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水龙头调节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0728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水龙头调节手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龙头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型水龙头调节手柄。



背景技术:

如图6所示,传统的水龙头手柄通常包括固定在一起的把手主体1和配重块体2。把手主体1的中部凸设有凸台3,凸台3的外侧壁与把手主体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圆环状腔体4,配重块体2设于圆环状腔体4内,凸台3设有与阀芯阀杆连接的螺母5。把手主体1通常由塑胶材质注塑成型,再经表面电镀制成。配重块体2通常为铁块。

传统的水龙头手柄的把手主体1、配重块体2和螺母5为不可拆卸的一体式结构。在加工的时候,把手主体1一般通过一体注塑成型工艺加工而成,且配重块体2和螺母5需要在注塑前人工放入模具内指定的相应位置,导致在进行批量产品的注塑成型时,每生产一个产品后都需要暂停设备运行来放置配重块体2和螺母5,其注塑成型加工的自动化程度低,加工效率低。此外如果把手主体1成型失败,则预设于圆环状腔体4的配重块体2和预设于凸台3的螺母5会造成更多的材料浪费。且人工放置配重块体2和螺母5通常会出现放置位置不精准而导致批量生产加工的产品其次品率增加等。

进一步地,本案发明人发明了申请号为201720458067.9,专利名称为“一种分体式水龙头调节手柄”的手柄,该专利申请的手柄解决了上述问题。该专利申请的分体式水龙头调节手柄包括可装卸固定在一起的把手主体和配重块体,在装配时一般采用胶粘的方式将配重块体固定于把手主体内。在装配的时候,需要将螺母的安装孔与手柄的安装孔相准确对位,以便用螺栓锁固。这样,首先胶粘的方式不够牢固,其次,在装配的时候,由于缺乏标识结构等,在安装孔对位的时候,经常对位不准确,而后影响螺栓的锁固。

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简单、快速且连接牢固的改进型水龙头调节手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型水龙头调节手柄,包括固定在一起的配重块体和具有空腔内部且呈筒状的把手主体,所述配重块体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把手主体相匹配,所述配重块体包括配重块壳体和装配于配重块壳体内的配重块,所述把手主体的空腔内部的腔壁包括腔侧壁和腔底壁,所述配重块体装配于所述把手主体的空腔内部,所述把手主体为塑胶把手主体,所述配重块壳体为塑胶配重块壳体,所述把手主体的空腔内部的腔壁上一体成型凸设有连续式或者散点式设置的第一熔接筋,所述配重块壳体的外侧壁上一体成型凸设有连续式或者散点式设置的与所述第一熔接筋相对应匹配的第二熔接筋,所述第一熔接筋和所述第二熔接筋超声熔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熔接筋和所述第二熔接筋均为齿型,所述第一熔接筋与所述第二熔接筋相啮合。

所述把手主体的空腔内部的腔壁分成熔接区和非熔接区,所述熔接区包括闭环状的熔接段和/或复数个熔接局部,所述第一熔接筋设置于所述熔接区,所述第二熔接筋与所述第一熔接筋相应设置。

所述熔接区包括复数个熔接局部,所述复数个熔接局部散点式分布于所述腔侧壁和腔底壁上,或者所述复数个熔接局部沿所述把手主体的周向方向散点式均匀分布于所述腔侧壁上,且均位于靠近所述腔侧壁与所述腔底壁的连接端位置。

所述熔接区包括连续式的闭环状的熔接段,该熔接段位于所述腔侧壁上靠近其与所述腔底壁的连接端位置。

设置于所述腔侧壁的所述第一熔接筋的筋条沿筒状的所述把手主体的轴向方向设置,与该第一熔接筋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熔接筋的筋条沿所述配重块壳体的轴向方向设置。

所述把手主体的空腔内部的腔侧壁上设有便于在装配时实现快速对位的标识结构,并且该标识结构设置于非熔接区。

所述标识结构为凸条,该凸条沿筒状的所述把手主体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配重块壳体的外侧壁上相应的开设有与所述凸条相匹配的凹槽。

