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制动器、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用于固定制动衬片的压紧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74135发布日期:2018-09-29 05:0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盘式制动器。所述盘式制动器具有制动钳,所述制动钳搭接制动盘并且搭接在其两侧设置在衬片轴中的制动衬片,所述制动衬片分别由摩擦衬片和背板组成,所述背板的前侧构成为用于摩擦衬片的固定面,并且所述背板的后侧构成为用于传递制动压力的压力面。在制动衬片上横向引导有压紧件,所述压紧件朝向盘式制动器轴线抵靠制动衬片支撑。所述压紧件在其总长度的大部分上构成为沟槽。所述沟槽包括细长基底,弹簧抵靠该基底支撑,其中,设置在基底侧面的侧翼将压紧件加强。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根据独立权力要求12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所述制动衬片由用于贴靠在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上的摩擦衬片和背板组成,所述背板的前侧构成为用于摩擦衬片的固定面,所述背板的后侧构成为用于传递制动压力的压力面,并且所述背板的环周轮廓通过一个上边缘、一个下边缘和两个在上边缘和下边缘之间延伸的侧边缘确定。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9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将制动衬片固定在盘式制动器中的压紧件。与长度相比具有明显更小的宽度的压紧件在其总长度的大部分上构成为包括细长基底和设置在基底侧面的侧翼的沟槽。所述压紧件在其总长度的另一部分上具有末端区域,所述末端区域具有不同的横截面构型。



背景技术:

从ep1898115b1中已知一种车辆盘式制动器,所述车辆盘式制动器具有设置在制动盘两侧的制动衬片,其中,压紧件以刚性支架的构型在制动钳的衬片轴上并且同时在设置在其中的制动衬片上横向延伸。压紧件朝向盘式制动器抵靠制动衬片支撑,其中,所述支撑在弹簧力下进行。为此,片簧在外部沿着压紧件延伸,所述片簧以其端部相对于制动钳固定。所述片簧借助朝盘式制动器轴线的压紧力对压紧件进行加载,由此制动衬片保持在其在制动钳或制动载体中的相应的容纳部中。

为了节省空间的布置结构,盘式制动器通常尽可能广泛地设置在车辆外部,其中,盘式制动器的部件已经位于被制动的车轮内部。同时致力于将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的尺寸确定为尽可能大的,以获得高的制动功率。然而,这种努力的结果是,在盘式制动器的构件和围绕制动器旋转的车轮之间仅留有少量的自由空间。因此不寻常的是,在出现附加的弯曲载荷时,引起对在车轮的旋转内面上的径向外部较远放置的制动部件的磨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对在盘式制动器的构件和围绕制动器旋转的车轮之间的结构狭窄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解决方案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盘式制动器来实现。

在这样的盘式制动器中,压紧件朝向其一端具有邻接于基座的s形曲柄和邻接于曲柄的末端部段,其中,在末端部段上构成一件式或两件式的支承面,借助所述支承面将压紧件抵靠制动衬片之一支撑在其背板的后侧上。通过压紧件的这种构型,压紧件在其一个末端区域中在其长度的该部分上占据径向外部较不远的位置,由此减少了因在盘式制动器的构件和围绕制动器旋转的车轮之间的结构狭窄引起的危险:引起对在内部在车轮上的制动部件的磨削。

关于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还提出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特征的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在所述制动衬片中,在背板的后侧上成型有一件式或两件式的凸肩,所述凸肩为了支撑在衬片容纳部中而设有朝向背板下边缘的支撑面。

此外,关于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还提出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9所述的特征的压紧件。所述压紧件在其一个末端区域中具有邻接于基底的s形曲柄和邻接于曲柄的末端部段,其中,在末端部段处构成一件式或两件式的支承面。

在各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盘式制动器、制动衬片和压紧件的有利设计方案。所述设计方案也提供关于在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部件和围绕制动器旋转的车轮之间的结构狭窄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阐述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车辆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钳的立体图,其包括构成在制动钳中的衬片轴以及在衬片轴上方的压紧装置,所述衬片轴具有设置于其中的制动衬片;

图2示出根据图1的物体的另一立体图,但没有示出在图1中完整示出的压紧件的所有部件;

图3a示出根据图1的物体的穿过钳的居中的纵剖面;

图3b示出根据图1的物体的穿过钳的在此非居中的另一纵剖面;

图3c以放大的比例示出图3a的左部区域;

图4a以放大的比例示出图2的左部区域;

图4b示出与图4a相同的区域,但在缺少制动衬片的情况下;

图5仅示出制动衬片的立体图,该制动衬片具有朝向观察者的背板;

图6仅示出压紧装置的在制动钳上使用的压紧件的立体图;

图7示出压紧件的侧视图;

图8仅示出在制动钳上使用的支架的立体图,所述支架同时用作为支座元件和阻挡元件;

