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桶带有配重水的进水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2679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桶带有配重水的进水阀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浮桶带有配重水的进水阀。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浮桶带有配重水的进水阀,由于未设置与浮桶相配合的止水杯,这种进水阀为了快速完全止水,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在浮桶上设置有配重储水槽,配重储水槽中设有出水小孔,使用时进水阀中的水流被部分分流到配重储水槽中,随浮桶上升至进水阀止水时停止对配重储水槽注水,与此同时,配重储水槽中的积水则通过出水小孔排空降低重量进而增大浮桶上升的浮力,确保进水阀能够快速完全止水。

现有背景技术下的单浮桶进水阀,若要保证低压进水时能装满配重储水槽的情况下,高压进水时会使水流太快、太猛地冲击配重储水槽,从而导致止水水位过高;若要保证高压进水时水流不会太快、太猛地冲击配重储水槽的情况下,低压就有可能装不满配重储水槽,从而导致止水水位过低,无法达到较好的动静压密封性要求及止水稳定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浮桶带有配重水的进水阀,其通过设置弹性过水通道,该弹性过水通道根据进水通道的水压大小自适应改变通流面积,既能够保证低压进水时能装满配重储水槽,又能够对高压进水起到稳流缓冲作用,避免水流太快太猛的冲击配重储水槽,有利于提高进水阀的动静压密封性和止水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浮桶带有配重水的进水阀,包括具有进水通道的进水管、具有出水通道的出水本体、具有泄压孔的阀盖、抬杆及浮桶,所述阀盖与一背压垫配合形成背压腔,所述抬杆的一端与所述浮桶联动配合,另一端与所述泄压孔开闭配合,所述浮桶随水位变化上下浮动带动所述抬杆摆动进行控制所述泄压孔的开闭,进而控制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出水通道之间的通断;所述浮桶设有配重储水槽,所述进水阀还设有弹性过水通道,所述泄压孔打开时,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出水通道、所述弹性过水通道相连通,所述进水通道的水一部分从所述出水通道流出,一部分由所述弹性过水通道流至所述配重储水槽,该弹性过水通道根据所述进水通道的水压大小自适应改变通流面积。

优选的,所述进水阀为侧进水阀,所述进水管横向设置在一进水本体内,所述出水本体纵向设置,所述进水本体外套有一横向设置的外罩管,所述出水本体的顶端固接在所述外罩管的底部,所述进水本体与所述外罩管之间设有所述弹性过水通道。

优选的,所述进水本体外壁的周向间隔设有两密封圈槽,两密封圈槽上分别套有密封圈,所述两密封圈密封装设在所述进水本体外壁与所述外罩管内壁之间,所述两密封圈之间形成了周向过流通道,所述进水通道通过该周向过流通道与所述出水通道相连通,两密封圈槽的其中一个密封圈槽设有内凹的缺口,该缺口形成与所述周向过流通道连通的过流间隙,该过流间隙与所述密封圈配合形成所述弹性过水通道。

优选的,所述进水阀为底进水阀,所述进水管套于所述出水本体内,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处设有一环盘,所述环盘上贴合有一背压垫固定座,所述背压垫的外缘被夹紧于所述背压垫固定座与所述阀盖之间,所述进水管的环盘与所述背压垫固定座之间设有所述弹性过水通道。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环盘之上表面和/或所述背压垫固定座之下表面设有过水槽,并在所述过水槽处设有弹性件以形成所述弹性过水通道,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流出的水一部分经所述弹性过水通道流至所述配重储水槽,所述弹性过水通道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下根据所述进水通道的水压大小自适应改变通流面积。

优选的,所述进水阀为底进水阀,所述进水管套于所述出水本体内,所述阀盖与所述出水本体相配合之处设有所述弹性过水通道。

优选的,所述出水本体的上端形成有水平部,所述阀盖的侧壁向下延伸至所述出水本体的水平部并与该水平部之间形成过流间隙,并在该过流间隙处设有弹性件以形成所述弹性过水通道。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处设有一围绕所述出水口的环盘,所述环盘上贴合有一背压垫固定座,所述背压垫固定座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流孔,一防虹吸胶垫上下活动地设置在所述背压垫固定座上表面与所述阀盖顶壁的下表面之间,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流出的水一部分经所述通流孔并向上顶开所述防虹吸胶垫后沿所述阀盖的侧壁与所述背压垫固定座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向下流至所述弹性过水通道。

