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1577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止回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止回阀设计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止回阀。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物中的排风及油烟管路渐趋向于采用集中的立管,与常规管路相比,集中立管的优点是:不破坏建筑外立面,不会影响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可以对排出气体进行冷热集中回收,室外风倒灌的风险小,室外风入侵引起的负荷增加小。

上述现有建筑物排风及油烟管路的集中立管中的止回阀的开关方式一般是:当建筑物需要排风或油烟管路需要排油烟时,风力将进入阀体的进风口处,使得阀体的进出口之间形成压力差,此时止回阀内的阀板在气体压差的作用下打开;当排风管内的室内气体或油烟管路的油烟气体被排完时,阀体的进出口之间不再形成压力差,此时阀板在重力和/或气体回流作用下关闭。

上述止回阀因靠重力和/或气体回流作用关闭,存在阀板打开后却关闭不严的弊病,而阀门关闭不严密常常造成排风或油烟倒灌,进而影响室内或厨房的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止回阀,保证了当排风或油烟管路中的阀体内的阀板在进出口压力差打开之后,在自身重力或气体回流作用关闭的同时,还因为磁力作用进一步紧密连接在一起,使得阀板关闭时不会产生间隙且关闭严密,有效地防止管路出现排风或油烟倒灌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止回阀,包括:

阀壳体,所述阀壳体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径向设有若干个阀板;

所述阀壳体内设有与所述阀板连接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有第一磁性件;

所述阀板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固定端设于所述阀壳体内,所述活动端设有第二磁性件;

所述活动端以所述固定端为支点在远离所述限位件状态和靠近所述限位件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当所述阀板受到压力时,所述活动端呈远离所述限位件状态;

当所述阀板受到的压力消失时,所述活动端呈靠近所述限位件状态,且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阀板的活动端与限位件的连接处设置磁性相反的磁性件,这样保证了当排风及油烟管路中的阀体内的阀板在进出口压力差打开之后,在自身重力或气体回流作用关闭的同时,还因为磁力作用进一步紧密地与限位件连接在一起,使得阀板与限位件之间不会产生间隙且关闭严密,有效地防止管路出现排风或油烟倒灌的现象。从而保证了室内的良好环境,避免了室内因为排风或油烟倒灌而出现室内环境恶化的现象。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端的连接处设有挡板,所述挡板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增加阀壳体的气密性,在阀板的固定端且靠近进风口的一侧设置一挡板,这样避免了阀板的固定端的连接处存在缝隙而导致出风口一侧的气体通过这些缝隙进入进风口一侧的管路,进而进入室内,影响室内环境,从而出现排风或油烟倒灌的现象。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为所述阀壳体的内侧壁朝内伸出的凸台。

本技术方案中,限位件可为阀壳体自身一体化的部件,即为阀壳体的内侧壁朝内凸起的凸台,无需再另外在进行设计和锻造,这样既不改变阀壳体的形状或构造,工程造价低且非常的实用。凸台靠近出风口的一侧与阀板的活动端接触式连接,此时,限位件不仅具有连接阀板的作用,还可以阻止阀门在关闭时朝向阀壳体进风口的一侧转动,从而避免了出风口一侧的排风或油烟倒灌进入阀壳体进风口一侧的管道,进而进入室内环境,造成室内环境的污染的情况出现。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阀壳体的进风口端的口径小于所述阀壳体的出风口端的口径;所述凸台的顶端与所述进风口侧的阀壳体的端部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限位件还可以根据阀壳体的特殊构造进行灵活设计,甚至可为阀壳体本身构造的一部分,无需再另外在进行设计和锻造,这样既不改变阀壳体的形状或构造,且节约锻造限位件的原料,可见,限位件的具体位置及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实用且工程造价低。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阀板的为两块径向设于所述阀壳体内的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

本技术方案中,将阀板设计为径向分布的两块阀板,这样减少了阀板打开时所需要的进出口之间的压力差值,因此提高了止回阀的灵敏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阀板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阀板的固定端均通过第一销轴设于所述阀壳体内。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阀板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阀板的固定端相对设于所述阀壳体的内侧壁。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阀板的固定端设于所述阀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阀板的固定端通过第二销轴设于所述阀壳体内;所述第一阀板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二阀板的固定端接触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阀板的固定端设有第三磁性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阀壳体的内侧壁设有第四磁性件;当所述阀板受到压力时,所述第四磁性件使得所述活动端远离所述限位件。