图9a-9c示出支架的不同的变形形式和其与制动衬片的共同作用;

图10示出固定片簧的四个不同的步骤;和

图11示出压紧件和制动衬片的另一实施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示出用于商用车辆的车辆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钳1的中央部分。盘式制动器能够是滑动钳式结构类型或固定钳式结构类型。在仅根据其转动轴线a示出的制动盘的每一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制动衬片。为了容纳制动衬片,所述制动钳1设有衬片轴6,衬片压紧件7在所述衬片轴上延伸。衬片压紧件7以下述方式桥接衬片轴6,使得衬片压紧件7在两个制动衬片上横向延伸,其中,在附图中仅示出设置在车辆外部的制动衬片3,而没有示出设置在车辆内部的第二制动衬片,所述第二制动衬片能够相同或不同地构成。

制动衬片3通常由实际的摩擦衬片4以及背板5构成。所述背板5优选由铸造金属制成。所述背板5用于将制动压力更好地分配到衬片面上。此外,所述背板用于将制动衬片引导和支撑在制动钳1本身上或者在关于轴线固定的制动载体上。

在图6和7中作为单个部件示出的衬片压紧件7沿着其中心线m细长地构成并且以其长度的最大部分平行于制动盘的转动轴线a延伸。其右部示出的车辆内部的端部直接固定在制动钳1上,为此所述压紧件7的该端部位于制动钳1的凹部14(图3a)中。压紧件7的左部示出的另一端部仅间接地固定在制动钳1上,这将更详细地阐述。

为了将两个制动衬片固定在衬片轴6中,压紧件7构成为刚性的保持支架,并且与弯曲弹性的片簧9组合成压紧装置。压紧装置的任务是,将两个制动衬片相对于衬片轴6固定,使得制动衬片不能关于制动盘的转动轴线a径向向外地从衬片轴6中伸出或脱落。

所述压紧件7在其总长度的绝大部分上具有沟槽状横截面,其包括设置在压紧件的纵向中心线m上的基底7c,侧翼8a、8b沿着基底的两个纵向边缘邻接于所述基底,所述侧翼对压紧件的该中央纵向部段进行加强,以抵抗弯曲力。

借助侧翼8a、8b,压紧件能够支撑在内置的、在附图中没有示出的制动衬片的边缘上。为此能够有利的是,侧翼8a、8b具有上升斜面的构型。在这种情况下,压紧件7在其长度的该最大部分上具有大致梯形的横截面,并且压紧件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具有梯形沟槽的横截面。

在沟槽的通过基底7c形成的、大致具有片簧9的宽度的平坦底部处,侧翼8a、8b在两侧形成15°和90°之间的角度,优选形成20°的角度。

由弹簧钢构成的片簧9同样在纵向中心线m上延伸。所述片簧以其一个弹簧端部固定在第一弹簧支承件中,并且以其另一弹簧端部固定在第二弹簧支承件中。这两个固定都是可脱离的,以便移除弹簧9和设置在其下方的衬片压紧件7,从而从外部到达衬片轴6以更换制动衬片。

片簧9在压紧件7的外侧上沿着压紧件的外侧延伸,并且所述片簧从外侧抵靠压紧件7支撑,由此所述压紧件朝向两个制动衬片弹性加载。因此,压紧件7虽然本身是刚性的,但是所述压紧件在持续的弹簧力下抵靠两个制动衬片支撑并且分别以指向转动轴线a的力对所述制动衬片进行加载。

片簧9仅借助非常短的纵向部段支撑在衬片压紧件7的外部上。在位于片簧9的中心部段上并且位于衬片轴6上方的所述短的纵向部段中,片簧设有弯曲部或弯折部c,所述弯曲部或弯折部横向于片簧9的纵向延伸部延伸。仅借助所述弯曲部或弯折部9c的外侧,片簧9贴靠在压紧件7上。因此,仅在该分立地贴靠的位置处,压紧件7以弹簧力朝向制动衬片3的方向进行加载。

用于片簧9的第一弹簧支座在车辆外部位于衬片轴6旁边,第二弹簧支座在车辆内部位于制动钳1上。车辆外部的弹簧支座具有螺栓13,以用于固定片簧9的相关端部9a。而制动钳1为了形成第二弹簧支座而设有呈狭缝构型的朝向衬片轴6敞开的凹部14。所述狭缝同时为压紧件7的该处端部以及为片簧9的该处端部提供空间。

为了安装由压紧件7和片簧9构成的组件,能够有利的是,这两个构件的共同插入制动钳1的狭缝状凹部14中的端部沿纵向方向相对于彼此锁定。为此,压紧件7在该端部上设有端面,在所述端面中能够存在凹部7b(图6)。然后,构成在片簧9的相应端部上的形状锁合元件接合到凹部7b中。片簧9的这种类型的纵向锁定引起:只要压紧件7位于制动钳1的开口或凹部14中,片簧9即沿纵向方向锁定,即在压紧件7处轴向捕获。该措施用于安全性并且简化对压紧件7的随后固定,并且尤其用于将片簧9固定在另一端部上,即在左部示出的、车辆外部的弹簧支座的区域中。

