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2877阅读:10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今,便捷操作和人性化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效精准的操作也成为发展的趋势,因此拉线控制技术作为结构简单、操作精准的控制方式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对一些狭小空间或不便操作位置的控件进行控制时,只需将拉线的一端与控件进行连接,另一端设置在人们便于操作的位置上,操作时,仅需要控制拉线的外端就可以实现控制,同时拉线还能够实现对多组控件的同时、同步控制,将拉线连接需要同步控制的各个控件,在将各个拉线连接到操作处,从而实现操作。但是当实现多组控件同时控制时,需要将每个控件的拉线均连接到控制端,该种方式布线复杂,同时易发生不同拉线之间的干涉。现有技术中利用集线装置解决该技术问题,将集线装置的分线端分别连接不同控件的拉线,主线端连接一根主线到控制端,从而有效解决布线复杂的情况,避免不同分线间的干涉问题。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集线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主线和分线的拆装不便,主线固定处和分线固定处的固定强度不高,极易出现主线或分线脱落的情况。

因此,提供一种集线装置,以期结构简单,便于主线和分线的拆装,避免主线或分线的脱落,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线装置,以期结构简单,便于主线和分线的拆装,避免主线或分线的脱落。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线装置,包括有相互连接的总线固定部件和分线固定部件,所述总线固定部件为具有第一外螺纹的杆状结构,其一端设置有定位块,另一端设置分线支撑座;所述分线固定部件为具有内螺纹的管状结构,所述内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配合旋紧,所述分线支撑座抵靠于设置在所述分线固定部件内的分线上。

优选地,所述分线固定部件的末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分线容纳槽,各所述分线容纳槽沿所述分线固定部件末端的圆周方向均布,各所述分线容纳槽内设置有分线。

优选地,所述分线容纳槽外圆周面开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与第二螺母配合用于固定设置在各所述分线容纳槽内的分线。

优选地,所述总线固定部件的外径沿其长度方向向分线支撑座处递减;所述分线固定部件的外径沿其长度方向向所述第二螺纹处递减,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二螺纹配合旋紧,各所述容纳槽的开口宽度减小,设置于各所述容纳槽内的分线固定于各所述容纳槽的槽底。

优选地,所述总线固定部件的轴心开设有总线孔,所述第一螺纹开设于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分线支撑座之间,所述第一螺纹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总线固定孔,所述总线固定孔与所述总线孔贯通,主线沿主线孔和主线固定孔依次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螺纹上配合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旋转至所述总线固定孔处固定主线。

优选地,还包括有具有安装孔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一端设置具有至少两个分线导孔的分线座,另一端设置具有总线导孔的总线座;所述总线导孔的外端面设置有总线微调装置,所述分线座的外端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分线微调装置。

优选地,所述总线座与所述总线固定部件之间设置有回位部件;所述回位部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装在主线外侧,其一端抵靠于所述总线座,另一端抵靠于所述定位块朝向所述总线座的端面上。

优选地,所述定位块的外圆周面为正六边形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有外壳,所述外壳包覆于所述总线座、所述总线控制部件、所述分线控制部件和所述分线座的外侧,且与所述安装架固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线装置,包括有相互连接的总线固定部件和分线固定部件,所述总线固定部件为具有第一外螺纹的杆状结构,其一端设置有定位块,另一端设置分线支撑座;所述分线固定部件为具有内螺纹的管状结构,所述内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配合旋紧,所述分线支撑座抵靠于设置在所述分线固定部件内的分线上。

基于上述结构,使用时需要先将不同控件上的分线连接固定在分线固定部件上,分线固定组件套装在总线固定部件外侧,此时分线支撑座处于分线固定部件的管内,总线固定部件上的第一外螺纹与分线固定部件管内的内螺纹配合,两部分相对旋紧时,需要将限位块卡在工具内,旋紧过程中分线支撑座逐渐抵靠于设置在分线固定部件内的分线上,继续旋紧直至最终两部分的相对位置到达极限位置;再将主线与总线固定部件进行固定,从而完成集线装置分别与主线和分线的连接。

该结构部件少、结构简单,主线和各分线的拆装较为便捷,同时总线固定部件,避免主线或分线的脱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线装置,所述分线固定部件的末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分线容纳槽,各所述分线容纳槽沿所述分线固定部件末端的圆周方向均布,各所述分线容纳槽内设置有分线。

