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控制缆线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0904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控制缆线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自行车控制缆线的结构方面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挠曲性佳且弯曲后不易产生破口及不影响控制精密度而适用于刹车线及变速线的自行车控制缆线改良结构者。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自行车控制缆线结构,主要包括一内导线10及包覆于该内导线10外侧的一包覆套11,其中该包覆套11由内向外依序具有一耐磨层12、一钢线层13及一披覆层14,该钢线层13为小螺旋角卷绕于该耐磨层12外而不具有轴向间距的一压扁钢线,该压扁钢线的断面呈矩形。因此,其具有较佳的挠曲性而易于弯曲成任意弧度,但是其在弯曲时,会因弯曲内侧的压扁钢线内侧的相互卡抵致使越朝外侧便会产生越大的间隙,相对的便会因此增加该内导线10的行程,尤其是其弯曲处越多弯曲度越大则其增加该内导线10的行程越大,所以其易导致该内导线10的行程不稳定而影响其精密度,故而其仅适用于刹车线,而不适用于控制精密度要求高的变速线。尤其是,该已知的自行车控制缆线结构在弯曲时,该钢线层13 的外侧压扁钢线会产生较大的间隙,一但时间过久或是碰撞磨擦到其它物体时,包覆于该钢线层13外的披覆层14便易裂开、破损而形成破口,进而使雨水易于侵入而造成该钢线层13生锈大幅缩短使用寿命的情形。

请参阅图3所示,为另一种现有技术中自行车控制缆线结构,主要包括一内导线10及包覆于该内导线10外侧的一包覆套 11,其中该包覆套11由内向外依序具有一耐磨层12、一钢线层 13及一披覆层14,该钢线层13由多个钢线并排围绕在该耐磨层 12外而成,且该多个钢线并形成有大螺旋角。因此,其在弯曲时虽不会有影响精密度及产生破口的情形,但是其之挠曲性却是非常差而无法作任意弯曲,因此其通常仅适用于弯曲变化少及弯曲度较小的变速线,而不适用于刹车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自行车控制缆线的结构无法兼具挠曲性佳及控制精密度佳,而导致欲具有良好骑乘控制效果时便需应用两种不同结构的自行车控制缆线分别作为刹车线及变速线,进而造成组装不便及成本提高等诸多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控制缆线改良结构,包括一内导线及包覆于所述内导线外侧的一包覆套,所述包覆套包括有由内向外依序层迭包覆的一耐磨层、一钢线层及一披覆层,其中所述钢线层包括一主钢线及一副钢线,所述主钢线的断面呈圆形且以小螺旋角度卷绕于所述耐磨层外侧而形成有一轴向间距,所述副钢线螺旋卷绕于所述主钢线的轴向间距之中靠外侧处,且上、下侧边分别与相邻的所述主钢线相切,所述副钢线的厚度小于所述主钢线的厚度,使所述自行车控制缆线弯曲时外侧的所述副钢线会向内沉入而仍填充封盖于所述主钢线的轴向间距之中,以使所述钢线层的外侧不会产生贯通内外的间隙。

其中,所述副钢线的上、下侧边形成内端相对倾斜接近的两斜导面,使所述副钢线的断面形成由外向内渐缩状。

其中,所述副钢线的上、下侧边的其中一个形成一斜导面,使所述副钢线的断面形成由外向内渐缩状。

其中,所述副钢线的断面呈三角形。

其中,所述副钢线的断面呈梯形。

其中,所述副钢线的外侧与所述主钢线的外侧齐平。

其中,所述副钢线的厚度为所述主钢线的厚度的1/2。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行车控制缆线改良结构,当其弯曲后,该主钢线与该副钢线会形成交错滑动的状态,使内侧的副钢线被向内推出,以使其具有良好的挠曲性及弯曲变化性,而且亦可减小对控制精密度的影响,而外侧的副钢线则会向内沉入而仍填充封盖于该主钢线的轴向间距之中,致使该钢线层的外侧不会产生贯通内外的间隙,并藉此而可防止外侧的该披覆层产生破口的情形,进而大幅延长使用寿命。因此其兼具有挠曲性佳及控制精密度佳的特性,而适用于刹车线及变速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习知自行车控制缆线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习知自行车控制缆线弯曲后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3为另一种习知自行车控制缆线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线层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弯曲后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线层的第二种实施态样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线层的第三种实施态样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线层的第四种实施态样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现有技术:

10内导线; 11包覆套;

12耐磨层; 13钢线层;

14披覆层。

本实用新型:

20内导线;

30包覆套 ; 31耐磨层;

32钢线层; 321主钢线;

322副钢线; 323轴向间距;

324斜导面; H1主钢线的厚度;

H2副钢线的厚度 ; 33披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行车控制缆线改良结构包括一内导线20及一包覆套30,其中:

该包覆套30包覆于该内导线20的外侧,且该包覆套30由内向外依序具有一耐磨层31、一钢线层32及一披覆层33。该耐磨层31为抗压抗磨损的材质,如铁弗龙等。该钢线层32包括一主钢线321及一副钢线322,该主钢线321的断面呈圆形且以小螺旋角度卷绕于该耐磨层31外侧并有一轴向间距323,该副钢线322 螺旋挠绕于该主钢线321的轴向间距323之中的外侧,且该副钢线322的厚度H2小于该主钢线321的厚度H1,该副钢线322的上、下侧边的至少其中的一个形成一斜导面324,使该副钢线322的断面形成由外向内渐缩状,且并使该副钢线322的上、下侧边分别与相邻的主钢线321相切。该披覆层33的材质为PVC。在本实施例中,该副钢线322的外侧与该主钢线321的外侧齐平,该副钢线322的断面呈三角形,且厚度H2为该主钢线321的厚度H1的 1/2,该副钢线322的上、下侧边均形成为斜导面324。

配合图6、7,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控制缆线弯曲后,该主钢线321与该副钢线322会藉由上、下的该两斜导面324的作用而形成交错滑动的状态,使内侧的副钢线322被向内推出,而使其具有良好的挠曲性及弯曲变化性而且也可减小对控制精密度的影响,而外侧的副钢线322则会向内沉入而仍填充封盖于该主钢线321的轴向间距323之中,致使该钢线层32的外侧不会产生贯通内外的间隙,并藉此而可防止外侧的该披覆层33产生破口的情形,进而大幅延长使用寿命。因此其兼具有挠曲性佳及控制精密度佳的特性,而适用于刹车线及变速线。

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钢线层32的第二种实施态样,其中指出该副钢线322仅上、下侧边的其中一者形成导斜面 324。

请参阅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线层32的第三种实施态样,其中指出该副钢线322的断面呈梯形,且上、下侧边均形成为导斜面324。

请参阅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钢线层32的第四种实施态样,其中指出该副钢线322的断面呈梯形,且仅上、下侧边的其中一者形成为导斜面324。

以上所述仅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主张的权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括在本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