替选地,片簧9的可靠的、暂时的纵向锁定也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所述片簧与在片簧9的车辆内部的端部处构成的形状锁合元件接合到开口10中,所述开口直接位于制动钳1中。所述开口10在此是横向于狭缝14构成在制动钳中的钻孔。

为了从压紧件7方面做出贡献,以减少在旋转的车轮和非旋转的制动部件之间的结构狭窄,所述压紧件在其车辆外部的端部上以特殊的方式构造,这在下面将更详细地阐述。

根据图6和图7,压紧件7在其车辆外部的末端部段上构成有比在相对较长的具有沟槽构型的纵向部段上更窄的宽度b。所述宽度b在该末端部段上是一致的,并且不大于基底7c的宽度。尤其是,压紧件7在该较短的纵向部段上设有邻接于细长延伸的基底7c的曲柄11,其方式为,压紧件7自基底7c起首先向下具有第一弯曲部11a并且紧接于此具有第二弯曲部11b作为配合弯曲部。作为压紧件7的车辆外部的端部,直线纵向部段12直接邻接于第二弯曲部11b。以这种方式,直线纵向部段12更深或比沟槽状纵向部段的基底7c更靠近转动轴线a。

优选的是,s形曲柄11构造为,使得其直接转入直线末端部段12中的第二弯曲部11b不直接邻接于第一弯曲部11a,而是在其间还存在短的直线延伸部段11c。其相对于沟槽状纵向部段的角度为110°。

纵向部段12在长度l上基本上平行于转动轴线a延伸并且平行地与明显更长的沟槽状纵向部段错开。在压紧件7具有约为150mm的总长度的实施例中,末端部段12与沟槽状部段的基底7c错开15mm至20mm。

曲柄11的区域能够通过一个或多个加固凸缘11d加固,因为压紧件7在此具有相对细的宽度b,并且可能出现弯曲力。优选地,压紧件7由冲压的且变形的具有至少为4mm的材料厚度的钢板构成。

在安装螺栓13的情况下,所述螺栓在没有触碰接触的情况下从下部接合由曲柄11或压紧件7的端部形成的纵向部段12。尽管如此,压紧件的该末端区域通过设置在上方的螺栓13捕获,使得该末端区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从制动轴6向外脱离。压紧件7的曲柄11和末端部段12在安装状态下具有这样的相对于螺栓13的高度距离,使得不产生接触。

压紧件7从上方放置到两个制动衬片的背板5上,并且在该处首先仅可沿其纵向方向运动,而横向于其借助于制动衬片的侧向的形状元件保持固定。两个制动衬片在衬片轴6中能够沿制动盘a的转动轴线的方向自由运动,并且沿制动盘的环周方向以一定间隙引导。这种运动自由度的组合引起:压紧件7在其纵向延伸部中自由地支承在制动衬片3上,并且横向受制动衬片3限制地可动或浮动地支承。在安装状态下,在其纵向延伸部中的运动受到制动钳1上的相应止挡的狭窄限制。为此,各止挡面例如通过铣削制动钳1来机械加工,所述压紧件7能够在所述止挡面之间运动。

在压紧件7的纵向方向上,压紧件的末端部段12以小的间距与成型在制动钳1上的凸起15相对置。因此,凸起15形成止挡,该止挡限制压紧件7朝向车辆外部的纵向可运动性。

优选地,凸起15延伸直至靠近螺栓13的环周,但不接触螺栓13。

两个一件式地成型在制动钳1上的支承座50都具有钻孔,所述螺栓13在轴线13a上位于所述钻孔中。为了使螺栓13不能沿螺栓纵向方向从支承座50中进而从钳中脱离,在螺栓13上设置有适宜的固定环、开口销等。

图3a-图3c并且在此尤其是图3b示出片簧9的车辆外部的端部9a在支座上固定的细节。除了螺栓13以外,所述弹簧支座的组成部分是固定支架60,所述固定支架借助于螺栓13围绕螺栓轴线13a可枢转运动地与制动钳1连接。片簧9以其弹簧端部9a抵靠支架60的朝向轴线13a的内侧或底侧支撑。附加的优点能够是,在该弹簧端部9a处构成的形状锁合元件接合到支架60中的狭缝状开口61中,由此锁紧支架60的枢转位置。

在图8中作为单个部件示出的支架60是用于片簧9的车辆外部的支座元件。支架60由平行于轴线13a的中心部段62和两个关于中心部段62大约成直角地设置的侧向部段63组成,开口61能够位于所述中心部段上。所述侧向部段构造为压板63,并且分别设有设置在轴线13a上的圆形开口66。通过将两个开口66在轴线13a上彼此对齐,轴线13a同时是两个开口66的对齐轴线。同时螺栓13穿过两个开口。

