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拍摄稳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6288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拍摄稳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拍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拍摄稳定器。



背景技术:

拍摄稳定器是用以实现目标载体的固定、调节目标载体的姿态(例如:方向、横滚和俯仰)和使目标载体稳定保持在确定的姿态上,从而实现目标载体的稳定、流畅且多角度拍摄。目前,目标载体有手机、摄像机和照相机。目前现有的拍摄稳定器不能够大幅度的调节角度,实现折叠,造成携带不方便,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拍摄稳定器,拍摄稳定器的转动组件与手柄能够进行折叠,使折叠后的稳定器体积更小,携带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拍摄稳定器,包括手柄、转动组件和设于转动组件上用于固定拍摄设备的夹持部,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连接杆和用于驱动连接杆做俯仰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通过转动连接装置连接以进行折叠,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设有所述夹持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手柄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动连接装置包括转动轴,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设有安装孔,所述转动轴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转动轴在所述安装孔内旋转。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夹持部之间设有驱动所述夹持部做横滚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为电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夹持部包括支撑板和设于所述支撑板两侧的夹持单元,所述支撑板两侧的夹持单元可相互远离并在弹性作用下相互靠近并夹紧拍摄设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的侧面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夹持单元包括握持部和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握持部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套设有弹簧并可伸缩地插设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拉杆相对于所述连接孔做伸长运动时,所述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拉杆为两个,两个所述拉杆分别设于所述握持部的两端,使得所述夹持单元整体上为U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防止拉杆脱落的螺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手柄包括手持部和伸缩装置,所述手持部与所述伸缩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伸缩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手持部内设有存放所述伸缩装置的第一腔体和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一侧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设有隔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拍摄稳定器,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一种可折叠拍摄稳定器,包括手柄、转动组件和设于转动组件上用于固定拍摄设备的夹持部,转动组件包括连接杆和用于驱动连接杆做俯仰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杆的第一端通过转动连接装置连接以进行折叠,通过设置转动连接装置,使得转动组件的轴线与手柄的轴线平行,从而手柄、转动组件和夹持部平行放置且紧密贴合,折叠后稳定器的体积更小,从而使稳定器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拍摄稳定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拍摄稳定器收拢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拍摄稳定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拍摄稳定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拍摄稳定器的夹持部连接孔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拍摄稳定器的伸缩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拍摄稳定器的伸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拍摄稳定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手柄;11、手持部;111、第一腔体;112、第二腔体;113、隔板;2、伸缩装置;121、伸缩杆;122、限位套;123、凸起;124、卡孔;125、弧形顶压块;126、滑动凹槽;2、转动组件;21、连接杆;22、第一驱动机构;3、夹持部;31、支撑板;311、第一连接孔;312、第二连接孔;3111、第一圆柱孔;3112、第二圆柱孔;3121、第三圆柱孔;3122、第四圆柱孔;32、第一夹持单元;321、第一拉杆;323、第一握持部;33、第二夹持单元;331、第二拉杆;332、第二握持部;4、转动连接装置;41、转动轴;42、安装孔;43、螺母;44、盖体;5、第二驱动机构;6、四方位控制按键;7、功能按键;8、拍摄按键;9、指示灯;10、USB接口;101、螺母;10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3、4和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折叠拍摄稳定器,包括手柄1、转动组件2和设于转动组件2上用于固定拍摄设备的夹持部3,转动组件2包括连接杆21和用于驱动连接杆21做俯仰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22,连接杆21与第一驱动机构22连接,连接杆21的第一端通过转动连接装置4连接以进行折叠,连接杆21的第二端设有夹持部3,第一驱动机构22与手柄1连接,通过设置转动连接装置4,使得稳定器能调节角度,实现折叠,携带方便,占用空间较小。

转动连接装置4包括转动轴41,连接杆21的第一端设有安装孔42,安装孔42与转动连接装置4连接,通过设置转动连接装置4,转动轴41轴向插入安装孔42内,且转动轴41在安装孔42内旋转,为防止转动轴41在转动过程中脱离安装孔42,转动轴41的一端与盖体44相连,另一端安装有螺母43与盖体44。

连接杆21与夹持部3之间设有驱动夹持部3做横滚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5。第一驱动机构22和第二驱动机构5分别为Z轴电机和X轴电机,第二驱动机构5的转子与连接杆2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驱动机构22的转子与夹持部3连接,第一驱动机构22的定子与连接杆21的第一端连接,通过在不同空间设置驱动机构,进而带动拍摄设备在不同空间内的运动,使得拍摄设备能进行多角度拍摄,保证拍摄效果好。

本实施例中,如图1、2、3、4和5所示,夹持部3包括支撑板31和设于支撑板31两侧的第一夹持单元32和第二夹持单元33,支撑板31为长方体,支撑板31与第二驱动机构5进行紧固连接,支撑板31的侧面设置有连接孔,分别为两个外侧连接孔和两个内侧连接孔,每个连接孔由两个直径大小不一的圆柱孔组成,第一连接孔311由第一圆柱孔3111和第二圆柱孔3112组成,第一圆柱孔3111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孔3112的直径,第二连接孔312由第三圆柱孔3121和第四圆柱孔3122组成,第三圆柱孔3121的直径大于第四圆柱孔3122的直径。支撑板31两侧的夹持单元和夹持单元可相互远离并在弹性作用下相互靠近并夹紧拍摄设备。

