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蝶阀轴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0950发布日期:2018-10-19 22:47阅读:12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蝶阀轴套。



背景技术:

冶金燃气系统大量使用电动蝶阀调节开度,切断介质。阀门由电动执行机构和阀杆连接,以电能作为驱动力来驱动蝶阀阀板,作0-90°部分回转运动。阀杆密封在轴套中,润滑油仅在出厂前阀门组装期间添加。巡检人员日常维护无法有效加油,仅能利用机会进行开关动作实验,因煤气杂质淤积、磨损及阀门长时间不动作等因素易导致卡涩,故障处理比较繁杂。一旦阀门卡涩严重,通常采用反复启动电动开关、调大电动执行机构力矩、手摇手轮、反复敲击阀门轴套、火烤轴套等措施来解决,如果无法恢复阀门正常动作状态,则需系统停役更换阀门,影响时间长,经济损失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蝶阀轴套,该蝶阀轴套能够自动对轴套和阀杆之间的间隙添加润滑油,轴套和阀杆不易卡涩,降低蝶阀故障次数,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包括环形的阀座,所述阀座内周面上开有径向的通孔,所述阀座内周面上通孔的对称位置设有盲孔,所述阀座外周面上套接有大法兰盘;分别固定在所述阀座上的通孔和盲孔内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固定在所述阀座外周面上的轴套,所述轴套的另一端套接有小法兰盘;嵌入在所述阀座内的阀板,所述阀座的内周面与阀板的外周面紧密接触;阀杆,所述阀杆依次穿过轴套和第一轴承,端部嵌入第二轴承内,所述阀杆分别与第一轴承内圈、阀板以及第二轴承内圈固定;所述阀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动力部件;所述轴套上开有若干螺纹通孔;螺纹连接在所述轴套上的若干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包括,储油杯,所述储油杯的底部中心开有通孔,所述储油杯的外周面上设有螺纹;螺纹连接在所述储油杯的旋盖,所述旋盖上开有通孔;固定在所述储油杯底面的注油部件;所述润滑组件通过注油部件螺纹连接在轴套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方案:所述轴套水平,所述轴套上方的外周面上方均匀开有螺纹通孔;所述注油部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储油杯底面中心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心开有通孔,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底面中心的第一注油管,所述第一注油管的外周面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一注油管旋入轴套的螺纹通孔内;所述储油杯的杯口向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方案:所述轴套竖直,所述轴套的外周面自上而下开有高度不同螺纹通孔;所述注油部件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储油杯底面中心的L 形连接管;固定在所述连接管另一端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心开有通孔,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底面中心的第二注油管,所述第二注油管的外周面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二注油管旋入轴套的螺纹通孔内;所述储油杯的杯口向上。

优选地,所述储油杯底面上设有棉纱网。

优选地,所述旋盖的通孔处固定有U形圆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注油管的长度与轴套的壁厚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二注油管的长度与轴套的壁厚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截面为正四边形。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截面为正四边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方案中,所述轴套都可以利用润滑组件对轴套内进行加油润滑;由于储油杯底面上棉纱网的设计,可以有效控制润滑油的出油速度,能够持续稳定的润滑;由于旋盖的顶面通孔处固定有U形圆管,在保证注油部件正常出油的同时防止杂质进入储油杯;由于第一注油管和第二注油管的长度与轴套的壁厚相同,可以保证注油部件正好将润滑油添加在轴套和阀杆之间,并且不影响阀杆转动;由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截面为正四边形,便于将注油管旋入轴套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蝶阀轴套能够自动对轴套和阀杆之间的间隙添加润滑油,轴套和阀杆不易卡涩,降低蝶阀故障次数,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蝶阀轴套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注油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蝶阀轴套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注油部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包括:环形的阀座1,所述阀座1内周面上开有径向的通孔,所述阀座1内周面上通孔的对称位置设有盲孔,所述阀座1外周面上套接有大法兰盘2;分别固定在所述阀座 1上的通孔和盲孔内的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5;固定在所述阀座1外周面上的轴套6,所述轴套6的另一端套接有小法兰盘7;嵌入在所述阀座1内的阀板4,所述阀座1的内周面与阀板4的外周面紧密接触;阀杆8,所述阀杆8依次穿过轴套6和第一轴承3,端部嵌入第二轴承5内,所述阀杆8分别与第一轴承3内圈、阀板4以及第二轴承5内圈固定;所述阀杆8的另一端连接有动力部件;所述轴套6上开有若干螺纹通孔;螺纹连接在所述轴套6上的若干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包括,储油杯9,所述储油杯9的底部中心开有通孔,所述储油杯9的外周面上设有螺纹;螺纹连接在所述储油杯9的旋盖10,所述旋盖10上开有通孔;固定在所述储油杯9底面的注油部件11;所述润滑组件通过注油部件11螺纹连接在轴套6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轴套6水平,所述轴套6上方的外周面上方均匀开有螺纹通孔;所述注油部件11包括,固定在所述储油杯9底面中心的第一连接件111,所述第一连接件111的中心开有通孔,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件111底面中心的第一注油管112,所述第一注油管112的外周面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一注油管112旋入轴套6的螺纹通孔内;所述储油杯 9的杯口向上。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方案:所述轴套6竖直,所述轴套 6的外周面自上而下开有高度不同螺纹通孔;所述注油部件11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储油杯9底面中心的L形连接管113;固定在所述连接管113另一端的第二连接件114,所述第二连接件114的中心开有通孔,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件114 底面中心的第二注油管115,所述第二注油管115的外周面上设有螺纹;所述第二注油管115旋入轴套6的螺纹通孔内;所述储油杯9的杯口向上。

所述储油杯9底面上设有棉纱网。所述旋盖10的通孔处固定有U形圆管12。优选地,所述第一注油管112的长度与轴套6的壁厚相同。所述第二注油管115 的长度与轴套6的壁厚相同。所述第一连接件111截面为正四边形。所述第二连接件114的截面为正四边形。

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方案中,所述轴套6都可以利用润滑组件对轴套6 内进行加油润滑;由于储油杯9底面上棉纱网的设计,可以有效控制润滑油的出油速度,能够持续稳定的润滑;由于旋盖10的顶面通孔处固定有U形圆管12,在保证注油部件正常出油的同时防止杂质进入储油杯9;由于第一注油管112和第二注油管115的长度与轴套6的壁厚相同,可以保证注油部件正好将润滑油添加在轴套6和阀杆8之间,并且不影响阀杆8转动;由于第一连接件111和第二连接件114的截面为正四边形,便于将注油管旋入轴套6内。

工作时,所述储油杯9内部的润滑油渗透棉纱网,在重力作用下,润滑油经过注油部件11进入轴套6和阀杆8之间,阀杆8转动,润滑油均匀分布,从而达到润滑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蝶阀轴套能够自动对轴套和阀杆之间的间隙添加润滑油,轴套和阀杆不易卡涩,降低蝶阀故障次数,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