压板63的朝向制动器转动轴线a的边缘具有边缘轮廓64,所述边缘轮廓朝向轴线13a弯曲。轮廓64的朝向盘式制动器轴线a的轮廓部段形成止挡,因为轮廓变化曲线构造为,使得轮廓64部分地距轴线13a具有较大间距a1,部分地距轴线13a具有较小间距a2。例如,轮廓64能够是偏心状的或者其能够是圆弧形的,但是相对于轴线13a具有偏移。

螺栓13是固定机构,以便将用作为支座元件和阻挡元件的支架60可脱离地固定在制动钳1上。同时,片簧9的端部9a在弹簧应力下贴靠在中央部段62的朝向螺栓13的内侧上。因此,所述内侧是支座62a,弹簧9以其弹簧端部支撑在所述支座上。这些措施的总和引起在片簧9中固定和维持弯曲应力。

一个附加的安全措施能够是,在弹簧端部9a上附加地构成的、成角度的形状锁合元件以形状锁合的方式接合到支架60的开口61中。为了该目的,弹簧9能够在该弹簧端部处向上弯曲,使得该弯曲部的外侧朝向螺栓轴线13a。

由衬片压紧件7、片簧9、螺栓13和支架60构成的组件作为支座元件和阻挡元件的安装通过如下方式进行:首先将片簧9以其另一端部置于压紧件7上,使得其在压紧件7的车辆内部的端部后方接合。然后,由此暂时连接的部件将压紧件和片簧沿纵向方向插入制动钳1中的凹部14内。

在下一步骤中,支架60放置到另一弹簧端部9a上,这能够通过将形状锁合元件接合到支架60的开口61中来简化,进而对于装配而言更可靠。弹簧9的端部9a在此支撑在支架60内部的支座62a上。现在,仅支架60通过手动压力并且在片簧向下弯曲的情况下运动,直至螺栓13能够沿轴线13a插入支承座50中。然后,结束对支架60施加压力,因为现在起通过形成支座元件的支架60结合螺栓13一起可靠地接收片簧9的夹紧力。

片簧9径向向外地以弹簧预应力将压紧件7保持在制动衬片3上并且确保:在更强的冲击下,例如由于穿过冲击孔,所述压紧件将径向向外提升的制动衬片3再次压回到其初始位置中。如果片簧9应例如通过机械影响而折断进而丧失其保持功能,则保持件7通过设置于其上方的支架60和凹部14仍可靠地保持,使得制动衬片不会丢失。

压紧件7的置于制动盘的车辆外侧的一侧上的窄的纵向部段的在图6和图7中示出的曲柄11具有如下优点:在该区域中盘式制动器部件径向向外突出得较不远,进而有助于消除相对于周围的围绕制动器旋转的车轮的结构狭窄。然而,曲柄11引起设置在制动盘的车轮外侧的一侧上的制动衬片3的区域中的空间需求。因此,所述制动衬片以特殊的方式构成,这在下面将详细地阐述。

根据图5,设置在制动盘的车辆外部的一侧上的制动衬片3由用于贴靠在制动盘上的摩擦衬片4和稳定的背板5组成。所述背板例如由铸钢构成,其中,前侧构成为用于摩擦衬片4的固定面16,而后侧17构成为用于传递制动压力的压力面。因为借助所述后侧17,背板5贴靠在制动钳1的相应的施加压力的面18上。所述面18同时是衬片轴6的壁。

背板5的环周轮廓通过上边缘或者说关于转动轴线a靠外的边缘21、朝向转动轴线a的内边缘或者说下边缘22和两个在上边缘和下边缘之间延伸的侧边缘23a、23b确定,所述侧边缘相互平行地延伸。

上边缘或者说外边缘21的特点是主轮廓遵循制动盘的形状。为此,上边缘21主要、亦即在其绝大部分长度上显示为圆弧状轮廓,所述圆弧状轮廓在圆形制动盘的环周上具有圆形形状。这具有的优点是,制动衬片3不会径向向外突出于制动盘的技术要求的环周。

借助两个侧边缘23a、23b,背板5沿环周方向被支撑,使得制动力矩传递到制动钳1上或者可选地传递到盘式制动器的关于轴线固定的制动载体上。较小份额的制动力矩的传递也能够经由背板5的下边缘22来完成。

摩擦衬片4的特点是在其上边缘或外边缘31处主轮廓也遵循制动盘的形状。为此,上边缘31主要、亦即在其绝大部分长度上显示为圆弧状轮廓,所述圆弧状轮廓在圆形制动盘的环周上具有圆形形状,由此该边缘也不会径向向外突出于制动盘的环周,但同时可提供在摩擦衬片4和制动盘之间的最大接触面。

