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火装置容器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9850发布日期:2018-09-25 19:1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灭火装置容器阀。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实现自动感应灭火,现有的气体灭火剂驱动装置常用的是电磁型驱动装置,有些也采用电爆型驱动装置,无论是电磁型驱动装置还是电爆型驱动装置,现有技术都是通过刺破安装在灭火剂容器上的容器阀的密封结构开启灭火模式。

现有的容器阀的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图1所示,包括阀体01、阀帽02、阀芯03,阀体01设置有充气口013、进气口012、出气口011和密封口014,充气口013与出气口011相对设置,进气口012与密封口014相对设置,进气口012与充气钢瓶连接,密封口014与阀帽02连接,阀帽02与电作动器连接,因为电作动器有一定的长度,这就使得整个灭火装置的长度增加,如果是在新能源汽车等布局很紧凑的情况下,不利于现有灭火装置的安装。密封口014分别与进气口012、出气口011连通,充气口013与进气口012连通且呈90度夹角,这就使得装有现有容器阀的瓶组在充装灭火气体时阻力比较大,在内外压差不够的情况下充气很缓慢,影响该工序的速度;当提高充装外部压力时会导致充气工装整个承压等级提高,大大提高工装的制造成本;且进气口012与充气口013连通,导致灭火气体会缓慢从充气口013溢出,导致充气间隔缩短,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灭火装置容器阀,以解决充气难且安装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灭火装置容器阀,包括阀体、阀帽、阀芯,所述阀帽与所述阀体连接,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阀帽与所述阀体之间且位于所述阀体内,所述阀体还包括充气口、进气口、出气口、密封口、充气锁和密封膜片,所述充气口与所述进气口共一条轴线,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密封口共一条轴线,所述充气口、进气口、出气口、密封口相互连通,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密封口内,所述充气锁设置在所述充气口的靠外侧的一端,所述阀帽与所述阀体的所述密封口一侧连接,所述密封膜片设置在所述阀帽与所述密封口之间。进气口与充气钢瓶连接,密封口与阀帽连接,阀帽与电作动器连接,因为进气口与密封口没有设置在一条轴线上,阀帽在阀体的侧面,便于安装电作动器,同时减少灭火器的长度,缩小灭火装置占用的空间;另外,充气口与进气口在同一条轴线上且相互贯通,使得在充装灭火气体时更加流畅,不会出现阻塞等现象,避免充气时间缓慢、影响工序速度等情况的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芯由阀芯头和阀芯座连接而成,所述阀芯座的外径大于所述阀芯头的外径,所述阀芯座靠近阀帽的一端设置有容气腔。阀芯的容气腔与密封膜片结合形成密封的容气腔,在气体充装完成时,该密封的容气腔内充满高压气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芯座连接所述阀芯头的一端设置有过渡曲面,使所述阀芯座与所述阀芯头连接后形成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在气体充装完成后有效的辅助阀芯将充气口、进气口、出气口相互隔开,因为阀芯为两个部分连接而成,这就使得第一密封圈能非常方便地安装在阀芯头与阀芯座连接形成的第一环形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气口靠近所述阀芯的一端的内径与所述阀芯头的外径相等,且大于所述出气口的另一端的内径,使得阀芯与出气口刚好嵌合,形成更好的密封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膜片与所述密封口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与所述阀芯座内所述容气腔之间设置有弹簧。采用密封垫与密封膜片配合的结构,通过弹簧将密封膜片压紧在阀帽和密封垫之间,结构简单,同时起到了很好的密封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帽包括阀帽上端和阀帽下端,所述阀帽上端和所述阀帽下端相互连通并均为中空结构,所述阀帽下端与所述阀体相连且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帽上端设置有多个通气孔,多个所述通气孔与所述阀帽上端的中空结构连通且沿圆周均匀分布在所述阀帽上端上。在灭火装置启动灭火程序时,电作动器将密封膜片刺破,密封膜片与阀芯形成的容气腔内的高压气体通过多个通气孔流出,容气腔内气压减小,阀芯在充气钢瓶内的灭火气体的推动下想阀帽运动,从而进气口与出气口贯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锁的前端为半球面结构,所述充气锁中部设置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充气锁内部设置有通气道。充气锁前端的半球面结构可以在充完灭火气体后将充气口堵住,从而达到密封效果,第三密封圈作为保险实现进一步的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个用于将所属充气锁锁紧在所述阀体上的锁紧螺母,能够将充气锁进行进一步锁紧固定,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的出气口侧设置有管道接口,管道接口用于连接出气管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灭火装置容器阀,其进气口与充气钢瓶连接,密封口与阀帽连接,阀帽与电作动器连接,因为进气口与密封口没有设置在一条轴线上,阀帽在阀体的侧面,便于安装电作动器,同时减少灭火器的长度,缩小灭火装置占用的空间;另外,充气口与进气口在同一条轴线上且相互贯通,使得在充装灭火气体时更加流畅,不会出现阻塞等现象,避免充气时间缓慢、影响工序速度的情况的发生;充气完成后,阀芯将进气口与充气口隔开,避免灭火气体从充气口缓慢溢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灭火装置容器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火装置容器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帽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火装置容器阀在灭火装置上的结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2、图6所示,为了便于理解,先介绍一下灭火装置容器阀101在灭火装置中的结构关系。灭火装置包括电作动器102、灭火装置容器阀101、充气钢瓶103和虹吸管104,电作动器102与灭火装置容器阀101的阀帽2部分连接,充气钢瓶103与灭火装置容器阀101的进气口12部分连接,虹吸管104连接在灭火装置容器阀101的进气口12上并处于充气钢瓶103内部。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灭火装置容器阀101,包括阀体1、阀帽2、阀芯3,所述阀帽2与所述阀体1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螺接,所述阀芯3设置在所述阀帽2与所述阀体1之间且位于所述阀体1内,所述阀体1还包括充气口11、进气口12、出气口13、密封口14、充气锁4和密封膜片5,所述充气口11与所述进气口12共一条轴线,所述出气口13与所述密封口14共一条轴线,所述充气口11、进气口12、出气口13、密封口14相互连通,所述阀芯3设置在所述密封口14内,所述充气锁4设置在所述充气口11的靠外侧的一端,所述阀帽2与所述阀体1的所述密封口14一侧连接,所述密封膜片5设置在所述阀帽2与所述密封口14之间。进气口12与充气钢瓶103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螺接,密封口14与阀帽2连接,阀帽2与电作动器102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螺接,因为进气口12与密封口14没有设置在一条轴线上,阀帽2在阀体1的侧面,便于安装电作动器102,同时减少灭火器的长度,缩小灭火装置占用的空间;另外,充气口11与进气口12在同一条轴线上且相互贯通,使得在充装灭火气体时更加流畅,不会出现阻塞等现象,避免充气时间缓慢、影响工序速度等情况的发生。

