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道密封快速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2853发布日期:2018-06-28 03:47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道密封快速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接头或管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道密封快速管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对管路的连接所采用的接头,其结构采用与管路相适应的螺纹套扣方式。即接头内壁及所接管路的外壁均开设相互咬合的螺纹。这种接头在安装时一般需要缠麻、涂漆。然后把接头拧紧在所接管道上,而且在拧紧时须把一头的管道旋拧。因而,这种接头在实际使用时费工费力,尤其在维修管道时往往受到空间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了一种双道密封快速管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道密封快速管接头,其中,所述双道密封快速管接头包括接头体、紧固环、外压螺母及设置在接头体内的密封件;

所述接头体内部设置有紧固环,所述紧固环与管道套接;接头体外部设置有外压螺母,所述外压螺母与接头体螺纹连接;

所述紧固环为中空圆台状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双道密封快速管接头,其中,所述紧固环的上底设置在接头体内部,下底与接头体的端面平齐。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双道密封快速管接头,其中,所述紧固环为一个或两个。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双道密封快速管接头,其中,所述管道的对接的端部设置密封件。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双道密封快速管接头,其中,所述密封件为橡胶圆圈。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双道密封快速管接头,其中,所述紧固环为尼龙紧固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针对不同直径的管道及不同空间位置的管道进行连接,并且可设计出弯头、三通、四通、异径管等接头的系列产品;对特殊场合下管道维修,如管道裂缝、管道不易移位。

2、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勿需对所接管道开螺纹可直接连接各种管道,而且除了密封件起到密封作用,外管道的端部及紧固环也可以起到补偿密封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高度密封、快速连接的特点,它的推广使用可以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效率。

附图说明:

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道密封快速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2、图2为图1中紧固环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3、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与三通管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

1、外压螺母,2、密封件,3、接头体,4、紧固环,5、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便于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应用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双道密封快速管接头: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双道密封快速管接头,包括接头体3、紧固环4、外压螺母1及设置在接头体3内的密封件2;所述接头体3内部设置有两个紧固环4,所述紧固环4与管道5套接;接头体3外部设置有外压螺母1,所述外压螺母1与接头体3螺纹连接;所述紧固环4为中空圆台状结构,紧固环4的上底设置在接头体3内部,紧固环4的下底与接头体的端面平齐,所述紧固环4为尼龙紧固环,所述密封件2为橡胶圆圈。

实施例2:一种双道密封快速管接头:

当本实用新型的管接头用于三通管时,如图3所示的一种双道密封快速管接头,在需要密封的管道5上分别设置有管接头,该管接头包括接头体3、紧固环4、外压螺母1及设置在接头体3内的密封件2;所述接头体3内部只设置有一个紧固环4,所述紧固环4与管道5套接;接头体3外部设置有外压螺母1,所述外压螺母1与接头体3螺纹连接;所述紧固环4为中空圆台状结构,紧固环4的上底设置在接头体3内部,紧固环4的下底与接头体3的端面平齐,所述紧固环4为尼龙紧固环,所述密封件2为橡胶圆圈。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按照图1、图2所示的结构快速管接头包括接头体3、紧固环4、外压螺母1及密封件2。对于管道5则由紧固环4通过外压螺母6与接头体间的螺纹拧紧而固定。紧固环按照图2所示其内壁呈圆柱曲面,其外壁及与之相接触的接头体内壁呈圆锥曲面。这样当外压螺母拧紧时推动紧固环向里推进,与此同时紧固环的直径逐渐缩小,使管道紧紧固定于接头体内。紧固环的材质采用尼龙。与管道相接触的接头体内壁,其内壁直径要略大于管道的外径。在接头体内壁上开槽后设置环形密封件,使该密封件紧紧接触于接头体与管道之间。该密封件也可设置于紧固环与接头体之间。通过紧固环的挤压使之与接头体及管道之间紧密接触,以达到密封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按照上述的结构对于不同直径的管道及不同空间位置的管道连接,可设计出弯头、三通、四通、异径管等接头的系列产品。对特殊场合下管道维修,如管道裂缝、管道不易移位。

本实用新型按照上述结构所提供的双道密封快速管接头,在实际使用时勿需对所接管道开螺纹可直接连接各种管道,而且除了密封件起到密封作用,外管道的端部及紧固环也可以起到补偿密封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高度密封、快速连接的特点,它的推广使用可以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