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989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自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变速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多级自动变速器传动系实现变速的机构一般包括多个行星排,发动机的动力经液力变矩器后传入行星排变速机构进行变速后输出。自动变速器的体积、重量、效率以及承载能力直接与行星排机构有关。

自动变速器的传动挡位数越多,汽车的燃油消耗越低,经济性越好,但是随着挡位数的增加,行星排的数量以及操纵离合器、制动器的数量也在增加,满足理论级比的设计更是难以实现。人们一直在寻求用较少的行星排、离合器以及制动器的数量组合而成行星排变速机构,以满足汽车的结构紧凑、强度高、效率高且能够实现更多挡位数。

目前乘用车市场上对于九速自动变速器机构方案包括采用四个行星排、四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组合;采用四个行星排、三个离合器和三个制动器组合或采用四个行星排含拉维娜结构。其中,由于制动器最终是摩擦钢片齿连接到箱体上,制动器的存在增加了箱体的加工制造难度,而且造成较为复杂的变速器结构;且由于箱体材料一般是铝合金,更多的制动器无疑会对能够保证强度的同时的轻量化设计造成困难。而采用拉维娜结构的方式结构上件多复杂,更加不利于轻量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九速挡位且结构紧凑、易于加工制造、效率高并有利于实现更多速扩展的自动变速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其包括动力输入构件、动力输出构件、4个行星排、5个离合器和1个制动器,每个所述行星排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齿圈,4个所述行星排分别为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三行星排和第四行星排,5个所述离合器分别为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第四离合器和第五离合器;

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于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中的任意两个部件之间;

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与所述制动器连接,且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齿圈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排的齿圈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连接;

所述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与所述第三行星排的齿圈连接后整体固定不动;

所述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连接后整体连接到所述第二离合器和所述第二行星排的齿圈之间;

所述动力输入构件与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通过所述第四离合器与所述变速器的动力输出构件连接,且所述变速器的动力输出构件还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齿圈连接;

所述第五离合器与所述第四行星排连接,用于在闭合时使第四行星排参与动力传递;

所述第三离合器连接于所述第一行星排的齿圈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之间,或所述第三离合器连接于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齿圈之间;

当所述第三离合器连接于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齿圈之间时,所述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连接后整体连接至所述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直接连接,所述变速器的动力输出构件通过所述第五离合器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齿圈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通过所述第五离合器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连接,所述变速器的动力输出构件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齿圈直接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与所述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与所述第三行星排的齿圈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制动器的一端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连接,所述制动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与所述第三行星排的齿圈连接后整体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与所述第三行星排的齿圈连接后整体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本发明所提供的自动变速器,采用4个行星排和6个换挡操作元件(其包括5个离合器和1个制动器)组合能够实现9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相比采用同等数量的换挡操作元件(6个)的变速器,制动器数量的减少降低了箱体的制造难度,有利于整个变速器的轻量化;而采用较多的离合器(5个)有利于离合器的嵌套设计,使得整个机构更加紧凑,且更多的离合器数量(5个)有利于在特定挡位下切断行星排间的连接关系,使得冗余的行星排不参与转动,减少拖曳扭矩,减少带排搅油损耗,提高效率;另外,更多的离合器有利于以后通过增加行星排或者增加更多的操纵件进行更多速挡位的拓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自动变速器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自动变速器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自动变速器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自动变速器第四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自动变速器第五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自动变速器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自动变速器第七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自动变速器第八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1、第一行星排;1-1、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2、第一行星排的行星轮;1-3、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4、第一行星排的齿圈;2、第二行星排;2-1、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2、第二行星排的行星轮;2-3、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2-4、第二行星排的齿圈;3、第三行星排;3-1、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3-2、第三行星排的行星轮;3-3、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3-4、第三行星排的齿圈;4、第四行星排:4-1、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2、第四行星排的行星轮;4-3、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4-4、第四行星排的齿圈;5、第一离合器;6、第二离合器;7、第三离合器;8、第四离合器;9、第五离合器;10、制动器;11、箱体;12、动力输入构件;13、动力输出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其包括动力输入构件12、动力输出构件13、四个行星排、五个离合器和一个制动器10,每个行星排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齿圈,四个行星排分别为第一行星排1、第二行星排2、第三行星排3和第四行星排4,五个离合器分别为第一离合器5、第二离合器6、第三离合器7、第四离合器8和第五离合器9;