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阀芯3由阀芯头32和阀芯座31连接而成,本实施例中优选螺接,所述阀芯座31的外径大于所述阀芯头32的外径,所述阀芯座31靠近阀帽的2一端设置有容气腔33。阀芯3的容气腔33与密封膜片5结合形成密封的高压容气腔,在气体充装完成时,该密封的高压容气腔内充满高压气体。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阀芯座31连接所述阀芯头32的一端设置有过渡曲面,使所述阀芯座31与所述阀芯头32连接后形成第一环形槽34,所述第一环形槽34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5。第一密封圈35在气体充装完成后有效的辅助阀芯3将充气口11、进气口12、出气口13相互隔开,因为阀芯3为两个部分连接而成,这就使得第一密封圈35能非常方便地安装在阀芯头32与阀芯座31连接形成的第一环形槽34内。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出气口13靠近所述阀芯3的一端的内径与所述阀芯头32的外径相等,且大于所述出气口13的另一端的内径,使得阀芯3与出气口13刚好嵌合,形成更好的密封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密封膜片5与所述密封口14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垫51,所述密封垫51与所述阀芯座31内所述容气腔33之间设置有弹簧6。采用密封垫51与密封膜片5配合的结构,通过弹簧6将密封膜片5压紧在阀帽2和密封垫51之间,结构简单,同时起到了很好的密封效果。

如图4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阀帽2包括阀帽上端21和阀帽下端22,所述阀帽上端21和所述阀帽下端22相互连通并均为中空结构,所述阀帽下端22与所述阀体1相连且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5,本实施例中优选螺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阀帽上端21设置有多个通气孔23,多个所述通气孔23与所述阀帽上端21的中空结构连通且沿圆周均匀分布在所述阀帽上端21上。在灭火装置启动灭火程序时,电作动器102将密封膜片5刺破,密封膜片5与阀芯3形成的高压容气腔内的高压气体通过多个通气孔23流出,高压容气腔内气压减小,阀芯3在充气钢瓶103内的灭火气体的推动下想阀帽2运动,从而进气口12与出气口13贯通。

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充气锁4的前端为半球面结构43,所述充气锁4中部设置有第二环形槽44,所述第二环形槽44内设置有第三密封圈41,所述充气锁4内部设置有通气道45。充气锁4前端的半球面结构43的直径大于充气口11的内径,从而可以在充完灭火气体后将充气口11堵住,从而达到密封效果,第三密封圈41作为保险实现进一步的密封。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还包括一个用于将所属充气锁4锁紧在所述阀体1上的锁紧螺母42,能够将充气锁4进行进一步锁紧固定,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阀体1的出气口13侧设置有管道接口7,管道接口7用于连接出气管道。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进气口12螺接有虹吸管104,虹吸管104延伸到充气钢瓶103底部,在喷放气体时通过压差能最大限度将气体以液态的形式喷出,提高气体的灭火性能。阀芯3与阀体1接触面增大锥度角,减少接触面积,减少摩擦力,防止电作动器102启动后阀芯3卡死。

具体工作的原理是,灭火装置充气时,锁紧螺母42松开,灭火气体经过充气锁4进入充气口11,高压将阀芯3推向阀帽2,从而充气口11与进气口12贯通,灭火气体从而进入到充气钢瓶103,一部分气体经过阀芯3与密封口14壁之间缝隙进入到阀芯3与密封膜片5组合形成的高压容气腔中,直到高压容气腔中气压迫使阀芯3移动堵住充气口11,充气过程结束,锁紧螺母42锁紧充气锁4。当灭火装置启动灭火程序时,电作动器102启动并将密封膜片5刺破,高压容气腔中高压气体流出,高压容气腔内气压极速减小,充气钢瓶103内的气体推动阀芯3向阀帽2移动,从而使进气口12与出气口13贯通,充气钢瓶103内的气体经出气口13流出,到达火灾隐患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灭火装置容器阀101,其进气口12与充气钢瓶103连接,密封口14与阀帽2连接,阀帽2与电作动器102连接,因为进气口12与密封口14没有设置在一条轴线上,阀帽2在阀体1的侧面,便于安装电作动器102,同时减少灭火器的长度,缩小灭火装置占用的空间;另外,充气口11与进气口12在同一条轴线上且相互贯通,使得在充装灭火气体时更加流畅,不会出现阻塞等现象,避免充气时间缓慢、影响工序速度的情况的发生;充气完成后,阀芯3将进气口12与充气口11隔开,避免灭火气体从充气口11缓慢溢出。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