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气囊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8861阅读:2733来源:国知局
内置气囊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气囊减震器,属于减震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油式减震器,由于处于油气混合状态,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造成减震器油液的过早氧化失效。减震器油的过早氧化失效,会导致如下变化:1.减震器油的粘度产生变化,导致减震器阻尼力值不稳定;2.产生酸性和大分子氧化产物,产生沉淀物,对减震器内部的阀系的正常工作产生不良影响,使的减震器产生噪音乃至造成减震器的过早失效;3.使得客户乘车的舒适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减震器油的过早氧化失效、防止空程的产生的内置气囊减震器。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工作缸(1)和套装在工作缸(1)外的贮油缸(2),所述工作缸(1)和贮油缸(2)之间形成油气腔(3);

所述油气腔(3)内设置有将油气腔(3)隔离成独立两部分的气囊(4)。

所述气囊(4)两端紧密的被压紧在工作缸(1)外壁上,使得气囊(4)和工作缸(1)外壁之间形成气腔(31),油气腔(3)独立于气腔(31)的部分形成油腔(32)。

所述气囊(4)两端形成环形凹槽(41),设置有O型密封圈(5)卡设在所述凹槽(41)内形成对气囊(4)的固定。

所述气囊(4)和工作缸(1)之间设置支撑所述气囊(4)的弹性支撑杆(42)。

所述弹性支撑杆(42)一端固定设置在工作缸(1)外壁上,所述弹性支撑杆(42)另一端浮动设置和所述气囊(4)内壁存在一定间隙。

所述凹槽(41)外端竖直设置,所述凹槽(41)内端向气囊(4)中部方向实现圆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工作缸与贮油缸之间加装了橡胶气囊,将空气包裹在气囊与工作缸外壁的密封空间内,而减震器油充满减震器内的其于空间,使油气处于分离状态,从而在一定测度上改善了减震器油液的过早氧化失效。同时这种结构由于减震器油充满了气囊和贮油缸之间的空间,大大降低了空程产生的可能。显著提升了乘车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在气囊和工作缸之间设置有支撑气囊的弹性支撑杆,弹性支撑杆的存在能提供气囊一定的支撑力,使得其工作性能稳定,同时支撑杆弹性的设置使得气囊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保证气囊能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纸1为工作缸、2为贮油缸、3为油气腔、4为气囊、5为O型密封圈;

31为气腔、32为油腔、41为凹槽、42为弹性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工作缸1和套装在工作缸1外的贮油缸2,所述工作缸1和贮油缸2之间形成油气腔3;

所述油气腔3内设置有将油气腔3隔离成独立两部分的气囊4。

所述气囊4两端紧密的被压紧在工作缸1外壁上,使得气囊4和工作缸1外壁之间形成气腔31,油气腔3独立于气腔31的部分形成油腔32。

所述气囊4两端形成环形凹槽41,设置有O型密封圈5卡设在所述凹槽41内形成对气囊4的固定。

所述气囊4和工作缸1之间设置支撑所述气囊4的弹性支撑杆42。

所述弹性支撑杆42一端固定设置在工作缸1外壁上,所述弹性支撑杆42另一端浮动设置和所述气囊4内壁存在一定间隙。

所述凹槽41外端竖直设置,所述凹槽41内端向气囊4中部方向实现圆滑过渡。

内置气囊减震器主要的技术风险在于以下三点:1)橡胶硬度要求:由于橡胶自身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实际批量生产过程中,如果将气囊4两端密封处的橡胶的硬度调的过高,会导致气囊4端口过紧,容易出现工人装配困难和橡胶过早老化的问题,如果硬度调的过低,会导致气囊4端口过松,容易油液窜入气囊4内部,导致减震器供油不足,使减震器运行时产生空程。对此通过相关试验,在不过度增加气囊4硬度的情况下,在气囊4的两端加装了O型密封圈5,既保证了工人装配的方便性,有保证了产品的使用性能,成功克服了这一难题。

2)工作外壁粗糙度的要求:由于气囊4与工作缸1之间有较高的密封要求,原先工作缸1外壁粗糙度Ra3.2,已经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将工作缸1外壁的粗糙度要求由Ra3.2提高到Ra0.8。经过气密性试验,产品密封性能符合要求。

3)耐久性要求:将内置气囊减震器安装在耐久试验台上进行耐久试验,经耐久试验后重新测试,减震器各项性能均不低于设计要求,说明耐久性符合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