如果边缘21、31具有基本上弧形的轮廓,那么这包括与该主构型的个别偏差。因此,在摩擦衬片4和背板5中可偏心地设置有窄的凹部33,该凹部用于在该处固定电动的制动衬片-磨损传感器。此外,在边缘21处,在不会不利地影响边缘的弧形主构型的情况下,能够成型有个别的小突起,这例如在制造制动衬片的范围中是有利的。

为了为压紧件7的曲柄11提供空间和自由空间,背板5的上边缘21的主轮廓准确地在两个侧边缘23a、23b之间的中心处通过边缘21的局部的下沉部25来中断。下沉部25比弯曲的压紧件部段的宽度b更宽。

因此,仅在该下沉部25的区域中,关于距转动轴线a的间距,背板5的高度在径向上减小到使得在背板5中产生自由空间,压紧件7以其横截面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穿过该自由空间。

同样,为了给压紧件7提供空间,在同一区域中,摩擦衬片4也具有自由空间。因为虽然摩擦衬片4在其外边缘31处主要弧形地延伸,但这种主要构型也在两个侧边缘23a、23b之间的中心处被上边缘31的下沉部35中断。下沉部35也在摩擦衬片4的环周轮廓处引起一个自由空间,压紧件7以其横截面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穿过该自由空间。为此,下沉部35比弯曲的压紧件部段的宽度b更宽。

下沉部25在背部5中的底部更深进而比摩擦衬片4的上边缘31的下述部段31a、31b更靠近转动轴线a地设置,所述部段沿环周方向直接邻接于构成在摩擦衬片4中的下沉部35。

因此,通过下沉部25提供用于压紧件的交叉部的自由空间。由此,压紧件7在其长度的该部分上占据径向外部较不远的位置,这减少了因在盘式制动器的构件和围绕制动器旋转的车轮之间的结构狭窄引起的风险,即引起对在内部在旋转的车轮上的制动部件的磨削。

根据图5,在背板5的后侧17上,在其上边缘的下方一件式地成型有凸肩40。所述凸肩40距背板5的上边缘21比距下边缘22更近地设置。所述凸肩沿制动衬片3的环周方向居中地定位,因此距两个侧边缘23a、23b具有相同的间距。所述凸肩为了其在制动钳1的相对应地构造的面上的支撑而设有至少一个向下指向的支撑面42(图3c)。所述支撑面与背板5的后侧17成直角并且支撑在制动钳1所设置的凹部38(图4b)的底部上。

在从上方的俯视图中,凸肩40具有四边形的基础轮廓。凸肩40的两个与后侧17间隔开的外角部41分别是倒圆的,其中角半径r分别为至少4mm。角部41的倒圆关于制动钳1中的相对应的凹部38(图4b)的切削加工具有制造技术方面的优势。所述凹部38用作为衬片容纳部,其方式为:所述凹部至少部分地容纳制动衬片的凸肩40,并且所述凹部为此设有至少4mm角半径的相对应地倒圆的内角部39。

背离支撑面42,在凸肩40上构成宽度为10mm至20mm且长度或深度为至少7mm的平坦压紧面43。压紧面43是更深的,进而比下沉部25更靠近转动轴线a地设置。仅在压紧面43上,压紧件7抵靠制动衬片支撑,即借助跟随曲柄11的短的纵向部段12的形成支承面12a的底侧支撑。

纵向部段12同时是压紧件的末端部段。其端面与制动钳1的至少部分地容纳凸肩40的凹部38的横向壁相对置。

相对较短的过渡面44朝向摩擦衬片4邻接于用于贴靠压紧件7的压紧面43。过渡面44升高直至下沉部25的底部,例如以弯曲部或者替选地倾斜斜坡的构型。所述过渡面44在棱边45处相交在下沉部25的底部上,其中根据图3c,所述棱边45设置在背板5的平面中,该平面位于固定面16的平面和后侧17的平面之间。

各一个边缘区域47侧向地、即沿制动衬片的环周方向观察邻接于压紧面43,所述边缘区域突出于压紧面43。因此,压紧件7的支撑在压紧面43上的末端部段12被两个升高的边缘区域47侧向掩护,由此压紧件7相对于制动衬片3没有或者具有少量侧向间隙。

在安装支架60时,所述支架不仅是用于片簧9的支座元件,而且其同时也是阻挡元件。因为压板63的边缘轮廓64形成止挡,该止挡不与相对置地构成在凸肩40上的面间隔开或仅略微间隔开。这引起制动衬片3不能或仅能将制动衬片3连同其支撑面42轻微地从制动钳升高。所提及的阻挡效果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凸肩40的两个边缘区域47中的每个边缘区域中构成沟槽48,所述沟槽形成配合止挡。

