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可调节电缆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9709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可调节电缆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可调节电缆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化施工程度越来越高,工地上不可避免的需要用到电缆,因为施工的工作面经常变换位置不能长时间固定在某个部位,根据施工需要随时可能将电缆移动位置,致使施工现场的大部分电缆移动性很强,电缆移动的位置可能是泥水地面、岩石地面或混凝土地面,由于电缆移动性强很难将电缆固定起来,如果把电缆直接放在地上,容易被车辆碾压导致电缆损坏或漏电造成人身伤亡的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的移动式可调节电缆支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移动式可调节电缆支架,包括三脚架和设置在所述三脚架上的电缆固定机构;

所述三脚架包括三角形顶板、内支撑杆和外支撑杆,所述内支撑杆上端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内支撑杆下端套接在所述外支撑杆内;

所述电缆固定机构包括上端面并排开设有若干个U形槽的固定块和设置在所述固定块上的拉杆,位于两侧的所述U形槽外侧侧壁上均开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U形槽另一侧侧壁上设置有固定盲孔;所述拉杆一端设置有挡片,所述拉杆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抵在所述固定盲孔的底面,靠近所述固定盲孔一端所述拉杆侧壁上设置有直径略大于所述固定盲孔直径的环形挡板,位于所述拉杆外围所述环形挡板和所述通孔一侧所述U形槽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拉动所述挡片,向外侧拉动所述拉杆,将电缆放入所述U形槽内,依靠弹簧的弹性作用使所述拉杆复位,对所述U形槽内的电缆起到限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

位于中间若干个所述U形槽上端设置有电缆固定盖;所述电缆固定盖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U形槽侧壁的上端面。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三脚架和所述电缆固定机构之间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顶板上端面的齿轮形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侧面设置有若干齿槽,所述顶板上端面还设置有限位卡扣,所述限位卡扣包括一对固定板和通过转轴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的转板,所述转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转板外侧设置有与所述齿槽配合使用的卡块,活动所述转板,依靠转轴转动所述旋转板,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使所述转板复位,将所述旋转板固定住,再将电缆放入所述U形槽内;所述电缆固定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齿轮形旋转板上端面。

所述顶板边角处设置有方形槽,所述内支撑杆上端设置有连接片,所述方形槽左右侧壁和所述连接片均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所述内支撑杆所述连接片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所述方形槽内,所述顶板侧壁上设置有配合所述螺栓和螺母使用的槽孔。

所述外支撑杆和所述内支撑杆为圆钢管,所述外支撑杆端部100mm处设置有贯穿的定位孔,所述内支撑杆每隔150mm设置有若干个贯穿的定位孔,所述内支撑杆和所述外支撑杆通过穿过所述定位孔的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可以根据施工环境进行调节。

所述外支撑杆由上到下依次包括与所述内支撑杆连接的套接部、辅助支撑部和支撑部;所述辅助支撑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套接部下端面的辅助支撑板和设置在所述辅助支撑板下端面的外螺纹筒,所述支撑部为与所述外螺纹筒螺纹连接的内螺纹筒,所述内螺纹筒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辅助支撑板作用在于,当施工场地底面较为柔软时,更加稳定的固定所述装置。

所述内支撑杆和所述外支撑杆表面设置有反光贴,便于施工人员观察到所述装置,避免发生意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分别在水泥地面,掩饰地面,混凝土等不同的施工场地使用,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缆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 为图2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三脚架和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 为图5中C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7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三脚架和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 为图7中D部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顶板;2、旋转板;3、电缆固定机构;4、内支撑杆;5、外支撑杆;6、挡片;7、拉杆;8、弹簧;9、环形挡板;10、电缆固定盖;11、转轴;12;辅助支撑板、13、槽孔;14、齿槽;15、卡块;16、固定板;17、方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移动式可调节电缆支架,包括三脚架和设置在三脚架上的电缆固定机构3;

参见图5,三脚架包括三角形顶板1、内支撑杆4和外支撑杆5,内支撑杆4上端与顶板1连接,内支撑杆4下端套接在外支撑杆5内;

参见图1-4,电缆固定机构3包括上端面并排开设有若干个U形槽的固定块和设置在固定块上的拉杆7,位于两侧的U形槽外侧侧壁上均开设有贯穿的通孔,U形槽另一侧侧壁上设置有固定盲孔;拉杆7一端设置有挡片6,拉杆7另一端穿过通孔抵在固定盲孔的底面,靠近固定盲孔一端拉杆7侧壁上设置有直径略大于固定盲孔直径的环形挡板9,位于拉杆7外围环形挡板9和通孔一侧U形槽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8;拉动挡片6,向外侧拉动拉杆7,将电缆放入U形槽内,依靠弹簧8的弹性作用使拉杆7复位,对U形槽内的电缆起到限位作用;位于中间若干个U形槽上端设置有电缆固定盖10;电缆固定盖10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在U形槽侧壁的上端面。

参见图5-8,还包括设置在三脚架和电缆固定机构3之间的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包括通过转轴11设置在顶板上端面的齿轮形旋转板2,旋转板2侧面设置有若干齿槽14,顶板1上端面还设置有限位卡扣,限位卡扣包括一对固定板16和通过转轴设置在两个固定板之间的转板,转板与固定板16之间设置有扭簧,转板外侧设置有与齿槽14配合使用的卡块15,活动转板,依靠转轴11转动旋转板2,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后,使转板复位,将旋转板2固定住,再将电缆放入U形槽内;电缆固定机构3固定设置在齿轮形旋转板2上端面。

参见图5和图6,顶板1边角处设置有方形槽17,内支撑杆4上端设置有连接片,方形槽17左右侧壁和连接片均设置有贯穿的通孔,内支撑杆4连接片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方形槽17内,顶板1侧壁上设置有配合螺栓和螺母使用的槽孔13。

参见图5和图6,外支撑杆5和内支撑杆4为圆钢管,外支撑杆5端部100mm处设置有贯穿的定位孔,内支撑杆4每隔150mm设置有若干个贯穿的定位孔,内支撑杆4和外支撑杆5通过穿过定位孔的螺栓固定连接,支撑杆可以根据施工环境进行调节;外支撑杆5由上到下依次包括与内支撑杆连接的套接部、辅助支撑部和支撑部;辅助支撑部包括设置在套接部下端面的辅助支撑板12和设置在辅助支撑板12下端面的外螺纹筒,支撑部为与外螺纹筒螺纹连接的内螺纹筒,内螺纹筒底部设置有支撑板;辅助支撑板12作用在于,当施工场地底面较为柔软时,更加稳定的固定装置;内支撑杆4和外支撑杆5表面设置有反光贴,便于施工人员观察到装置,避免发生意外。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