第一离合器5可连接于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行星架1-3和齿圈1-4中的任意两个部件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离合器5连接于第一行星排1的行星架1-3和齿圈1-4之间;

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与制动器10连接,且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通过第二离合器6与第二行星排的齿圈2-4连接,第一行星排的齿圈1-4与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2-3连接,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与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4-3连接,具体的,第一行星排的齿圈1-4可与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2-3直接连接,或者第一行星排的齿圈1-4可通过离合器与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2-3连接;同样的,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可与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4-3直接连接,或者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可通过离合器连接到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4-3;

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固定不动;

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3-1与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1连接后整体连接到第二离合器6和第二行星排的齿圈2-4之间;

动力输入构件12与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连接,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3-3通过第四离合器8与变速器的动力输出构件13连接,且变速器的动力输出构件13还与第四行星排的齿圈4-4连接;

第五离合器9与第四行星排4连接,用于在闭合时使第四行星排4参与动力传递;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五离合器9连接于动力出构件13与第四行星排的齿圈4-4之间。

第三离合器7连接于第一行星排的齿圈1-4与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2-3之间,或者第三离合器7连接于第二离合器6与第二行星排的齿圈2-4之间;

当第三离合器7连接于第二离合器6与第二行星排的齿圈2-4之间时,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3-1与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3-1连接后整体连接至第二离合器6和第三离合器7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离合器7连接于第一行星排的齿圈1-4与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2-3之间。

基于上述行星排、多个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组合,自动变速器能够实现9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相比采用同等数量的换挡操作元件(6个)的变速器,只采用1个制动器降低了箱体的制造难度,有利于整个变速器的轻量化;而采用较多的离合器(5个)有利于离合器的嵌套设计,使得整个机构更加紧凑,且更多的离合器数量(5个)有利于在特定挡位下切断行星排间的连接关系,使得冗余的行星排不参与转动,减少拖曳扭矩,减少带排搅油损耗,提高效率;另外,更多的离合器有利于以后通过增加行星排或者增加更多的操纵件进行更多速挡位的拓展。

本实施例中换挡操作元件共有6个,分别是第一离合器5、第二离合器6、第三离合器7、第四离合器8、第五离合器9和制动器10,在使用过程中,如表1所示,同时结合3个换挡操作元件,可以实现9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第一行星排1、第二行星排2、第三行星排3和第四行星排4的特征参数分别为每个行星排各自的齿圈与太阳轮的齿数之比,将4个行星排的特征参数依次记为k1、k2、k3和k4。

表19速换挡操作逻辑表

具体的挡位实现如下:

(1)当第二离合器6、第三离合器7和第四离合器8闭合时,实现1挡,在该挡位下,第二离合器6和第三离合器7的闭合使得第一行星排1和第二行星排2实现单自由度输出,第一行星排1和第二行星排2实现的速比为(1+k1+k2)/(1+k2),然后通过第四离合器8闭合,串联第三行星排3输出,第三行星排3实现的速比为(k3+1),所以1挡速比为i1=(1+k1+k2)*(k3+1)/(1+k2)。1挡的动力传递路线为: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输入→经第一和第二行星排进行一级减速→经第三行星排二级减速→经四离合器8→输出。

(2)当第一离合器5、第二离合器6和第四离合器8闭合时,实现2挡,在该挡位下,第一离合器5的闭合使得第一行星排成为一个回转整体参与传动,然后通过第二离合器6的闭合串联到第三行星排3,第三行星排3实现的速比为(k3+1),再通过第四离合器8闭合连接到动力输出构件13实现动力输出,最终2挡的速比为i2=k3+1。2挡的动力传递路线为: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输入→经第一行星排回转整体→经第二离合器6→经第三行星排进行减速→经第四离合器8→输出。

