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路中央回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0407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挖掘机传动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通路中央回转接头。



背景技术:

挖掘机底盘与上部体做相对回转运动,中央回转接头是为了保证做回转运动时候液压油路的供给。挖掘机回转动作时,通过中央接头将液压油输送给行走马达,普通油管很难做到像中央接头这样的作用,普通中央回转接头不管是水路、气路还是油路都采用同种高压旋转密封件,使气路、水路密封性不好,经常会发生漏气的情况,而且一般产品气道采用单道密封,密封效果不理想;由于回转轴需要设置在回转壳体内部,故保证两者良好的定位使得两者同轴度一致性,关系到中央回转接头工作的可靠性、稳定性;回转轴和回转壳体之间还要考虑到两者之间摩擦对中央回转接头本身造成的磨损;由于中央回转接头工作环境等原因,为保证其稳定的工作性能,还要做好中央回转接头的防尘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且有效防止泄漏的多通路中央回转接头。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多通路中央回转接头,包括回转轴、回转壳体、低压O型密封圈和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轴设置在回转壳体的内部,回转轴上设置有阶梯型结构的轴肩,所述轴肩的右端上设置有环形凹槽,回转壳体的左端上设置有环形凸起,环形凹槽和环形凸起相适配,轴肩上设置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上卡设有V型防尘圈,回转壳体的右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回转轴相连,回转轴内开设有预设数量的轴向水槽、轴向油槽和轴向气槽,所述轴向水槽、轴向油槽和轴向气槽分别与设置在回转壳体内壁上的环形水槽、环形油槽、环形气槽相连,所述环形水槽、环形油槽、环形气槽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所述环形水槽的两侧设置有成对对称布置的密封圈Ⅰ,所述环形油槽的两侧设置有密封圈Ⅱ,所述环形气槽的两侧设置有成对对称布置的密封圈Ⅲ,回转壳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环形泄水槽和环形泄油槽,回转壳体的右端设置有用于给气道用密封圈Ⅲ润滑的润滑孔。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的内侧面和环形凸起的外表面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有黄油脂。

进一步地,所述轴肩处还设置有用于防止黄油脂溢出的密封垫圈Ⅰ。

进一步地,所述回转壳体的右端设置为外凸的结构形式,端盖的左端设置为内凹的结构形式,所述端盖的左端与回转壳体的右端相适配,所述回转轴的右端、回转壳体的右端和端盖的左端之间形成一定的密闭容腔,所述密闭容腔内填充有黄油脂,回转轴和回转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Ⅱ。

进一步地,所述回转轴和回转壳体之间设置有成对对称设置的低压O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轴肩上的环形凹槽以及回转壳体的左端环形凸起的设置,极大地保证了回转轴和回转壳体的可靠定位,同时环形凹槽的内侧面和环形凸起的外表面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以及间隙内填充有黄油脂,将回转壳体和回转轴轴间处的干摩擦方式转换为脂润滑方式,能够有效地减缓两者之间的磨损;轴间上法兰盘和卡设在法兰盘上的V型防尘圈,有效地防止了杂质进入中央回转接头,影响中央回转接头的正常使用;环形泄水槽和环形泄油槽的设置,消除了漏液的隐患;润滑孔的设置,将密封圈Ⅲ与回转壳体之间的干摩擦转化为了油润滑的方式,避免密封圈Ⅲ因磨损而失效,可靠性大大提高;回转轴的右端、回转壳体的右端和端盖的左端之间形成的密闭容腔内填充有黄油脂,将回转壳体和端盖之间的干摩擦方式转换为了脂润滑的方式,有效减缓了端盖和回转壳体之间的磨损。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多通路回转壳体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回转轴,101,环形凹槽,2、回转壳体,201、环形凸起,3、端盖,4、环形水槽,5、环形油槽,6、环形气槽,7、密封圈Ⅰ,8、密封圈Ⅱ,9、密封圈Ⅲ,10、环形泄水槽,11、环形泄油槽,12、低压O型密封圈,13、法兰盘,14、V型防尘槽,15、密封垫圈Ⅰ,16、润滑孔,17、密封垫圈Ⅱ。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便公众更好地掌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方案为:

