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松螺纹副及防松螺纹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8775发布日期:2018-09-14 21:2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连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松螺纹副及防松螺纹件。



背景技术:

螺纹连接是机械、建筑、交通、航空、航天、船舶、家具等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连接方式之一,它可以产生很大的连接力,便于重复拆装,易于大批量生产,造价低。

然而,在复杂的工况条件下(振动、冲击、交变温度等),螺纹连接经常容易发生松动失效。螺纹松动不仅会降低连接力,还会诱发螺纹连接结构件(如螺栓)的整体断裂,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松螺纹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防松螺纹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防松螺纹副,包括:

第一螺纹件,所述第一螺纹件具有内孔,所述内孔的内壁面设有沿其螺旋线延伸的第一螺纹牙;

第二螺纹件,所述第二螺纹件具有杆状结构,所述杆状结构的外壁面设有沿其螺旋线延伸且与所述第一螺纹牙对应的第二螺纹牙,所述第二螺纹件与所述第一螺纹件实现螺纹连接;

在所述第一螺纹件朝向所述第二螺纹件拧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螺纹牙和所述第二螺纹牙互相挤压的一侧分别形成为承力配合面,所述第一螺纹牙和所述第二螺纹牙的与所述承力配合面相对的一侧分别形成为非承力配合区域,所述第一螺纹件和所述第二螺纹件的所述承力配合面和所述非承力配合区域(包括第一螺纹件的承力配合面、第一螺纹件的非承力配合区域、第二螺纹件的承力配合面、第二螺纹件的非承力配合区域)的至少一个上设有限位部以限制所述第一螺纹件和所述第二螺纹件间的径向错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件和/或所述第二螺纹件的所述承力配合面上设有所述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件和所述第二螺纹件中的一个上设有所述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牙的所述承力配合面上设有所述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形成为朝向所述第二螺纹牙的所述承力配合面突出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在所述第一螺纹件与所述第二螺纹件拧紧时挤压所述第二螺纹牙的所述承力配合面以形成凹槽,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槽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螺纹件和所述第二螺纹件间的径向错动。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为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件和所述第二螺纹件上分别设有所述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包括设在所述第一螺纹件上的第一配合部和设在所述第二螺纹件上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螺纹件和所述第二螺纹件间的径向错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合部形成为设在所述第一螺纹牙上的凸起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形成为设在所述第二螺纹牙上的凹槽,所述凸起部卡接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合部形成为设在所述第一螺纹牙上的凹槽,所述第二配合部形成为设在所述第二螺纹牙上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卡接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合部分别形成为设在所述第一螺纹牙上的凸起部和凹槽,所述第二配合部分别形成为设在所述第二螺纹牙上的凹槽和凸起部,所述第一螺纹牙的所述凸起部卡接在所述第二螺纹牙的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螺纹牙的所述凸起部卡接在所述第一螺纹牙的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和与之配合的所述凹槽之间存在配合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和与之配合的所述凹槽的形状相对应且所述凸起部和与之配合的所述凹槽紧密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凹槽为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合部形成为设在所述第一螺纹件上的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形成为设在所述第二螺纹件上的第二台阶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台阶部为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件和/或所述第二螺纹件的所述非承力配合区域上设有所述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件和所述第二螺纹件的所述非承力配合区域上设有所述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包括设在所述第一螺纹件上的第三配合部和设在所述第二螺纹件上的第四配合部,所述第三配合部与所述第四配合部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螺纹件和所述第二螺纹件间的径向错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配合部形成为设在所述第一螺纹牙上的凸起部,所述第四配合部形成为设在所述第二螺纹牙上的凹槽,所述凸起部卡接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配合部形成为设在所述第一螺纹牙上的凹槽,所述第四配合部形成为设在所述第二螺纹牙上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卡接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配合部分别形成为设在所述第一螺纹牙上的凸起部和凹槽,所述第四配合部分别形成为设在所述第二螺纹牙上的凹槽和凸起部,所述第一螺纹牙的所述凸起部卡接在所述第二螺纹牙的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螺纹牙的所述凸起部卡接在所述第一螺纹牙的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和与之配合的所述凹槽之间存在配合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和与之配合的所述凹槽的形状相对应且所述凸起部和与之配合的所述凹槽紧密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凹槽为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件和/或所述第二螺纹件的所述承力配合面和非承力配合区域上分别设有所述限位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防松螺纹件,包括所有符合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所述第一螺纹件或所述第二螺纹件的所述承力配合面和/或所述非承力配合区域上设有所述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防松螺纹件形成为所述第一螺纹件,所述第一螺纹件的所述承力配合面和/或所述非承力配合区域上设有所述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防松螺纹件形成为所述第二螺纹件,所述第二螺纹件的所述承力配合面和/或所述非承力配合区域上设有所述限位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松螺纹副,通过在第一螺纹件第二螺纹件的承力配合面和非承力配合区域的至少一个上设置限位部,有效防止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间的螺纹配合面的径向错动,提高防松螺纹副连接的紧固性,该防松螺纹副拆卸方便,便于重复使用,且该防松螺纹副疲劳强度高,拧紧力矩适中,应用范围广。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松螺纹件,可以配合成套使用,组成上述防松螺纹副,也可以各自分别独立构成防松结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松螺纹副的一个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松螺纹副的另一个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防松螺纹副的一个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防松螺纹副的另一个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防松螺纹副的另一个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防松螺纹副的另一个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防松螺纹副的另一个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防松螺纹副的另一个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防松螺纹副的另一个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防松螺纹副的另一个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防松螺纹副的另一个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防松螺纹副的又一个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防松螺纹副的再一个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防松螺纹副的剖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防松螺纹副的一个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防松螺纹副的另一个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防松螺纹副的又一个剖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防松螺纹副的剖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防松螺纹副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防松螺纹副100;