基于上述结构,分线固定部件的分线固定端连接固定各个分线,在此处沿分线固定部件的长度方向开设多个分线容纳槽,同时各个分线容纳槽一端与分线固定部件之远离分线固定部件与总线固定部件连接处的末端贯通,另一端封闭于分线固定部件本体上,来自于不同控件的分线分别固接于各分线容纳槽内,该种将分线设置于分线容纳槽内的方式有效保证了分线连接处的强度,避免出现分线相互缠绕、相互干涉的情况。分线固定部件为管状结构,多个容纳槽沿分线固定部件的外圆周方向均匀开设,且与内管壁贯通,此种方式能够有效保证集线装置拉动不同控制装置上的分线时受力均匀,避免了由于应力集中而出现的控制不精准问题的发生。同时,可以对设置不同控件的分线容纳槽进行标示,便于分线的查找,当分线出现问题需要进行拆卸或更换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将分线找到,有效的节省了拆装时间。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线装置,所述分线容纳槽外圆周面开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与第二螺母配合用于固定设置在各所述分线容纳槽内的分线。

基于上述结构,在分线容纳槽的外圆周面开设螺纹,使之与第二螺母配合,固定来自于不同控件的分线时,先将来自于不同控件的分线穿过第二螺母后,卡入各分线控制槽内,此后旋紧第二螺母,第二螺母推动来自于不同控件的分线沿各个分线容纳槽向槽底滑动,当来自于不同控件的分线抵靠于各个分线容纳槽的槽底后,继续旋转第二螺母,此时第二螺母将来自于不同控件的分线分别固定于各个分线容纳槽的槽底,此时旋转总线固定部件使得分线支撑座朝向分线容纳槽运动,在靠近过程中,分线支撑座逐渐抵靠来自不同控件的分线上,直至锁紧,来自不同控件的分线在第二螺母和分线支撑座内外共同作用下将来自不同控件的分线牢牢固定在各分线容纳槽内,同时拆卸各个分线时仅需将上述过程逆向操作即可,此结构便于分线的拆卸,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能够为来自不同控件的分线提供足够的连接强度,有效避免了分线脱落情况的发生。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线装置,所述总线固定部件的外径沿其长度方向向分线支撑座处递减;所述分线固定部件的外径沿其长度方向向所述第二螺纹处递减,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二螺纹配合旋紧,各所述容纳槽的开口宽度减小,设置于各所述容纳槽内的分线固定于各所述容纳槽的槽底。

基于上述结构,由于分线固定部件为管状结构,分线支撑座设置于管内,总线固定部件与分线固定部件相对旋紧时,分线支撑座本体与分线容纳槽部分重合,当来自于不同控件的分线设置在各个分线容纳槽内时,第二螺母锁紧此时各分线容纳槽的开口宽度减小,第二螺母继续旋紧推动来自不同控件的分线分别到达个分线容纳槽的槽底,第二螺母将来自不同控件的分线固定在各分线容纳槽的槽底,实现来自不同控件的分线的外部固定;此时分线支撑座在分线固定部件内部朝向各分线容纳槽运动,最终将来自不同控件的分线在分线固定部件的内部进行固定。

上述结构对来自不同控件的分线实现在分线固定部件的内部和外部分别进行固定,有效保证了来自于不同控件的分线在分线固定部件上的连接强度,有效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来自于不同控件的分线出现脱落的现象。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线装置,所述总线固定部件的轴心开设有总线孔,所述第一螺纹开设于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分线支撑座之间,所述第一螺纹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总线固定孔,所述总线固定孔与所述总线孔贯通,主线沿主线孔和主线固定孔依次设置。

上述结构中,总线安装时需要从总线孔穿入,从总线固定孔穿出,该结构保证了总线的受力方向与总线固定部件的轴线向重合,一方面将主线设置在总线固定部件内部,有效避免了总线与其它装置出现缠绕或干涉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总线与总线固定部件的轴线向重合,在拉动主线过程中使得总线固定部件运行较为流畅,不易出现总线固定部件由于受力位置问题而引起的偏置现象的发生,进而保证由于总线固定部件偏置而导致的主线脱落现象的发生。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线装置,所述第一螺纹上配合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旋转至所述总线固定孔处固定主线。

