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7447发布日期:2018-06-08 21:1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增压器。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对供给于增压器的涡轮的工作流体的流量进行调整的流量可变阀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流量可变阀机构具备:轴承,其设置于收容涡轮的涡轮壳体;旋转轴,其被轴承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阀体,其连结于旋转轴的一端侧。该阀体经由向旋转轴的径向突出的阀臂而连结于旋转轴。旋转轴绕轴线旋转,从而阀臂摆动,阀体相对于阀座接近或分离,来调整工作流体的流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30133号公报

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在阀处于关闭状态时,阀体沿着与阀座的座面交叉的方向移动而接近阀座。因此在阀体碰到阀座时会产生声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对能够抑制阀处于关闭状态时产生声音的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增压器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流量可变阀机构,对气体流量可变通路的开口部进行开闭,具备:轴杆,其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壳体;轴承,其插通于壳体的贯通孔,并将轴杆支承为能够绕该轴杆的轴线旋转;以及阀部,其设置于轴杆的一端侧,并覆盖开口部,轴杆配置为该轴杆的轴线横贯开口部,阀部绕轴杆的轴线旋转,对开口部进行开闭。

根据本公开的流量可变阀机构,能够抑制阀处于关闭状态时产生声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增压器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增压器的涡轮壳体的侧视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示出阀的关闭状态。

图4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示出阀的打开状态。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的阀部的立体图。

图6的(a)是表示阀的关闭状态的剖视图,图6的(b)是表示阀的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阀的关闭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阀的关闭状态的剖视图,且是表示旁通通路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的阀部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阀的关闭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的阀部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阀的关闭状态的剖视图,示出沿着轴杆的轴线方向的截面。

图13的(a)以及图13的(b)是沿着与轴杆的轴线交叉的方向的剖视图。图13的(a)是表示阀的关闭状态的剖视图,图13的(b)是表示阀的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14的(a)以及图14的(b)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的沿着与轴杆的轴线交叉的方向的剖视图。图14的(a)是表示阀的打开状态的剖视图,图14的(b)是表示阀的关闭状态的剖视图。

图15的(a)以及图15的(b)是表示旁通通路的开口部的主视图。图15的(a)是表示圆形的开口部的图,图15的(b)是表示矩形的开口部的图。

图16是第五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的沿着与轴杆的轴线交叉的方向的剖视图,且是表示阀的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17的(a)是表示图16中的排气泄压阀的阀部的侧视图,图17的(b)是沿着轴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18的(a)以及图18的(b)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的阀部的图。图18的(a)是侧视图,图18的(b)是从轴线方向的一端侧表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是对气体流量可变通路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流量可变阀机构,具备:轴杆,其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壳体;轴承,其插通于壳体的贯通孔,并将轴杆支承为能够绕该轴杆的轴线旋转;以及阀部,其设置于轴杆的一端侧,并覆盖开口部,轴杆配置为该轴杆的轴线横贯开口部,阀部绕轴杆的轴线旋转,对开口部进行开闭。

本公开是对气体流量可变通路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流量可变阀机构,具备:轴杆,其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壳体;以及阀部,其设置于该轴杆的一端侧,并覆盖开口部,轴杆配置为该轴杆的轴线横贯开口部,阀部绕轴杆的轴线旋转,对开口部进行开闭。

在该流量可变阀机构中,配置为轴杆的轴线横贯开口部,因此能够在开口部的正面配置阀部,并能够使轴杆绕轴线旋转,使阀部沿轴杆的周向移动,对开口部进行开闭。即,相对于开口部的周缘的座面,阀部并不是从与该座面交叉的方向接近,而是能够使阀部在沿着座面的方向上移动来关闭开口部。由此,能够降低开口部的周缘的座面与阀部接触时的声音。另外,轴杆的轴线是经过轴杆的轴心的直线,包括向轴杆的外侧延伸的直线。

在形成有开口部的壁面且在轴杆的轴线方向上形成有弯曲支承面,该弯曲支承面隔着开口部而配置在与轴承相反的一侧,并沿轴杆的周向弯曲,阀部可以是具备阀部侧周面的结构,该阀部侧周面配置在轴杆的一端侧,并抵接于弯曲支承面而滑动。由此,在轴杆的轴线方向上,能够由弯曲支承面支承阀部的一端侧,并由轴承支承阀部的另一端侧,从而隔着开口部而在两侧支承阀部。通过形成为这样的双支承结构,能够抑制阀部以及轴杆的弯曲,能够顺畅地进行轴杆以及阀部的旋转移动。