第一螺纹件10;

第二螺纹件20;

凸起部30;

凹槽40;

第一台阶部50;

第二台阶部60;

配合间隙7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防松螺纹副100。

如图1至图2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松螺纹副100,包括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

具体而言,第一螺纹件10具有内孔,内孔的内壁面设有沿螺旋线延伸的第一螺纹牙,第二螺纹件20具有杆状结构,第二螺纹件20的杆状结构的外壁面设有沿螺旋线延伸且与第一螺纹牙对应的第二螺纹牙,第二螺纹件20与第一螺纹件10实现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件10朝向第二螺纹件20拧紧的方向上,第一螺纹牙和第二螺纹牙互相挤压的一侧分别形成为承力配合面,第一螺纹牙和第二螺纹牙的与承力配合面相对的一侧分别形成为非承力配合区域,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的承力配合面和非承力配合区域(包括第一螺纹件10的承力配合面、第一螺纹件10的非承力配合区域、第二螺纹件20的承力配合面、第二螺纹件20的非承力配合区域)的至少一个上设有限位部以限制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间的径向错动。

换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松螺纹副100主要由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组成。第一螺纹件10上可以加工有内孔,内孔的内壁面可以加工有沿螺旋线延伸的第一螺纹牙。第二螺纹件20上可以加工有杆状结构,第二螺纹件20的杆状结构的外壁面可以加工有沿螺旋线延伸的第二螺纹牙,第二螺纹牙可以和第一螺纹牙相互对应。

第二螺纹件20可以和第一螺纹件10实现螺纹连接,防松螺纹副100在拧紧的过程中,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之间可以形成相互作用力,该作用力可以包括压力和摩擦力。此时,第一螺纹件10在朝向第二螺纹件20拧紧的方向上,第一螺纹牙和第二螺纹牙互相挤压的一侧可以分别形成为承力配合面,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力主要产生在承力配合面上。

第一螺纹牙和第二螺纹牙的与承力配合面相对的一侧可以分别形成为非承力配合区域。在非承力配合区域上,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之间可以有几何上的配合关系,但是可以不产生明显的相互作用力。并且,在非承力配合区域上,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之间可以不产生物理接触,可以保留一定的配合间隙70。

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的承力配合面和非承力配合区域的至少一个上可以加工有限位部,通过加工限位部可以限制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间的径向错动。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螺纹是指在圆柱、圆锥或其它回转体表面上,具有某种牙型、沿螺旋线周期性凸起的牙体。螺纹牙型是指在过上述圆柱、圆锥或其它回转体的轴线的平面内的螺纹截面轮廓形状。常规的螺纹牙型有:三角形、梯形、矩形、锯齿形等。螺纹可以是左旋的,也可以是右旋的,可以是单线程的,也可以是多线程的。