基于上述结构,第一螺母安装时需要先穿过分线支撑座,与第一外螺纹配合,当总线需要进行固定时需要将第一螺母朝向总线固定孔进行旋入,由于总线固定孔处有穿出的总线,当第一螺母旋至总线安装孔的位置时,由于第一螺母旋转产生沿总线固定部件长度方向上的推力,该推力接触总线后转化为剪切力,使得总线被卡在第二螺母的外侧,从而实现了总线的固定。该结构简单,总线的安装于拆卸较为便捷,能够提供为总线固定提供足够的力,同时有效保证总线的连接强度。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线装置,还包括有具有安装孔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一端设置具有至少两个分线导孔的分线座,另一端设置具有总线导孔的总线座;所述总线导孔的外端面设置有总线微调装置,所述分线座的外端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分线微调装置。

基于上述结构,集线装置还包括有安装架,安装孔用于将安装架安装至设备上,安装架的设置便于集线装置的安装,同时能够为集线装置提供支撑,有效延长集线装置的使用寿命;总线一般采用外部设置有套管钢缆线,总线安装时将钢缆线穿过总线导孔进行连接固定,此时套管卡入总线微调装置,当需要对主线松紧度进行微调时,调整总线微调装置使得主线的松紧度发生变化;分线一般也采用外部设置有套管钢缆线,当分线安装时将各个分线的钢缆线分别穿过各分线导孔进行连接固定,此时不同分线的套管分别卡入各分线微调装置,当需要对不同分线的松紧度进行微调时,调整各个分线微调装置使得各个分线的松紧度发生变化。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线装置,所述总线座与所述总线固定部件之间设置有回位部件;所述回位部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装在主线外侧,其一端抵靠于所述总线座,另一端抵靠于所述定位块朝向所述总线座的端面上。

上述结构中,总线固定部件朝向总线座的端面与总线座之间设置有回位部件,当总线带动集线装置工作时,回位部件处于拉伸或压缩状态,当总线释放时,回位装置驱动总线固定部件进而带动分线固定部件和来自于不同控件的分线进行回位。该结构中,回位部件的设置,保证了当操作完成时松开总线后,提供足够的回弹力,使得来自于不同控件的分线能够及时回位;同时结构中的回位部件为弹簧,安装时,主线穿过弹簧后在与总线固定部件进行连接,弹簧的结构简单,在保证使用效果的同时选用成本较低,同时后期的维修更换成本较低,有效的节约了装置生产制造的成本。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线装置,所述定位块的外圆周面为正六边形结构。该定位块的外圆周面为正六边形结构,便于安装时工具的卡接,便于整个装置的拆装,有效降低了安装拆卸的时间。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线装置,还包括有外壳,所述外壳包覆于所述总线座、所述总线控制部件、所述分线控制部件和所述分线座的外侧,且与所述安装架固接。上述结构中加装外壳,总线控制部件和分线控制部件设置于外壳内部,外壳的两个边缘分别与总线座和分线座卡接,同时与支架连接固定。外壳的加装有效避免了外界因素对整个装置的影响,延长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集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总线座,2为回位部件,3为第一螺母,4为总线固定部件,5为分线容纳槽,6为第二螺母,7为分线导孔,8为分线座,9为安装架,10为分线支撑座,11为分线固定部件,12为总线固定孔,13为总线导孔,14为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考图1,图1为集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线装置,包括有相互连接的总线固定部件4和分线固定部件11,所述总线固定部件4为具有第一外螺纹的杆状结构,其一端设置有定位块,另一端设置分线支撑座10;所述分线固定部件11为具有内螺纹的管状结构,所述内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配合旋紧,所述分线支撑座10抵靠于设置在所述分线固定部件11内的分线上。基于上述结构,使用时需要先将不同控件上的分线连接固定在分线固定部件11上,分线固定组件套装在总线固定部件4外侧,此时分线支撑座10处于分线固定部件11的管内,总线固定部件4上的第一外螺纹与分线固定部件11管内的内螺纹配合,两部分相对旋紧时,需要将限位块卡在工具内,旋紧过程中分线支撑座10逐渐抵靠于设置在分线固定部件11内的分线上,继续旋紧直至最终两部分的相对位置到达极限位置;再将主线与总线固定部件4进行固定,从而完成集线装置分别与主线和分线的连接。