所述多通路中央回转接头,包括回转轴1、回转壳体2、低压O型密封圈12和端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轴1设置在回转壳体2的内部,回转轴1上设置有阶梯型结构的轴肩,所述轴肩上设置有环形凹槽101,回转壳体2的左端上设置有环形凸起201,环形凹槽101和环形凸起201相适配,轴肩上设置有法兰盘13,所述法兰盘13上卡设有V型防尘圈14,回转壳体2的右端设置有端盖3,所述端盖3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回转轴1相连,回转轴1内开设有预设数量的轴向水槽、轴向油槽和轴向气槽,所述轴向水槽、轴向油槽和轴向气槽分别与设置在回转壳体2内壁上的环形水槽4、环形油槽5、环形气槽6相连,所述环形水槽4、环形油槽5、环形气槽6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所述环形水槽4的两侧设置有成对对称布置的密封圈Ⅰ7,所述环形油槽5的两侧设置有密封圈Ⅱ8,所述环形气槽6的两侧设置有成对对称布置的密封圈Ⅲ9,回转壳体2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环形泄水槽10和环形泄油槽11,回转壳体2的右端设置有用于给气道用密封圈Ⅲ9润滑的润滑孔16。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101的内侧面和环形凸起201的外表面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有黄油脂。

进一步地,所述轴肩处还设置有用于防止黄油脂溢出的密封垫圈Ⅰ15。

进一步地,所述回转壳体2的右端设置为外凸的结构形式,端盖3的左端设置为内凹的结构形式,所述端盖3的左端与回转壳体2的右端相适配,所述回转轴1的右端、回转壳体2的右端和端盖3的左端之间形成一定的密闭容腔,所述密闭容腔内填充有黄油脂,回转轴1和回转壳体2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Ⅱ17。

进一步地,所述回转轴1和回转壳体2之间设置有成对对称设置的低压O型密封圈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轴肩上的环形凹槽101以及回转壳体2的左端上的环形凸起201的设置,极大地保证了回转轴1和回转壳体2的可靠定位,同时环形凹槽101的内侧面和环形凸起201的外表面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以及间隙内填充有黄油脂,将回转壳体2和回转轴1之间的干摩擦方式转换为脂润滑方式,能够有效地减缓两者之间的磨损;轴间上法兰盘13和卡设在法兰盘13上的V型防尘圈14,有效地防止了杂质进入中央回转接头,影响中央回转接头的正常使用,将V型防尘圈14卡设在法兰盘13上,大大保证了V型防尘圈14安装的可靠性;由于本实用新型安装时,端盖3一端为在上方,而环形水槽4、环形油槽5、环形气槽6从左往右依次设置就相当于环形水槽4、环形油槽5、环形气槽6从下往上依次布置,这样的设置不仅极大可能地避免油液的混合,同时气路调整到上方,气路入口管路由下至上,积水不会流到回转壳体2内部,避免了中央回转接头内部生锈;环形水槽4的两侧成对对称布置的密封圈Ⅰ7以及环形气槽6的两侧设置有成对对称布置的密封圈Ⅲ9,双重密封结构的设置,大大防止了水道的泄漏或气道的窜气等问题;环形泄水槽10和环形泄油槽11的设置,消除了漏液的隐患;润滑孔16的设置,将密封圈Ⅲ9与回转壳体2之间的干摩擦转化为了油润滑的方式,避免密封圈Ⅲ9因磨损而失效,可靠性大大提高;回转轴1的右端、回转壳体2的右端和端盖3的左端之间形成的密闭容腔内填充有黄油脂,将回转壳体2和端盖3之间的干摩擦方式转换为了脂润滑的方式,有效减缓了端盖3和回转壳体2之间的磨损。

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