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箍及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5043发布日期:2018-06-12 23:16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箍及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固定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卡箍及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为确保正确的线束敷设路径,防止线束之间,线束与导管、结构和设备之间的有害磨损,飞机设计中大量使用卡箍作为主支撑对线束进行固定。

目前现有的卡箍,操作时需要双手将卡箍掰开保持一定的角度,并将卡箍卡到待固定的线束上,再将卡有线束的卡箍一只手保持卡箍的闭合状态,一只手安装螺栓和螺母将卡箍固定在结构上。现有卡箍的施用方式造成了线束安装时操作很不方便,特别是在空间狭小的区域,同时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为提高装配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此外,当卡箍安装完成之后需要再次向卡箍内加线或减线时,或者后期维修人员线束维修时,都需要对卡箍进行再次操作而拆装螺栓和螺母,这就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影响飞机总装进度,降低飞机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飞机线束固定快速安装的卡箍。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卡箍具有可选的闭合姿态和打开姿态,卡箍包括:

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具有第一铰链端和第一非铰链端;

与第一固定件匹配的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与第一固定件相互配合限定约束线束的约束空间,第二固定件具有第二铰链端和第二非铰链端,第一铰链端与第二铰链端铰接,第二非铰链端还设置有固定部,卡箍通过设置于第二固定件的固定部被固定;

固定销,当卡箍处于闭合姿态时,第一非铰链端与第二非铰链端相互接触并通过固定销连接;当卡箍处于打开姿态时,第一非铰链端与第二非铰链端相互脱离。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卡箍还包括第一衬垫和第二衬垫,第一衬垫与第一固定件匹配,第二衬垫与第二固定件匹配,第一固定件设置有第一弧形凹面,第二固定件设置有第二弧形凹面,第一衬垫和第二衬垫均为弧形片式结构,第一衬垫匹配贴合于第一弧形凹面,第二衬垫匹配贴合于第二弧形凹面,约束空间由第一弧形凹面与第二弧形凹面共同限定。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第一衬垫背离第一固定件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凸肋,第二衬垫背离第二固定件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凸肋。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第一铰链端设置有凹槽,第二铰链端设置有与凹槽匹配的凸缘,凸缘与凹槽铰接,凹槽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凸筋,凸缘的外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凸筋匹配的第二凸筋体,第二凸筋体设置有限位槽,第一凸筋被构造成可活动地设置于限位槽内,且当第一凸筋接触限位槽内的不同部位时使第一固定件具有对应不同的静止姿态。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第一非铰链端设置有第一孔,第二非铰链端设置有第二孔,固定销具有前端和后端,固定销被构造成由前端穿过第一孔并进入第二孔、且后端卡接于第一非铰链端的方式使第一非铰链端与第二非铰链端固定在一起。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第一非铰链端设置有与第一孔连通的两个第一凹槽,两个第一凹槽分别位于同一直线且相对布置,固定销的前端设置有与两个第一凹槽匹配的凸台。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第二孔的包括大内径段和小内径段,小内径段邻近第一非铰链端,大内径段远离第一非铰链端,小内径段设置有与两个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两个第二凹槽,大内径段的内径大于设置有凸台的前端的外径以允许凸台在大内径段内转动。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固定销的后端具有弯折部。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第一非铰链端设有凸出部,第二非铰链端设置有与凸出部匹配的凹陷部,凸出部为锯齿状结构,卡箍处于闭合姿态时凸出部和凹陷部共同配合对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

一种固定装置,包括前述的卡箍。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箍可更方便于对线束进行固定。

基于卡箍的使用方法,可提前将卡箍使用螺栓和螺母固定在飞机结构上。在线束的固定安装、后期线束更改以及后期线束维修的过程中,只需要将卡箍打开固定在一个角度内,再放线束而后将卡箍闭合并通过限位装置和固定销锁紧卡箍。整个线束固定和调整过程可只使用单手操作即可,简单方便,降低了人员操作困难,改善了操作环境。而且当对线束拆卸或维修时,不需拆卸固定卡箍与结构连接的螺栓和螺母,只打开锁紧的固定销即可,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提高了线束拆装和维修的效率。同时无论卡箍以何种角度安装,卡箍的限位结构都能保证在卡箍打开和闭合的状态下,保持固定的位置。且所有卡箍本身的组成零件具有系留功能,不会在飞机装配和维修时留下多余物,为飞机运行留下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箍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箍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箍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箍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体相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箍线束安装示意图。

图标:100-卡箍;102-第二固定件;103-第一固定件;104-约束空间;105-固定部;106-第二衬垫;107-固定销;108-第一衬垫;201-第二铰链端;202-第二非铰链端;203-第一铰链端;204-第一非铰链端;302-第二凸筋体;301-第一凸筋;400-结构体;401-螺栓;402-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不矛盾或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实施方式以及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中,常规的设备、装置、部件等,既可以商购,也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自制。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突出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对一些常规的操作和设备、装置、部件进行的省略,或仅作简单描述。