阀部可以是具备阀板的结构,该阀板沿着轴杆的轴线配置,并覆盖开口部。这样,通过成为具备阀板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阀部结构的简化以及轻量化。若阀部为板状,则在阀的打开状态下,能够减少对流体的阻力,确保流量。

阀部的与轴杆的轴线交叉的截面的形状可以是呈半圆形的结构。由此能够由沿着半圆形的阀部的周面覆盖开口部。由于是呈半圆形的阀部,因此仅将轴杆的一端侧加工成半圆形,就能够形成阀部。

阀部的与轴杆的轴线交叉的截面的形状也可以是呈薄壁圆弧状的结构。由此,仅将轴杆的一端侧加工成薄壁圆弧状,就能够形成阀部。另外,能够实现阀部的结构的简化以及轻量化。通过减薄阀部的厚度,能够在阀的打开状态下,减小对流体的阻力,确保流量。

阀部还可以是呈圆柱状、且在阀部形成有沿轴杆的径向贯通的贯通部的结构。由此仅在轴杆的一端侧加工贯通孔,就能够形成阀部。

阀部的外周面可以是与轴杆的外周面共面的结构。由此,在阀部以及轴杆的连接部中,能够减少不连续的形状,因而能够抑制应力集中的产生。另外,能够成为简化的结构。

本公开是具备上述流量可变阀机构的增压器,具备:涡轮;以及压缩机,其借助基于该涡轮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阀部对将涡轮分流的气体流量可变通路的开口部进行开闭。

该增压器在流量可变阀机构中配置为轴杆的轴线横贯开口部,因此能够在开口部的正面配置阀部,并能够使轴杆绕轴线旋转,使阀部沿轴杆的周向移动,对开口部进行开闭。即,相对于开口部的周缘的座面,阀部并不是从与该座面交叉的方向接近,而是能够使阀部在沿着座面的方向上移动来关闭开口部。由此,能够降低开口部的周缘的座面与阀部接触时的声音。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部分或者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增压器)

图1~图4所示的增压器1是车辆用的增压器,且是利用从未图示的发动机排出的排出气体,对供给于发动机的空气进行压缩的增压器。该增压器1具备涡轮2和压缩机(离心压缩机)3。涡轮2具备:涡轮壳体4、和收容于涡轮壳体4的涡轮叶轮6。压缩机3具备:压缩机壳体5、和收容于压缩机壳体5的压缩机叶轮7。

涡轮叶轮6设置于旋转轴14的一端,压缩机叶轮7设置于旋转轴14的另一端。在涡轮壳体4与压缩机壳体5之间设置有轴承壳体13。旋转轴14经由轴承15而能够旋转地支承于轴承壳体13。

在涡轮壳体4设置有排出气体流入口8以及排出气体流出口10。从发动机排出的排出气体通过排出气体流入口8而流入涡轮壳体4内,使涡轮叶轮6旋转,之后通过排出气体流出口10而向涡轮壳体4外流出。

在压缩机壳体5设置有吸入口9以及排出口11。如上述那样若涡轮叶轮6旋转,则旋转轴14以及压缩机叶轮7旋转。旋转的压缩机叶轮7通过吸入口9吸入外部的空气,进行压缩并从排出口11排出。从排出口11排出的压缩空气向发动机供给。

如图1以及图4所示,在涡轮壳体4的内部形成有旁通通路17(参照图3、图4、图6的(a)以及图6的(b)),用于将从排出气体流入口8导入的排出气体的一部分在涡轮叶轮6分流,并向排出气体流出口10侧导出。旁通通路17是用于改变向涡轮叶轮6侧供给的排出气体的流量的气体流量可变通路。

(排气泄压阀)

在涡轮壳体4的内部作为流量可变阀机构而设置有排气泄压阀20。排气泄压阀20是对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17a进行开闭的阀。排气泄压阀20具备:轴杆(旋转轴)21,其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涡轮壳体4的外壁;阀部22,其设置于轴杆21的一端侧,并覆盖开口部17a。

