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管安装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981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管安装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套管安装支座。



背景技术:

套管安装支座是应用于汽车换挡拉索上的重要组成部件,它作为固定换挡拉索位置、实现产品功能的部件,能否很好地发挥减震减噪功能直接影响着换挡拉索的操作手感。目前换挡拉索换挡器端的套管盖内使用的两个减震垫为同一规格,但这种减震垫的弹性较差,并且不利于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弹性要求进行快速的设计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套管安装支座,能够更好的发挥减震垫的弹性和减震作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套管安装支座,包括套管盖和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球头端与套管盖相配合,所述套管盖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橡胶减震垫和第一橡胶减震垫,所述第一橡胶减震垫上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卡套,所述第二橡胶减震垫上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壳体,所述第二橡胶减震垫上设有波纹段。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侧设置有若干壳体凸点和一个壳体沉台。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沉台环绕在壳体内部一圈。

进一步地,所述卡套内侧设置有若干卡套凸点和一个卡套沉台。

进一步地,所述卡套外侧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橡胶减震垫上设有若干与卡套相配合的圆孔Ⅰ。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橡胶减震垫上设有若干与壳体相配合的圆孔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更改套管盖内的减震结构,便于更好的发挥减震垫的弹性和减震作用,进一步减少了噪音的产生。同时,引用了带密封设计的橡胶减震垫,省去了防尘罩的安装,大大节约了拉索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套管安装支座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套管安装支座的壳体结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套管安装支座的卡套结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套管安装支座的卡套结构正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套管安装支座的第二橡胶减震垫的正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套管安装支座的第二橡胶减震垫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套管安装支座的第一橡胶减震垫的正视图。

图中:

1、导向管;2、套管盖;3、第二橡胶减震垫;31圆孔Ⅱ;32波纹段;4、第一橡胶减震垫;41、圆孔Ⅰ;5、壳体;51、壳体凸点;52、壳体沉台;6、卡套;61、卡套凸点;62、卡套沉台;63、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套管安装支座,包括套管盖2和导向管1,所述导向管1的球头端与套管盖2相配合,所述套管盖2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橡胶减震垫3和第一橡胶减震垫4,所述第一橡胶减震垫4上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卡套6,所述第二橡胶减震垫3上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壳体5,所述第二橡胶减震垫3上设有波纹段3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5内侧设置有若干壳体凸点51和一个壳体沉台5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沉台52环绕在壳体5内部一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套6内侧设置有若干卡套凸点61和一个卡套沉台6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套6外侧设有加强筋6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橡胶减震垫4上设有若干与卡套6相配合的圆孔Ⅰ4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橡胶减震垫3上设有若干与壳体5相配合的圆孔Ⅱ31。

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使用时,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套管安装支座,不受力状态下,所述壳体5与第二橡胶减震垫3相接触,套在导向管1和套管盖2的组合件的一端上,所述卡套6与第一橡胶减震垫4接触,套在导向管1和套管盖2的组合件的另一端上,手动施力,卡套6扣紧壳体5,组装成为一个完整的套管安装支座。工作时,整个套管安装支座会受到其内部钢丝绳的的拉力或推力,此时,第二橡胶减震垫3和第一橡胶减震垫4能在拉力和推力的两个作用方向上都起到很好的缓冲及减噪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