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纹连接防松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2567发布日期:2018-06-28 03:4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纹连接防松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紧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纹连接防松组件。



背景技术:

螺纹连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等优点。螺纹连接一般具有自锁性,此外螺母及螺栓头部的支撑面上的摩擦力也有防松作用,故拧紧后一般不会松脱;但在冲击、振动或变载荷作用下,以及在高温或温度变化较大时,螺纹钢之间的摩擦力会顺时减小或消失,联接就可能松动。

要想达到防松的目的,必须要限制螺栓、螺母与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现有技术的螺纹防松分为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破坏螺纹关系防松三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机械防松。机械防松多采用增大螺纹副相对运动的摩擦阻力的方法,如与螺母配合使用的止动垫圈,但这种利用摩擦阻力防松的方法在多种外力作用下很容易失效;而破坏螺纹连接关系这种防松方法又加大了制造成本、造成了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纹连接防松组件,利用垫圈、螺栓和螺母的相互配合来实现螺纹连接的防松,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种螺纹连接防松组件,包括螺栓、螺母和垫圈,螺栓和螺母螺纹配合,垫圈内侧向内设置有凸出的齿部,螺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当垫圈嵌套到螺栓外时,齿部与第一凹槽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垫圈的外圈沿径向有两个长条齿,长条齿包括水平部和与连接在水平部外侧的倾斜部,倾斜部与水平部的夹角为150°~160°,螺母的侧面设置有用于与插入长齿条末端的第二凹槽。

进一步的,螺母的每个侧面均设置有第二凹槽,且所有第二凹槽均布。

进一步的,水平部与倾斜部等宽。

进一步的,垫圈的外圆小于螺母第二凹槽处的内切圆。

进一步的,垫圈厚度为0.3mm~6mm,齿部的宽度为其厚度的1.2~2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垫圈上的齿部与螺栓上的第一凹槽的配合实现螺纹连接的防松,只需要简单的加工和较低的成本便可有效解决螺栓连接的防松问题,且垫圈结构简单,加工难度较低,且垫圈拆卸比较方便,螺栓和螺母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垫圈的外圈沿径向有两个长条齿,长条齿包括水平部和与连接在水平部外侧的倾斜部,倾斜部与水平部的夹角为150°~160°,螺母的侧面设置有用于与插入长齿条末端的第二凹槽,长条齿外端倾斜部分与垫圈平面呈30°的倾斜角,便于用工具将外长条齿向上弯曲,卡到螺母外面的第二凹槽中。经过加工的垫圈能够实现与螺母和螺栓的紧密配合,有效解决螺纹连接的防松问题,第二凹槽和螺栓的第一凹槽批量生产时可以直接由模具做出,节省加工费用,降低零件成本。

进一步的,螺母的每个侧面均设置有第二凹槽,且所有第二凹槽均布,从而保证螺母转到任意位置时,都可以通过微调将垫圈外的长条齿对准卡到螺母上的第二凹槽里,使垫圈和螺母的相对位置固定。

进一步的,水平部与倾斜部等宽,加工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低。

进一步的,垫圈的外圆小于螺母第二凹槽处的内切圆,有利于长齿条向上弯折,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螺母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垫圈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半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沿垫圈的A-A向剖面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将垫圈的长条齿折叠到第二凹槽后的示意图;

附图中:1-螺栓,11-第一凹槽,2-螺母,21-第二凹槽,3-垫圈,31-齿部,32-水平部,33-倾斜部,4-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5,一种螺纹连接防松组件包括螺栓1、螺母2和垫圈3,螺栓1和螺母2螺纹连接,当用本组件连接连接件时,垫圈3位于在螺母2和连接件4之间。

参照图1和图2,螺栓1的螺纹部分沿螺栓1纵向铣出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自螺杆的远离头部的一端开始,第一凹槽11的宽度大于垫圈3内圈上凸出的齿部31的宽度。当垫圈3套在螺栓1外时,垫圈3内圈凸出的齿部只能沿着第一凹槽11上下活动,从而起到了连接后螺栓1和垫圈3不能产生相对运动的作用。螺栓1的有效螺纹高度按照连接件4的厚度选择,低于垫圈10~15mm即可,螺栓1开槽深度可按螺纹高度选择,开槽深度应等于或略低于螺纹高度。

参照图3和图4,螺母2为六角螺母,螺母2的每个侧面中部均设置有第二凹槽21,六个第二凹槽21均分分布,从而保证螺母2转到任意位置时,都可以通过微调将垫圈3外的长条齿对准卡到螺母2上的第二凹槽21里,使垫圈3和螺母2的相对位置固定。

参照图5和图6,垫圈3的内圈向内凸出有齿部,齿部的形状与螺栓1上的第一凹槽11的形状相适配,垫圈3的外圈沿径向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长条齿,长条齿包括水平部32和与连接在水平部末端的倾斜部33,倾斜部33与水平部32等宽,且宽度小于第二凹槽21的宽度,倾斜部33与水平部32之间的夹角α为150°~160°,两个倾斜部的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螺母2的直径,且每边留出1.5mm~2.5mm的距离,以免螺母2拧紧时转动受阻碍。且便于用工具将外长条齿向上弯曲,并卡到螺母2外面的第二凹槽中。垫圈3外圆小于螺母2第二凹槽处的内切圆,否则长条齿折起来时很容易受限制。垫圈3的材质一般可用Q235,在受力较大的情况下可采用08F、20号钢。

优选的,M20的螺纹的参数选择如下:垫圈3厚度2mm,垫圈3内圈凸齿宽度2.7mm,齿高2mm,螺栓1上的第一凹槽的宽度为3mm,深2.2mm。外圈长条齿宽度2.8mm,第二凹槽21的宽度为3.2mm,深度2mm。垫圈3内圈直径21mm,外圈直径30mm。长条齿的长度以不露出螺母2的上端面即可。对于其他规格的螺纹连接,垫圈3厚度取值范围在0.3-6mm,齿宽取其厚度的1.2至2倍即可。

螺母和螺栓的螺距参考国标;螺栓的螺纹高度此处不做特殊要求,有效螺纹高度按照连接件的厚度选择,低于垫圈10mm即可,螺栓开槽深度可按螺纹高度选择。

参照图7和图8,当螺栓1、螺母2与垫圈3配合用于连接连接件时,将垫圈3内圈凸出的齿部卡在螺栓1的第一凹槽11内放入,螺母2紧固后,适当调整螺母2位置,将垫圈3外圈的长条齿对准螺母2外圈上的第二凹槽,将这两个长条齿沿着上翘的部分用楔形工具向上弯曲,卡在螺母2外圈的凹槽内,轻轻锤击即可,垫圈3分别与螺栓1和螺母2固定,垫圈3起到了限定螺栓1与螺母2相对运动的作用,从而达到可靠防松的目的。垫圈3制作方便,再次拆卸时只需更换垫圈3即可,螺母2和螺栓1可以重复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