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产养殖中软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9983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中软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管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水产养殖生产中,通常会使用塑料软管来进行养殖用水的输送,水泥池的清洗等。在操作过程中,为了使用的方便,经常会将长软管截成合适的长度来进行使用,如果需要一个较长的软管,将一段外径约等于软管内径的硬质PVC管插入需要连接的软管两端,然后用绳子或者铁丝仅仅捆绑。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硬质管插入软管很困难,且绳子或铁丝捆绑后很容易漏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软管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的软管连接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防止软管连接时漏水。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中软管连接器,其包括本体和环扣,所述本体至少设有一个主管,所述环扣与所述主管配合,所述主管包括管体段、连接段、扣紧段,所述扣紧段包括若干扣齿,所述扣齿设置在所述主管与所述环扣接触的一端,所述扣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连接段将所述主管与所述环扣连接,所述管体段供软管穿过;

所述管体段与所述连接段连接处设有若干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管体段呈环状设置。

进一步包括,所述加强筋间隔设置。

进一步包括,所述加强筋之间等间距设置。

进一步包括,所述加强筋的纵截面为长圆形。

进一步包括,所述扣齿依次包括卡紧段、避让段,所述卡紧段与所述连接段平行设置且均与软管的方向同向,所述卡紧段与所述避让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避让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避让段分别与所述卡紧段、连接段连接形成避让空间。

进一步包括,所述连接段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环扣的内螺纹配合。

进一步包括,所述本体上设有三个主管,三个所述主管呈“Y”字形结构。

进一步包括,所述本体上设有四个主管,四个所述主管呈“十”字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环扣套进软管中,然后将本体的各个主管分别插入要连接的软管,将环扣和各个主管扣合拧紧,即可实现软管连接,并且不漏水,而且当软管分开使用时,只需要将环扣拧出,另一端不需要处理,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扣齿的结构设置,尤其是扣齿的避让段,能够使得软管连接器适应不同孔径的软管,并且在环扣旋钮至主管的过程中,越拧越紧。

本实用新型管体段与所述连接段连接处设有若干加强筋,加强筋沿着主管圆周方向设置,能够有效的增强软管与主管管壁之间的周向压力。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管体段和连接段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扣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环扣,2-本体,10-软管,20-扣紧段,21-连接段,22-管体段,200-主管,201-扣齿,202-外螺纹,203-加强筋,204-卡紧段,205-避让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产养殖中软管连接器,其包括本体2和环扣1,上述本体2设有一个主管200,即本体2是一个“一”字形的主管,上述环扣1与上述主管200配合。

上述主管200包括管体段22、连接段21、扣紧段20,上述扣紧段20包括若干扣齿201,上述扣齿201设置在上述主管200与上述环扣1接触的一端,上述扣齿201之间设有间隙,上述连接段21将上述主管200与上述环扣1连接,上述管体段22供软管10穿过。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上述扣齿201依次包括卡紧段204、避让段205,上述卡紧段204与上述连接段21平行设置且均与软管10的方向同向,上述卡紧段204与上述避让段205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上述避让段205与上述连接段2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上述避让段205分别与上述卡紧段204、连接段21连接形成避让空间。

扣齿的结构设置,尤其是扣齿的避让段,能够使得软管连接器适应不同孔径的软管,并且在环扣旋钮至主管的过程中,越拧越紧。

上述管体段22与上述连接段21连接处设有若干加强筋203,上述加强筋203沿上述管体段22呈环状设置。

进一步,上述加强筋203间隔设置。

进一步,上述加强筋203之间等间距设置。

进一步,上述加强筋203的纵截面为长圆形。

管体段22与上述连接段21连接处设有若干加强筋203,加强筋203沿着主管200圆周方向设置,能够有效的增强软管10与主管200管壁之间的周向压力,进一步加强连接器与软管之间的连接的牢固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环扣1和主管20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在上述连接段21外周设有外螺纹202,上述外螺纹202与上述环扣1的内螺纹配合。

将环扣套进软管中,然后将本体的各个主管分别插入要连接的软管,将环扣和各个主管扣合拧紧,即可实现软管连接,并且不漏水,而且当软管分开使用时,只需要将环扣拧出,另一端不需要处理,使用方便。在旋拧的过程中,越紧扣齿对软管的咬合力越大,软管和主管之间越不容易脱落。

实施例2

实施例2中的连接器的结构如图4所示,上述本体2上设有三个主管200,三个上述主管200呈“Y”字形结构,每个主管200配合一个环扣1,主管200与环扣1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一致。

实施例3

实施例3中的连接器的结构如图5所示,上述本体2上设有四个主管200,四个上述主管200呈“十”字形结构。每个主管200配合一个环扣1,主管200与环扣1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一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