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级变速器的控制方法以及无级变速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89645发布日期:2019-07-17 05:32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无级变速器的控制方法以及无级变速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无级变速器的控制方法以及无级变速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无级变速器的油压回路,已知如下结构,即,具有:第1机油泵,其从机油盘汲取机油而产生管线压力;以及第2机油泵,其设置于初级带轮与次级带轮之间,对初级带轮油室的机油的进出进行调整。

日本特表2002-523711号公报中示出了一个例子,即,设置有从将管线压力的机油供给至次级带轮的次级油路分支的变速用油路,在该变速用油路设置有第2机油泵。在该油压回路,对第2机油泵的旋转方向进行控制而对初级油室的油的进出进行调整,因此对向初级带轮以及次级带轮供给的机油量进行调整而控制变速比。



技术实现要素:

在这种无级变速器中,第2机油泵由电动机驱动。然而,如果污染物等混入至机油中,则污染物会被机油泵的可动部夹持,有可能无法准确地对机油泵的旋转进行控制。如果无法对第2机油泵的旋转进行控制,则无法使得机油相对于初级带轮而适当地进出,无法实现所需的变速比。伴随着近年来的机油泵的小型化,容易产生这样的污染物向机油泵的可动部的夹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降低无法准确地控制机油泵的旋转的可能性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方法以及无级变速系统。

本发明的某个方式所涉及的无级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利用在初级油室与次级油室之间的油路设置的机油泵,对初级油室的机油的进出进行控制,具有如下步骤:异常判定步骤,判定机油泵的旋转是否异常;以及油压控制步骤,在通过异常判定步骤判定为异常的情况下,使得次级油压高于判定为异常之前。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油压回路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表示堵塞消除控制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推力比和变速比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控制器的详细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车辆的概略结构图。车辆具有发动机1、带有锁止离合器2a的变矩器2、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变速器4、终级减速机构5、驱动轮6以及油压回路100。

发动机1构成车辆的驱动源。发动机1的输出经由变矩器2、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变速器4以及终级减速机构5而向驱动轮6传递。因此,变速器4和变矩器2、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终级减速机构5一起设置于从发动机1向驱动轮6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路径中。

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在上述动力传递路径中设置于变矩器2与变速器4之间。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在对应于前进行驶的正转方向和对应于后退行驶的反转方向之间对输入的旋转的旋转方向进行切换。

具体而言,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具有前进离合器31以及后退制动器32。前进离合器31在旋转方向设为正转方向的情况下接合。后退制动器32在旋转方向设为反转方向的情况下接合。前进离合器31以及后退制动器32中的一者可以构成为使得发动机1和变速器4之间的旋转接合或断开的离合器。

变速器4具有初级带轮41、次级带轮42以及绕挂于初级带轮41和次级带轮42的传动带43。下面,将初级也称为pri,将次级也称为sec。变速器4构成为如下带式无级变速机构,即,分别对pri带轮41和sec带轮42的槽宽进行变更,由此变更传动带43的绕挂直径而进行变速。

pri带轮41具有固定带轮41a以及可动带轮41b。控制器10对向pri带轮油压室41c供给的机油量进行控制,由此可动带轮41b工作,对pri带轮41的槽宽进行变更。

sec带轮42具有固定带轮42a以及可动带轮42b。控制器10对向pri带轮油压室41c供给的机油量进行控制,由此可动带轮41b工作,对pri带轮41的槽宽进行变更。

传动带43绕挂于由pri带轮41的固定带轮41a和可动带轮41b形成的呈v字形状的滑轮面、以及由sec带轮42的固定带轮42a和可动带轮42b形成的呈v字形状的滑轮面。

终级减速机构5将来自变速器4的输出旋转传递至驱动轮6。终级减速机构5构成为具有多个齿轮列、差速齿轮。终级减速机构5经由车轴而使驱动轮6旋转。

油压回路100将油压供给至变速器4,具体而言,将油压供给至pri带轮41以及sec带轮42。油压回路100将油压供给至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锁止离合器2a,还供给至未图示的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具体而言,油压回路100以如下方式构成。

图2是油压回路100的概略结构图。油压回路100具有源压力用机油泵101、管线压力调整阀102、减压阀103、管线压力电磁阀104、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用电磁阀105、变速回路压力电磁阀106、手动阀107、管线压力油路108、管线压力用电动机油泵109以及低压系统控制阀110。下面,将电磁阀称为sol。