优选的,所述进水阀还设有一过流腔,所述弹性过水通道流出的水经所述过流腔缓冲后再流入所述浮桶的配重储水槽中。

优选的,所述过流腔与所述配重储水槽之间还设有导流通道,该导流通道包括从所述过流腔外侧壁横向延伸至所述浮桶的配重储水槽位置的上方对应位置的导流槽。

优选的,所述抬杆上还设有一与所述配重储水槽位置相对应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与所述导流槽的末端间隔设置,进而使导流槽内的水在挡水板作用下向下导流至配重储水槽内。

优选的,所述抬杆对应所述导流槽的位置还设有通水槽,所述挡水板从所述通水槽内向下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水阀内设有弹性过水通道,使泄压孔打开时,进水通道与出水通道、弹性过水通道相连通,所述进水通道的水一部分从所述出水通道流出,一部分由所述弹性过水通道流至配重储水槽,该弹性过水通道根据所述进水通道的水压大小自适应改变通流面积,既能够保证低压进水时能装满配重储水槽,又能够对高压进水起到稳流缓冲作用,避免水流太快太猛的冲击配重储水槽,有利于提高进水阀的动静压密封性和止水稳定性;

(2)、进水阀为侧进水阀,通过所述进水管横向设置在一进水本体内,所述出水本体纵向设置,所述进水本体外套有一横向设置的外罩管,所述出水本体的顶端固接在所述外罩管的底部,所述进水本体与所述外罩管之间设有所述弹性过水通道;或者是,进水阀为底进水阀,进水管套于所述出水本体内,通过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处设有一环盘,所述环盘上贴合有一背压垫固定座,所述背压垫的外缘被夹紧于所述背压垫固定座与所述阀盖之间,所述进水管的环盘与所述背压垫固定座之间设有所述弹性过水通道;再或者是,进水阀为底进水阀,所述进水管套于所述出水本体内,所述阀盖与所述出水本体相配合之处设有所述弹性过水通道;上述方案结构巧妙,简单紧凑,且只需在进水阀的现有结构基础上稍作改动即可,节省产品改进成本;

(3)、所述进水阀还设有一过流腔,所述弹性过水通道流出的水经所述过流腔缓冲后再流入所述浮桶的配重储水槽中,过流腔可对水压起到进一步的缓冲作用,能够进一步对高压水流进行缓冲;

(4)、所述过流腔与所述配重储水槽之间还设有导流通道,该导流通道包括从所述过流腔外侧壁横向延伸至所述浮桶的配重储水槽位置的上方对应位置的导流槽,从而将水流导流至配重储水槽中,使得配重水的导流更稳定,止水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进水阀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进水阀的本体低水压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进水阀的本体高水压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进水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进水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进水阀的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进水阀的背压垫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进水阀的阀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进水阀的出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进水阀的抬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进水阀的浮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进水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进水阀的背压垫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进水阀的阀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进水阀的出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进水管;11-进水通道;12-进水管出水口;13-进水管过水槽;14-环盘;

20-背压垫固定座;21-背压垫固定座过水槽;22-弹性件(密封圈);23-通流孔;

30-出水本体;31-出水通道;32-过流腔;33-导流槽;

40-阀盖;41-背压垫;42-背压腔;43-泄压孔;44-防虹吸胶垫;45-过水孔;

50-抬杆;51-挡水板;52-通水槽;

60-浮桶;61-配重储水槽;62-泄水孔;

70-进水本体;71-密封圈槽;72;缺口;

80-外罩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浮桶带有配重水的进水阀,包括具有进水通道11的进水管10、具有出水通道31的出水本体30、具有泄压孔43的阀盖40、抬杆50及浮桶60,所述阀盖40与一背压垫41配合形成背压腔42,抬杆50的一端与浮桶60联动配合,另一端与泄压孔43开闭配合,浮桶60随水位变化上下浮动带动抬杆50摆动进行控制所述泄压孔43的开闭,进而控制所述进水通道11与所述出水通道31之间的通断;所述浮桶60设有配重储水槽61,所述进水阀还设有弹性过水通道,所述泄压孔43打开时,所述进水通道11与所述出水通道31、所述弹性过水通道相连通,进水通道11的水一部分从所述出水通道31流出,一部分由弹性过水通道流至所述配重储水槽61,该弹性过水通道根据进水通道11的水压大小自适应改变通流面积。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阀为侧进水阀,所述进水管10横向设置在一进水本体70内,所述出水本体30纵向设置,所述进水本体70外套有一横向设置的外罩管80,所述出水本体30的顶端固接在所述外罩管80的底部,所述进水本体70与所述外罩管80之间设有所述弹性过水通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本体70外壁的周向间隔设有两密封圈槽71,两密封圈槽71上分别套有密封圈22,所述两密封圈22密封装设在所述进水本体70外壁与所述外罩管80内壁之间,所述两密封圈22之间形成了周向过流通道,所述进水通道11通过该周向过流通道与所述出水通道31相连通,两密封圈槽71的其中一个密封圈槽71设有内凹的缺口72,该缺口72形成与所述周向过流通道连通的过流间隙,该过流间隙与所述密封圈22配合形成所述弹性过水通道。