(3)当第一离合器5、第三离合器7和第四离合器8闭合时,实现3挡,在该挡位下,第一离合器5的闭合使得第一行星排成为一个回转整体参与传动,然后通过第三离合器7的闭合串联到第二行星排2,第二行星排2实现k2/(1+k2)的增速比,再串联到第三行星排3,第三行星排3实现的速比为(k3+1),再通过第四离合器8闭合连接到动力输出构件13实现动力输出,最终3挡的速比为i3=(k3+1)*k2/(1+k2)。3挡的动力传递路线为: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输入→经第一行星排1回转整体→经第三离合器7→传入第二行星排2进行增速→经第三行星排进行减速→经第四离合器8→输出。

(4)当第三离合器7、第四离合器8和第五离合器9闭合时,实现4挡,在该挡位下,第一行星排1和第二行星排2空转,第四离合器8和第五离合器9闭合使得第三行星排3和第四行星排4实现单自由度输出,第三行星排3和第四行星排4实现的速比为(1+k3+k4)/(k4+1),其中,第三离合器7的闭合是为了满足相邻挡位间的换挡只切换单一操作元件的换挡逻辑,最终4挡的速比为i4=(1+k3+k4)/(k4+1)。4挡的动力传递路线为: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4-3输入→经第三行星排3和第四行星排4减速→输出。

(5)当第一离合器5、第三离合器7和第五离合器9闭合时,实现5挡,在该挡位下,第一离合器5的闭合使得第一行星排1成为一个回转整体参与传动,再通过第三离合器7的闭合串联到第二行星排2,由于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常制动,使第二行星排实现单自由度增速输出,其增速比为1/(1+k2),由第二行星排2输出后作为一个功率支流经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1传入第四行星排,另一功率支流由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4-3输入,最后,通过第五离合器9闭合连接到动力输出构件13实现动力输出,最终5挡的速比为i5=k2*k4/(k2*k4-1)。5挡的动力传递路线有两条,分别为:

a、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输入→经第一行星排1回转整体→经第三离合器7→经第二行星排2进行增速→经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1传入第四行星排1→经第四行星排的行星轮4-2→经第四行星排的齿圈4-4→经第五离合器9→输出;

b、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4-3输入→第四行星排的行星轮4-2→经第四行星排的齿圈4-4→经第五离合器9→输出。

(6)当第一离合器5、第二离合器6和第五离合器9闭合时,实现6挡,在该挡位下,第一离合器5和第二离合器6的闭合使得第一行星排1和第四行星排4成为一个回转整体参与传动,第五离合器9闭合连接到动力输出构件13实现动力输出,最终6挡的速比为i6=1。6挡的动力传递路线为:第一和第四行星排整体输入→第五离合器9→输出。

(7)当第二离合器6、第三离合器7和第五离合器9闭合时,实现7挡,在该挡位下,由于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常制动,第二离合器6和第三离合器7的闭合使得第一行星排1和第二行星排2实现单自由度输出,第一行星排1和第二行星排2实现的速比为(1+k1+k2)/(1+k2),由第二行星排2输出后作为一个功率支流经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1传入第四行星排,另一功率支流由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4-3输入,最后,通过第五离合器9闭合连接到动力输出构件13实现动力输出,最终7挡的速比为i7=(k4+k1*k4+k2*k4)/(k4+k1*k4+k2*k4+k1)。7挡的动力传递路线有两条,分别为:

(a)由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输入→经第一二行星排进行减速→经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1传入第四行星排4→经第四行星排的行星轮4-2→经第四行星排的齿圈4-4→经第五离合器9→输出;

(b)由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4-3输入→经第四行星排的行星轮4-2→经第四行星排的齿圈4-4→经第五离合器9→输出。

(8)当制动器10、第二离合器6和第五离合器9闭合时,实现8挡,在该挡位下,制动器10和第二离合器6的闭合使得第四行星排实现制动,从而实现第四行星排4进行单自由度输出,其增速比为k4/(k4+1),在通过第五离合器9闭合连接到动力输出构件13实现动力输出,最终8挡的速比为i8=k4/(k4+1)。8挡的动力传递路线为: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1输入→经第四行星排进行增速→经第五离合器9→输出。

