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排污的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6690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排污的水管。



背景技术:

传统的排污的水管是通过一体成型,传统的两根水管需要外接的固定管进行固定,较为麻烦,以及特别是连接端抗冲击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连接且抗冲击力较好的用于排污的水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排污的水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一端上设有连接块,管体内设有第一流道,连接块上设有与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二流道,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用于环绕于第二流道外的安装环槽,所述安装环槽内部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管体另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弹片,弹片上设有倒齿,连接块上设有导通安装环槽且与倒齿配合的固定孔,所述连接块上还设有若干个均呈圆锥形的缓冲孔,若干个缓冲孔围成圆形状,缓冲孔置于第二流道和安装环槽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块的设置,并且配合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连通,在通过安装环槽的设置,能够使得另一个管体上的一端直接插入安装环槽中,实现直接对接,然后通过弹片上的倒齿与固定孔进行扣和,实现连接固定,并且通过内置的密封圈进行抵触密封,能够避免在使用的时候出现漏水,达到良好的密封,以及通过缓冲孔的设置,在收到内部冲击的时候,实现了多层缓冲,首先直接第二流道的内壁,然后缓冲孔起到缓冲,再通过密封圈在密封的同时起到弹性缓冲,在配合连接块本身和相连接管体配进行双重抗冲击,进而达到整体的强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流道内直径由与第一流道连通端向缓冲孔端逐渐递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流道内直径由与第一流道连通端向缓冲孔端逐渐递减,能够起到缓冲的效果,起到一部分的阻挡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流道内壁上设有环形槽与缓冲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阻挡后,部分能够缓冲孔流走,在流走的同时,流经缓冲孔的水流能够起到缓冲的效果,进一步的达到缓冲的效果,减少连接处爆裂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排污的水管,包括管体101,所述管体101一端上设有连接块201,管体101内设有第一流道102,连接块201上设有与第一流道102连通的第二流道202,所述连接块201上设有用于环绕于第二流道202外的安装环槽203,所述安装环槽203内部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204,所述管体101另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弹片301,弹片301上设有倒齿302,连接块201上设有导通安装环槽203且与倒齿302配合的固定孔207,所述连接块201上还设有若干个均呈圆锥形的缓冲孔205,若干个缓冲孔205围成圆形状,缓冲孔205置于第二流道202和安装环槽203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块201的设置,并且配合第二流道202与第一流道102连通,在通过安装环槽203的设置,能够使得另一个管体101上的一端直接插入安装环槽203中,实现直接对接,然后通过弹片301上的倒齿302与固定孔207进行扣和,实现连接固定,并且通过内置的密封圈204进行抵触密封,能够避免在使用的时候出现漏水,达到良好的密封,以及通过缓冲孔205的设置,在收到内部冲击的时候,实现了多层缓冲,首先直接第二流道202的内壁,然后缓冲孔205起到缓冲,再通过密封圈204在密封的同时起到弹性缓冲,在配合连接块201本身和相连接管体101配进行双重抗冲击,进而达到整体的强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流道202内直径由与第一流道102连通端向缓冲孔205端逐渐递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流道202内直径由与第一流道102连通端向缓冲孔205端逐渐递减,能够起到缓冲的效果,起到一部分的阻挡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流道202内壁上设有环形槽206与缓冲孔205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阻挡后,部分能够缓冲孔205流走,在流走的同时,流经缓冲孔205的水流能够起到缓冲的效果,进一步的达到缓冲的效果,减少连接处爆裂的可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