源压力用机油泵101是由发动机1的动力驱动的机械式的机油泵。源压力用机油泵101经由管线压力油路108而与管线压力调整阀102、减压阀103、变速回路压力sol106连接。管线压力油路108构成管线压力的油路,并且经由变速回路压力sol106而与变速用回路120连接。此外,管线压力是成为pri压力、sec压力的源压力的油压。

利用电动机111对管线压力用电动机油泵109进行驱动。管线压力用电动机油泵109例如通过怠速停止控制而使得发动机1停止,与此相伴,在源压力用机油泵101停止的情况下,管线压力用电动机油泵109为了供给管线压力而运转。

管线压力调整阀102对源压力用机油泵101产生的油压进行调整而生成管线压力。源压力用机油泵101产生管线压力包含基于这样的管线压力调整阀102的作用而产生管线压力的情况。管线压力调整阀102将调压时释放的机油经由低压系统控制阀110而供给至锁止离合器2a、润滑系统、冷却系统。

减压阀103对管线压力进行减压。由减压阀103减压后的油压供给至管线压力sol104、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用sol105。

管线压力sol104是线性电磁阀,生成与控制电流相应的控制油压。管线压力sol104生成的控制油压供给至管线压力调整阀102,管线压力调整阀102与管线压力sol104生成的控制油压相应地工作而进行调压。因此,能够利用向管线压力sol104的控制电流而设定管线压力pl的指令值。

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用sol105是线性电磁阀,生成与控制电流相应的油压。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用sol105生成的油压经由与驾驶者的操作相应地工作的手动阀107而供给至前进离合器31、后退制动器32。

变速回路压力sol106是线性电磁阀,与控制电流相应地生成供给至变速用回路120的油压。因此,能够利用向变速回路压力sol106的控制电流设定变速回路压力的指令值。变速回路压力sol106生成的变速回路压力供给至变速用回路120的变速用油路121。变速回路压力例如可以由生成与控制电流相应的控制油压的sol、以及与该sol生成的控制油压相应地从管线压力pl生成控制回路压力的调压阀而生成。

变速用回路120具有:变速用油路121,其经由变速回路压力sol106而与管线压力油路108连接;以及变速用机油泵122,其安装于变速用油路121。变速用油路121将pri带轮油压室41c和sec带轮油压室42c连通。

变速用机油泵122是由电动机123驱动的电动式的机油泵。电动机123经由逆变器124而由控制器10控制。变速用机油泵122能够将旋转方向切换为正向和反向。这里所说的正向是指将机油从sec带轮油压室42c侧向pri带轮油压室41c侧输送的方向,反向是指将机油从pri带轮油压室41c侧向sec带轮油压室42c侧输送的方向。

如果变速用机油泵122向正向旋转,则处于变速用油路121的机油供给至pri带轮油压室41c。由此,pri带轮41的可动带轮41b向接近固定带轮41a的方向移动,pri带轮41的槽宽减小。另一方面,sec带轮42的可动带轮42b向远离固定带轮42a的方向移动,sec带轮42的槽宽增大。此外,在变速用机油泵122正向旋转时,从管线压力油路108向变速用油路121供给机油以使得比变速用机油泵122靠sec带轮油压室42c侧(下面,也称为“sec侧”)的变速用油路121的油压(下面,也称为“sec侧油压”)不低于变速回路压力的指令值。考虑防止传动带43的滑动等而设定变速回路压力的指令值。此外,将比变速用机油泵122靠pri带轮油压室41c侧(下面,也称为“pri侧”)的变速用油路121的油压也称为pri侧油压。

另外,如果变速用机油泵122向反向旋转,则机油从pri带轮油压室41c流出。由此,pri带轮41的可动带轮41b向从固定带轮41a离开的方向移动,pri带轮41的槽宽增大。另一方面,sec带轮42的可动带轮42b向接近固定带轮42a的方向移动,sec带轮42的槽宽减小。从pri带轮油压室41c流出的机油流入而使得sec侧油压升高,但由变速回路压力sol106控制为使得sec侧油压不超过指令值。即,在sec侧油压超过指令值的情况下,经由变速回路压力sol106而从变速用油路121将机油排出。另一方面,在sec侧油压小于指令值的情况下,机油经由变速回路压力sol106而从管线压力油路108流入。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中,利用变速用机油泵122对pri带轮油压室41c的机油的进出进行控制而变速。后文中对变速控制的概要进行叙述。