螺纹副通常包括内螺纹和外螺纹(简称内外螺纹),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螺纹副包括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其中,第一螺纹件10上设在内孔(内孔为圆柱、圆锥或其它回转体)壁面的螺纹即可表示为内螺纹,第二螺纹件20上设在杆状结构(杆状结构为圆柱、圆锥或其它回转体)外表面的螺纹表示为外螺纹。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所包含圆柱、圆锥或其它回转体特征的中轴线分别称为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的轴线,在理想情况下,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的轴线重合。垂直于第一螺纹件10轴线的方向被称为第一螺纹件10的径向方向,垂直于第二螺纹件20轴线的方向被称为第二螺纹件20的径向方向。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螺纹件10可代表含有内螺纹的完整零件,如螺母、螺帽等,也可代表复杂结构上含有内螺纹特征的局部区域,比如发动机缸体上的加工有内螺纹的局部区域,或在大型桥梁结构上加工有内螺纹的局部区域等,都可被视为第一螺纹件10,总之,无论是一个完整的零件,还是一个结构上的局部区域,只要含有了内螺纹特征,都可被视为第一螺纹件10。同时,第二螺纹件20可代表含有外螺纹的完整零件,如螺栓、螺钉等,也可代表复杂结构上含有外螺纹特征的局部区域,比如一些发动机主轴上加工有外螺纹的端部区域等,也可被视为第二螺纹件20,总之,无论是一个完整的零件,还是一个结构上的局部区域,只要包含了外螺纹特征,都可被视为第二螺纹件20。

螺纹副在拧紧以后,内外螺纹牙间会形成相互的作用力,包括压力和摩擦力。螺纹副拧紧以后,内螺纹牙和外螺纹牙会形成承力配合面,内外螺纹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产生在承力配合面上。

螺纹副拧紧以后,在承力配合面之外,内外螺纹的与承力配合面相对的一侧称为非承力配合区域。在非承力配合区域,内外螺纹之间有几何上的配合关系,但并不一定产生明显的相互作用力。在非承力配合区域,内外螺纹之间可以不产生物理接触,而是保留一定的配合间隙7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承力配合面又称螺纹配合面,或简称配合面。常规内外螺纹相配合所形成的配合面通常是平面,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螺纹牙所构成的螺纹副,其配合面可以是曲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径向错动,其效果大致可以使第一螺纹件10的轴线和第二螺纹件20的轴线偏离正常的重合位置。或者说,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径向错动,其效果大致可以使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在垂直于二者轴线的方向上产生错动,或称横向错动。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松螺纹副100,通过在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的承力配合面和非承力配合区域的至少一个上设置限位部,有效防止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间的径向错动,提高防松螺纹副100连接的紧固性,该防松螺纹副100拆卸方便,便于重复使用,且该防松螺纹副100疲劳强度高,拧紧力矩适中,应用范围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螺纹件10和/或第二螺纹件20的承力配合面上设有限位部。

也就是说,限位部可以加工在第一螺纹件10的承力配合面上,也可以加工在第二螺纹件20的承力配合面上。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的承力配合面上还可以同时加工限位部,有效防止防松螺纹副100产生径向错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中的一个上设有限位部。

换句话说,限位部可以加工在第一螺纹件10的承力配合面上或者可以加工在第二螺纹件20的承力配合面上,达到抑制防松螺纹副100径向错动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上设有限位部。

也就是说,第二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可以加工成平面、曲面或其它形状,限位部可以加工在第一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上。防松螺纹副100在拧紧的过程中,限位部可以挤压第二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使第二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产生变形,保证第一螺纹牙和第二螺纹牙在承力配合面上实现嵌套配合,达到抑制防松螺纹副100径向错动的目的。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2和图3所示,限位部形成为朝向第二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突出的凸起部30,凸起部30在第一螺纹件10与第二螺纹件20拧紧时挤压第二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以形成凹槽40,凸起部30与凹槽40配合以限制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间的径向错动。

换句话说,限位部可以加工成凸起部30,凸起部30可以朝向第二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突出。第一螺纹件10与第二螺纹件20拧紧时,凸起部30可以挤压第二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使第二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产生凹状变形以形成凹槽40。凸起部30可以和凹槽40相配合,限制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间的径向错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凸起部30为一个。

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第一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上可以加工有一个凸起部30,通过加工一个凸起部30就能达到限制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间的径向错动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凸起部30为多个。