沿制动衬片3的环周方向观察,沟槽48设置在背板5的中心的前方或后方,其中其距该中心的间距是相同的。每个沟槽48沿着凸肩40的相应的侧表面49延伸。每个沟槽48的底部朝向螺栓13,并且要么与支架60的相应轮廓64以小的间距相对置,要么甚至在轮廓64和沟槽48的底部之间存在持续接触。但是如果不存在持续接触,那么在任何情况下,间距都很小,并且尤其是小于螺栓13距曲柄11的间距或距压紧件7的末端部段12的间距。

因此,在用作为阻挡元件的支架60处的轮廓64分别形成止挡,并且在制动衬片3上的沟槽48分别形成配合止挡。因此,如果制动衬片3由于强烈的晃动而应向上冲击,这引起压紧件7的相同程度的升高,那么最迟当所述沟槽48冲击到轮廓64上时阻挡该运动。于是必须完全由片簧9接收的更大的运动被阻止,进而片簧9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沟槽48能够沿着其一侧、即朝向凸肩40的相应的侧表面49敞开地构成。沟槽48能够在其背离背板5的端部处敞开。所述沟槽朝向背板5的长度,使得该沟槽不仅在凸肩40的深度上延伸,而且还延伸到背板5的厚度中。由此可实现:通过侧向部段63的轮廓64形成的止挡能够靠近背板5。由此,在止挡在制动衬片3上的情况下将倾斜力矩最小化或者甚至避免倾斜力矩。

在图9a-9c中示出支架60的轮廓64的不同的构型可行性。这些设计方案的共同之处在于,压板63的背离支架60的中心部段62的边缘分别具有弯曲轮廓64,其距螺栓轴线13的间距a1、a2沿着轮廓64发生改变。在此,弯曲轮廓64的距中心部段62具有最大间距的部段也距螺栓轴线具有最大间距a1。

在图9a和图9b中,轮廓64以半圆形的方式弯曲,其中,弯曲部的半径中心点与螺栓轴线13a错开。

在图9c中,轮廓64构造成如凸轮或偏心轮一样。也在此,轮廓64的距螺栓轴线13a具有最大间距a1的部段与配合止挡48相对置。

在图10中示出支架60的另一实施形式,在此示出各个安装步骤。构成在支架60上的边缘64又再明显地构成为凸轮或偏心轮状的。弹簧9的车辆外部的端部9a的固定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已经安装在螺栓13上的支架60根据枢转箭头围绕螺栓轴线13a枢转大约90°。由此实现弹簧的端部9a位于支架的中心部段62处的支座62a下方。支架60在此形成阻挡元件,所述阻挡元件通过进行支撑的弹簧9弹性加载地保持在其阻挡位置中,所述阻挡位置在图10下面示出。

此外,所述支架60通过支撑在其中心部段62上的弹簧9而被枢转力加载,所述枢转力致力于使构成在支架上的止挡64朝向构成在制动衬片上的配合止挡48运动。这是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的:使中心部段62的朝向螺栓13的内侧弯曲,支座62a位于所述内侧上。这引起力分量,所述力分量致力于:一方面始终将支架60固定以防止向后枢转,另一方面使构成在其上的止挡64始终朝向配合止挡48运动。止挡64在弹簧力下贴靠在配合止挡48上,使得制动衬片3以沿径向方向和/或沿轴向远离制动盘的方向作用的力贴靠在制动钳1上。

图9a-图9c也示出支架60的中心部段62的类似构型,其中支座62a显示出弯曲的轮廓,使得实际上排除了支架60反向于枢转箭头的向回枢转。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使弹簧端部附加地形状锁合地抵靠支架60固定。

压紧件7也在车辆内侧上仅与片簧9略微间隔开,所述片簧支撑在制动钳上的狭缝状凹部14中。因此,两个制动衬片的内部也能够通过压紧件7的作用仅从其径向的支撑面略微升高。

总体上实现了:两个衬片3借助于弹簧力相对于盘式制动器轴线a径向地保持,并且在一个或两个制动衬片3升高的情况中相关路径通过止挡和配合止挡而受到紧密限制。

根据图6和图7,压紧件7在其车辆内部的另一端部处以如下方式构成,使得沿环周方向使所述压紧件抵靠制动钳1支撑,借助所述另一端部所述压紧件从上部支撑在位于内部的制动衬片的背板上。为此,压紧件7在该端部上设有中心部段70,所述中心部段在其纵向中心线m上延伸并且延续基底7c,并且所述压紧件在中心部段70的每侧上分别设有侧向部段71或72。所述侧向部段71、72位于构造为沟槽的压紧件部段的侧翼8a、8b的延长部中,并且沿压紧件的纵向方向观察朝向其端部具有向上弯曲的钩状轮廓。由此,在每个侧向部段71、72上形成设置在基底7c的平面上方的内面77。

为了抵靠构成在制动钳1上的配合面81进行支撑,两个内面77朝向彼此,使得在所述内面之间存在自由空间。在配合面81上的支撑能够无间隙地进行,或者以在制动盘环周方向上有限的侧向间隙进行。

