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导式泄压降噪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3770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控制阀的阀瓣结构主要为平面结构或锥面结构。平面密封是阀座与阀瓣采用平面的型式;锥面结构是阀座为内锥面,阀瓣为外锥面的形式。这两种结构的控制阀在阀瓣开启的瞬间,高压流体介质的压差会导致阀杆承受一个瞬时的轴向力,该轴向力与阀杆开启力相反,这样,相反的两个力反复作用于阀杆后,将对阀杆产生一个力学疲劳,致使阀杆产生径向的形变。径向的形变不仅会破坏阀杆填料的密封,同时,可能会导致阀杆“胀死”,最终导致阀体失效。此外,压差的激变也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因此,寻求一种新型的控制阀结构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先导式控制阀,该控制阀在保持传统截止阀密封原理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平衡掉阀瓣上下面的压差,减少阀瓣开启时阀杆承受的轴向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先导式泄压降噪控制阀,包括阀体、阀座、阀瓣本体、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瓣本体上设置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泄压孔,所述阀杆下端头与所述泄压孔贴合;所述阀瓣本上端面连接有空心盖板,所述阀杆穿过空心盖板且阀杆下端的圆环凸起位于空心盖板的腔体内,所述圆环凸起下端面与设置在阀瓣中弹簧承触。

进一步地,还包括鼠笼降噪筒,所述鼠笼降噪筒侧壁设置有若干节流孔,所述鼠笼降噪筒下端与所述阀座承触。

进一步地,所述阀杆下端头为圆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该控制阀开启时,阀杆在执行器的作用下上移,阀杆下端的锥面离开泄压孔,阀瓣下端的高压介质流体经泄压孔进入到空心盖板腔体内,这样,阀瓣上下面的压差将进一步减少,随着阀杆继续上移,阀杆圆环凸起与空心盖板接触,带动整个阀瓣离开阀座。由此可知,本结构形式的控制阀在阀瓣开启之前,利用先导式结构设计已经减少了阀瓣上下面的压差,阀杆在开启时,其受到的轴向力减弱, 有效避免了阀杆的形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先导式泄压降噪控制阀,包括阀体1、阀座2、阀瓣本体3、阀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瓣本体3上设置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泄压孔30,所述阀杆4下端头与所述泄压孔30贴合;所述阀瓣本体3上端面连接有空心盖板6,所述阀杆4穿过空心盖板6且阀杆4下端的圆环凸起40位于空心盖板6的腔体内,所述圆环凸起40下端面与设置在阀瓣3中弹簧7承触。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还包括鼠笼降噪筒5,所述鼠笼降噪筒5侧壁设置有若干节流孔50,所述鼠笼降噪筒5下端与所述阀座2承触。高压流体介质在经过节流孔50时,可有效降低噪音。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阀杆4下端头为圆锥形。

工作过程:控制阀开启时,阀杆4在执行器的作用下上移,阀杆下端的锥面离开泄压孔30,阀瓣3下端的高压介质流体经泄压孔30进入到空心盖板6腔体内,这样,阀瓣3上下面的压差将进一步减少,随着阀杆4继续上移,阀杆4圆环凸起40与空心盖板6接触,带动整个阀瓣3离开阀座2。由此可知,本结构形式的控制阀在阀瓣开启之前,利用先导式结构设计已经减少了阀瓣上下面的压差,阀杆在开启时,其受到的轴向力减弱, 有效避免了阀杆的形变。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