(9)当制动器10、第三离合器7和第五离合器9闭合时,实现9挡,在该挡位下,制动器10的闭合使得第一行星排1实现单自由度输出,并产生一个负的减速比-k1,再通过第三离合器7闭合串联到第二行星排2,由于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常制动,使得第二行星排2也实现单自由度输出,其实现的增速比为k2*(1+k2),从而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实现的速比为-k1*k2*(1+k2),第二行星排输出后作为一个功率支流由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1传入第四行星排,另一功率支流由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4-3输入,最后,通过第五离合器9闭合连接到动力输出构件13实现动力输出,最终9挡的速比为i9=k1*k2*k4/(k1*k2*k4+k1*k2+k2+1)。9挡的动力传递路线有2条,分别为:

(a)由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输入→经第一行星排进行负减速→经第二行星排进行增速→经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1传入第四行星排→经第四排行星排的行星轮4-2→经第四行星排的齿圈4-4→经第五离合器9→输出;

(b)由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4-3输入→经第四排行星排的行星轮4-2→经第四行星排的齿圈4-4→经第五离合器9→输出。

(10)当制动器10、第三离合器7和第四离合器8闭合时,实现r挡,在该挡位下,制动器10的闭合使得第一行星排1实现单自由度输出,其输出负的减速比-k1,再通过第三离合器7的闭合将其串联到第二行星排,由于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和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常制动,使得第二和第三行星排均能实现单自由度输出,其中,第二行星排实现串入增速比为k2/(1+k2),第三行星排实现串入减速比为(1+k3),然后再通过第四离合器8闭合连接到动力输出构件13实现动力输出,最终r挡的速比为ir=-(k3+1)*k2*k1/(1+k2)。r挡的动力传递路线为:由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输入→经第一排行星排1进行负减速→经第三离合器7→经第二行星排2进行增速→经第三行星排3进行减速→经第四离合器8→输出。

作为优选方案,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3-1与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1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制动器10的一端与变速箱的箱体1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连接;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11固定连接,通过整体直接固定连接到箱体11,从而不用在该连接处设置制动器,以避免换挡过程中对箱体11造成冲击,从而改善箱体11的受载情况,优选的,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11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其包括动力输入构件12、动力输出构件13、四个行星排、五个离合器和一个制动器10,每个行星排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齿圈,四个行星排分别为第一行星排1、第二行星排2、第三行星排3和第四行星排4,五个离合器分别为第一离合器5、第二离合器6、第三离合器7、第四离合器8和第五离合器9;

第一离合器5连接于第一行星排1的行星架1-3和太阳轮1-1之间;

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与制动器10连接,且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通过第二离合器6与第二行星排的齿圈2-4连接,第一行星排的齿圈1-4通过第三离合器7与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2-3连接,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与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4-3直接连接;

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固定不动;

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3-1与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1连接后整体连接到第二离合器6和第二行星排的齿圈2-4之间;

动力输入构件12与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连接,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3-3通过第四离合器8与动力输出构件13连接,且动力输出构件13还通过第五离合器9与第四行星排的齿圈4-4连接,使得第五离合器9闭合时能够使第四行星排4参与动力传递。

基于上述行星排、多个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组合,自动变速器能够实现9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相比采用同等数量的换挡操作元件(6个)的变速器,只采用1个制动器降低了箱体的制造难度,有利于整个变速器的轻量化;而采用较多的离合器(5个)有利于离合器的嵌套设计,使得整个机构更加紧凑,且更多的离合器数量(5个)有利于在特定挡位下切断行星排间的连接关系,使得冗余的行星排不参与转动,减少拖曳扭矩,减少带排搅油损耗,提高效率;另外,更多的离合器有利于以后通过增加行星排或者增加更多的操纵件进行更多速挡位的拓展。

本实施例的具体挡位实现形式与实施例1一致。

作为优选方案,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3-1与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1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制动器10的一端与变速箱的箱体1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连接;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11固定连接,通过整体直接固定连接到箱体11,从而不用在该连接处设置制动器,以避免换挡过程中对箱体11造成冲击,从而改善箱体11的受载情况,优选的,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11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其包括动力输入构件12、动力输出构件13、四个行星排、五个离合器和一个制动器10,每个行星排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齿圈,四个行星排分别为第一行星排1、第二行星排2、第三行星排3和第四行星排4,五个离合器分别为第一离合器5、第二离合器6、第三离合器7、第四离合器8和第五离合器9;

