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按键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063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按键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按键组件。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触控屏幕的广泛使用让消费电子产品上的实体按键越来越少,实体按键的优点是可以不用看设备就可以盲操作,比如大多数电子产品上都有的音量键和电源键。

该实体按键在组装时,通常是从壳体内侧装入,通过按键上的一圈裙边限位。由于电子开关需要紧贴在按键内侧,如果先把电子开关组装好,按键无法组装,因此,电子开关一般先组装到一个金属片上,装完按键后,再把电子开关和金属片整体组装到壳体上。

上述组装方法具有下述缺点:1.按键与电子开关之间的间隙受多个尺寸影响,尺寸链较长;2.由于按键从内向外组装,因此,在壳体内部需要两倍以上按键高度的空间避让才能够将按键组装到壳体中,不仅增加了按键按压方向的装配空间,而且因为在靠近侧按键位置处不易设置支撑或定位结构,导致结构设计困难。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使其能够从外向内组装,且所需要的装配空间较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按键组件,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若干键槽,所述按键组件包括若干按键及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若干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对应的所述按键、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按键能够从所述壳体外侧经所述键槽装入所述壳体。

具体操作过程为:安装时,将各按键从壳体外侧经对应的键槽伸入壳体内部,伸入后,通过对应的限位件与壳体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按键组件与壳体的安装;拆卸时,首先将对应的限位件从壳体上拆下,然后将按键从对应的键槽从壳体内部拆出,从而实现按键组件的拆卸。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与壳体可拆卸连接的限位件,使得各按键能够从壳体外侧装入,与现有技术中按键需从壳体内侧装入相比,能够减小安装时壳体内部所需的避让空间,从而减小电子设备沿安装方向的尺寸,且该安装方式不影响电子开关的安装,电子开关与按键之间的间隙不受按键装配尺寸的影响,使得二者之间的配合精度较高。同时,上述限位件与壳体及按键可拆卸连接的结构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的优点。

可选地,所述按键包括轴向延伸的本体,相邻所述本体相互靠近的一端设有第一卡钩,所述限位件包括卡接端,所述第一卡钩卡接于所述卡接端,以限制所述按键从所述壳体中脱出。

可选地,位于所述壳体两端部的所述本体的另一端还设有与所述键槽卡接的第二卡钩,所述第二卡钩沿轴向的端部位于对应的所述本体端部外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钩沿轴向的端部位于对应的所述本体端部内侧,或者与对应的所述本体端部对齐。

可选地,相邻所述按键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限位件,所述卡接端为位于所述第一卡钩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金属片,以限制所述按键脱出所述壳体。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还包括限位端,所述限位端为与所述卡接端垂直的金属片,所述卡接端与所述第一卡钩卡接时,所述限位端抵接于所述壳体侧壁。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部具有所述按键组件的安装空间,所述卡接端与所述按键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所述卡接端还设置有橡胶块,所述第一卡钩卡接于所述卡接端时,所述卡接端与所述壳体内壁将所述橡胶块压紧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以使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卡接端还具有与所述限位端平行的翻边,所述橡胶块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端和所述翻边接触,且所述限位端与所述橡胶块接触处具有开口。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及按键组件,其中,所述按键组件为以上所述的按键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配合后的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配合后的按键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按键组件安装于壳体时的部分俯视图;

图4为图1中的按键组件安装于壳体时在橡胶块处的侧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图1-5中:

1按键、11本体、12键帽、13第一卡钩、14第二卡钩、15第一按键、151第一触点、16第二按键、161第二触点、162第三触点;

2限位件、21卡接端、211橡胶块、212翻边、22限位端;

3壳体、31安装空间、311内侧壁、312外侧壁、32柔性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附图1-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配合后的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配合后的按键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按键组件安装于壳体时的部分俯视图;图4为图1中的按键组件安装于壳体时在橡胶块处的侧向剖视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按键组件,该按键组件包括若干按键1,该电子设备还包括壳体3,壳体3内具有柔性电路板32,该电子设备的各按键1用于控制柔性电路板32,进而控制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同时,壳体3侧壁开设有与各按键1对应的键槽,各按键1的键帽12伸出键槽外,以便用户控制该按键1的状态。通常情况下,电子设备的按键1主要包括设于壳体3侧面的侧键,例如音量键和开关键。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按键15可为电子设备的开关键,第二按键16可为电子设备的音量键,基于此,第一按键15的本体11上设置有与柔性电路板32配合的第一触点151,当用户操作第一按键15的键帽12时,能够开启或关闭电子设备;第二按键16的本体上设置有与柔性电路板32配合的第二触点161和第三触点162,其中,两触点分别对应电子设备的音量加和音量减,当用户按压第二按键16键帽12的不同位置时,能够增大或减小电子设备的音量。

当然,对于某些特殊结构的电子设备,其按键1也可能设于壳体3的上端面或下端面。另外,本文所述的按键也包括滑动按键。下面以电子设备的侧键为例进行说明,设于电子设备端面的按键1与此类似。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按键组件还包括设于壳体3内部的若干限位件2,各限位件2与壳体3和对应的按键1可拆卸连接,此时,各按键2能够从壳体3外侧装入,且装入后,各按键2通过对应的限位件2与壳体3可拆卸连接。