本技术方案中,由于随着阀体的使用时间的增加,阀板经过长期油烟的浸渍,油腻的阻尼作用会造成阀板黏滞在限位件上,造成阀板打开或关闭的不确定,因此通过在阀壳体靠近出风口的内侧壁适当的地方设置磁性件,可以加大阀板打开时的外力作用,确保阀板打开或关闭的及时性,保证了止回阀的及时反应性,减少了止回阀的清理、维修或更换的次数,增加了止回阀的使用寿命。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止回阀,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阀板的活动端与限位件的连接处均设置磁性相反的磁性件,这样保证了当排风及油烟管路中的阀体内的阀板在进出口压力差打开之后,在自身重力或气体回流作用关闭的同时,还因为磁力作用进一步紧密连接在一起,使得阀板与限位件之间不会产生间隙且关闭严密。

2.本实用新型中,限位件可以为阀壳体自身凸起形成,也可以为在其内部增设的零件,甚至为其特殊构造;限位件既可以与阀壳体一体成型也可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且不需要改变阀体本身的构造或大小,设计科学合理且制造工艺简单,造价较低,非常实用,效果优良。

3.本实用新型中,阀板的数目及其连接方式可灵活设计于阀壳体的内部,且无需改变改变阀体本身的构造或大小,应用范围广阔,结构简单,效果优良。

4.本实用新型中,随着阀体的使用时间的增加,阀板经过长期油烟的浸渍,油腻的阻尼作用会造成阀板黏滞在限位件上,造成阀板打开或关闭的不确定,因此通过在阀壳体靠近出风口的内侧壁适当的地方设置磁性件,可以加大阀板打开时的外力作用,确保阀板打开或关闭的及时性,保证了止回阀的及时反应性,减少了止回阀的清理、维修或更换的次数,增加了止回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止回阀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阀壳体,11.阀壳体的出风口端,12.阀壳体的进风口端,20.凸台,21.第一磁性件,31.第一阀板,32.第二阀板,33.第二磁性件,34.第三阀板,40.插销,50.第四磁性件,60.连接杆,70.挡板,80.第三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所示,一种止回阀,包括阀壳体10,阀壳体10的进风口(图中未标示)与出风口(图中未标示)之间径向共设有一块第三阀板34;第三阀板34的一端为固定端(图中未标示),另一端为活动端(图中未标示),且固定端通过插销40固定设于阀壳体10的内侧壁上,活动端设有第二磁性件33,阀壳体10的内侧壁朝内伸出形成与第三阀板34的活动端连接的凸台20,凸台20上设有第一磁性件21;第三阀板34的活动端以固定端为支点在远离所述限位件状态和靠近所述限位件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当第三阀板34受到压力时,活动端呈远离凸台20的状态;当第三阀板34受到的压力消失时,活动端呈靠近凸台20的状态,且第一磁性件21和第二磁性件33连接。为了增加止回阀的密封性,第三阀板34在固定端与阀壳体10连接的位置且靠近进风口处设有一挡板70,且凸台20靠近出风口的一侧与第三阀板34接触连接,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活动端向进风口的一侧转动,保证了这个止回阀的气密性。为了防止止回阀因长期使用而导致油烟黏滞在凸台20上,造成第三阀板34打开或关闭的不确定,因此在阀壳体10靠近出风口的内侧壁的适当位置设置第四磁性件50,可以加大第三阀板34朝向出风口打开的外力作用,确保第三阀板34打开或关闭的及时性,保证了止回阀的及时反应性,减少了止回阀的清理、维修或更换的次数,延长了止回阀的使用寿命。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2所示,一种止回阀,包括阀壳体10,阀壳体10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径向设有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共两块阀板;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的固定端均通过插销40设于阀壳体10的内部空间,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的活动端均设有第二磁性件33,阀壳体10的内侧壁朝内伸出形成分别与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的活动端连接的凸台20,凸台20上设有第一磁性件21;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的活动端均以其各自的固定端为支点在远离所述限位件状态和靠近所述限位件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当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受到压力时,其活动端均呈远离凸台20的状态;当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受到的压力消失时,其活动端均呈靠近凸台20的状态,且第一磁性件21和第二磁性件33连接。本实施例中,凸台20的纵向剖面为L型构造(图中未标示),且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的活动端设于凸台的L型构造的内直角处,这样L型构造可以防止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的活动端向出风口一侧转动,因而增加了止回阀的气密性,以及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的活动端与凸台20的连接紧密性。