在涡轮壳体4的外壁形成有沿外壁的板厚方向贯通的支承孔(贯通孔)23。在该支承孔23内插通有圆筒状的衬套(轴承)24。该衬套24相对于涡轮壳体4的外壁压入并固定。

轴杆21插通于衬套24,并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涡轮壳体4的外壁。轴杆21的轴线L1配置为横贯开口部17a。横贯开口部17a是指从经过开口部17a的流体的流动方向观察,轴线L1配置在与开口部17a重叠的位置。

在轴杆21的配置于涡轮壳体4外部的基端部(另一端侧的端部),例如连接有具备连杆部件25、动作杆的动力传递机构。该动力传递机构将作为驱动源的致动器(未图示)产生的驱动力传递至轴杆21。由此,使轴杆21绕该轴杆21的轴线L1旋转。作为致动器,能够使用隔膜式致动器、电动致动器以及油压式致动器(液压缸)等。

接下来,对设置于轴杆21的前端侧(一端侧)的阀部22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的阀部22的立体图。图6的(a)是沿着图3中的VIa-VIa线的剖视图,示出阀的关闭状态。图6的(b)是沿着图4中的VIa-VIa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着图6的(a)中的VII-VII线的剖视图,示出阀的关闭状态。

阀部22具备:阀板26,其配置在覆盖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17a的位置;一对圆盘部27、28,它们在轴杆21的轴线L1方向上隔着阀板26配置。

一对圆盘部27、28在轴杆21的轴线L1方向上对置配置,圆盘部27、28的中心线与轴杆21的轴线L1同轴配置。圆盘部27配置在轴杆21的轴线L1方向的另一端侧,圆盘部28配置在轴线L1方向的一端侧。

圆盘部27、28的外径,例如比轴杆21的外径大。圆盘部27、28的外周面27a、28a是与图6的(a)、图6的(b)以及图7所示的壁面29的弯曲面30、31抵接的滑动面。壁面29是将涡轮涡旋流路4a与排出气体流出口10侧的流路隔开的壁体的壁面。

另外,如图5、图6的(a)以及图6的(b)所示,将与轴杆21的轴线L1正交的假想的直线设为L2、L3。上述直线L2、L3相互正交。

阀板26例如与轴杆21的轴线L1平行地配置,阀板26的厚度方向沿着直线L2配置。在阀板26的厚度方向上对置的一个面26a,例如在轴线L1上与直线L3平行地配置。在阀板26的厚度方向上对置的另一个面26b,在从轴线L1向直线L2所延伸的方向偏离的位置处,与轴线L1以及直线L3平行地配置。阀板26的沿直线L3方向分离的侧面26c是与圆盘部27、28的外周面27a、28a共面的弯曲面。阀板26的侧面26c以与圆盘部27、28的外周面27a、28a相同的曲率弯曲。

接下来,对阀部22相对于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17a的配置进行说明。从旁通通路17延伸的方向观察时,开口部17a呈圆形。阀部22的直径D26与开口部17a的直径D17对应。具体而言,直径D26比直径D17稍小。

如图6的(a)、图6的(b)以及图7所示,在壁面29且在阀部22的径向上形成有收容阀部22的一部分的凹部。在该凹部形成有上述的弯曲面30、31。弯曲面30、31以轴杆21的轴线L1为中心弯曲。弯曲面30、31在轴杆21的轴线L1方向上分离配置,弯曲面(弯曲支承面)30与圆盘部28的外周面(阀部侧周面)28a抵接,弯曲面31与圆盘部27的外周面27a抵接。弯曲面30、31在轴线L1方向上隔着开口部17a而配置在两侧。弯曲面30、31作为供阀部22抵接的座面发挥作用。

作为弯曲面30、31的一个例子,弯曲面30、31的曲率半径可以与贯通涡轮壳体4的外壁的支承孔23的内壁面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或者比支承孔23的内壁面的曲率半径稍小。抵接于弯曲面30、31的圆盘部28、27可以由圆柱状的轴杆21的侧面的一部分构成。在该情况下,在加工支承孔23时,使用立铣刀等规定的工具从涡轮壳体4的外壁的外侧(图4中的连杆部件25侧)进行加工,从而能够在加工支承孔23的同时容易加工弯曲面30、31。由此能够缩短加工时间。能够使支承孔23的曲率中心与弯曲面30、31的曲率中心高精度地对位。

