3套于螺栓1的螺杆12上,套管3一端的固定杆31插入、连接螺栓头部11的凹槽14中,另一端环圈33上的环圈锯齿331,通过弹垫4与螺母2上的螺母锯齿21连接;环圈锯齿331、螺母锯齿21的锯齿面朝上时,均为锯齿头部5对着锯齿尾部6逆时针排列的一圈锯齿结构,且锯齿头部5倾斜角度小于锯齿尾部6倾斜角度;弹垫4为左旋弹簧结构,弹垫4两端端头分别抵拢环圈锯齿331及螺母锯齿21的尾部进行连接、卡固。

螺栓1、螺母2均为带齿六角法兰面结构;多边形柱体13俯视为梯形,梯形的顶边位于螺杆12一端,底边位于螺栓头部11的边缘,多边形柱体13之间侧壁相互平行分布;固定杆31头部及多边形柱体13表面经过圆化处理。

具体的,螺栓头部11的多边形柱体13之间有均匀的间隔,间隔间形成的凹槽14用于引导套管3中的固定杆31进行移动。套管3套于螺杆12上,其长度大于被连接物的厚度,并且贯穿被连接物,一端连接螺栓头部11,一端连接螺母2。固定杆31、环圈33与套管3连为一体,固定杆31为一根具有弧面结构的竖直的金属条。固定杆31长度根据需要进行设定。螺杆12头部及多边形柱体13表面经过圆化处理,有助于固定杆31插入凹槽14中。

套管3一端的固定杆31插入凹槽14中,受到螺母2下压力的影响,到达凹槽14底部发生形变,并顺着凹槽14底部的斜面从螺杆12一端向外延伸,在这个过程中,凹槽14底部的斜坡结构或弧形结构能有效引导弯曲变形的固定杆31向外延伸及移动。旋紧螺母2的过程中,固定杆31发生形变后,至少有一部分固定杆31卡固在凹槽14中,从而有效的防止了套管3与螺杆12之间发生位移的可能性。

螺栓头部11的多边形柱体13通常俯视为梯形的柱体,保证凹槽14为一个两边侧壁平行的通道。当梯形底边靠近螺杆12,顶边靠近螺栓头部11边缘位置,较宽的底部有利于固定杆31进入凹槽14中。从节约材料的角度,也可以是多个“V”字形组成的一圈柱体,两个“V”字形柱体相邻的边为平行边,即:“V”字形柱体的侧边相互平行,字母“V”字形柱体交叉部分靠近螺杆12一端,排成一圈、散射式地进行分布。特殊情况下,凹槽14的底边的敞口靠近螺杆12,顶边的窄口靠近螺栓头部11的边缘位置。

套管3另一端上的环圈33由一个带通孔的环圈33与套管3边缘垂直连接,通常采用铸造成型,也可以将二者焊接为一体,成为套管3上的环圈33。环圈33上的锯齿设置在与螺母2接触的一面上,环圈33上的锯齿结构及螺母2表面的锯齿结构通过弹垫4完成连接及卡固。由于弹垫4为左旋弹簧结构,在顺时针拧螺母2时,均为锯齿头部5接触到弹垫4的两端,不会发生抵触。当停止旋钮后,弹簧两端弹向上、下两面,卡于锯齿尾部6的侧边上。因为,锯齿的尾部角度大于头部角度。弹垫4的两端卡于尾部时,能防止逆时针旋转运动,从而起到了防松的目的。套管3长度大于被连接物长度。套管3穿过被连接物后,在螺栓1与螺母2的紧合过程中,在一定范围的变形空间内,依然可以紧密连接螺栓1与螺母2。

为了获得更大的弹性,可以选择使用左旋弹簧对弹垫4进行替代。当弹垫4变为左旋弹簧时,能有更多的弹性适应空间及范围。锯齿面朝上时,当选择的是右旋弹簧,锯齿分布方向相反,为顺时针分布。锯齿的分布方向为,环圈锯齿331与螺母锯齿21表面朝上时,均为逆时针分布排列。而当套管3套于螺杆12上,螺母2拧入螺杆12后,螺母2的锯齿向下,为顺时针分布。也就是,螺栓头部11的螺栓锯齿16与螺母锯齿21之间相互对着进行分布,锯齿面朝上的为逆时针排列,锯齿面朝下的为顺时针排列。二者通过左旋弹垫4或左旋弹簧进行连接,卡固。

直齿结构是锯齿边均为直边的结构。通过加深锯齿尾部6的高度,有利于弹垫4卡固的效果更好。当锯齿尾部6的面,即:尾部的竖边与平面的夹角为小于90度的锐角时,弹垫4端头有一定的倾斜角。两个斜面上、下卡合后,防止上、下震动导致的松动和脱落,有利于弹垫4端头更好的卡固在锯齿中。防止上、下震动引起的松动,防松的效果将会更好。

套管3通常为金属材质,铁质材料可以通过镀锌、涂油等工艺,实现防锈的目的。当然,也可以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套管3。套管3需要有良好的韧性和钢性,保证在发送弯曲变形时固定杆31不发生断裂,而金属的硬度能保证防松、锁固的效果。

