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边放气结构的轮边阀总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2911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边放气结构的轮边阀总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气压调节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边放气结构的轮边阀总成装置。



背景技术:

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即调节轮胎气压的系统,其主要作用为:当车辆通过沙漠、海滩、沼泽、泥泞地等特殊地面及冰雪路面时,通过该系统可快速地调节轮胎气压,加大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加牵引力,从而提高汽车的通过性,同时根据载荷及路况调节胎压能够减少油耗、延长轮胎寿命。

目前现有的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分为阻尼放气系统和轮边放气系统。具体地,阻尼放气系统的放气口设置在车架大梁的中控阀上,装在轮胎上的轮边阀总成没有与外部大气连通的气道,此类轮边阀由于需要一定的面积差来维持轮胎胎压不泄漏,因此放气时,需要维持一定的流量才能使轮胎的气压放出来,导致放气速度慢,满足不了高背压大流量轮胎的现场需求,而且还需要每个轮胎配置一个快排阀,造成安装部件过多。

现有轮边放气系统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轮边阀总成的进气口设置在阀体侧面,这样每个轮胎需要2根气管才能完成系统的安装,增加安装部件的同时,轮边阀体积较大,无法满足多样式轮胎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轮边放气结构轮边阀总成装置,该轮边阀不仅能够简化安装部件,而且放气速度提高了2倍,放气速度快。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边放气结构的轮边阀总成装置,包括:支架,轮边阀,截止开关,外接充气嘴,气管,进气接头,防尘防水膜片,进气通道,充气通道,充放气通道,放气通道,其特征在于:

支架安装轮边阀;

所述轮边包含上阀盖、阀体、下阀盖;

所述上阀盖与阀体之间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弹、第一弹簧垫片、第一膜片、密封螺母、单向阀;所述下阀盖与阀体之间从下到上依次为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垫片、第二膜片;

所述充气通道由第一膜片与阀体之间的型腔组成;

所述充放气通道由第一膜片与第二膜片之间的型腔组成;

所述放气通道由第二膜片与阀体之间的型腔组成;

所述进气接头与所述下阀盖下部连接,所述进气接头提供所述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充气通道连通;所述进气通道与车桥气压输入口连接;

所述截止开关位于阀体的上端,所述截止开关位于所述充放气通道和所述气管之间,以便控制所述充放气通道和所述气管之间的气体流通与截止;

所述气管与轮胎连接;

所述放气通道与外部大气连接;

所述外接充气嘴位于阀体上部,用于系统备用充气口;

所述防尘防水膜片位于所述放气通道出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不仅能够简化安装部件,而且放气速度提高了2倍,放气速度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轮边放气结构的轮边阀总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结构剖视图;

图中:1.支架,2.轮边阀,3.截止开关,4.外接充气嘴,5.气管, 6.进气接头,7.防尘防水膜片,8.进气通道,9.充气通道,10.充放气通道,11.放气通道,21.上阀盖,22.阀体,23.下阀盖,24.第一弹簧,25. 第一弹簧垫片,26.第一膜片,27.密封螺母,28.单向阀,31.第二弹簧, 30.第二弹簧垫片,29.第二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所示,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边放气结构的轮边阀总成装置,包括:支架1,轮边阀2,截止开关3,外接充气嘴4,气管5,进气接头6,防尘防水膜片7,进气通道8,充气通道9,充放气通道10,放气通道11。

所述轮边阀2包含上阀盖21、阀体22、下阀盖23。所述上阀盖21 与阀体22之间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弹簧24、第一弹簧垫片25、第一膜片26、密封螺母27、单向阀28;

所述下阀盖23与阀体22之间从下到上依次为第二弹簧31、第二弹簧垫片30、第二膜片29。

所述充气通道9由第一膜片26与阀体22之间的型腔组成;

所述充放气通道10由第一膜片26与第二膜片29之间的型腔组成;

所述放气通道11由第二膜片29与阀体22之间的型腔组成;

所述进气接头6与所述下阀盖23下部连接,所述进气接头6提供所述进气通道8,所述进气通道8与所述充气通道9连通。所述进气通道8 与车桥气压输入口连接;

所述截止开关3位于阀体22的上端,所述截止开关3位于所述充放气通道10和所述气管5之间,以便控制所述充放气通道10和所述气管5 之间的气体流通与截止;

所述气管5与轮胎连接;

所述放气通道11与外部大气连接。

所述外接充气嘴4位于阀体22上部,用于系统备用充气口。

所述防尘防水膜片7位于所述放气通道11出口处,用于防止外部污染物进入。

其中,第一膜片26用于隔断所述充气通道9与充放气通道10之间的连通。当充气的时候,由于充气通道9内充满了高压,此时第一膜片 26的受力面积较大,就会克服第一弹簧24的弹力,向上移动,此时充气通道9与充放气通道10连通,实现轮胎充气。第二膜片29用于隔断所述放气通道11与充放气通道10之间的连通。当放气的时候,由于进气通道8内充满了负压,在负压吸力的作用下,第二膜片29就会克服第二弹簧31的弹力,向下移动,此时放气通道11与充放气通道10连通,实现轮胎快速向大气排气。

具体地,本发明进行轮胎的充气时:如图2、图3所示,车桥气道输入口的高压气体由进气通道8进入阀体,经由充气通道9流到第一膜片26处,此时,第一膜片26的受力面积较大,就会克服第一弹簧24的弹力,膜片向上移动,高压气体推开单向阀28,则气体经由充放气通道10 流到气管5,实现轮胎的充气,当充气结束后,进气通道8正压力撤销,恢复成常压状态下,轮胎气压回流,单向阀28上移,第一弹簧24的弹力迫使第一膜片26迅速复位,关闭充气通道9与充放气通道10的连通,以此达到轮胎充气后的保压;

本发明进行轮胎的放气时:如图2、图3所示,此时,由于进气通道 8内充满了负压,在负压吸力的作用下,第二膜片29就会克服第二弹簧 31的弹力,向下移动,此时放气通道11与充放气通道10连通,实现轮胎快速向大气排气。放气结束后,撤销进气通道8处施加的负压,恢复常压状态,进气通道8内不再有吸力,第二膜片29在第二弹簧31的压力作用下回到原来的位置,即将充放气通道10和放气通道11隔断,以此达到轮胎放气后的保压。

当充放气完毕后需要执行测压动作时,轮边阀总成先达到充气状态,进气通道8处施加正压力,充气通道9与充放气通道10连通,停止充气动作,进气通道8内的压力即为轮胎气压,系统会测得轮胎压力,测压完成后,撤销充气通道a正压力,恢复成常压状态下,此刻第一弹簧24 的弹力迫使第一膜片26迅速复位,关闭充气通道9与充放气通道10的连通,完成轮胎保压。其中,截止开关3可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充放气通道10和气管5之间的开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边放气结构的轮边阀总成装置,包括:支架,轮边阀,截止开关,外接充气嘴,气管,进气接头,防尘防水膜片,进气通道,充气通道,充放气通道,放气通道。相比于现有技术,不仅简化了安装部件,而且放气速度提高了2倍,放气速度快。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所做的任何等效变化或润饰,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之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内容为标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