在变速用油路121设置有从变速用机油泵122与pri传动带轮油压室41c之间分支的分支路。而且,在分支路设置有节流部125,能够从节流部125向变速用油路121的外部将机油排出。具体而言,节流部125形成为在油路的局部直径变小,变速用油路121的分支点的相反侧的端部敞开。机油始终从该敞开端持续泄漏。在由变速用机油泵122将机油供给至pri带轮油压室41c的情况下,一部分机油从节流部125泄漏。从节流部向变速用油路121的外部排出的机油向无级变速器的壳体内的空间排出并回收至机油盘112。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变速用油路121的外部(节流部125的前方)为空间,但变速用油路121的外部(节流部125的前方)可以变为油压比变速用油路121的油压低的油路。即,变速用油路121的外部只要是油压比变速用油路121的油压低的位置即可。此外,节流部125是机油排出机构的一个例子。

再次参照图1,车辆还具有控制器10。控制器10是电子控制装置,从传感器·开关组11将信号输入。此外,控制器10由具有中央运算装置(cpu)、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以及输入输出接口(i/o接口)的微机构成。控制器10也可以由多个微机构成。

传感器·开关组11例如包含对车辆的加速器开度进行检测的加速器开度传感器、对车辆的制动器踩踏力进行检测的制动器传感器、对车速vsp进行检测的车速传感器、对发动机1的旋转速度ne进行检测的发动机旋转速度传感器。

如图2所示,传感器·开关组11包含对pri压力进行检测的pri压力传感器126、对sec压力进行检测的sec压力传感器127、对变速用机油泵122的旋转速度进行检测的泵旋转速度传感器128、以及对变速用油路121的机油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油温传感器129。来自传感器·开关组11的信号例如可以经由其他控制器而输入至控制器10。对于基于来自传感器·开关组11的信号而由其他控制器生成的信息等信号也一样。

控制器10基于来自传感器·开关组11的信号对油压回路100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器10对图2所示的管线压力sol104、变速用回路120进行控制。控制器10还构成为对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用sol105、变速回路压力sol106进行控制。

在对管线压力sol104进行控制时,控制器10以与管线压力pl的指令值相应的控制电流对管线压力sol104通电。

在执行变速控制时,控制器10基于来自传感器·开关组11的信号而设定目标变速比。如果规定了目标变速比,则规定了用于实现该目标变速比的各带轮41、42的绕挂直径(目标绕挂直径)。如果规定了目标绕挂直径,则规定了用于实现目标绕挂直径的各带轮41、42的槽宽(目标槽宽)。

另外,在变速用回路120,pri带轮41的可动带轮41b与基于变速用机油泵122的机油相对于pri带轮油压室41c的进出相应地移动,sec带轮42的可动带轮42b也与此相应地移动。即,pri带轮41的可动带轮41b的移动量和sec带轮42的可动带轮42b的移动量相互关联。

因此,控制器10使变速用机油泵122运转以使得pri带轮41的可动带轮41b的位置处于与目标变速比相应的位置。根据pri旋转速度传感器41d以及sec旋转速度传感器42d的检测值对实际变速比进行计算,根据该实际变速比与目标变速比是否一致而判断可动带轮41b是否处于期望的位置。

另外,控制器10使变速用机油泵122运转并不局限于变速时。即使在目标变速比未变化的情况下,在机油从各带轮油压室41c、42c泄漏而使得实际变速比变化的情况下,控制器10也使变速用机油泵122运转。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维持这种目标变速比的控制也包含于变速控制中。

即,本实施方式的变速控制是使得pri带轮41的可动带轮41b的位置向目标位置收敛的反馈控制。而且,该反馈控制的控制对象并非各带轮油压室41c、42c的油压,而是pri带轮41的槽宽,换言之是可动带轮41b的位置。

此外,可以设置对可动带轮41b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判断可动带轮41b是否处于与目标变速比相应的位置。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pri带轮41中,对流入的油流量进行控制,由此活塞在缸内移动而使得变速比变化。机油相对于该可动带轮41b的进出通过变速用机油泵122进行。