该结构部件少、结构简单,主线和各分线的拆装较为便捷,同时总线固定部件4,避免主线或分线的脱落。

进一步理解的是,所述分线固定部件11的末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分线容纳槽5,各所述分线容纳槽5沿所述分线固定部件11末端的圆周方向均布,各所述分线容纳槽5内设置有分线。基于此结构,分线固定部件11的分线固定端连接固定各个分线,在此处沿分线固定部件11的长度方向开设多个分线容纳槽5,同时各个分线容纳槽5一端与分线固定部件11之远离分线固定部件11与总线固定部件4连接处的末端贯通,另一端封闭于分线固定部件11本体上,来自于不同控件的分线分别固接于各分线容纳槽5内,该种将分线设置于分线容纳槽5内的方式有效保证了分线连接处的强度,避免出现分线相互缠绕、相互干涉的情况。分线固定部件11为管状结构,多个容纳槽沿分线固定部件11的外圆周方向均匀开设,且与内管壁贯通,此种方式能够有效保证集线装置拉动不同控制装置上的分线时受力均匀,避免了由于应力集中而出现的控制不精准问题的发生。同时,可以对设置不同控件的分线容纳槽5进行标示,便于分线的查找,当分线出现问题需要进行拆卸或更换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将分线找到,有效的节省了拆装时间。在保证设计和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分线容纳槽5的数量可以进行调整。

具体的,所述分线容纳槽5外圆周面开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与第二螺母6配合用于固定设置在各所述分线容纳槽5内的分线。基于上述结构,在分线容纳槽5的外圆周面开设螺纹,使之与第二螺母6配合,固定来自于不同控件的分线时,先将来自于不同控件的分线穿过第二螺母6后,卡入各分线控制槽内,此后旋紧第二螺母6,第二螺母6推动来自于不同控件的分线沿各个分线容纳槽5向槽底滑动,当来自于不同控件的分线抵靠于各个分线容纳槽5的槽底后,继续旋转第二螺母6,此时第二螺母6将来自于不同控件的分线分别固定于各个分线容纳槽5的槽底,此时旋转总线固定部件4使得分线支撑座10朝向分线容纳槽5运动,在靠近过程中,分线支撑座10逐渐抵靠来自不同控件的分线上,直至锁紧,来自不同控件的分线在第二螺母6和分线支撑座10内外共同作用下将来自不同控件的分线牢牢固定在各分线容纳槽5内,同时拆卸各个分线时仅需将上述过程逆向操作即可,此结构便于分线的拆卸,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能够为来自不同控件的分线提供足够的连接强度,有效避免了分线脱落情况的发生。

具体的,所述总线固定部件4的外径沿其长度方向向分线支撑座10处递减;所述分线固定部件11的外径沿其长度方向向所述第二螺纹处递减,所述第二螺母6与所述第二螺纹配合旋紧,各所述容纳槽的开口宽度减小,设置于各所述容纳槽内的分线固定于各所述容纳槽的槽底。该结构中,由于分线固定部件11为管状结构,分线支撑座10设置于管内,总线固定部件4与分线固定部件11相对旋紧时,分线支撑座10本体与分线容纳槽5部分重合,当来自于不同控件的分线设置在各个分线容纳槽5内时,第二螺母6锁紧此时各分线容纳槽5的开口宽度减小,第二螺母6继续旋紧推动来自不同控件的分线分别到达个分线容纳槽5的槽底,第二螺母6将来自不同控件的分线固定在各分线容纳槽5的槽底,实现来自不同控件的分线的外部固定;此时分线支撑座10在分线固定部件11内部朝向各分线容纳槽5运动,最终将来自不同控件的分线在分线固定部件11的内部进行固定。

该结构对来自不同控件的分线实现在分线固定部件11的内部和外部分别进行固定,有效保证了来自于不同控件的分线在分线固定部件11上的连接强度,有效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来自于不同控件的分线出现脱落的现象。