所述浮桶60的配重储水槽61的底部还设有泄水孔(未图示),该泄水孔与水箱相连通,具体为,浮桶60顶部周圈向上延伸形成一上部开口的所述配重储水槽61,泄水孔位于配重储水槽61的底壁上并与浮桶60内腔相连通,配重储水槽61中的积水则通过该泄水孔排空以降低重量,进而增大浮桶60上升的浮力,使进水阀的止水效果更佳。

本实施例的进水阀工作时,所述进水管10的水一部分经过所述周向过流通道流至出水通道31,一部分由弹性过水通道流至浮桶60的配重储水槽61;当低压进水时,密封圈槽71中的密封圈22变形较小,通流面积较大,从而确保低水压时,弹性过水通道分流的水能够装满浮桶60的配重储水槽61;当高水压进水时,由于密封圈槽71中的密封圈22变形较大,通流面积变小,从而避免高压水流过大过猛的冲击浮桶60的配重储水槽61。

实施例二

如图5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浮桶带有配重水的进水阀,包括具有进水通道11的进水管10、具有出水通道31的出水本体30、具有泄压孔43的阀盖40、抬杆50及浮桶60,所述阀盖40与一背压垫41配合形成背压腔42,抬杆50的一端与浮桶60联动配合,另一端与泄压孔43开闭配合,浮桶60随水位变化上下浮动带动抬杆50摆动进行控制所述泄压孔43的开闭,进而控制所述进水通道11与所述出水通道31之间的通断;所述浮桶60设有配重储水槽61,所述进水阀还设有弹性过水通道,所述泄压孔43打开时,所述进水通道11与所述出水通道31、所述弹性过水通道相连通,进水通道11的水一部分从所述出水通道31流出,一部分由弹性过水通道流至所述配重储水槽61,该弹性过水通道根据进水通道11的水压大小自适应改变通流面积。

本实施例的进水阀为底进水阀,所述进水管10套于所述出水本体30内,背压垫41与所述进水管出水口12密封配合或分离配合,并在靠近进水管出水口12处的出水通道31上设有防虹吸胶垫44,这里,防虹吸胶垫44除了具有防止进水阀发生虹吸现象的作用,还能够在靠近进水管出水口12处对进水通道11流至出水通道31的水形成围堵以避免水流从通流截面相对弹性过水通道大的出水通道31直接流走,使得水流在此形成缓存,进而保证一部分水流能顺利流经后面所述的过水槽13,再由过水槽13分流至后面所述的过流腔32,而大部分水流将通过防虹吸胶垫44在水压作用下变形后与进水管10之间的间隙流至出水通道31。

所述浮桶60的配重储水槽61的底部还设有泄水孔62,该泄水孔62与水箱相连通,具体为,浮桶60顶部周圈向上延伸形成一上部开口的所述配重储水槽61,泄水孔62位于配重储水槽61的底壁上并与浮桶60内腔相连通,配重储水槽61中的积水则通过该泄水孔62排空以降低重量,进而增大浮桶60上升的浮力,使进水阀的止水效果更佳。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阀还设有一过流腔32,所述弹性过水通道流出的水经过流腔32缓冲后再流入所述浮桶60的配重储水槽61中,所述过流腔32与所述配重储水槽61之间还设有导流通道。