第一离合器5连接于第一行星排1的行星架1-3和齿圈1-4之间;

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与制动器10连接,且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通过第二离合器6与第二行星排的齿圈2-4连接,第一行星排的齿圈1-4通过第三离合器7与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2-3连接,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通过第五离合器9与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4-3连接,使得第五离合器9闭合时能够使第四行星排4参与动力传递。

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固定不动;

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3-1与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1连接后整体连接到第二离合器6和第二行星排的齿圈2-4之间;

动力输入构件12与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连接,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3-3通过第四离合器8与动力输出构件13连接,且动力输出构件13还与第四行星排的齿圈4-4连接。

基于上述行星排、多个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组合,自动变速器能够实现9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相比采用同等数量的换挡操作元件(6个)的变速器,只采用1个制动器降低了箱体的制造难度,有利于整个变速器的轻量化;而采用较多的离合器(5个)有利于离合器的嵌套设计,使得整个机构更加紧凑,且更多的离合器数量(5个)有利于在特定挡位下切断行星排间的连接关系,使得冗余的行星排不参与转动,减少拖曳扭矩,减少带排搅油损耗,提高效率;另外,更多的离合器有利于以后通过增加行星排或者增加更多的操纵件进行更多速挡位的拓展。

本实施例各挡位的实现形式与实施例1一致。

作为优选方案,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3-1与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1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制动器10的一端与变速箱的箱体1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连接;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11固定连接,通过整体直接固定连接到箱体11,从而不用在该连接处设置制动器,以避免换挡过程中对箱体11造成冲击,从而改善箱体11的受载情况,优选的,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11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其包括动力输入构件12、动力输出构件13、四个行星排、五个离合器和一个制动器10,每个行星排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齿圈,四个行星排分别为第一行星排1、第二行星排2、第三行星排3和第四行星排4,五个离合器分别为第一离合器5、第二离合器6、第三离合器7、第四离合器8和第五离合器9;

第一离合器5连接于第一行星排1的行星架1-3和太阳轮1-1之间;

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与制动器10连接,且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通过第二离合器6与第二行星排的齿圈2-4连接,第一行星排的齿圈1-4通过第三离合器7与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2-3连接,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通过第五离合器9与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4-3连接,使得第五离合器9闭合时能够使第四行星排4参与动力传递。

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固定不动;

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3-1与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1连接后整体连接到第二离合器6和第二行星排的齿圈2-4之间;

动力输入构件12与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连接,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3-3通过第四离合器8与动力输出构件13连接,且动力输出构件13还与第四行星排的齿圈4-4连接。

基于上述行星排、多个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组合,自动变速器能够实现9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相比采用同等数量的换挡操作元件(6个)的变速器,只采用1个制动器降低了箱体的制造难度,有利于整个变速器的轻量化;而采用较多的离合器(5个)有利于离合器的嵌套设计,使得整个机构更加紧凑,且更多的离合器数量(5个)有利于在特定挡位下切断行星排间的连接关系,使得冗余的行星排不参与转动,减少拖曳扭矩,减少带排搅油损耗,提高效率;另外,更多的离合器有利于以后通过增加行星排或者增加更多的操纵件进行更多速挡位的拓展。

本实施例各挡位的实现形式与实施例1一致。

作为优选方案,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3-1与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1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制动器10的一端与变速箱的箱体1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连接;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11固定连接,通过整体直接固定连接到箱体11,从而不用在该连接处设置制动器,以避免换挡过程中对箱体11造成冲击,从而改善箱体11的受载情况,优选的,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11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其包括动力输入构件12、动力输出构件13、四个行星排、五个离合器和一个制动器10,每个行星排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齿圈,四个行星排分别为第一行星排1、第二行星排2、第三行星排3和第四行星排4,五个离合器分别为第一离合器5、第二离合器6、第三离合器7、第四离合器8和第五离合器9;