为了通过将构成压紧件7的钢板变形以制造弯曲的侧向部段71、72,所述侧向部段71、72分别通过仅朝向压紧件的最近端部敞开的纵向狭缝73、74与中心部段70分离。仅中心部段70伸入狭缝14中,而侧向部段71、72位于狭缝之外。

为了将内面77沿制动衬片的环周方向进行支撑,在制动钳1上在狭缝14的上方或替选地在其下方构成有相应的、彼此背离的配合面81(图2)。

图11示出压紧件7和成型在制动衬片的背板5上的凸肩的不同的构型。这在此两件式地构成,其中,在两个子凸肩40之间存在自由空间。两个凸肩或子凸肩40分别设有朝向其底侧的支撑面42成角度倾斜的压紧面43,其中,两个压紧面43一起形成“v”形。压紧面43相对于相应支撑面42的角度在30°和60°之间。

在凸肩40的该两件式的实施形式中,所述凸肩也在背板5的上边缘21的下方成型在背板上。

在俯视图中,两个凸肩40一起形成基本上四边形的基础轮廓,其中,所述基础轮廓的两个与背板5的后侧17间隔开的外角部41是倒圆的并且具有至少4mm的角半径r。以这种方式,所述凸肩40配合到制动钳1的在图4b中示出的凹部38中。

为了匹配于两个凸肩40,压紧件7的下沉的末端部段12由邻接于曲柄11的基底12c和在基底12c的两侧倾斜升高的侧翼组成。所述倾斜升高的侧翼的底侧分别形成支承面12a,所述压紧件7借助所述支承面支撑在制动衬片上。这又再是压紧件7在制动衬片3上的唯一支撑位置。

附图标记列表:

1制动钳

3制动衬片

4摩擦衬片

5背板

6衬片轴

7压紧件

7a端侧端部

7b凹部

7c基底

8a侧翼

8b侧翼

9弹簧、片簧

9a片簧的端部

9c弯折部

10开口

11曲柄

11a弯曲部

11b弯曲部

11c直线延伸部段

11d加固凸缘

12压紧件的纵向部段、末端部段

12a支承面

12c基底

13螺栓

13a轴线、对齐轴线

14狭缝、凹部

15凸起

16固定面

17后侧

18面

21上边缘

22下边缘

23a侧边缘

23b侧边缘

25在背板中的下沉部

31上边缘

31a部段

31b部段

33凹部

35在摩擦衬片中的下沉部

38在制动钳中的凹部

39内角部

40凸肩

41角部

42支撑面

43压紧面

44过渡面

45棱边

47边缘区域

48沟槽

49侧部

50支承座

60支架、支座元件、阻挡元件

61开口

62中心部段

62a支座

63侧向部段、压板

64轮廓、止挡

66开口

70中心部段

71侧向部段

72侧向部段

73纵向狭缝

74纵向狭缝

77内面

81在制动钳上的配合面

a制动钳的转动轴线

a1间距

a2间距

b宽度

l末端部段的长度

m纵向中心线

r角半径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盘式制动器,该盘式制动器具有制动钳(1),所述制动钳搭接制动盘并且搭接在所述制动盘的两侧设置在衬片轴(6)中的制动衬片(3),所述制动衬片分别由摩擦衬片(4)和背板(5)组成,所述背板的前侧构成为用于所述摩擦衬片(4)的固定面(16),并且所述背板的后侧构成为用于传递制动压力的压力面;并且该盘式制动器具有在所述制动衬片(3)上横向引导的压紧件(7),所述压紧件朝向盘式制动器轴线(a)抵靠所述制动衬片(3)支撑,其中,所述压紧件(7)在其总长度的大部分上构成为包括细长基底(7c)和设置在所述基底(7c)侧面的侧翼(8a、8b)的沟槽,弹簧(9)抵靠所述基底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7)朝向其一端具有邻接于所述基座(7c)的s形曲柄(11)和邻接于所述曲柄(11)的末端部段(12),其中,在所述末端部段(12)上构成一件式或两件式的支承面(12a),借助所述支承面将所述压紧件(7)抵靠所述制动衬片(3)之一支撑在所述制动衬片的背板(5)的后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设有成型在所述背板(5)的后侧上的、一件式或两件式的凸肩(40),所述压紧件(7)以所述支承面(12a)支撑在所述凸肩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肩(40)在所述背板(5)的上边缘(21)的下方成型在所述背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钳(1)为了容纳所述凸肩(40)而设有凹部(38),所述凹部由一个用于所述凸肩(40)的支撑面、一个后壁和两个相对置的侧壁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38)的后壁与所述压紧件(7)的端侧端部(7a)相对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38)的在位于所述后壁和相应侧壁之间的过渡部中的内角部被倒圆并且具有至少4mm的角半径(r)。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之一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肩(40)在俯视图中是基本上四边形的基础轮廓,其中,两个与所述背板(5)的后侧(17)间隔开的角部(41)被倒圆并且具有至少4mm的角半径(r)。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7)以其曲柄(11)引导穿过在所述背板(5)的上边缘(21)中的自由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空间的存在是因为所述背板(5)的上边缘(21)的优选圆弧状的主轮廓在所述压紧件(7)引导到所述制动衬片(3)上的位置处被所述上边缘(21)的朝向所述盘式制动器轴线(a)的下沉部(25)中断。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部段(12)由邻接于所述曲柄(11)的基底(12c)和在所述基底(12c)的两侧倾斜地升高的侧翼(12b)组成,在所述侧翼的底侧上分别构成有一个支承面(12a)。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7)仅借助所述侧翼(12b)并且不借助所述基底(12c)抵靠所述制动衬片(3)支撑。