所述配重块壳体为具有顶壁和侧壁的筒状结构,底部为敞口,顶壁和侧壁之间形成配重腔,所述顶壁的中部往所述敞口方向立设有支撑柱,所述配重块呈环状,中部设有便于穿套于所述支撑柱的轴通孔,所述配重腔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配重块相匹配,所述配重块的轴通孔穿套至所述支撑柱以装置于所述配重腔,所述支撑柱与所述配重块基本平齐,二者之间形成环形缝隙,所述把手主体的腔底壁与该环形缝隙相对应的位置凸设有用于支撑限位的凸环,该凸环与该环形缝隙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

所述配重块壳体设有与其敞口相背离方向设置的凸座,所述凸座开设有螺母槽位,该螺母槽位装设有螺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水龙头调节手柄,在把手主体的腔壁和配重块体的外侧壁上均相应设有熔接筋,当配重块体装配于把手主体的空腔内部后,把手主体和配重块体为塑胶材料,二者塑性的熔接筋通过超声波熔化而焊接在一起。此外,可依据把手主体和配重块体之间实际所需的连接力来选择设置连续式或者散点式的熔接筋,连续式的熔接筋超声熔化后连接力相比于散点式的熔接筋更强。本实用新型的把手主体和配重块体之间装配简单、快速,且二者之间的超声熔接相比于传统的胶粘更牢固。

进一步地,齿型的熔接筋便于超声熔化,且在装配时可防滑,容易定位。

进一步地,设置标识结构,可便于把手主体和配重块体在装配时对位的准确性,提高装配速度和装配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配重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配重块体的结构示意图(省略熔接筋);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背景技术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把手主体-1; 第一熔接筋-11;

凸环-12; 第一安装孔-13;

配重块体-2 配重块壳体-21;

配重块-22; 第二熔接筋-23;

支撑柱-24; 凸座-25;

母槽位-251; 螺母-26;

第二安装孔-27; 环形缝隙28;

环状腔体-4; 螺母-5;

把手-6; 凸条-71;

凹槽-7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水龙头调节手柄,如图1-图5所示,包括把手6、把手主体1和配重块体2。把手6与把手主体1通过塑胶材料注塑成型铸造成一体。把手6连接于把手主体1的侧壁上。把手主体1与配重块体2装配后通过超声熔接而固定在一起。

把手主体1为具有空腔内部的筒状结构。把手主体1靠近把手6位置的腔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3,第一安装孔13用于与水龙头的阀芯阀杆连接在一起。把手主体1的空腔内部的腔壁包括腔侧壁和腔底壁,配重块体2装配于把手主体1的空腔内部。把手主体1的空腔内部的腔壁分成熔接区和非熔接区,所述熔接区包括复数个散点式分布于所述把手主体的腔侧壁上的熔接局部,即各熔接局部相间隔分布。较佳地,复数个熔接局部沿把手主体1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于所述腔侧壁上,且位于靠近所述腔侧壁与腔底壁的连接端位置。位于所述熔接区的把手主体1的腔侧壁一体成型凸设有齿型的第一熔接筋11。齿型的第一熔接筋11的筋条沿筒状的把手主体1的轴向方向设置,便于把手主体1和配重块体2的超声熔接之前的装配组合。