具体操作过程为:安装时,将各按键1从壳体3外侧经对应的键槽伸入壳体3内部,伸入后,通过对应的限位件2与壳体3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按键组件与壳体3的安装;拆卸时,首先将对应的限位件2从壳体3上拆下,然后将按键1从对应的键槽从壳体3内部拆出,从而实现按键组件的拆卸。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与壳体3可拆卸连接的限位件2,使得各按键1能够从壳体3外侧装入,与现有技术中按键1需从壳体3内侧装入相比,能够减小安装时壳体3内部所需的避让空间,从而减小电子设备沿安装方向的尺寸,且该安装方式不影响电子开关的安装,电子开关与按键1之间的间隙不受按键1的装配尺寸影响,使得二者之间的配合精度较高。同时,上述限位件2与壳体3及按键1可拆卸连接的结构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的优点。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按键1包括沿壳体3长度方向延伸的本体11,相邻本体11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有第一卡钩13,对应的限位件2包括卡接端21,第一卡钩13卡接于该卡接端21。同时,按键1本体11的尺寸大于对应的键槽尺寸,因此,按键1从壳体3外侧装入时,需倾斜插入对应的键槽,且插入后,壳体3的侧壁限制按键1从该键槽内脱出。同时,第一卡钩13与卡接端21卡接后,该卡接端21能够从另一侧限制按键1与壳体3的相对运动。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按键1通过壳体1内壁与卡接端21限位,从而实现按键1与壳体3的安装。

当然,本发明中按键1与限位件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并不仅限于此,也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其它结构,例如,按键1本体11可开设有沿沿厚度方向的插槽,安装时,具有插脚的插片沿厚度方向插入,并使得插脚与插槽配合,从而限制按键1从键槽中脱出。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两按键1的本体11还设有第二卡钩14,第二卡钩14沿长度方向的端部位于对应本体11端部的外侧,即第二卡钩14凸出于本体11。当按键1通过键槽插入壳体3内部后,首先将该第二卡钩14卡接于键槽侧壁,从而使得该按键1的一端通过壳体3内壁限位,然后将限位件2的卡接端21与第一卡钩13卡接,从而使得按键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卡钩13限位。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基于上述第二卡钩14、第一卡钩13及限位件2的设置,第一卡钩13沿长度方向的端部位于对应本体11端部内侧,或者与对应本体11的端部对齐,即第一卡钩13未凸出本体1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按键1能够与键槽侧壁和限位件2的卡接端21卡接,而不会发生干涉,将第一卡钩13设置为未凸出本体11的结构,以保证按键1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相邻两按键1之间设置有一个限位件2,安装后,该限位件2的卡接端21为朝向壳体3宽度方向的金属片,并位于第一卡钩13与壳体3内壁之间,以限制按键1经键槽从壳体3内部脱出。

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相邻按键1之间通过同一个限位件2实现可拆卸连接,该实施方式用于两按键1之间距离较近时的情况,当两按键1之间沿长度方向的距离较大时,为了方便安装,两按键1可分别设置各自的限位件2。

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该壳体3内部具有按键组件的安装空间31,该安装空间31由壳体3的内侧壁311与外侧壁312围成,且安装后,按键1、限位件2的卡接端21和柔性电路板32均位于该安装空间31内。限位件2还包括限位端22,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该限位端22为与卡接端21垂直的金属片结构,当卡接端21与第一卡钩13卡接时,该限位端22抵接于壳体3的内侧壁311,从而限制该限位件2与壳体3沿高度方向的相对运动。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该卡接端21朝向壳体3内部的端面还设置有橡胶块211,且该橡胶块211位于上述安装空间31内,当第一卡钩13卡接于卡接端21时,该卡接端21(或壳体3的外侧壁312)与壳体3的内侧壁311沿宽度方向压紧该橡胶块211,从而使得限位件2与壳体3可拆卸连接,进而实现按键1与壳体3可拆卸连接。

综上所述,按键1安装时,首先将按键1经键槽伸入至安装空间31内,并将第二卡钩14与键槽的侧壁卡接,然后将限位件2压入该安装空间31内,直至限位端22抵接于壳体3的内侧壁311,并使得第一卡钩13与卡接端21卡接,且限位件2压入的过程中,橡胶块211被压缩,从而实现按键1与壳体3的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卡接端21还具有与限位端22平行的翻边212,橡胶块211沿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限位端22和翻边212接触;限位端22与橡胶块211接触处具有开口,限位件2压入安装空间31过程中,橡胶块211被压缩时,该开口能够容纳橡胶块211的变形量,使得橡胶块211能够继续变形,从而保证该限位件2能够完全压入安装空间31内。

请继续参考附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3及按键组件,其中,该按键组件为以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按键组件。

由于上述按键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括该按键组件的电子设备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该电子设备可为手机,第一按键15为手机的开关键,第二按键16为手机的音量键。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按键组件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