在实施例三中,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阀壳体的进风口端12的口径小于阀壳体的出风口端11的口径,此时,为了适应于阀壳体10的这种特殊的台阶构造,阀壳体的进风口端12可由凸台20的顶端朝向进风口的一侧延展得到,这样既不会影响阀壳体10的原有构造,且只需在凸台20上设置第一磁性件21即可,节省了凸台20的设计及制造或安装,使得止回阀的设计科学合理,节约了凸台20的制造原料,降低了止回阀的工程造价,且实用性强且安装方便。

在实施例四中,如图4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是: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的固定端通过插销40分别对应设于凸台20与阀壳体10靠近出风口侧的连接处,而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的活动端的端面接触式连接。本实施例中,凸台20不仅起到与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连接的作用,还具有封堵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的固定端与阀壳体20之间的缝隙的作用。更优地在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活动端的端面分别设有密封件(如密封条、毛条等),进一步增加止回阀的气密性,从而有效地防止排风或油烟的倒灌现象。为了防止止回阀因长期使用而导致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的活动端分别因为油烟而黏滞在凸台20上,造成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打开或关闭的不确定,因此在阀壳体10靠近出风口的内侧壁的适当位置设置第四磁性件50,可以加大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分别朝向出风口一侧打开的外力作用,确保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打开或关闭的及时性,保证了止回阀的及时反应性,减少了止回阀的清理、维修或更换的次数,延长了止回阀的使用寿命。

在实施例五中,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是:第一阀板31的固定端是通过插销40设于阀壳体10的内侧壁上,而第二阀板32的固定端是通过插销40设于阀壳体10的内部空间中,且第一阀板31的活动端与第二阀板32的固定端接触连接,为了增加第一阀板31的活动端与第二阀板32的固定端连接的紧密性,在第二阀板32的固定端设有第三磁性件80,第二阀板32的活动端设有第二磁性件33并与设有第一磁性件21的凸台20接触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凸台20只需为上述实施例二或三中的凸台20的一部分,因此可见,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阀板的实际设置情况来设计凸台20的形状或构造,反之亦然。为了防止止回阀因长期使用而导致第一阀板31的活动端因为油烟而黏滞在第二阀板32的固定端上,造成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之间打开或关闭的不确定,因此在阀壳体10靠近出风口的内侧壁的适当位置设置第四磁性件50,可以加大第一阀板31朝向出风口一侧打开的外力作用,确保第一阀板31打开或关闭的及时性,保证了止回阀的及时反应性,减少了止回阀的清理、维修或更换的次数,延长了止回阀的使用寿命。为了增加止回阀的密封性,第一阀板31在固定端与阀壳体10连接的位置且靠近进风口处设有一挡板70,

在实施例六中,如图6所示,一种止回阀,包括阀壳体10,阀壳体10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径向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共两块阀板;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的固定端通过插销40分别对应设于阀壳体10的内侧壁上,而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的活动端的端面接触式连接,且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的活动端分别设有第二磁性件33;阀壳体10的内部设有分别与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接触式连接的连接杆60,连接杆60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设有第一磁性件21;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的活动端均以其各自的固定端为支点在远离所述限位件状态和靠近所述限位件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当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受到压力时,其活动端均呈远离连接杆60的状态;当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受到的压力消失时,其活动端均呈靠近连接杆60的状态,且第一磁性件21和第二磁性件33连接。为了增加止回阀的密封性,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的固定端与阀壳体10连接的位置且靠近进风口处分别设有一挡板70。为了防止止回阀因长期使用而导致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的活动端分别因为油烟而黏滞在连接杆60靠近出风口的一侧上,造成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打开或关闭的不确定,因此在阀壳体10靠近出风口的内侧壁的适当位置设置第四磁性件50,可以加大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分别朝向出风口一侧打开的外力作用,确保第一阀板31和第二阀板32打开或关闭的及时性,保证了止回阀的及时反应性,减少了止回阀的清理、维修或更换的次数,延长了止回阀的使用寿命。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插销也可为其它的连接件;且本实用新型中止回阀内的阀板数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且限位件也可根据阀板的设计及位置来进行设置,限位件可为止回阀本身的部件;也可与阀壳体一体设计或浇筑形成;当然也可是新增的部件,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设于所述阀壳体中,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