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式声波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690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先导式声波控制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阀,具体涉及一种先导式声波控制阀。



背景技术:

控制阀是对流动介质管道的通断进行控制的装置,包括阀体,阀体内设置有阀芯及驱动阀芯移动的执行机构,传统的控制阀的执行机构往往为电磁执行机构,电磁执行机构具有一定弊端,一方面,电磁执行机构由动铁芯及吸引动铁芯的线圈组成,为使动铁芯快速响应且给动铁芯一定的活动空间,线圈往往比较占管道外的空间,另一方面,及时,线圈产生的电磁吸引力足够,动铁芯启动也需要一定响应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响应速度快的先导式声波控制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第一阀体,所述的第一阀体内设置有第一流道、第一阀芯及执行机构,所述的第一流道设置有与流动介质源相衔接的第一介质进口及供流动介质流出的第一介质出口,所述的第一流道位于第一介质进口及第一介质出口之间设置有与第一阀芯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口,所述的执行机构驱动第一阀芯与第一密封口贴合或远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执行机构包括声波发生器、膜片及第一联动杆,所述的声波发生器与膜片之间设置有声波腔,所述的第一联动杆一端固定于膜片,另一端与第一阀芯联动设置,所述的声波发生器产生的声波使膜片产生与第一阀芯移动方向相同的高频振动,从而带动与第一联动杆联动的第一阀芯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声波发生器带动膜片振动,进而带动第一联动杆震动,由于震动幅度小、频率快,使第一阀芯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且声波发生器可选用蜂鸣器、喇叭等等,相较线圈体积缩小,从而减少了占管道外的空间,使结构更加精简。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流道位于第一阀芯相对第一联动杆的另一侧设置有将第一阀芯向第一密封口复位的复位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复位弹簧增加第一联动杆与第一阀座的配合稳定性,且使第一联动杆具有更稳定的振动频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阀芯呈球体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用球体状的第一阀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脱离第一密封口,避免因为脱离时长的增加,降低整体的反应速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声波发生器上设置有接收无线控制信号的信号接收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声波发生器可通过有线控制,也可增设信号接收装置,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控制声波发生器,使操作方式更加简便,而信号接收装置可选用wifi模块、蓝牙模块、红外模块等等。在具体设置时,可以结合智能手机APP对该wifi模块、蓝牙模块、红外模块进行远程控制,实现声波发生器的灵活控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第二阀体,所述的第二阀体内设置有第二流道、先导通道、联动腔、联动件及第二阀芯,所述的联动件与第二阀芯联动设置,所述的联动件滑移于联动腔并将联动腔分隔为第一腔及第二腔,所述的第二流道设置有与流动介质源相衔接的第二介质进口及供流动介质流出的第二介质出口,所述的第二流道位于第二介质进口及第二介质出口之间设置有与第二阀芯密封配合的第二密封口,所述的先导通道一端与第二介质进口相联通,另一端与联动腔相联通,所述的先导通道与联动腔的衔接处设置有由第一介质出口的介质控制的通断机构,所述的通断机构包括活动密封件、固定密封件、密封件移动腔及密封件弹簧,所述的活动密封件与固定密封件呈相抵密封配合,所述的活动密封件沿密封件移动腔往复移动,所述的密封件弹簧设置于密封件移动腔并将活动密封件向固定密封件复位,所述的第一介质出口的介质将活动密封件向远离固定密封件的方向挤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第二阀体,作为控制管道的主阀体,而第一阀体作为发出控制信号的信号阀体,且引入先导通道,进一步加速第二阀芯的移动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阀体设置有第一调压机构,所述的第一调压机构包括第一调压通道、第一调压螺栓及第一调压密封件,所述的第一调压通道一端与第一腔联通,另一端与第二腔联通,所述的第一调压螺栓与第二阀体螺纹配合,所述的第一调压螺栓一端位于第二阀体外作为第一旋转操作端,另一端位于第一调压通道内作为第一间隙调节端,所述的第一调压密封件安装于第一间隙调节端,所述的第一调压密封件随第一调压螺栓移动调节第一调压通道的截面被阻挡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第一调压机构,自由调节联动腔与第二流道之间的压力差,从而达到阀后压力、流量的平衡,使装置稳定运行。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阀体设置有第二调压机构,所述的第二调压机构包括第二调压通道、第二调压螺栓及第二调压密封件,所述的第二调压通道一端与第一腔联通,另一端与第一介质出口联通,所述的第二调压螺栓与第二阀体螺纹配合,所述的第二调压螺栓一端位于第二阀体外作为第二旋转操作端,另一端位于第二调压通道内作为第二间隙调节端,所述的第二调压密封件安装于第二间隙调节端,所述的第二调压密封件随第二调压螺栓移动调节第二调压通道的截面被阻挡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第二调压机构,自由调节联动腔与第一流道之间的压力差,从而达到阀后压力、流量的平衡,使装置稳定运行。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流道位于第一介质出口设置有止回机构,所述的止回机构包括止回腔、止回钢珠及止回弹簧,所述的止回腔设置于第一流道,所述的止回钢珠沿止回腔移动,所述的止回弹簧将止回钢珠向与介质流动相反的方向复位,所述的止回腔设置有与止回钢珠密封配合的止回密封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止回机构,避免先导通道的介质逆流至第一阀体,影响第一流道的正常介质输出,保证第一介质出口的介质正常控制通断机构。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先导式声波控制阀,包括第一阀体1,第一阀体1内设置有第一流道11、第一阀芯12及执行机构,第一流道11设置有与流动介质源相衔接的第一介质进口111及供流动介质流出的第一介质出口112,第一流道11位于第一介质进口111及第一介质出口112之间设置有与第一阀芯12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口113,执行机构驱动第一阀芯12与第一密封口113贴合或远离,执行机构包括声波发生器2、膜片3及第一联动杆13,声波发生器2与膜片3之间设置有声波腔31,第一联动杆13一端固定于膜片3,另一端与第一阀芯12联动设置,声波发生器2产生的声波使膜片3产生与第一阀芯12移动方向相同的高频振动,从而带动与第一联动杆13联动的第一阀芯12移动,由声波发生器2带动膜片3振动,进而带动第一联动杆13震动,由于震动幅度小、频率快,使第一阀芯12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且声波发生器2可选用蜂鸣器、喇叭等等,相较线圈体积缩小,从而减少了占管道外的空间,使结构更加精简。