在该凹部且在轴杆21的轴线L1方向的一端侧形成有与轴线L1交叉的端面32。从轴线L1方向观察时,该端面32形成为呈半圆状。例如该端面32与圆盘部28的端面28b可以配置为能够抵接地对置。

接下来,对阀的开闭状态进行说明。在排气泄压阀20中,轴杆21绕轴线L1旋转,从而阀部22绕轴线L1旋转。通过该旋转,阀板26绕轴线L1旋转。

在图3、图6的(a)以及图7中,示出排气泄压阀20的关闭状态。在该关闭状态下,阀板26与壁面29大致平行地配置,阀板26的板厚方向沿着旁通通路17延伸的方向配置。在该关闭状态下,阀板26的侧面26c、26c抵接于开口部17a的周缘部的上侧部分以及下侧部分。圆盘部27的外周面27a抵接于弯曲面31,圆盘部28的外周面28a抵接于弯曲面30。由此开口部17a处于沿整周被密封的状态,因此开口部17a处于关闭的状态。

此处的密封的状态是指:例如包括在搭载有增压器1的发动机性能所允许的范围内,可以产生少许泄漏的意思。例如,圆盘部27的外周面27a与弯曲面31的接触状态、以及圆盘部28的外周面28a与弯曲面30的接触状态,例如既可以是面接触,或者也可以是线接触。旁通通路17不限定于形成为相对于壁面29大致垂直,也可以形成为相对于壁面29倾斜。

在图4以及图6的(b)中,示出排气泄压阀20的打开状态。在该打开状态下,阀板26相对于壁面29倾斜配置。阀板26的上端侧(侧面26c)相对于旁通通路17分离,阀板26的下端侧(侧面26c)成为进入旁通通路17内部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阀板26的上侧以及下侧形成有与旁通通路17连通的间隙,通过该间隙,能够进行排出气体的流通。

接下来,对增压器1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从排出气体流入口8流入的排出气体经过涡轮涡旋流路4a而向涡轮叶轮6的入口侧供给。涡轮叶轮6利用供给的排出气体的压力而产生旋转力,从而使旋转轴14以及压缩机叶轮7与涡轮叶轮6一体地旋转。由此,使用压缩机叶轮7对从压缩机3的吸入口9吸入的空气进行压缩。由压缩机叶轮7压缩的空气,经过扩散器流路5a以及压缩机涡旋流路5b而从排出口11排出。从排出口11排出的空气向发动机供给。

在增压器1的运转过程中,若增压压力(从排出口11排出的空气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则传递基于致动器的驱动力,使轴杆21绕轴线L1旋转,且阀部22绕轴线L1旋转。由此阀板26相对于壁面29倾斜,在阀板26与壁面29之间产生间隙,排气泄压阀20处于打开状态。此时,从排出气体流入口8流入的排出气体的一部分,经过旁通通路17而在涡轮叶轮6分流。因此能够减少向涡轮叶轮6供给的排出气体的流量。

另一方面,在增压器1的旋转过程中,若增压压力低于设定压力,则轴杆21绕轴线L1向反向(在图6的(a)以及图6的(b)中从纸面近前处观察时的右旋)旋转。具体而言,阀板26旋转移动到与壁面29平行的位置。由此,阀板26与壁面29之间的间隙变窄,排气泄压阀20处于关闭状态。即,在涡轮2中成为不进行利用旁通通路17的排出气体的分流的状态。

在这样的增压器1的排气泄压阀20中,轴杆21的轴线L1配置为横贯开口部17a,因此在开口部17a的正面侧配置阀部22。而且,使轴杆21绕轴线L1旋转,从而使阀部22沿轴杆21的周向旋转移动,对开口部17a进行开闭。即,相对于开口部17a的周缘的弯曲面(座面)30、31,阀部22并不是从与该弯曲面30、31交叉的方向接近,而是能够使阀部22在沿弯曲面30、31的方向上旋转移动来关闭开口部17a。其结果,抑制开口部17a的周缘的座面与阀部22接触时产生声音。

在壁面29且在轴杆21的轴线L1方向上形成有弯曲面(弯曲支承面)30,该弯曲面30隔着开口部17a而配置在与衬套24相反的一侧。阀部22的另一端侧连结于轴杆21并支承于衬套24,阀部22的一端侧由弯曲面30的下侧的表面支承。阀部22成为隔着开口部17a而在两侧被支承的状态(双支承结构)。由此抑制阀部22以及轴杆21的弯曲,使轴杆21以及阀部22顺畅地旋转移动。因此,抑制轴杆21的外周面以及阀部22的圆盘部27、28的外周面27a、28a的磨损,并降低排气泄压阀20产生振动。