第一离合器5连接于第一行星排1的行星架1-3和齿圈1-4之间;

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与制动器10连接,且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依次通过第二离合器6和第三离合器7与第二行星排的齿圈2-4连接,第一行星排的齿圈1-4与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2-3直接连接,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与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4-3直接连接;

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固定不动;

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3-1与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1连接后整体连接至第二离合器6与第三离合器7之间;

动力输入构件12与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连接,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3-3通过第四离合器8与动力输出构件13连接,且动力输出构件13还通过第五离合器9与第四行星排的齿圈4-4连接,使得第五离合器9闭合时能够使第四行星排4参与动力传递。

基于上述行星排、多个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组合,自动变速器能够实现9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相比采用同等数量的换挡操作元件(6个)的变速器,只采用1个制动器降低了箱体的制造难度,有利于整个变速器的轻量化;而采用较多的离合器(5个)有利于离合器的嵌套设计,使得整个机构更加紧凑,且更多的离合器数量(5个)有利于在特定挡位下切断行星排间的连接关系,使得冗余的行星排不参与转动,减少拖曳扭矩,减少带排搅油损耗,提高效率;另外,更多的离合器有利于以后通过增加行星排或者增加更多的操纵件进行更多速挡位的拓展。

本实施例各挡位的实现形式与实施例1一致。

作为优选方案,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3-1与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1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制动器10的一端与变速箱的箱体1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连接;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11固定连接,通过整体直接固定连接到箱体11,从而不用在该连接处设置制动器,以避免换挡过程中对箱体11造成冲击,从而改善箱体11的受载情况,优选的,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11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其包括动力输入构件12、动力输出构件13、四个行星排、五个离合器和一个制动器10,每个行星排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齿圈,四个行星排分别为第一行星排1、第二行星排2、第三行星排3和第四行星排4,五个离合器分别为第一离合器5、第二离合器6、第三离合器7、第四离合器8和第五离合器9;

第一离合器5连接于第一行星排1的行星架1-3和太阳轮1-1之间;

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与制动器10连接,且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依次通过第二离合器6和第三离合器7与第二行星排的齿圈2-4连接,第一行星排的齿圈1-4与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2-3直接连接,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与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4-3直接连接;

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固定不动;

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3-1与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1连接后整体连接至第二离合器6与第三离合器7之间;

动力输入构件12与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连接,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3-3通过第四离合器8与动力输出构件13连接,且动力输出构件13还通过第五离合器9与第四行星排的齿圈4-4连接,使得第五离合器9闭合时能够使第四行星排4参与动力传递。

基于上述行星排、多个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组合,自动变速器能够实现9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相比采用同等数量的换挡操作元件(6个)的变速器,只采用1个制动器降低了箱体的制造难度,有利于整个变速器的轻量化;而采用较多的离合器(5个)有利于离合器的嵌套设计,使得整个机构更加紧凑,且更多的离合器数量(5个)有利于在特定挡位下切断行星排间的连接关系,使得冗余的行星排不参与转动,减少拖曳扭矩,减少带排搅油损耗,提高效率;另外,更多的离合器有利于以后通过增加行星排或者增加更多的操纵件进行更多速挡位的拓展。

本实施例各挡位的实现形式与实施例1一致。

作为优选方案,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3-1与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1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制动器10的一端与变速箱的箱体1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连接;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11固定连接,通过整体直接固定连接到箱体11,从而不用在该连接处设置制动器,以避免换挡过程中对箱体11造成冲击,从而改善箱体11的受载情况,优选的,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11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本发明第七优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其包括动力输入构件12、动力输出构件13、四个行星排、五个离合器和一个制动器10,每个行星排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齿圈,四个行星排分别为第一行星排1、第二行星排2、第三行星排3和第四行星排4,五个离合器分别为第一离合器5、第二离合器6、第三离合器7、第四离合器8和第五离合器9;

第一离合器5连接于第一行星排1的行星架1-3和齿圈1-4之间;

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与制动器10连接,且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依次通过第二离合器6和第三离合器7与第二行星排的齿圈2-4连接,第一行星排的齿圈1-4与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2-3直接连接,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通过第五离合器9与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4-3连接,使得第五离合器9闭合时能够使第四行星排4参与动力传递。