然而,在污染物等杂质混入机油中的情况下,污染物有可能会夹持夹入变速用机油泵122的可动部。在这种情况下,变速用机油泵122变得不适当地旋转,因此无法对机油相对于pri带轮41的进出进行控制,有可能无法调整变速比。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下面的油压控制,由此能够将夹持于变速用机油泵122的可动部的污染物去除,因此能够减轻变速阻碍。

具体而言,在油压控制中,在未将电源供给至变速用机油泵122的状态下,对源压力用机油泵101、管线压力调整阀102等进行控制,将sec压力设定为比产生变速障碍之前的压力高的压力。由此,机油强制性地在变速用机油泵122流动,因此夹入的污染物被去除,变速用机油泵122的堵塞消失。

如果解除了变速用机油泵122的锁止,则相对于封闭有机油的空间而打开,pri压力与sec压力变得相等。因此,在pri带轮41的截面积小于sec带轮42的截面积的情况下,pri带轮41的推力(pri推力)小于sec带轮42的推力(sec推力),变速比会减小(low),会进行意外的变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变速比最小(low)的情况下进行油压控制,由此能够防止变速比意外地变化为low。另外,即使在变速比升高(high)的情况下,如果变速比较小,则驾驶者难以注意到变速比的变化,因此能够抑制驾驶性的降低。

图3是通过油压控制而消除变速用机油泵122的堵塞的堵塞消除控制的流程图。该控制例如以几毫秒左右的间隔反复执行。

在步骤s1中,控制器10执行通常控制,将sec压力控制为不会在sec带轮42中产生带的滑动。此外,利用变速回路压力sol106使得管线压力减压至目标sec压力,由此进行sec压力的控制。然后,进入步骤s2的处理。

在步骤s2中,控制器10执行异常判定步骤,判定变速用机油泵122的旋转是否异常。如果控制器10获取变速用机油泵122的转速n,则对变速用机油泵122的转速n以及针对电动机123的转速的指令值n*的偏差δn进行计算。而且,控制器10判定偏差δn的绝对值是否超过可允许的上限值即规定的阈值nth。此外,可允许的上限值是指比通常时对变速用机油泵122进行转速控制(位置反馈控制)时产生的偏差的绝对值大的值。这里,对于通常时对变速用机油泵122进行转速控制时产生的偏差,示出了基于响应滞后的实际转速和指令值的偏差、由油压变动等产生的实际转速和指令值的偏差等。

在偏差δn的绝对值超过阈值nth的情况下(s2:yes),控制器10判断为变速用机油泵122未被正常地控制,而是产生了堵塞等异常,进入步骤s3的处理。在偏差δn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阈值nth的情况下(s2:no),控制器10判断为变速用机油泵122中未产生堵塞等异常并向步骤s1返回。

在步骤s3中,控制器10执行旋转停止判定步骤。控制器10判定变速用机油泵122的转速n是否超过规定的下限转速nmin。此外,下限转速nmin是接近零的值,优选是具有不会误判定的程度的富余的值。

在转速n超过下限转速nmin的情况下(s3:yes),控制器10判断为变速用机油泵122未处于被锁止的旋转停止状态,进入步骤s4。另一方面,在转速n小于或等于下限转速nmin的情况下(s3:no),控制器10判断为变速用机油泵122被锁止,进入步骤s5的处理。

在步骤s4中,控制器10执行油压控制的实施可否的判定步骤。控制器10判定变速比是否为可设定的变速范围的下限值(最low)。而且,在变速比最low的情况下(s4:yes),控制器10执行油压控制,因此进入步骤s5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变速比并非最low的情况下(s4:no),控制器10不实施油压控制而是进入步骤s1的处理。

在步骤s5中,控制器10执行油压控制。具体而言,控制器10将向变速用机油泵122的通电切断,使变速用机油泵122变为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而且,控制器10对变速回路压力sol106进行控制而减小管线压力的减压量,由此使得sec压力比产生异常的情况之前的、进行通常控制的的情况下高。由此,机油在变速用机油泵122强制性地流入,因此由变速用机油泵122夹持的污染物去除。这样,变速用机油泵122的堵塞消除。

在步骤s6中,控制器10执行泵停止控制,将向变速用机油泵122的通电切断,使变速用机油泵122变为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此外,控制器10针对源压力用机油泵101而持续进行通常控制。而且,进入步骤s7的处理。