阀部22成为具备阀板26的结构,该阀板26沿着轴杆21的轴线L1配置,并覆盖开口部17a。这样,通过具备阀板26,将被圆盘部27、28夹住的部分做成板状,因而能够实现阀部22的结构的简化以及轻量化。

图8是表示阀的关闭状态的剖视图,示出旁通通路17B的变形例。如图8所示,旁通通路17B的直径D17B也可以比阀部22的直径D26小。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气泄压阀20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的阀部22B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阀的关闭状态的剖视图。第二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的不同点在于:如图9以及图10所示,代替阀板26而具备半圆部33;轴杆21的外周面与阀部22B的外周面变为共面。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说明。

阀部22B具备:半圆部33,其在轴杆21的轴线L1方向上配置在另一端侧;以及圆盘部28,其配置在一端侧。半圆部33的与轴线L1交叉的截面呈半圆形。在轴线L1方向上,半圆部33的一端侧连结于圆盘部28,半圆部33的另一端侧连结于轴杆21的一端侧。

半圆部33的平面33a沿着轴线L1形成。半圆部33的外周面33b成为与轴杆21的外周面21a以及圆盘部28的外周面28a共面,曲率也相同。半圆部33的沿着轴线L1方向的长度L33与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17a的直径D17对应。另外,半圆部33的沿着轴线L1的长度L33是轴杆21的一端侧的端面21b与圆盘部28的另一端侧的端面28c的距离。

在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中,也起到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相同的作用效果。在阀部22B中成为利用半圆部33的外周面33b来封堵开口部17a的结构。阀部22B是具备半圆部33的结构,因此仅将圆柱状的部件的一端侧的部分加工成半圆形状,就能够形成轴杆21以及阀部22B。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的阀部22C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阀的关闭状态的剖视图,示出沿着轴线L1的截面。图13的(a)以及图13的(b)是沿着与轴线L1交叉的方向的剖视图。图13的(a)是表示阀的关闭状态的剖视图,图13的(b)是表示阀的打开状态的剖视图。第三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的不同点在于,如图11~图13的(a)以及图13的(b)所示,在半圆部33的一端侧不形成圆盘部28。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省略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说明。

如图12所示,阀部22c的半圆部33的一端侧的端面33c配置为与其在轴线L1方向上对置的端面32对置。即使在这样的排气泄压阀20中,也能够通过轴杆21以及阀部22c绕轴线L1旋转移动,对开口部17a进行开闭,从而调整向涡轮2供给的排出气体的流量。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四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进行说明。图14的(a)以及图14的(b)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沿着与轴线L1交叉的方向的剖视图。图14的(a)示出阀的打开状态,图14的(b)示出阀的关闭状态。第四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的不同点在于,如图14的(a)以及图14的(b)所示,代替半圆部33而具备薄壁圆弧部34。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省略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的阀部22D具备薄壁圆弧部34,该薄壁圆弧部34在轴杆21的轴线L1方向上连续。薄壁圆弧部34在与轴线L1交叉的截面中呈弯曲的板状,并沿着轴杆21的外周面21a弯曲。薄壁圆弧部34的外周面34a形成为与轴杆21的外周面21a共面,且与轴杆21的外周面21a曲率相同。薄壁圆弧部34的圆弧状的外周面34a的弦长与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17a的直径对应。

在阀部22D中,利用薄壁圆弧部34的外周面34a来封堵开口部17a。即使在这样的排气泄压阀20中,也能够通过轴杆21绕轴线L1旋转,使阀部22D的薄壁圆弧部34沿轴杆21的周向移动。如图14的(b)所示,薄壁圆弧部34配置为遮挡开口部17a,从而阀处于关闭状态。如图14的(a)所示,薄壁圆弧部34从开口部17a向上方移动,而配置在偏离开口部17a的位置,从而阀处于打开状态。

