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9620发布日期:2018-07-31 21:2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件等长形物件的固定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易拆装的管夹。



背景技术:

在工程上,往往利用现有的型钢、钢板等结构件对排布在附近的管件等长形物件进行固定。如公开号为KR2020130007351U的韩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管的固定结构。

固定时,一般采用U形螺栓、套箍等螺纹紧固件结构,螺纹连接需要采用装卸工具,在结构紧凑的部位操作不够方便,有的还需要在型钢上开孔,增加了加工工序,而对于圆钢等结构件也不适合开孔;或者在长形物件安装前焊接支架或者预埋板,再与结构件连接,这样不仅增加了焊接工序,也需要对管件强度等进行检测。特别对于直径较小的管子等物件和/或结构布置密集区,这些固定形式装卸都不够简易便捷,还需要增加装卸工具等,不利于加工和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管件等长条形物体与型钢、钢板等结构件垂直固定的管夹,对长形物件和固定结构件均无需另外的加工,也无需装卸工具,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拆装便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管夹包括管夹本体,所述管夹本体由一块薄钢板整体冲压而成,在所述管夹本体中间设有容纳部、自容纳部分别向两端延伸的夹持部、用于连接容纳部和夹持部的连接部。容纳部用于容纳长形物件,夹持部用于夹持结构件,从而使长形物件与夹持件相固定。所述夹持部沿容纳部的轴线方向设有突出于连接部一侧的突出部一,增加了管夹与结构件之间的连接宽度;所述容纳部沿容纳部的轴线方向设有突出于连接部一侧的突出部二,增加了管夹与长形物件之间的连接宽度;所述突出部一和突出部二在容纳部轴线方向上位于同一侧,使管夹固定时不会导致长形物件偏转,保证固定时长形物件与结构件的垂直状态,使固定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突出部一的根部设有开口朝向容纳部的凹槽,夹持部与结构件连接时,需要扭转突出部一的根部,凹槽的设置,使扭转时的受力面积减小,扭转更省力,夹持更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于夹持部和连接部的连接处设有翻折,所述翻折朝向远离容纳部底部的方向,翻折后夹持部与连接部之间形成翻折角,即翻折后夹持部的自由端和连接段形成高度差,所述高度差与连接处的结构件截面厚度相匹配。夹持部这样的翻折设计可配合突出部一有效作用于结构件,可使得管夹与结构件的夹持更加方便、稳固,而且,突出部一也不易变形失效。

进一步地,所述突出部一朝向容纳部的一侧设有导向斜角和/或锯齿。导向斜角便于夹持部与结构件的连接,锯齿增加了夹持部与结构件连接时的粗糙度,使管夹对结构件的夹持更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部远离突出部二的一侧设有凸向突出部二的拱形槽,拱形槽的设置,使沿容纳部轴线方向上容纳部的长度不会因突出部二的设置而变大,从而导致容纳部冲压时成型困难。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部还可以设有槽和/或槽孔,使容纳部冲压成型时的受力面积减小,容纳部成型更容易。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冲压形成的管夹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小,装卸快捷,既无需对结构件或者长形物件进行加工处理,也无需其他的装卸工具,特别对于横截面较小的长形物件或者结构布置紧凑的部位,本实用新型的管夹使用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夹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管夹的A向正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管夹的B向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管夹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管夹将管子固定于圆钢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管夹将管子固定于角钢上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编号说明:10-管夹本体;20-长形物件;30-结构件;11-容纳部;12、13-夹持部;14、15-连接部;16-凹槽;17-导向斜角;18-锯齿;11a-突出部二;11b-拱形槽;11c-槽;11d-槽孔;12a、13a-突出部一;α-翻折角;H-高度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图3为管夹的一种实施例不同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管夹包括管夹本体10,管夹本体10由一块薄钢板整体冲压而成。在管夹本体10的中间设置有容纳部11,容纳部11在A向的视图呈弧形,可容纳管状长形物件20。管夹本体10的两端分别设有夹持部12和13,在容纳部11和夹持部12之间设有连接部14,在容纳部11和夹持部13之间设有连接部14。夹持部12、13用于夹持结构件30。当然,根据长形物件20的截面形状,容纳部11在A向的视图也可以呈不同的形状,这些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增加夹持部12、13与结构件30的连接宽度,使夹持更牢固,本实施例在夹持部12和13上分别设有突出部一12a和13a,突出部一12a和13a为沿着容纳部11的轴线方向突出于连接部14和15的一侧设置。为了增加管夹与长形物件20的连接宽度,使固定更稳定,本实施例在容纳部11上设有突出部二11a,突出部二11a为沿着容纳部11的轴线方向突出于连接部14和15的一侧设置。同时,突出部一12a和13a、突出部二11a在容纳部11轴线方向上位于同一侧,保证了固定时长形物件20不会发生偏转,长形物件20与结构件30之间保持垂直状态。

为了使扭转更省力,夹持更稳定,在突出部一12a、13a的根部设有开口朝向容纳部11的凹槽16,夹持部12、13与结构件30连接时,需要扭转突出部一12a、13a的根部,凹槽16的设置,使扭转时的受力面积减小。

另外,夹持部12、13于夹持部12、13和连接部14、15的连接处设有翻折,翻折朝向远离容纳部底部的方向。翻折后夹持部12、13与连接部14、15之间形成翻折角α,即翻折后夹持部12、13的自由端和连接段形成高度差H,高度差H与连接处的结构件30的截面厚度相匹配,增强了夹持时的稳定度。

图3和图4为管夹的两种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中,突出部一12a、13a朝向容纳部11的一侧设有导向斜角17,便于夹持部12、13与结构件30的连接;容纳部11设有槽11c和槽孔11d,使容纳部11更容易成型。图4中,突出部一12a、13a朝向容纳部11的一侧设有锯齿18,增加了夹持部12、13与结构件30连接时的粗糙度,使管夹的固定更稳定;容纳部11远离突出部二11a的一侧设有凸向突出部二11a的拱形槽11b,使容纳部11更容易成型。另外,也可以增加突出部一12a、13a与结构件30接触面的粗糙度等来代替锯齿18的结构,这些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管夹将管件长形物件20垂直固定于圆钢结构件30时的安装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管夹将管件长形物件20垂直固定于角钢结构件30时的安装示意图。当然,本实施例管夹可方便地安装于工字钢、槽钢、钢板等其他结构件30,也可用于固定方管、线缆等其他长形物件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夹,在安装使用时,先将管件等长形物件20与结构件30定位,弧形的容纳部11置入长形物件20,管夹两侧的夹持部12、13与结构件30接触,扭转凹槽16侧的突出部一12a、13a,使夹持部12、13扣住结构件30,此时,整个容纳部11内壁与长形物件20贴合,突出部二11a保证了长形物件20与结构件30垂直固定状态,安装完成;拆卸时,仅需朝远离结构件30的方向拉动管夹,夹持部12、13脱离结构件30,即卸下管夹。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