进一步的是,第一夹持单元32包括第一握持部322和位于第一握持部322两侧的第一拉杆321,第二夹持单元33包括第二握持部332和位于第二握持部332两侧的第二拉杆331,位于第一握持部322两侧的第一拉杆321分别与第一握持部322的两端固定连接,位于第二握持部332两侧的第二拉杆331分别与第二握持部332的两端固定连接,每个夹持单元的两个拉杆分别设于握持部的两端,使得夹持单元整体上为U型。第一拉杆321和第二拉杆331套设有弹簧102,并可伸缩地插设于外侧连接孔和内侧连接孔,拉杆相对于连接孔做伸长运动时,弹簧102处于拉伸状态,由于弹簧102具有弹性作用,可根据不同尺寸的拍摄设备调整拉杆进入安装孔42的距离,从而固定不同尺寸的拍摄设备。

第一握持部322两侧的第一拉杆321分别与位于支撑板31外侧的两个第一连接孔311连接,第二握持部332两侧的第二拉杆331分别与位于支撑板31内侧的两个第二连接孔312连接。

两个外侧第一连接孔311的第一圆柱孔3111和两个内侧第二连接孔312的第三圆柱孔3123内设置有螺母101,拉杆可固定在螺母101中,通过设置螺母101,防止拉杆脱落于连接孔。且进一步的是,在弹簧102的弹性作用下,螺母101可带动拉杆在第一圆柱孔3111和第三圆柱孔3123中做来回运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1、2、3、4、6和7所示,手柄1包括手持部11和伸缩装置12,手持部11为不规则圆柱形,手持部11与伸缩装置12的一端连接,伸缩装置12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机构22连接,通过设置伸缩装置12,能调整拍摄设备与摄影物之间的距离,从而方便拍摄。

伸缩装置12包括依次嵌套连接的多根伸缩杆121,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两根以上嵌套连接的伸缩杆,本实用新型的伸缩装置2包括五根伸缩杆121,位于最外侧的伸缩杆与手持部11固定连接,位于最内侧的伸缩杆与第一驱动机构22固定连接。相邻两根伸缩杆之间通过限位套122连接,在相邻的两根伸缩杆中,其中一根伸缩杆121设有卡孔124,限位套122的下部设有与卡孔124相匹配且能够与卡孔124卡接的凸起123,凸起123的类型选为圆柱凸起,另一根伸缩杆121下部套设于限位套122。每根伸缩杆121的下部设置有弧形顶压块125,弧形顶压块125对称设置于每根伸缩杆121的两侧,通过设置弧形顶压块125,使得限位套122对伸缩杆的锁紧力更加均匀,提高限位套122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与卡孔124相对的凸起123的一端连接有弹性部件,当需要对伸缩装置2进行伸展时,在外力作用下,对处于内侧的伸缩杆121向外伸展,这是处于拉伸状态的弹性部件得到压缩,弹性部件处于压缩状态,当处于内侧的伸缩杆121伸长至最长长度时,凸起123与卡孔124连接并暴露于卡孔124的外侧,此时弹性部件处于拉伸状态,伸缩装置2处于固定状态;当需要对伸缩装置2进行缩短时,在外力作用下,对处于内侧的伸缩杆121向内缩短,这是处于拉伸状态的弹性部件得到压缩,弹性部件处于压缩状态,当处于内侧的伸缩杆121缩短至收缩位置的末端时,此时整个伸缩装置2处于收回状态。

各个伸缩杆的外周面上沿其伸缩方向各对应设有一条滑动凹槽126,通过设置滑动凹槽126,从而能使相邻的伸缩杆之间可以互相滑动,从而便于伸缩装置2的伸展与缩短。

本实施例中,如图1、2、3和4所示,手持部11外部还设置有四方位控制按键6、功能按键7、拍摄按键8、指示灯9与USB接口10,四方位控制按键6连接有四方位控制按键电路,四方位控制按键电路控制X轴电机和Z轴电机,当按下四方位按键的上位键和下位键时,四方位控制按键电路接收来自四方位控制按键电路的信号,从而带动Z轴电机向上、向下运动,夹持部3做俯仰运动,当按下四方位按键的左位键和右位键时,四方位控制按键电路接收来自四方位控制按键电路的信号,带动X轴电机向左、向右运动,夹持部3做横滚运动,通过设置四方位控制按键6,从而能带动X轴电机与Z轴电机运动,以便实现稳定器在空间上横滚运动与俯仰运动的切换。功能按键7设置于四方位控制按键6的下方,通过设置功能按键7,切换稳定器不同的工作模式。拍摄按键8设置于功能按键7的下方,通过设置拍摄按键8,可供拍摄者可选择拍照模式或者摄影模式。指示灯9设置于四方位控制按键6的上方,指示灯9显示则说明稳定器处于工作状态,通过设置指示灯9,能表明稳定器是否处于工作状态。USB接口10可与外部设备连接,外部设备优选为计算机,稳定器通过USB接口10与外部设备连接,从而使稳定器能够进行升级固件与调整参数。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手持部11内部为中空结构,手持部11内设有存放伸缩装置12的第一腔体111和设于第一腔体111一侧的第二腔体112,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之间设有隔板113。位于最外侧的伸缩杆嵌套在第一腔体111内,第二腔体112内设有电池仓和电池,电池放置在电池仓内。通过设置手持部11内部为中空结构,既能减轻重量,又能充分利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拍摄稳定器,具体工作过程为:连接杆21通过转动连接装置4转动连接,当连接杆21的轴线与手柄1的轴线处于垂直状态时,稳定器处于工作状态。当需要对稳定器进行收拢时,为了进一步节省收拢后的稳定器的体积,首先通过控制四方位控制按键6控制第一驱动机构22做俯仰运动,直至夹持部3的方向与手柄1端部的方向平行背对,连接杆21通过转动连接装置4,往手柄1进行旋转按压,直至转动组件2的轴线与手柄1的轴线平行,从而手柄1、转动组件2和夹持部3平行放置且紧密贴合,收拢后的稳定器的体积更小,以便对稳定器的携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