阀部22D是具备薄壁圆弧部34的结构,因此仅将圆柱状的部件的一端侧的部分加工成圆弧状,就形成阀部22D。

图15的(a)以及图15的(b)是表示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的主视图。图15的(a)是表示圆形的开口部的图,图15的(b)是表示矩形的开口部的图。如图15的(a)以及图15的(b)所示,开口部17a配置于壁面29的凹部。在该凹部中且在开口部17a的周缘形成有弯曲面30、31。该弯曲面30、31抵接于薄壁圆弧部34的外周面34a。另外,开口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形,如图15的(b)所示,也可以形成为矩形或者其他形状。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五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进行说明。图16是第五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沿着与轴线L1交叉的方向的剖视图,是表示阀的打开状态的剖视图。图17的(a)是表示图16中的排气泄压阀的阀部的侧视图,图17的(b)是沿着轴线方向的剖视图。第五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的不同点在于,如图16及图17的(a)以及图17的(b)所示,代替半圆部33而具备形成有贯通孔36的圆柱部35。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省略与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说明。

第五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的阀部22E具备圆柱部35,该圆柱部35在轴杆21的轴线L1方向上连续。圆柱部35的轴线与轴杆21的轴线L1同轴配置。圆柱部35的外周面35a成为与轴杆21的外周面21a共面。圆柱部35的外周面35a的曲率成为与轴杆21的外周面21a的曲率相同。圆柱部35以及轴杆21的外径大于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17a的内径。

圆柱部35的贯通孔36沿圆柱部35的径向贯通。贯通孔36的内径与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17a的内径对应。

即使在这样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中,也能够通过轴杆21绕轴线L1旋转,使阀部22E的圆柱部35旋转。如图16所示,贯通孔36配置为与旁通通路17的开口部17a一致,使阀处于打开状态。圆柱部35从该状态旋转移动,圆柱部35的外周面35a封堵开口部17a,使阀处于关闭状态。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六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进行说明。图18的(a)以及图18的(b)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的阀部的图,图18的(a)是从与轴线L1交叉的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图18的(b)是从轴线L1方向的一端侧表示的图。第六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的不同点在于,如图18的(a)以及图18的(b)所示,阀板26B在径向上的配置不同;阀板26B的侧面26c成为与轴杆21的外周面21a共面;不具备圆盘部28。另外,在第六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省略与第一~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说明。

阀部22F具备阀板26B,该阀板26B在轴线L1方向上从轴杆21的端面21b突出。阀板26B沿轴线L1配置,并在径向上配置在轴线L1经过的位置。阀板26B的长度(沿轴线L1的长度)以及宽度(与轴线L1交叉的方向的长度)比开口部17a的直径大。

阀板26B的轴线L1方向的一端侧的端面是能够与其在轴线L1方向对置的端面32(参照图7)抵接的面。

即使在这样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排气泄压阀20中,也能够通过轴杆21绕轴线L1旋转,使阀部22F的阀板26B旋转,将阀板26B配置在覆盖开口部17a的位置,使阀处于关闭状态。阀板26B相对于壁面29(参照图6的(a)以及图6的(b))倾斜配置,使阀处于打开状态。另外,在阀的打开状态下,阀板26B也可以相对于旁通通路17的流动而平行。在该情况下,能够增加流过开口部17a的流量。

作为阀板26B的变形例,也可以形成为在轴杆21的径向上比轴杆21的外周面21a靠外侧突出。

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下述的各种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阀部是具备阀板、半圆部、薄壁圆弧部、或圆柱部的结构,但阀部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截面形状还可以是三角形或矩形的阀部。总之,只要阀部配置在开口部17a内或者开口部17a的附近,能够调整经过开口部17a的流体的流量即可。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例如圆盘部27、28的外径比轴杆21的外径大,但圆盘部27、28的外径也可以与轴杆21相同,或者比轴杆21的外径小。例如也可以在将衬套24压入于涡轮壳体4的外壁的支承孔23并固定之后,适当地设定衬套24的内径以及外径的大小,以便能够插入阀部22。在该情况下,将衬套24压入于涡轮壳体4的外壁的支承孔23的作业的处理变得容易,从而能够缩短组装时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具有端面32的结构,该端面32配置于壁面29的凹部,并形成该凹部,但也可以是不形成端面32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例如能够为以下配置:在轴杆21的轴线L1方向上,不使圆盘部28的端面28b与凹部的端面接触,并且使衬套24能够与连杆部件25抵接。例如,在壁面29中也可以形成从圆盘部28的端面28b向排出气体流出口10(参照图3)侧延伸的槽。在该情况下,在组装阀部22时,能够从涡轮壳体4的外壁的内侧(连杆部件25的相反侧、排出气体流出口10)使阀部22移动来进行组装。例如,能够从与组装衬套24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组装阀部22,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而不取决于圆盘部27、28的外径与轴杆21的外径的大小关系。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具备衬套24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不具备衬套24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形成于涡轮壳体4的外壁的支承孔23来直接支承轴杆21。

