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装弹簧型电磁阀先导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4771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先导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套装弹簧型电磁阀先导头。



背景技术:

先导头是一种与电磁阀相匹配的执行机构,包括底座、静铁芯、动铁芯及隔套,静铁芯和动铁芯设于隔套内,隔套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现有的先导头通常在动铁芯和底座之间抵设复位弹簧,在动铁芯上端设置有与静铁芯配合的垫块,垫块通常用于减震,然而此种先导头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套装弹簧型电磁阀先导头,其结构简单合理,将减震和复位功能相结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电磁线圈的连接更为稳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套装弹簧型电磁阀先导头,包括底座、动铁芯、静铁芯及隔套,静铁芯及动铁芯设置于隔套内,隔套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电磁线圈套设于隔套外部,动铁芯上部设置有腔室,腔室内放置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半径大于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套设于第二弹簧外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上端均伸出于动铁芯,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之间设置有与动铁芯固定连接的限位套,第一弹簧高度高于第二弹簧,动铁芯上端面设置有垫片,底座侧壁对称设置有台阶块,电磁线圈内设置有与台阶块配合的台阶槽。

进一步地,静铁芯下端面上内嵌有分磁环。

进一步地,动铁芯下端固定设置有密封塞。

进一步地,所述腔室呈台阶状设置,第一弹簧放置于高位处,第二弹簧放置于低位处。

进一步地,动铁芯上设置有贯穿动铁芯的导气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先导头通电之后,动铁芯向上移动,动铁芯在和静铁芯接触过程中,先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轮流减震,然后通过设置于动铁芯上端面的垫片进一步减震,减少了动铁芯和静铁芯之间的碰撞损耗,在先导头断电之后,由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张力,使动铁芯复位;同时设置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之间的限位套,防止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在运动过程中出现错位的限位,而导致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之间卡住,影响使用,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底座、2动铁芯、3静铁芯、4隔套、5腔室、6第一弹簧、7第二弹簧、8限位套、9垫片、10分磁环、11密封塞、12导气通道、13电磁线圈、14台阶块、15台阶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释。

如图1所示的一种套装弹簧型电磁阀先导头,包括底座1、动铁芯2、静铁芯3及隔套4,静铁芯3及动铁芯2设置于隔套4内,隔套4底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电磁线圈13套设于隔套4外部,动铁芯2上部设置有腔室5,腔室5内放置有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第一弹簧6半径大于第二弹簧7,第一弹簧6套设于第二弹簧7外部,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的上端均伸出于动铁芯2,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之间设置有与动铁芯2固定连接的限位套8,第一弹簧6高度高于第二弹簧7,动铁芯2上端面设置有垫片9,底座1侧壁对称设置有台阶块14,电磁线圈13内设置有与台阶块14配合的台阶槽15。

在先导头通电之后,动铁芯2向上移动,动铁芯2在和静铁芯3接触过程中,先通过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轮流减震,然后通过设置于动铁芯2上端面的垫片9进一步减震,减少了动铁芯2和静铁芯3之间的碰撞损耗,在先导头断电之后,由于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的张力,使动铁芯2复位;同时设置于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之间的限位套8,防止了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在运动过程中出现错位的限位,而导致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之间卡住,影响使用,提高了使用寿命,利用台阶块14和台阶槽15之间的配合,防止了电磁线圈13出现转动等现象,提高了稳定性。

静铁芯3下端面上内嵌有分磁环10,分磁环10对先导头起到了噪音抑制。

动铁芯2下端固定设置有密封塞11,使动铁芯2在向下移动时与电磁阀之间的配合呈柔性碰撞,同时提高了密封性。

所述腔室5呈台阶状设置,第一弹簧6放置于高位处,第二弹簧7放置于低位处,使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7与静铁芯3配合的呈先后配合,提高了性能。

动铁芯2上设置有贯穿动铁芯2的导气通道12,动铁芯2在向上移动时,通过导气通道12排出动铁芯2与静铁芯3之间空隙的气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