12.一种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所述制动衬片由用于贴靠到所述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上的摩擦衬片(4)和背板(5)组成,所述背板的前侧构成为用于所述摩擦衬片(4)的固定面(16),所述背板的后侧(17)构成为用于传递制动压力的压力面,并且所述背板的环周轮廓通过一个上边缘(21)、一个下边缘(22)和两个在所述上边缘和所述下边缘之间延伸的侧边缘(23a、23b)确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背板(5)的后侧(17)上成型有凸肩(40),所述凸肩为了支撑在衬片容纳部中而设有朝向所述下边缘(22)的支撑面(42),并且所述凸肩(40)是两件式的,其中,这两个部件通过自由空间彼此分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动衬片,其特征在于,两个凸肩(40)分别设有朝向其支撑面(42)成角度倾斜的压紧面(43),并且两个压紧面(43)共同形成“v”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动衬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面(43)相对于相应支撑面(42)的角度在30°和60°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制动衬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面(43)相对于所述后侧(17)的平面以直角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之一所述的制动衬片,其特征在于,一件式的或两件式的所述凸肩(40)在所述背板(5)的上边缘(21)的下方成型在所述背板(5)上。

17.一种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所述制动衬片由用于贴靠到所述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上的摩擦衬片(4)和背板(5)组成,所述背板的前侧构成为用于所述摩擦衬片(4)的固定面(16),所述背板的后侧(17)构成为用于传递制动压力的压力面,并且所述背板的环周轮廓通过一个上边缘(21)、一个下边缘(22)和两个在所述上边缘和所述下边缘之间延伸的侧边缘(23a、23b)确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背板(5)的后侧(17)上成型有一件式或两件式的凸肩(40),所述凸肩为了支撑在衬片容纳部中而设有朝向所述下边缘(22)的支撑面(42),并且在俯视图中,所述凸肩(40)或两个所述凸肩(40)共同形成基本上四边形的基础轮廓,其中,所述基础轮廓的两个与所述背板(5)的后侧(17)间隔开的外角部(41)被倒圆并且具有至少4mm的角半径(r)。

18.一种用于将制动衬片固定在盘式制动器中的压紧件,该压紧件具有细长延伸部并且该压紧件的宽度与长度相比明显更小,其中,该压紧件(7)在其总长度的大部分上构成为包括细长基底(7c)和设置在所述基底(7c)侧面的侧翼(8a、8b)的沟槽,并且该压紧件在其总长度的另一部分上具有末端区域,所述末端区域具有不同的横截面构型,其特征在于,该压紧件(7)在所述末端区域中具有邻接于所述基底(7c)的s形曲柄(11)和邻接于所述曲柄(11)的末端部段(12),其中,在所述末端部段(12)的底侧上构成有一件式的支承面(12a)。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紧件,其特征在于,该压紧件在所述末端区域上具有基本上一致的宽度(b),所述宽度小于在沟槽状部段中的宽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压紧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末端区域上的宽度(b)等于或者小于所述细长基底(7c)的宽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之一所述的压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11)的区域通过至少一个加固凸缘(1d)来加固。

22.根据权利要求18至21之一所述的压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s形曲柄(11)是一次曲柄,其包括第一弯曲部(11a)和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相反弯曲的第二弯曲部(11b),其中,所述第二弯曲部(11b)同时是最后的弯曲部,所述末端部段(12)邻接于该最后的弯曲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压紧件,其特征在于,设有在两个弯曲部(11a、11b)之间的直线延伸部段(11c)。

24.根据权利要求18至23之一所述的压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部段(12)与所述沟槽状部段平行错开地延伸。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压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部段(12)与所述沟槽状部段的基底(7c)错开15mm至20mm地延伸。

26.根据权利要求18至25之一所述的压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部段(12)由邻接于所述曲柄(11)的基底(12c)和在所述基底(12c)的两侧倾斜升高的侧翼组成,在所述侧翼的底侧上分别构成有一个支承面(12a)。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