在排气泄压阀中,也可以具备用于规定阀部的旋转位置的基准点(零点)的定位构造。例如,具备抵接于连杆部件25的突出部,可以通过使连杆部件25触碰该突出部,来设定阀部的旋转位置的基准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将采用排气泄压阀20的增压器1用于车辆,但增压器并不限于车辆用,还可以用于船舶用的发动机,或者用于其他发动机。

根据本公开的流量可变阀机构以及增压器,能够抑制阀处于关闭状态时产生声音。

附图标记说明:1...增压器;4...涡轮壳体(壳体);17...旁通通路(气体流量可变通路);17a...开口部;20...排气泄压阀(流量可变阀机构);21...轴杆;21a...外周面;22、22B、22C、22D、22E、22F...阀部;23...支承孔(贯通孔);24...衬套(轴承);26、26B...阀板;28...圆盘部;28a...外周面(阀部侧周面);29...壁面(形成有开口部的壁面);30...弯曲面(弯曲支承面);33...半圆部;34...薄壁圆弧部;35...圆柱部;36...贯通孔(贯通部);L1...轴杆的轴线。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删除)

2.(修改后)一种流量可变阀机构,对气体流量可变通路的开口部进行开闭,其特征在于,具备:

轴杆,其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壳体;

轴承,其插通于所述壳体的贯通孔,并将所述轴杆支承为能够绕该轴杆的轴线旋转;以及

阀部,其设置于所述轴杆的一端侧,并覆盖所述开口部,

所述轴杆配置为所述轴杆的轴线横贯所述开口部,

在形成有所述开口部的壁面且在所述轴杆的轴线方向上形成有弯曲支承面,该弯曲支承面隔着所述开口部而配置在与所述轴承相反的一侧,并沿所述轴杆的周向弯曲,

所述阀部具备阀部侧周面,该阀部侧周面配置在所述轴杆的一端侧,并抵接于所述弯曲支承面而滑动,

所述阀部绕所述轴杆的轴线旋转,对所述开口部进行开闭。

3.(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量可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部具备阀板,该阀板沿着所述轴杆的轴线配置,并覆盖所述开口部。

4.(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量可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部的与所述轴杆的轴线交叉的截面的形状呈半圆形。

5.(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量可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部的与所述轴杆的轴线交叉的截面的形状呈薄壁圆弧状。

6.(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量可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部呈圆柱状,

在所述阀部形成有沿所述轴杆的径向贯通的贯通部。

7.(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流量可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部的外周面与所述轴杆的外周面共面。

8.(修改后)一种流量可变阀机构,对气体流量可变通路的开口部进行开闭,其特征在于,具备:

轴杆,其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壳体;以及

阀部,其设置于所述轴杆的一端侧,并覆盖所述开口部,

所述轴杆配置为所述轴杆的轴线横贯所述开口部,

在形成有所述开口部的壁面且在所述轴杆的轴线方向上形成有弯曲支承面,该弯曲支承面隔着所述开口部而配置在与所述轴承相反的一侧,并沿所述轴杆的周向弯曲,

所述阀部具备阀部侧周面,该阀部侧周面配置在所述轴杆的一端侧,并抵接于所述弯曲支承面而滑动,

所述阀部绕所述轴杆的轴线旋转,对所述开口部进行开闭。

9.(修改后)一种增压器,具备权利要求2~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流量可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涡轮;以及

压缩机,其借助基于所述涡轮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

所述阀体对将所述涡轮分流的所述气体流量可变通路的开口部进行开闭。

说明或声明(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专利局PCT受理处:

根据PCT第19条的规定,申请人对申请文件进行了修改,具体修改内容如下。

1.将权利要求2变更为独立权利要求。

2.将权利要求3~7的引用关系修改为引用权利要求2。

3.在权利要求8中加入权利要求2的技术特征。

4.将权利要求9的引用关系修改为引用权利要求8。

在此提交权利要求书替换页(一式一份)。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