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固定不动;

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3-1与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1连接后整体连接至第二离合器6与第三离合器7之间;

动力输入构件12与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连接,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3-3通过第四离合器8与动力输出构件13连接,且动力输出构件13还与第四行星排的齿圈4-4连接。

基于上述行星排、多个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组合,自动变速器能够实现9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相比采用同等数量的换挡操作元件(6个)的变速器,只采用1个制动器降低了箱体的制造难度,有利于整个变速器的轻量化;而采用较多的离合器(5个)有利于离合器的嵌套设计,使得整个机构更加紧凑,且更多的离合器数量(5个)有利于在特定挡位下切断行星排间的连接关系,使得冗余的行星排不参与转动,减少拖曳扭矩,减少带排搅油损耗,提高效率;另外,更多的离合器有利于以后通过增加行星排或者增加更多的操纵件进行更多速挡位的拓展。

本实施例各挡位的实现形式与实施例1一致。

作为优选方案,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3-1与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1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制动器10的一端与变速箱的箱体1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连接;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11固定连接,通过整体直接固定连接到箱体11,从而不用在该连接处设置制动器,以避免换挡过程中对箱体11造成冲击,从而改善箱体11的受载情况,优选的,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11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实施例8

如图8所示,本发明第八优选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其包括动力输入构件12、动力输出构件13、四个行星排、五个离合器和一个制动器10,每个行星排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齿圈,四个行星排分别为第一行星排1、第二行星排2、第三行星排3和第四行星排4,五个离合器分别为第一离合器5、第二离合器6、第三离合器7、第四离合器8和第五离合器9;

第一离合器5连接于第一行星排1的行星架1-3和太阳轮1-1之间;

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与制动器10连接,且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依次通过第二离合器6和第三离合器7与第二行星排的齿圈2-4连接,第一行星排的齿圈1-4与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2-3直接连接,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通过第五离合器9与第四行星排的行星架4-3连接,使得第五离合器9闭合时能够使第四行星排4参与动力传递。

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固定不动;

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3-1与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1连接后整体连接至第二离合器6与第三离合器7之间;

动力输入构件12与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1-1连接,第三行星排的行星架3-3通过第四离合器8与动力输出构件13连接,且动力输出构件13还与第四行星排的齿圈4-4连接。

基于上述行星排、多个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组合,自动变速器能够实现9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相比采用同等数量的换挡操作元件(6个)的变速器,只采用1个制动器降低了箱体的制造难度,有利于整个变速器的轻量化;而采用较多的离合器(5个)有利于离合器的嵌套设计,使得整个机构更加紧凑,且更多的离合器数量(5个)有利于在特定挡位下切断行星排间的连接关系,使得冗余的行星排不参与转动,减少拖曳扭矩,减少带排搅油损耗,提高效率;另外,更多的离合器有利于以后通过增加行星排或者增加更多的操纵件进行更多速挡位的拓展。

本实施例各挡位的实现形式与实施例1一致。

作为优选方案,第三行星排的太阳轮3-1与第四行星排的太阳轮4-1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制动器10的一端与变速箱的箱体1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1-3连接;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11固定连接,通过整体直接固定连接到箱体11,从而不用在该连接处设置制动器,以避免换挡过程中对箱体11的造成冲击,从而改善箱体11的受载情况,优选的,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2-1与第三行星排的齿圈3-4连接后整体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11通过花键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综上,本发明所提供的自动变速器,采用4个行星排和6个换挡操作元件(其包括5个离合器和1个制动器)组合能够实现9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相比采用同等数量的换挡操作元件(6个)的变速器,制动器数量的减少降低了箱体的制造难度,有利于整个变速器的轻量化;而采用较多的离合器(5个)有利于离合器的嵌套设计,使得整个机构更加紧凑,且更多的离合器数量(5个)有利于在特定挡位下切断行星排间的连接关系,使得冗余的行星排不参与转动,减少拖曳扭矩,减少带排搅油损耗,提高效率;另外,更多的离合器有利于以后通过增加行星排或者增加更多的操纵件进行更多速挡位的拓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