参阅图1至图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对线束进行固定的卡箍100。在一些示例中,卡箍100还可以被固定在适当的结构体400上,再对线束进行固定,从而使线束与结构体400之间保持相对位置的稳定,避免线束与其他物体之间发生相互的干扰。

所述的卡箍100具有闭合姿态和打开姿态,且闭合姿态和打开姿态可被人为选择而相对较自由和方便地被切换,从而实现固定、捆绑线束或者增减被固定的线缆。需要说明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卡箍100具有易于使用,操作简单的优点,可以大大缩短线束固定流程和时间,且可减小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以下结合具体的附图对卡箍100的结构进行详述。

如图1所示,卡箍100主要包括第一固定件103、第二固定件102以及分别与第一固定件103和第二固定件102配合的固定销107。第一固定件103、第二固定件102具有共同转动部分,且在转动部分相互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固定件103、第二固定件102相互配合实现开启和闭合功能,从而实现固定或释放线束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03为上卡箍100片。第一固定件103具有第一铰链端203和第一非铰链端204。第一铰链端203用以与第二固定件102配合,从而实现第一固定件103和第二固定件102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卡箍100还包括与第一固定件103匹配的第一衬垫108。第一衬垫108可以提高卡箍100对线束的夹持作用力,从而使线束被固定地更加牢固。较佳地,第一衬垫108可以采用绝缘、柔性或弹性的材料制作而成,如弹性硅胶。

更进一步地,第一固定件103设置有第一弧形凹面,第一衬垫108为弧形片式结构,且匹配贴合于第一弧形凹面。在一些较佳的示例中,第一衬垫108背离第一固定件103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凸肋。例如,当第一衬垫108为圆弧面的部分时,其沿圆周面设置第一凸肋,从而使其具有“山”字型的截面结构,其中,第一凸肋可以更好地使线束被固定,减小线束发生晃动或位移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固定件103匹配的第二固定件102为下卡箍100片。

第二固定件102与第一固定件103相互配合限定约束线束的约束空间104,且通常情况下约束空间104为圆形结构,在一些示例中,约束空间104也可以是方向、矩形、椭圆形等。约束空间104的尺寸可以根据第一固定件103和第二固定件102的具体尺寸以及相应的结构而进行选择性的调整,以利于对线束进行固定位移。

第二固定件102具有第二铰链端201和第二非铰链端202。在卡箍100中,第一固定件103和第二固定件102以第一铰链端203与第二铰链端201铰接,第二非铰链端202和第二非铰链端202相互配合可拆卸地卡接,本实施例中,第二非铰链端202和第二非铰链端202相互配合并通过固定销107连接。第二非铰链端202还设置有固定部105。通过适当连接结构,可以使卡箍100通过固定部105被固定。例如,当固定部105设置有通孔时,卡箍100通过螺栓401穿设通孔,进而与线束所依附的结构体400连接,从而实现对卡箍100的固定,进一步地再利用卡箍100固定线束。

作为一种第一铰链端203与第二铰链端201铰接的实现方式,第一铰链端203设置有凹槽,第二铰链端201设置有与凹槽匹配的凸缘,且凸缘与凹槽铰接。

作为优选的示例,凹槽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凸筋301。凸缘的外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凸筋301匹配的第二凸筋体302(本实施例中,第二凸筋体302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凸筋)。第二凸筋体302设置有限位槽,第一凸筋301被构造成可活动地设置于限位槽内,且当第一凸筋301接触限位槽内的不同部位时使第一固定件103具有对应不同的静止姿态。由于第一铰链端203与第二铰链端201铰接,且两者可相互转动,通常情况下是第一铰链端203进行转动,而第二铰链端201保持相对的静止。第一铰链端203转动时,设置于第一铰链端203的第一凸筋301可被转动至适当的位置并与第二凸筋体302相互挤压接触,第二凸筋体302对第一凸筋301形成支撑作用,从而可以限制第一铰链端203继续沿原转动方向运动,进而达到使第一铰链端203固定,进一步而言是第一固定件103保持姿态固定。

在一些优选的示例中,卡箍100还包括第二衬垫106,且第二衬垫106与第二固定件102匹配。第二固定件102设置有第二弧形凹面,第二衬垫106为弧形片式结构,第二衬垫106匹配贴合于第二弧形凹面。第一固定件103的第一弧形凹面和第二固定件102的第二弧形凹面共同限定约束线束的约束空间104。