所述导流通道包括从所述过流腔32外侧壁横向延伸至浮桶60的配重储水槽61位置上方对应位置的导流槽33,抬杆50上还设有一与配重储水槽61位置相对应的挡水板51,挡水板51与导流槽33的末端间隔设置,进而使导流槽33内的水在挡水板51作用下向下导流至配重储水槽61内,且所述抬杆50对应所述导流槽33的位置还设有通水槽52,所述挡水板51从所述通水槽52内向下延伸。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出水口12处设有一围绕该进水管出水口12的环盘14,环盘14上贴合有一背压垫固定座20,背压垫41的外缘夹紧于背压垫固定座20与阀盖40之间,所述进水管10的环盘14与背压垫固定座20之间设有弹性过水通道,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10的环盘14之上表面和/或所述背压垫固定座20之下表面设有过水槽13、21,并在过水槽13、21处设有弹性件22以形成所述弹性过水通道。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进水管10的环盘14之上表面设有进水管过水槽13,在所述背压垫固定座20之下表面设有背压垫固定座过水槽21,进水管过水槽13和背压垫固定座过水槽21位置相对应,弹性件22可设置在进水管过水槽13中,或者可设置在背压垫固定座过水槽21,或者可设置在进水管过水槽13和背压垫固定座过水槽21之间,或者可同时在进水管过水槽13和背压垫固定座过水槽21设置弹性件均可;本实施例的弹性件22为密封圈,所述出水本体30上端外缘向上延伸并与所述阀盖40的侧壁间隔设置进而形成所述过流腔32,所述进水管出水口12流出的水一部分经所述弹性过水通道流至配重储水槽61,具体的,所述进水管出水口12流出的水一部分经所述弹性过水通道流至过流腔32再流至配重储水槽61,所述弹性过水通道在所述弹性件22的弹性作用力下根据所述进水通道11的水压大小自适应改变通流面积。

本实施例的进水阀工作时,所述进水管出水口12的水一部分经过所述过水槽13、21流至所述过流腔32,所述过流腔32内的水经所述导流槽33和挡水板51的导流而流入浮桶60的配重储水槽61;同时,一部分从所述阀盖40的泄压孔43流出的水以及导流槽33中溢出的水通过抬杆50的通水槽52及挡水板51导流,一起流入所述浮桶60的配重储水槽61。当低压进水时,过水槽13、21中的弹性件22变形较小,通流面积较大,从而确保低水压时,导流通道分流的水能够装满浮桶60的配重储水槽61;当高水压进水时,由于过水槽13、21中的弹性件22变形较大,通流面积变小,从而避免高压水流过大过猛的冲击浮桶60的配重储水槽61,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过流腔32还可进一步对高压进水起到稳流缓冲作用。

实施例三

如图14至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弹性过水通道的设置位置不同,具体是:本实施例的弹性过水通道设于阀盖40与出水本体30相配合之处,本实施例中,出水本体30的上端形成有水平部,阀盖40的侧壁向下延伸至出水本体30的水平部并与该水平部之间形成过流间隙,并在该过流间隙处设有弹性件22以形成所述弹性过水通道,具体的,所述进水管出水口12处设有一围绕该进水管出水口12的环盘14,环盘14上贴合有一背压垫固定座20,背压垫固定座20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流孔23,一防虹吸胶垫44上下活动地设置在所述背压垫固定座20上表面与所述阀盖40顶壁的下表面之间,出水本体30的水平部的外缘向上延伸形成一围壁,阀盖40的外侧壁与出水本体30的围壁间隔设置以形成一围绕所述阀盖40侧壁的过流腔32,阀盖40侧壁的底端设有过水孔45,过水孔45与水平部配合形成上述的过流间隙,本实施例弹性件22设于出水本体30水平部上表面设有的凹槽中。

本实施例的进水阀工作时,所述进水管10出水口流出的水一部分经所述通流孔23并向上顶开所述防虹吸胶垫44后沿阀盖40的侧壁与所述背压垫固定座20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向下流至所述弹性过水通道(即过水孔45),进而流经过流腔32再沿着导流槽33和挡水板51流入浮桶60的配重储水槽61,同时,部分从所述阀盖40的泄压孔43流出的水以及导流槽33中溢出的水通过抬杆50的通水槽52及挡水板51导流,一起流入所述浮桶60的配重储水槽61。当低压进水时,过流间隙(即过水孔45)处的弹性件22变形较小,通流面积较大,从而确保低水压时,导流通道分流的水能够装满浮桶60的配重储水槽61;当高水压进水时,由于过流间隙处的弹性件22变形较大,通流面积变小,从而避免高压水流过大过猛的冲击浮桶60的配重储水槽61,本实施例同样也通过设置一过流腔32从而进一步对高压进水起到稳流缓冲作用。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例基本相同,可参见第一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进行赘述。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