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轮防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9807发布日期:2018-08-14 17:51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滚轮防松结构,属于属于微电子、半导体及平板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与滚轮的无滑动装配,可以用于物料的运输、力矩的传递或者某些设备的移动。



背景技术:

在轴与滚轮的装配中,一般大量使用过盈配合,即内套的外圈直径比滚轮的内圈直径略微偏大,通过强硬的装配,从而实现轴与滚轮的基本相对位置。从而达到轴与滚轮间力矩的传递,实现滚轮的转动。通常这样的装配方式是依靠内套与滚轮间的内力实现位置的相对稳定,通过轴对内套的力矩作用,间接的作用在滚轮上,实现滚轮的滚动。再此过程中,滚轮与内套之间有相对的滑动,且随着工作时间加长,内套与滚轮的磨损逐渐严重,特别容易发生相对位移,导致打滑,使机器不能正常运转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一种滚轮防松结构,避免滚轮与内套的相对滑动,减小彼此的磨损,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也保证了滚轮与内套的使用寿命,减少经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滚轮防松结构,包括滚轮、锁死内套和卡紧内套,所述的滚轮的内圈与锁死内套的外圈相配合;所述的锁死内套,与滚轮的内圈和卡紧内套的外圈相配合;所述的卡紧内套的内圈与轴相连接,其外圈与锁死内套的内圈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滚轮上设有配合端面,所述的配合端面上设有凹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配合端面上至少设有两个对称的凹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锁死内套的外圈上设有凸台,所述的凸台与凹孔相契合,从而实现滚轮与锁死内套的锁死。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凸台至少为2个,对称分布在凸台的外圈。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锁死内套的内圈设有条状凸台和圆点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圆点凸起为2个,且对称分布在锁死内套的内圈。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夹紧内套上部设有条状开孔和两个圆点开孔,所述的条状开孔与条状凸台相配合,所述的圆点开孔与圆点凸起相配合,从而实现两个内套的固定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滚轮、锁死内套和卡紧内套均由塑料制作而成。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将传动装置原有的过盈配合变为固定连接,有效的减小了滚轮与内套的磨损,提高了传动装置的寿命,降低了设备的经济成本;此外,上述结构还能很好的保证滚轮的转动速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锁死内套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锁死内套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夹紧内套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夹紧内套的侧视图。

图中:其中,1、滚轮;2、锁死内套;3、夹紧内套;4、凹孔;5、凸台;6、条状凸台;7、圆点凸起;8、条状开孔;9、圆点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2所示,一种滚轮防松结构,包括滚轮1、锁死内套2和卡紧内套3,所述的滚轮1、锁死内套2和卡紧内套3均由塑料制作而成;所述的滚轮1的内圈与锁死内套2的外圈相配合;所述的锁死内套2,与滚轮1的内圈和卡紧内套3的外圈相配合;所述的卡紧内套3的内圈与轴相连接,其外圈与锁死内套2的内圈相配合。所述滚轮1上设有配合端面,所述的配合端面上设有凹孔4,所述的配合端面上至少设有两个对称的凹孔4。所述的锁死内套2的外圈上设有凸台5,所述的凸台5与凹孔4相契合,从而实现滚轮1与锁死内套2的锁死;所述的凸台5至少为2个,对称分布在凸台5的外圈。所述锁死内套2的内圈设有条状凸台6和圆点凸起7,所述的圆点凸起7为2个,且对称分布在锁死内套2的内圈。所述的夹紧内套3上部设有条状开孔8和两个圆点开孔8,所述的条状开孔8与条状凸台6相配合,所述的圆点开孔8与圆点凸起7相配合,从而实现两个内套的固定结合。本实用新型很好的实现了轴结构装置间力矩的传递,不仅能够进行转速的传递,而且避免了转速在传递过程中的流失,提高了传递效率,而且可以使滚轮其按其理想的转速运动。该实用新型专门用作轴与滚动部件间转速的传递,传统的滚轮与轴间的传动装置,由于会产生滑动,使滚轮的转速很难得到保证,使用该结构从而提高了装置间的传动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