弹垫4是用于环圈锯齿331与螺母2、螺栓1之间的锯齿连接,在二者结合紧密的过程中,通过弹垫4上、下的弹力连接锯齿,实现螺栓1与螺母2旋紧过程中动态紧合的作用。当在弹垫4上、下两面设有连续的锯齿时,这样,保证在螺母2与环圈锯齿331结合时的紧密。通过回弹力,弹垫4上、下表面的锯齿尾部6能有效的卡于螺母2与环圈锯齿331的尾部。

当使用组合套管7时,螺栓头部11的螺栓锯齿16与第一套管71中第一环圈锯齿7111通过弹垫4结合,螺母2的螺母锯齿21与第二套管72中的第二环圈锯齿7211结合时不需要设置弹垫4进行结合。同时,允许螺栓锯齿16与第一环圈锯齿7111、螺母锯齿21与第二环圈锯齿7211均通过弹垫4进行连接。当螺母2上设置有多边形柱体13结构时,第二环圈721表面也设置相应的均匀间隔分布的环圈33多边形柱体13与之连接。对应地螺栓11上设有螺栓锯齿16,第一套管71中的第一环圈锯齿7111通过弹垫4与之相连接。

当使用组合套管7时,使用过程中,第一套管71首先套于螺栓11的螺杆12上,第一环圈锯齿7111与螺栓锯齿16结合。其次,第一套管71连同螺杆12一起穿过被连接物。在另一端,第二套管72的第二固定杆722的一端,套在螺杆12上,穿入被连接物中,并与第一套管71中的第一固定杆712相互插入、连接。接着再在螺杆12上套入弹垫4,最后将有螺母锯齿21的一面连接到螺杆12上。旋紧后,完成防松螺栓11的紧合过程。这个过程中,套管的环圈用于固定在被连接物的两端。

当使用组合套管7时,两个套管有固定杆的一端,是通过固定杆相互插入对方固定杆的伸缩缝中实现长度调节和防止松动的。二者套管中的伸缩缝与二者的固定杆宽度趋于一致,且固定杆能插入对方的伸缩缝中。这个过程中,单个套管的长度小于被连接物的整体厚度,否则,螺栓11与螺母2将无法连接紧合。单个套管的长度不应低于被连接物一半的长度,否则,将无法实现两个固定杆之间的连接。固定杆的长度等于伸缩缝的长度,固定杆长度越长,就能适应更多不同厚度的被连接物。不同固定杆的长度,对被连接物厚度变化的适应范围也不一样。

当使用组合套管7时,当环圈大于被连接物时,分别套于被连接物的两端。两个套管的固定杆被圆化的端头,有利于二者的结合、插入。将螺栓11与螺母2拧紧,就能实现防松的效果。其中,第一套管71与螺栓头部11的螺栓锯齿16结合时,不需要弹垫4就能实现卡固。根据需要,可以增加弹垫4的设置。

当使用组合套管7时,套管套于螺杆12上,通过精度控制,使得套管在螺杆12上晃动的距离小于固定杆的厚度。即:套管内径与螺杆12直径之间的误差值小于套管的壁厚。保证固定杆与固定杆之间结合的紧密,且不会发脱落的情况。两条固定杆上设有斜边,一个斜面朝上,一个斜面朝下,两个斜边通过上、下重合,防止固定杆间上、下位移松动,起到稳固连接着互相交叉的固定杆的作用。

当使用组合套管7时,第一套管71第一环圈711上为均匀间隔分布的多边形柱体13结构与螺栓头部11表面的多边形结构交叉、重叠,从而实现防松、锁固的目的。

当使用组合套管7时,当固定杆端头到达伸缩缝尽头,第一套管71中的第一固定杆712向外弯曲翘起的端头,沿着第二套管72的表面继续向前移动;反之,第二套管72中的第二固定杆722向外弯曲翘起的端头,沿着第一套管71的表面继续向前移动;二者形成一个相互交叉锁固的效果。相互锁定的套管,保证不发生固定杆脱落的情况。还包括,第一固定杆712、第二固定杆722整体向外倾斜、展开。特殊情况下,固定杆端头在遇到阻力时,发生弯曲,回转的情况,形成倒钩状互相交叉连接。

其他情况下,一根套管受到冲压变形,表面形成多个凸起的竖条73结构,方向与中空管一致,凸起的竖条73插入另一根套管的伸缩缝中,实现卡固;螺栓头部11设置的通孔17是为了让固定杆直接穿过孔洞起到卡固的作用。根据需要,在螺栓头部11边缘设置竖向且贯通的切口,切口直至螺杆12位置附近,切口俯视为一个凹槽的侧横截面结构;当使用“T”型螺栓18时,两个平行的固定杆直接穿过,并卡固于“T”型螺栓18相对较窄的两边上,实现固定的作用;套管上的刻痕34,在受到下压力后,固定杆顺着刻痕34进行分离,形成多条固定杆。一部分固定杆停留于多边形柱体13表面,进入凹槽14的固定杆起到锁固、防松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