在步骤s7中,与步骤s4相同地,控制器10执行可否实施油压控制的判定步骤。在变速比最low的情况下(s7:yes),控制器10执行油压控制,因此进入步骤s5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变速比并非最low的情况下(s4:no),控制器10不执行油压控制而进入步骤s6的处理。

这里,在变速用机油泵122未锁止的情况下(s3:no),如果变速用机油泵处于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s6),则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变速比向最low(s7:yes)跳转,变为能够实施油压控制的状态。其理由如下。

图4中示出了推力比和变速比的关系。此外,推力比表示pri推力/sec推力、即(pri压力×pri面积)/(sec压力×sec面积)。如果pri压力增大,则pri带轮41的活塞向high侧移动,因此变速比升高。另一方面,如果pri压力降低,则pri带轮41的活塞位置向low侧移动,因此变速比减小。另外,在推力比为1的情况下,即,在pri压力和sec压力相等的情况下,变速比变为1。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使得pri带轮41的活塞部分的截面积小于sec带轮42的活塞部分的截面积。这里,如果变速用机油泵122处于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则pri压力和sec压力变得相等。各带轮的推力是压力和截面积的积,因此截面积小的pri带轮41的推力变得小于sec带轮42的推力。

因此,如果变速用机油泵122未被锁止(s3:no)而处于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s6),则pri带轮41的推力变得低于sec带轮42的推力。因此,如图4中利用箭头所示,活塞位置向low侧移动,因此变速比向最low跳转。因此,即使在变速比并非最low的情况下(s7:no),在持续进行步骤s6的处理的期间,变速比也向最low处跳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pri带轮41连通的pri回路中的、pri带轮41与变速用机油泵122之间,设置有作为泄漏回路的节流部125。

为了维持规定的变速比,pri带轮41的活塞位置必须维持恒定。活塞位置恒定是指pri活塞室的容积恒定。pri带轮41的活塞部分与变速用机油泵122之间的pri回路的容积当然恒定。因此,经由变速回路压力sol106而流入变速用油路121的机油在从变速用机油泵122通过之后流入的容积受到限制。因此,在变速用机油泵122、pri带轮41等中,机油在一定程度上泄漏,但如果通过提高sec压力而使得机油流入pri回路,则在pri回路中机油的流入量有时会超过泄漏量。如果机油的流入量超过泄漏量,则无法维持变速比。因此,需要满足下式。

源压力用机油泵101的排出量<pri回路的泄漏量···(1)

另外,源压力用机油泵101具有如下式的特性。

排出量=固有排出量×转速···(2)

这里,如果将(2)式代入(1)式,则变为下式。

源压力用机油泵101的转速<pri回路的泄漏量/源压力用机油泵101的固有排出量···(3)

即,需要将源压力用机油泵101控制为满足(3)式。

然而,为了将变速用机油泵122中夹入的污染物去除,需要充分增大源压力用机油泵101的转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作为排出机构的节流部125,因此在(3)式中,pri回路的泄漏量较大,因此右边增大。因此,能够增大源压力用机油泵101的转速的上限值,因此能够容易消除变速用机油泵122的堵塞。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0进行图3所示的控制,但并不局限于此。控制器10可以具有进行各处理的模块。

例如,如图5所示,控制器10可以具有:异常判定部1001,其执行异常判定步骤(s2);旋转异常判定控制部1002,其执行旋转异常判定控制步骤(s3);油压控制部1003,其执行油压控制步骤(s5);以及泵停止控制部1004,其执行泵停止控制步骤(s6),各控制部分别执行各控制步骤。

另外,可以根据图3所示的堵塞消除控制中的、一部分的判定结果而进行油压控制(s6)。例如,仅实施异常判定步骤(s2)、以及油压控制步骤(s6)而将其他处理省略,也能够消除变速用机油泵122的堵塞。