换句话说,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上可以加工有多个凸起部30,多个凸起部30之间可以间隔开均匀分布,可以非均匀分布,凸起部30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没有固定的限制,凸起部30在承力配合面上的分布可以是周期性的,可以是非周期性的,只要可以对防松螺纹副100的径向错动起到抑制效果的,均属于有效设计,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松螺纹副100的保护范围。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凸起部30的端面形成为圆弧形或角状。

如图1至图3所示,凸起部30的端面可以加工成圆弧形或角状,当然,凸起部30的具体形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单一的弧线式、尖角式或着其它的形状,凸起部30的具体形状还可以为多种不同形状的混合体,凸起部30的具体形状只要可以对防松螺纹副100的径向错动起到抑制效果的,均属于有效设计,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松螺纹副100的保护范围。

换句话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内外螺纹牙中的一个采用常规牙型,另外一个包含凸状特征。在螺纹副拧紧时,凸状特征挤压所对应的螺纹牙表面,使所对应的螺纹牙表面上产生凹状变形,凸状特征和凹状变形区域相接触,所在配合面为承力配合面,凸状特征和凹状变形实现嵌套配合,达到抑制螺纹副径向错动的目的。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凸状特征的形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弧线式、尖角式等,也可以是多种形状相混合。此设计对凸状特征的形状并没有限制,只要能够对径向错动产生抑制效果都属于有效设计。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凸状特征在螺纹配合面上的位置和数量并没有固定的限制,凸状特征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是非周期性的,只要可以对径向错动起到抑制效果都属于有效的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4至图15所示,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上分别设有限位部。

换句话说,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的承力配合面上可以分别加工限位部,通过第一螺纹件10的限位部和第二螺纹件20的限位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有效防止防松螺纹副100产生径向错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限位部包括设在第一螺纹件10的螺纹配合面上的第一配合部和设在第二螺纹件20的螺纹配合面上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配合以限制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间的径向错动。

也就是说,限位部主要包括加工在第一螺纹件10的螺纹配合面上的第一配合部和加工在第二螺纹件20的螺纹配合面上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可以和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限制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间的径向错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4至图9所示,第一配合部形成为设在第一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第二配合部形成为设在第二螺纹牙上的凹槽40,凸起部30卡接在凹槽40内。

换句话说,第一配合部可以加工成在第一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第二配合部可以加工成在第二螺纹牙上的凹槽40,凸起部30可以卡接在凹槽40内,凸起部30和凹槽40的相互嵌套配合可以对防松螺纹副100的径向错动产生抑制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10所示,第一配合部形成为设在第一螺纹牙上的凹槽40,第二配合部形成为设在第二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凸起部30卡接在凹槽40内。

换句话说,第一配合部可以加工成在第一螺纹牙上的凹槽40,第二配合部可以加工成在第二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凸起部30可以卡接在凹槽40内,凸起部30和凹槽40的相互嵌套配合可以对防松螺纹副100的径向错动产生抑制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凸起部30为一个。

也就是说,具体如图8所示,第一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上可以加工有一个的凸起部30,同时第二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上可以加工有一个与凸起部30配合的凹槽40。或者,具体如图10所示,第二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上可以加工有一个的凸起部30,同时第一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上可以加工有一个与凸起部30配合的凹槽40。通过在第一螺纹牙和第二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分别加工一个凸起部30和凹槽40就能达到限制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间径向错动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凸起部30和凹槽40均为多个。

换句话说,具体如图4,图5和图9所示,第一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上可以加工有多个相同尺寸或多个不同尺寸的凸起部30,第二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上可以加工有多个分别与第一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配合的凹槽40。或者,第二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上可以加工有多个相同尺寸或多个不同尺寸的凸起部30,第一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上可以加工有多个分别与第二螺纹牙上凸起部30配合的凹槽40。凸起部30和凹槽40的位置以及数量可以没有固定的限制,凸起部30和凹槽40分别在承力配合面上的分布可以是周期性的,可以是非周期性的,只要可以对防松螺纹副100的径向错动起到抑制效果,均属于有效设计,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松螺纹副100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11至图15所示,第一螺纹牙上的第一配合部可以同时包含凸起部30和凹槽40,第二螺纹牙上的第二配合部可以同时包含与第一配合部相配合的凹槽40和凸起部30。