较佳地,第二衬垫106背离第二固定件102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凸肋。在利用卡箍100固定线束时,第二凸肋可以对线束产生挤压作用,从而提高线束的固定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二衬垫106具有“山”字型的截面结构。第一凸肋和第二凸肋可以位于同一圆周面。更佳地,第一衬垫108的第一凸肋和第二衬垫106的第二凸肋相互错开地布置,例如,第一凸肋和第二凸肋分别位于两个平行的圆周面,交错的第一凸肋和第二凸肋可对线束形成适当的剪切作用力,从而使线束被固定得更加牢固,也更不易产生滑移。

固定销107是作为第一固定件103和第二固定件102相互配合实现开启和闭合状态切换的。具体地,当卡箍100处于闭合姿态时,第一非铰链端204与第二非铰链端202相互接触并通过固定销107连接。当卡箍100处于打开姿态时,第一非铰链端204与第二非铰链端202相互脱离,并且在此时,固定销被保持在第一固定件103,或被保持在第二固定件102。

作为一种通过固定销107使第一非铰链端204和第二非铰链端202配合连接的实现方式,第一非铰链端204设置有第一孔,第二非铰链端202设置有第二孔。固定销107具有前端和后端。定销被构造成由前端穿设第一孔穿过并进入第二孔、且后端卡接于第一非铰链端204的方式使第一非铰链端204与第二非铰链端202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第一非铰链端204设置有与第一孔连通的两个第一凹槽,两个第一凹槽分别位于同一直线且相对布置,固定销107的前端设置有与两个第一凹槽匹配的凸台。固定销107设置凸台,从而可以在当其深入第一固定件103的第一非铰链端204的第一孔时,可以保持姿态的相对稳定,即不会发生非期望的转动,从而固定销107的使用更加方便。

作为一种更优的选择,设置于第二固定件102的第二非铰链端202的第二孔的包括大内径段和小内径段。其中,小内径段邻近第一非铰链端204,大内径段远离第一非铰链端204。小内径段设置有与两个第一凹槽一一对应的两个第二凹槽,大内径段的内径大于设置有凸台的前端的外径以允许凸台在大内径段内转动。通过使第二孔具有直径不同的部分,从而使得固定销107可以在第二固定件102内实现更进一步的限定。例如,当固定销107由第一孔伸入至第二孔时,设置于第二孔的第二凹槽可以继续对固定销107的插入姿态进行保持和约束,以便使固定销107的插入更顺利。当固定销107持续插入至大内径段时,通过旋转可以使凸台被小内径段卡住,从而避免固定销107轻易从孔中脱离。

为提高固定效果,固定销107的后端具有弯折部,从而使固定销107呈“L”形结构。弯折部可以卡接于第一固定件103的第一非铰链端204,从而在卡箍100处于闭合姿态时能够保持更稳定的闭合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卡箍100处于闭合姿态的稳定性,第一固定件103的第一非铰链端204设有凹陷部,第二固定件102的第二非铰链端202设置有与凸出部匹配的凸出部402。本实施例中,凸出部为锯齿状结构,卡箍100处于闭合姿态时凸出部402和凹陷部共同配合对第一固定件103和第二固定件102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在其他一些示例中,凸出部402可以是圆柱形结构,凹陷部为圆柱形孔。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卡箍100的使用方式可参见如下:

线束安装时,先通过紧固螺栓401和螺母将卡箍固定在机体结构上,此时固定销位于卡箍闭合状态时的限位结构内(第一非铰链端)。将固定销旋转90°并向上拉起,将固定销放入卡箍打开状态时的限位结构内,再将卡箍打开并通过上卡箍片和下卡箍片的限位结构将卡箍锁止在一个固定的角度下,如图2所示,将待安装的线束放入打开的卡箍内,闭合卡箍,通过卡箍锯齿状限位结构锁止,再将固定销向下插入下卡箍片的孔结构内,并旋转90度放至卡箍闭合状态的限位结构内即可完成线束安装。线束拆卸或维修而需要对卡箍再次操作时,不需要拆卸固定卡箍和结构的螺栓401和螺母,重复线束安装时对卡箍的打开和闭合操作即可。

本实用新型在线束的固定安装、后期线束更改以及后期线束维修的过程中,只使用单手操作即可,简单方便,降低了人员操作困难,改善了操作环境。当对线束拆卸或维修时,不需拆卸固定卡箍100与结构连接的螺栓401和螺母,只打开锁紧的固定销107即可,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提高了线束拆装和维修的效率。同时无论卡箍100以何种角度安装,卡箍100的限位结构都能保证在卡箍100打开和闭合的状态下,保持固定的位置。

基于前述的卡箍100,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方案中,还可以提出一种固定装置,其包括如卡箍100、固定板。其中,固定板固定在第二固定件102,可以是焊接或螺栓401固定。固定板设置有螺栓401孔,以便与其他结构体400连接,例如墙体、机体、杆体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