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式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0637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式电磁阀。



背景技术:

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的工业设备,是用来控制流体的自动化基础元件,属于执行器,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调整介质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参数,电磁阀可以配合不同的电路来实现预期的控制,在制冷行业中,电磁阀的使用环境中常常会接触倒水,无论是水直接进入到电磁阀内,还是水蒸发所产生的水汽进入到电磁阀内,都会对电磁阀的正常使用以及使用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多采用的解决办法是由客户自行增加配件来密封或者在间隙处涂抹密封胶,这不仅给客户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而且密封效果也不佳,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式电磁阀,其具有功能多样化、密封性好和不易损坏的特点。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它包括阀体、线圈组件、铁芯组件和绕线组件,所述绕线组件包括绕线线圈、绕线骨架和连接外电源的电源线,其中,绕线线圈的外层包覆有防水材料制成的第一防水层,第一防水层上设有电源线进、出端口,第一防水层的电源线端口内表面套接有防水塞,电源线穿设防水塞与外电源连接,所述线圈骨架的上部外周设置有上防水段,所述绕线骨架的下部外周设置有下防水段,所述上防水段和下防水段的外周面均为锯齿形结构;贯穿绕线骨架和阀体设置有用于装配固定铁芯组件的通孔,该通孔上端设置有O形密封圈,该O形密封圈的上部盖合有密封盖,所述铁芯组件包括静铁芯、动铁芯和动铁芯消音垫,动铁芯消音垫与动铁芯相连接,静铁芯和动铁芯之间设置有压簧,所述动铁芯底部设置有阀芯,所述阀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防水层。

作为优选,所述阀体下方设置有液体进入通道和液体流出通道,液体进入通道和液体流出通道之间设置有通透通道,通透通道与阀芯配合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盖的下表面外周向下形成环形结构的密封边。

作为优选,所述下防水段的下方设置有防水增强段。

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增强段的外周面呈锯齿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阀体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的设计有效的对线圈组件以及铁芯组件进行保护,防止水或者水蒸气进入到阀体内部,O形密封圈和密封盖的设计增加了阀体的密封性,动铁芯消音垫的设计有效的减小了动铁芯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声音的大小,另外,锯齿形结构在制作外部的包塑外壳时,与包塑材料融为一体,不仅增加了线圈骨架与包塑外壳之间的熔接面积,而且利用该锯齿形结构形成阻止水进入线圈内部的密封结构,其结构简单,防水密封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防水式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水式电磁阀,它包括阀体1、线圈组件、铁芯组件和绕线组件,所述绕线组件包括绕线线圈2、绕线骨架3和连接外电源的电源线4,其中,绕线线圈2的外层包覆有防水材料制成的第一防水层,第一防水层上设有电源线4的进、出端口,第一防水层的电源线端口内表面套接有防水塞5,电源线4穿设防水塞5与外电源连接,所述线圈骨架3的上部外周设置有上防水段6,所述绕线骨架3的下部外周设置有下防水段7,所述上防水段6和下防水段7的外周面均为锯齿形结构;贯穿绕线骨架3和阀体1设置有用于装配固定铁芯组件的通孔,该通孔上端设置有O形密封圈,该O形密封圈的上部盖合有密封盖8,所述铁芯组件包括静铁芯9、动铁芯10和动铁芯消音垫11,动铁芯消音垫11与动铁芯10相连接,静铁芯9和动铁芯10之间设置有压簧,所述动铁芯10底部设置有阀芯12,所述阀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防水层。

为了更好的使用阀体,所述阀体下方设置有液体进入通道13和液体流出通道14,液体进入通道13和液体流出通道14之间设置有通透通道15,通透通道15与阀芯12配合设置。为了增加密封盖8的密封性,所述密封盖8的下表面外周向下形成环形结构的密封边。为了增加绕线骨架3的密封性,所述下防水段7的下方设置有防水增强段16。所述防水增强段16的外周面呈锯齿形结构。为了更加长久的使用阀体,所述阀体1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介质通过液体进入通道13进入到阀体1内部的通透通道15中,然后通过液体流出通道14流出,在这个过程中,绕线组件通电以后对铁芯组件进行控制,使动铁芯10可以上下移动,从而对通透通道15进行关闭和打开,另外,由于阀体1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防水层,从而避免了阀体因长时间淋水而被腐蚀,密封盖8和第一防水层的设计很好的对绕线线圈2进行保护。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