配重块体2的形状和大小与把手主体1相匹配,配重块体2包括配重块壳体21和装配于配重块壳体内的配重块22。配重块壳体由塑胶材料注塑成型。配重块壳体21为具有顶壁和侧壁的筒状结构,底部为敞口,顶壁和侧壁之间形成配重腔。配重块壳体21的外侧壁上一体成型凸设有与所述第一熔接筋11相对应且相匹配的齿型的第二熔接筋23。第二熔接筋23沿筒状的配重块壳体21的轴向方向设置。第一熔接筋11和第二熔接筋23相啮合。塑性的第一熔接筋11和第二熔接筋23之间可通过超声波熔接在一起。把手主体1和配重块壳体21之间通过第一熔接筋11和第二熔接筋23之间的超声熔接而固定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熔接区除了采用散点式的设置方式外,还可采用连续式的设计,例如,所述熔接区包括连续式的闭环状的熔接段,优选地,该熔接段位于所述腔侧壁上靠近其与所述腔底壁的连接端位置。位于熔接段的腔侧壁上一体成型凸设有第一熔接筋。这样,连续式的熔接筋超声熔化后连接力相比于散点式的熔接筋更强。总之,本实用新型的熔接区(即熔接筋)的位置设计和面积大小只需满足可将把手主体1和配重块体2熔接在一起即可,且熔接筋的筋条的密度的设计以易于超声熔接并且加强连接力为宜,在此不予限定。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例,配重块壳体21的顶壁的中部往其敞口方向立设有支撑柱24,配重块22呈环状,中部设有便于穿套于支撑柱24的轴通孔,所述顶壁和所述侧壁之间的配重腔的形状和大小与配重块22相匹配,配重块22的轴通孔穿套至支撑柱24以装置于所述配重腔,安装后,支撑柱24与配重块22基本平齐,二者之间形成环形缝隙28。把手主体1的腔底壁与该环形缝隙28相对应的位置凸设有用于支撑限位的凸环12,凸环12与环形缝隙28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配重块体2的倒扣安装于把手主体1的空腔内部,凸环12限位于环形缝隙28,这样,可增加配重块体2与把手主体1装配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较优地实施例,把手主体1的空腔内部的腔侧壁上设有便于在装配时实现快速对位的标识结构,并且该标识结构设置于非熔接区。标识结构优选为凸条71,该凸条71沿筒状的把手主体1的轴向方向设置,配重块壳体21的外侧壁上相应的开设有与凸条71相匹配的凹槽72。凸条71的设置可便于把手主体1和配重块体2在装配时对位的准确性,特别上述第一安装孔13和下述第二安装孔27的对位,提高装配速度和装配质量。此外,凸条71和凹槽72的配合还可增加装配的稳定性,具有限位的作用。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例,配重块壳体22的顶壁的外侧面上凸设有凸座25。凸座25往背离配重块壳体22的敞口端方向凸设,凸座25设于配重块壳体22靠近把手6的位置上,凸座25开设有螺母槽位251,螺母槽位251装设有螺母26。配合图5所示,螺母槽位251可位于凸座25的中间位置(即位于螺母槽位251两侧均形成止挡端),或者配合图4所示,贯穿于凸座25的一侧壁(即位于螺母槽位251的一侧形成止挡端)。上述止挡端对应于螺母槽位251开设有螺纹孔,螺母26与螺母槽位251相紧配。将螺母26安装于螺母槽位251。该螺纹孔与螺母26的螺纹孔相互直通形成第二安装孔27。当配重块体2装配于把手主体1后,第二安装孔27与把手主体1的第一安装孔13相对位。需要说明的是,配合图3所示,本发明的螺母26还可在把手主体1注塑成型的时候将螺母26放置于相应工位上,注塑后包裹于凸座25内。螺母26采用六角螺母、方形螺母或者圆形螺母,优选为六角螺母。六角螺母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好,不易产生相对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母槽位251还可贯穿于凸座25的两侧壁,此时,为了防止装设于螺母槽位251的螺母26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可将螺母26利用胶水等将螺母26粘固于螺母槽位251,进而增加螺母26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水龙头调节手柄,在把手主体1的腔壁和配重块体2的外侧壁上均相应设有熔接筋,当配重块体装配于把手主体的空腔内部后,把手主体1和配重块体2为塑胶材料,二者塑性的熔接筋通过超声波熔化而焊接在一起。此外,可依据把手主体1和配重块体2之间实际所需的连接力来选择设置连续式或者散点式的熔接筋,连续式的熔接筋超声熔化后连接力相比于散点式的熔接筋更强。本实用新型的把手主体1和配重块体2之间装配简单、快速,且二者之间的超声熔接相比于传统的胶粘等方式更牢固。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