此外,源压力用机油泵101是次级油压调整部的一个例子,变速用机油泵122是机油泵的一个例子。此外,管线压力调整阀102能够与源压力用机油泵101同样地对管线压力进行控制,因此可以视为次级油压调整部的一部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变速回路压力sol106减小使得管线压力减压的量而提高sec压力,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通过提高源压力用机油泵101的输出而使sec压力升高。另外,可以通过对管线压力调整阀102进行控制而使管线压力的目标压力升高,由此使得sec压力升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4、s7中,在变速比最小的情况下(最low),进入执行油压控制步骤的步骤s6,但并不局限于此。即使上述判定处理的阈值并非最low,也只要是能抑制因驱动力的变动引起的乘坐舒适性的降低之类的规定的变速比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执行油压控制步骤,也不会使乘坐舒适性降低,能够消除变速用机油泵122的堵塞。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下面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执行异常判定步骤(s2)以及油压控制步骤(s5)。在变速用机油泵122中,如果机油中含有的污染物夹入可动部分,则会产生旋转异常。因此,在异常判定步骤中,如果判定为变速用机油泵122的旋转异常(s2:yes),则执行油压控制步骤(s5)。

在油压控制步骤中,通过对源压力用机油泵101、管线压力调整阀102等进行控制,将sec带轮42的油压设定为高于判定为异常之前。随着sec压力的升高,使得机油强制性地在设置于sec带轮42与pri带轮41之间的变速用机油泵122流动,因此将夹入变速用机油泵122的污染物排出。由此,消除了变速用机油泵122的阻碍,因此能够降低因变速用机油泵122被锁止而无法变速的可能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执行旋转停止判定步骤(s3),在判定为处于变速用机油泵122的旋转停止的锁止的状态的情况下(s3:no),执行泵停止控制步骤(s6)。

在变速用机油泵122的旋转停止而锁止的情况下,电流会在锁止的状态下持续在电动机123流动,有可能产生故障,并非为优选。因此,在变速用机油泵122的旋转停止的情况下(s3:no),执行泵停止控制步骤(s6),由此能够保护变速用机油泵122。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变速比最低的情况下(s4:yes,s7:yes),执行油压控制(s5)。如果执行油压控制而使得变速用机油泵122的堵塞消除并变为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则pri压力变为与sec压力相同的值。这里,pri带轮41的截面积小于sec活塞42的截面积。因此,pri推力变得小于sec推力,因此pri带轮41的活塞被向低变速比侧按压而有可能产生意外的降速换挡。因此,在变速比最低的情况下(s4:yes,s7:yes),通过执行油压控制(s5)而能够防止意外的降速换挡,能够抑制乘坐舒适性的降低。另外,即使pri压力升高,如果处于变速比较低的状态,则变速比的变化也难以传递至驾驶者,因此能够抑制乘坐舒适性的降低。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异常判定步骤(s2)中,对变速用机油泵122的转速与针对电动机123的转速的指令值的偏差δn进行计算。而且,判定δn的绝对值是否超过可允许的下限转速nmin,在δn小于下限转速nmin的情况下,判断为变速用机油泵122中产生无法旋转的异常,进行油压控制(s5)。由此,能够适当地判定变速用机油泵122无法旋转的异常,因此在未产生异常的情况下,即,在变速用机油泵122中未产生堵塞的情况下,不进行使得sec压力升高的油压控制,能够降低不必要的能量损失。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无级变速器中,在变速用机油泵122与pri带轮41之间设置有作为排出机构的节流部125。如果通过油压控制而以较高的压力对源压力用机油泵101进行驱动,则sec压力升高,因此进一步将机油送出至pri带轮41。

为了以期望的值维持变速比,在变速用机油泵122至pri带轮41之间的pri回路中,优选使得机油的流入量超过变速用机油泵122、pri带轮41的活塞等的泄漏量。然而,为了消除变速用机油泵122的堵塞,需要供给充分流量的机油。

因此,通过设置节流部125等排出机构,在变速用机油泵122、pri带轮41等的基础上使得机油还从节流部125泄漏。因此,即使供给超过泄漏量的流量的机油,也从节流部125将机油排出,因此pri回路的机油量不会大幅增加。因此,期望的变速比得到维持,因此不进行驾驶者未预期的变速,能够抑制乘坐舒适性变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pri带轮41的截面积小于sec带轮42的截面积。这里,如果通过泵停止控制(s6)使得变速用机油泵122停止而变为能够旋转的状况,则pri油压与sec油压变得相等。因此,因截面积的大小的差异而使得pri带轮41的推力变得小于sec带轮42的推力。因此,pri带轮41的活塞位置向low侧移动,因此在变速比向最low侧跳转之后(s7:yes),能够进行油压控制(s5)。由此,变速比的变化难以传递至驾驶者,因此能够抑制乘坐舒适性变差。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不过示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而已,其主旨并非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为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