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越野车分动箱后输出端的油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802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军用越野车分动箱后输出端的油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油油腔密封装置,具体地指一种军用越野车分动箱后输出端的油封。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越野车为重量两吨左右,分动箱后输出端油封一般采用单唇口油封,但是某新型高通过性军用越野车,整车重量高达6.3吨,并且需要适应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如高温、严寒等和复杂的地理环境沙漠、高原、山地、涉水等,以前分动箱后输出端采用常规的单唇口油封密封,润滑油泄漏率高达30%,严重影响分动箱使用寿命,售后服务费用高。此外,漏油也给越野车行驶安全带来了极大风险,容易给驾驶人员和乘客造成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1070913A的中国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带封油唇口的旋转油封,内环上有一个主封油面和封尘唇口,其特征是:在主封油面的另一侧还有一个封油唇口。该专利结构减轻了主封油面受压的压力,延长了主封油面的使用寿命,但密封性能不佳,容易泄漏。授权公告号为CN 20211825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回油线的油封,包括油封主体,油封主体的唇口内侧周向设置有包含若干个凸块的回油线;凸块呈菱形,倾斜设置在油封主体的唇口内壁。虽然该油封唇口位置设置菱形回油线,依靠回油线返油功能将泄漏的油吸回,但是采用单唇口油封密封动态密封效果差,返油能力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润滑油泄漏率低、安全性能高的军用越野车分动箱后输出端的油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军用越野车分动箱后输出端的油封,包括油封本体,所述油封本体的唇口周向设置有外唇骨架,所述外唇骨架包括U形凹口,且U形凹口端部的两侧边缘分别向油封本体的内侧、外侧弯曲延伸形成内骨架和外骨架,所述油封本体的唇口嵌入外唇骨架的U形凹口内与其过盈配合;

所述U形凹口的环形内侧壁与内骨架围成的区域内环向设置有朝向油封本体的唇口外侧延伸的内唇橡胶体,所述内唇橡胶体的内侧面周向设置有与输出轴过盈配合的内唇密封口,所述内唇密封口周向设置有内唇回油线;

所述内骨架的内侧面周向设置有与其过盈配合的外唇橡胶体,所述外唇橡胶体的内侧面周向设置有与输出轴过盈配合的外唇密封口,所述外唇密封口周向设置有外唇回油线。

进一步地,所述内唇橡胶体与U形凹口相贴合的面为挤压面,与内唇橡胶体的挤压面相对的一面为受压面,所述受压面内侧周向设置有与其模压硫化成型的内唇骨架。

进一步地,所述外唇骨架朝向外骨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其模压硫化成型的外侧橡胶体。

进一步地,所述内唇橡胶体的外侧面设置有内唇环形凹槽,所述内唇环形凹槽内嵌有环状的内唇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外唇橡胶体的外侧面设置有外唇环形凹槽,所述外唇环形凹槽内嵌有环状的外唇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内唇回油线相对于油封本体的径向方向倾斜布置,且内唇回油线与外唇回油线平行布置。

再进一步地,所述内唇回油线和外唇回油线均为单向回油线。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唇骨架和内唇骨架均为由金属材料制备而成的金属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其一,本实用新型的油封设有内、外两个密封唇口,即使内唇口失效,外唇口仍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并且在内、外唇密封口的内侧均设有单向回油线,能将泄露的润滑油泵回到油封一侧,同时泵回的油使唇口与轴之间形成润滑油膜,起到密封作用。

其二,本实用新型具有双唇口且每个唇口带有单向回油线的结构,可以有效解决军用越野车在恶劣环境、复杂地理环境和高载荷条件下行驶润而出现的润滑油泄露问题。

其三,本实用新型的油封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可以有效地延长的分动箱使用寿命,而且提高了越野车行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军用越野车分动箱后输出端的油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军用越野车分动箱后输出端的油封在使用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回油线的油封密封原理示意图;

图中:1-油封本体、2-外唇骨架、2.1-U形凹口、2.2-内骨架、2.3-外骨架、3-内唇橡胶体、3.1-内唇环形凹槽、4-内唇密封口、5-内唇回油线、6-外唇橡胶体、6.1-外唇环形凹槽、7-外唇密封口、8-外唇回油线、9-内唇骨架、10-外侧橡胶体、11-内唇弹簧、12-外唇弹簧、13-输出轴、14-后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中所示的军用越野车分动箱后输出端的油封,包括油封本体1,油封本体1的唇口周向设置有带U形凹口2.1的外唇骨架2,油封本体1的唇口嵌入外唇骨架2的U形凹口2.1内与其过盈配合,且U形凹口2.1端部的两侧边缘分别向油封本体1的内侧、外侧弯曲延伸形成内骨架2.2和外骨架2.3。U形凹口2.1的环形内侧壁与内骨架2.2围成的区域内环向设置有朝向油封本体1的唇口外侧延伸的内唇橡胶体3,内唇橡胶体3的内侧面周向设置有与输出轴13过盈配合的内唇密封口4,内唇密封口4周向设置有内唇回油线5;内骨架2.2的内侧面周向设置有与其过盈配合的外唇橡胶体6,外唇橡胶体6的内侧面周向设置有与输出轴13过盈配合的外唇密封口7,外唇密封口7周向设置有外唇回油线8。

内唇回油线5相对于油封本体1的径向方向倾斜布置,且内唇回油线5与外唇回油线8平行布置。内唇回油线5和外唇回油线8均为单向回油线。内唇橡胶体3与U形凹口2.1相贴合的面为挤压面,与内唇橡胶体3的挤压面相对的一面为受压面,受压面内侧周向设置有与其模压硫化成型的内唇骨架9,外唇骨架2和内唇骨架9均为由金属材料制备而成的金属构件。外唇骨架2朝向外骨架2.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其模压硫化成型的外侧橡胶体10。内唇橡胶体3的外侧面设置有内唇环形凹槽3.1,内唇环形凹槽3.1内嵌有环状的内唇弹簧11。外唇橡胶体6的外侧面设置有外唇环形凹槽6.1,外唇环形凹槽6.1内嵌有环状的外唇弹簧12。

本实用新型装配时,油封本体1与外唇骨架2、外侧橡胶体10、外唇橡胶体6通过成型模具一起成型,然后套入外唇弹簧12,再将已成型的内唇骨架9、内唇橡胶体3、内唇弹簧11过盈配合压入外唇骨架2得到完整油封。外唇橡胶体6与后壳体14过盈配合,内唇密封口4和外唇密封口7与输出轴13过盈配合。内唇密封口4、外唇密封口7分别与单向的内唇回油线5、外唇回油线8形成一定夹角,当输出轴13旋转时,由流体动力学原理得知,在唇口处形成泵吸效应,产生的泵吸力方向如图3箭头所示,可将泄漏到空气侧的润滑油油泵回到润滑油侧,同时泵回的油使唇口与轴之间形成润滑油膜,起到密封作用。内唇回油线5、外唇回油线8的旋向要根据分动箱后输出轴1的正向旋转方向确定。例如,输出轴13的旋转方向从右向左看为逆时针,欲使泄漏的油从空气侧泵回润滑油侧,则油封回油线旋向应为如图1中内唇回油线5、外唇回油线8所示的旋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