具体理解的是,所述总线固定部件4的轴心开设有总线孔,所述第一螺纹开设于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分线支撑座10之间,所述第一螺纹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总线固定孔12,所述总线固定孔12与所述总线孔贯通,主线沿主线孔和主线固定孔依次设置。上述结构中,总线安装时需要从总线孔穿入,从总线固定孔12穿出,该结构保证了总线的受力方向与总线固定部件4的轴线向重合,一方面将主线设置在总线固定部件4内部,有效避免了总线与其它装置出现缠绕或干涉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总线与总线固定部件4的轴线向重合,在拉动主线过程中使得总线固定部件4运行较为流畅,不易出现总线固定部件4由于受力位置问题而引起的偏置现象的发生,进而保证由于总线固定部件4偏置而导致的主线脱落现象的发生。

所述第一螺纹上配合有第一螺母3,所述第一螺母3旋转至所述总线固定孔12处固定主线。基于上述结构,第一螺母3安装时需要先穿过分线支撑座10,与第一外螺纹配合,当总线需要进行固定时需要将第一螺母3朝向总线固定孔12进行旋入,由于总线固定孔12处有穿出的总线,当第一螺母3旋至总线安装孔14的位置时,由于第一螺母3旋转产生沿总线固定部件4长度方向上的推力,该推力接触总线后转化为剪切力,使得总线被卡在第二螺母6的外侧,从而实现了总线的固定。该结构简单,总线的安装于拆卸较为便捷,能够提供为总线固定提供足够的力,同时有效保证总线的连接强度。

该集线装置中还包括有具有安装孔14的安装架9,所述安装架9的一端设置具有至少两个分线导孔7的分线座8,另一端设置具有总线导孔13的总线座1;所述总线导孔13的外端面设置有总线微调装置,所述分线座8的外端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分线微调装置。

基于上述结构,集线装置还包括有安装架9,安装孔14用于将安装架9安装至设备上,安装架9的设置便于集线装置的安装,同时能够为集线装置提供支撑,有效延长集线装置的使用寿命;总线一般采用外部设置有套管钢缆线,总线安装时将钢缆线穿过总线导孔13进行连接固定,此时套管卡入总线微调装置,当需要对主线松紧度进行微调时,调整总线微调装置使得主线的松紧度发生变化;分线一般也采用外部设置有套管钢缆线,当分线安装时将各个分线的钢缆线分别穿过各分线导孔7进行连接固定,此时不同分线的套管分别卡入各分线微调装置,当需要对不同分线的松紧度进行微调时,调整各个分线微调装置使得各个分线的松紧度发生变化。

所述总线座1与所述总线固定部件4之间设置有回位部件2;所述回位部件2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装在主线外侧,其一端抵靠于所述总线座1,另一端抵靠于所述定位块朝向所述总线座1的端面上。上述结构中,总线固定部件4朝向总线座1的端面与总线座1之间设置有回位部件2,当总线带动集线装置工作时,回位部件2处于拉伸或压缩状态,当总线释放时,回位装置驱动总线固定部件4进而带动分线固定部件11和来自于不同控件的分线进行回位。该结构中,回位部件2的设置,保证了当操作完成时松开总线后,提供足够的回弹力,使得来自于不同控件的分线能够及时回位;同时结构中的回位部件2为弹簧,安装时,主线穿过弹簧后在与总线固定部件4进行连接,弹簧的结构简单,在保证使用效果的同时选用成本较低,同时后期的维修更换成本较低,有效的节约了装置生产制造的成本。

该集线装置中,所述定位块的外圆周面为正六边形结构。该定位块的外圆周面为正六边形结构,便于安装时工具的卡接,便于整个装置的拆装,有效降低了安装拆卸的时间。当然该结构不仅仅局限于此,在保证安装方便快捷的同时还可以选用正四边形等其它结构。

具体的集线装置中,还包括有外壳,所述外壳包覆于所述总线座1、所述总线控制部件、所述分线控制部件和所述分线座8的外侧,且与所述安装架9固接。上述结构中加装外壳,总线控制部件和分线控制部件设置于外壳内部,外壳的两个边缘分别与总线座1和分线座8卡接,同时与支架连接固定。外壳的加装有效避免了外界因素对整个装置的影响,延长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上述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本技术领域内,凡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上的变化和改进,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