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基高耐磨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4285发布日期:2018-08-21 16:39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衬套,特别涉及一种铜基高耐磨衬套。



背景技术:

衬套作为一种起到衬垫作用的环套,在机械使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用衬套能够有效的防止部件损伤,在维修过程中不需要更换零部件,只需要更换衬套,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省成本。一般衬套是采用球墨铸铁制备的衬套,主要应用于机器和车辆中,为了能够达到耐磨、防腐等多种效果,对衬套的制备材料、处理工艺、表面要求具有多种限制,造成摩擦系数增大、耐磨性有比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铜基高耐磨衬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基高耐磨衬套,通过将黄油注油嘴注入到储油槽进行储存,当转轴在衬套内高速旋转时,可有效减小转轴和衬套间的摩擦,降低衬套内壁的磨损,适合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铜基高耐磨衬套,包括套身、储油槽、黄铜层和滚针,套身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散热层,所述套身一侧固定设置有伸缩缝,所述伸缩缝一侧活动连接有注油嘴,所述套身两端固定设置有油封,所述套身内壁固定涂有黄铜层,所述黄铜层一侧固定设置有滚针。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层为铝制材料制成的散热层,所述散热层表面设有摩擦层,所述套身采用青铜材料制成的套身。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缝贯穿黄铜层、套身和散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油封内壁与滚针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注油嘴一端通过螺纹与顶部设有螺纹孔的套身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螺纹孔一端与储油槽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黄油注油嘴注入到储油槽进行储存,当转轴在衬套内高速旋转时,可有效减小转轴和衬套间的摩擦,降低衬套内壁的磨损。

2.通过衬套两端的油封,可防止黄油从套身两端流出,减少润换效率,同时也能增强储油槽内的油压,增强储油槽内的储油能力。

3.通过套身内腔两端的滚针,降低了转轴和黄铜层的接触面积,减少了转轴对黄铜层的摩擦。

4.通过套身表面的散热层可有效的对衬套在工作中产生的高温进行散热,减小套身受热膨胀使衬套发生形变,通过散热层表面的摩擦层可将衬套在机器中固定的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铜基高耐磨衬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铜基高耐磨衬套的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铜基高耐磨衬套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中:1、套身;2、伸缩缝;3、注油嘴;4、储油槽;5、黄铜层;6、滚针;7、散热层;8、油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铜基高耐磨衬套,包括套身1、储油槽4、黄铜层5和滚针6,套身1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散热层7,所述套身 1一侧固定设置有伸缩缝2,所述伸缩缝2一侧活动连接有注油嘴 3,所述套身1两端固定设置有油封8,所述套身1内壁固定涂有黄铜层5,所述黄铜层一侧固定设置有滚针6。

其中,所述散热层7为铝制材料制成的散热层,所述散热层 7表面设有摩擦层,所述套身1采用青铜材料制成的套身。

其中,所述伸缩缝2贯穿黄铜层5、套身1和散热层7。

其中,所述油封8内壁与滚针6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其中,所述注油嘴3一端通过螺纹与顶部设有螺纹孔的套身 1相连。

其中,所述螺纹孔一端与储油槽4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铜基高耐磨衬套,工作时,通过将黄油注油嘴3注入到储油槽4进行储存,当转轴在衬套内高速旋转时,可有效减小转轴和衬套间的摩擦,降低衬套内壁的磨损,其中通过衬套两端的油封8,可防止黄油从套身1两端流出,减少润换效率,同时也能增强储油槽4内的油压,增强储油槽4内的储油能力,其中套身1采用青铜材料制成,黄铜层5中可加入Sn,Al,Mn,Pb和Si等元素,可以在保持其力学性能或工艺性能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形成锡(Al,Mn,Pb和Si)黄铜,这些添加元素在提高合金的抗腐蚀性和耐磨减摩性上有明显的作用,既增强了衬套的耐磨程度,也降低了使用成本,通过套身1 内腔两端的滚针6,降低了转轴和黄铜层5的接触面积,减少了转轴对黄铜层5的摩擦,通过套身1表面的散热层7可有效的对衬套在工作中产生的高温进行散热,减小套身1受热膨胀使衬套发生形变,通过散热层7表面的摩擦层可将衬套在机器中固定的更加牢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