第一流道11位于第一阀芯12相对第一联动杆13的另一侧设置有将第一阀芯12向第一密封口113复位的复位弹簧14,增设复位弹簧14增加第一联动杆13与第一阀座的配合稳定性,且使第一联动杆13具有更稳定的振动频率。

第一阀芯12呈球体状,选用球体状的第一阀芯12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脱离第一密封口113,避免因为脱离时长的增加,降低整体的反应速率。

声波发生器2上设置有接收无线控制信号的信号接收装置,声波发生器2可通过有线控制,也可增设信号接收装置,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控制声波发生器2,使操作方式更加简便,而信号接收装置可选用wifi模块、红外模块等等。

还包括第二阀体4,第二阀体4内设置有第二流道41、先导通道42、联动腔43、联动件44及第二阀芯45,联动件44与第二阀芯45联动设置,联动件44滑移于联动腔43并将联动腔43分隔为第一腔431及第二腔432,第二流道41设置有与流动介质源相衔接的第二介质进口411及供流动介质流出的第二介质出口412,第二流道41位于第二介质进口411及第二介质出口412之间设置有与第二阀芯45密封配合的第二密封口413,先导通道42一端与第二介质进口411相联通,另一端与联动腔43相联通,先导通道42与联动腔43的衔接处设置有由第一介质出口112的介质控制的通断机构,通断机构包括活动密封件51、固定密封件52、密封件移动腔5及密封件弹簧53,活动密封件51与固定密封件52呈相抵密封配合,活动密封件51沿密封件移动腔5往复移动,密封件弹簧53设置于密封件移动腔5并将活动密封件51向固定密封件52复位,第一介质出口112的介质将活动密封件51向远离固定密封件52的方向挤压,增设第二阀体4,作为控制管道的主阀体,而第一阀体1作为发出控制信号的信号阀体,且引入先导通道42,进一步加速第二阀芯45的移动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当密封件弹簧53在活动密封件51无第一介质出口112的介质作用时,挤压活动密封件51与固定密封件52抵配,构成先导通道42与联动腔43的切断;当第一介质出口112的介质流出并挤压固定密封件52时,固定密封件52远离活动密封件51,构成先导通道42与联动腔43的联通,先导通道42及第一流道的介质进入第一腔431,从而带动联动件44移动,即控制第二阀瓣靠近或远离第二密封口413。

第二阀体4设置有第一调压机构,第一调压机构包括第一调压通道6、第一调压螺栓61及第一调压密封件62,第一调压通道6一端与第一腔431联通,另一端与第二腔432联通,第一调压螺栓61与第二阀体4螺纹配合,第一调压螺栓61一端位于第二阀体4外作为第一旋转操作端611,另一端位于第一调压通道6内作为第一间隙调节端612,第一调压密封件62安装于第一间隙调节端612,第一调压密封件62随第一调压螺栓61移动调节第一调压通道6的截面被阻挡面积,增设第一调压机构,自由调节联动腔43与第二流道41之间的压力差,从而达到阀后压力、流量的平衡,使装置稳定运行。

第二阀体4设置有第二调压机构,第二调压机构包括第二调压通道7、第二调压螺栓71及第二调压密封件72,第二调压通道7一端与第一腔431联通,另一端与第一介质出口112联通,第二调压螺栓71与第二阀体4螺纹配合,第二调压螺栓71一端位于第二阀体4外作为第二旋转操作端711,另一端位于第二调压通道7内作为第二间隙调节端712,第二调压密封件72安装于第二间隙调节端712,第二调压密封件72随第二调压螺栓71移动调节第二调压通道7的截面被阻挡面积,增设第二调压机构,自由调节联动腔43与第一流道之间的压力差,从而达到阀后压力、流量的平衡,使装置稳定运行。

第一流道11位于第一介质出口112设置有止回机构,止回机构包括止回腔8、止回钢珠81及止回弹簧82,止回腔8设置于第一流道,止回钢珠81沿止回腔8移动,止回弹簧82将止回钢珠81向与介质流动相反的方向复位,止回腔8设置有与止回钢珠81密封配合的止回密封口83,增设止回机构,避免先导通道42的介质逆流至第一阀体,影响第一流道的正常介质输出,保证第一介质出口112的介质正常控制通断机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