换句话说,第一配合部可以加工成在第一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和凹槽40,第二配合部可以加工成在第二螺纹牙上的凹槽40和凸起部30,第一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可以卡接在第二螺纹牙上的凹槽40内,第二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也可以卡接在第一螺纹牙上的凹槽40内,第一螺纹牙和第二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和凹槽40的相互嵌套配合可以对防松螺纹副100的径向错动产生抑制效果。第一螺纹牙和第二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和凹槽40的位置以及数量可以没有固定的限制,凸起部30和凹槽40分别在承力配合面上的分布可以是周期性的,可以是非周期性的,只要可以对防松螺纹副100的径向错动起到抑制效果,均属于有效设计,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松螺纹副100的保护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凸起部30和与之配合的凹槽40之间存在配合间隙70。

也就是说,如图15所示,凸起部30的尺寸大小可以和与之配合的凹槽40的尺寸大小不一致,使凸起部30和与之配合的凹槽40之间配合时存在配合间隙70。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凸起部30和与之配合的凹槽40的形状相对应且凸起部30和与之配合的凹槽40紧密配合。

换句话说,凸起部30可以和与之配合的凹槽40的形状相对应,凸起部30和与之配合的凹槽40之间可以形成紧密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凸起部30和凹槽40分别形成为三角形、矩形、梯形、曲线形、钩形、折线形或不规则形状。

如图4至图15所示,凸起部30和凹槽40可以分别加工成三角形、矩形、梯形、曲线形、钩形、折线形或不规则形状,凸起部30和凹槽40的形状还可以加工成多种形状的混合体。凸起部30和凹槽40的具体形状只要可以对防松螺纹副100的径向错动起到抑制效果,均属于有效设计,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松螺纹副100的保护范围。

也就是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内螺纹牙和外螺纹牙分别含有彼此嵌套的凸状特征和凹状特征(即一个含有凸状特征,另一个含有对应的凹状特征),或内螺纹牙和外螺纹牙分别同时含有彼此嵌套的凸状特征和凹状特征(即内螺纹牙同时含有凸状特征和凹状特征,外螺纹牙同时含有与内螺纹牙相配合的凹状特征和凸状特征),凸状特征和凹状特征简称凸凹特征,内外螺纹牙上凸凹特征的彼此嵌套配合可以对径向错动产生抑制效果。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凸凹特征的形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三角形、矩形、梯形、曲线形、钩形、折线形或不规则形状,也可以是多种形状相混合。此设计方法对凸凹特征的形状并没有限制,只要能够对径向错动产生抑制效果都属于有效设计。

其中,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凸凹特征应承受内外螺纹间的主要相互作用力,因此承力配合面会存在于凸凹特征所在区域。凸特征的几何尺寸和与之配合的凹特征的几何尺寸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当二者不一致时,内螺纹牙和外螺纹牙之间可以形成间断的接触区域,但这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设计方法的核心原则,即只要能够对螺纹副的径向错动产生抑制效果都属于有效设计。

另外,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凸凹特征在螺纹配合面上的位置和数量并没有固定的限制,凸凹特征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是非周期性的,只要可以对防松螺纹副100的径向错动起到抑制效果都属于有效的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形成为设在第一螺纹件10上的第一台阶部50,第二配合部形成为设在第二螺纹件20上的第二台阶部60。通过第一台阶部50和第二台阶部60之间的配合,可以有效避免防松螺纹副100产生径向错动。

换句话说,如图16至图18所示,第一台阶部50可以加工成台阶状,第二台阶部60也可以加工成台阶状,通过第一台阶部50和第二台阶部60的相互嵌套配合,能够对防松螺纹副100的径向错动产生抑制效果。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台阶部50为一个或多个,多个第一台阶部50间隔开均匀分布或不均匀分布,第二台阶部60为一个或多个,多个第二台阶部60间隔开均匀分布或不均匀分布。

也就是说,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一配合部上的第一台阶部50可以加工成一个或多个,多个第一台阶部50可以间隔开均匀分布或不均匀分布,第二配合部上的第二台阶部60可以加工成一个或多个,多个第二台阶部60可以间隔开均匀分布或不均匀分布,通过第一台阶部50和第二台阶部60之间的相互嵌套,能够有效避免防松螺纹副100产生径向错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台阶部50和第二台阶部60之间存在配合间隙70。

也就是说,如图18所示,第一台阶部50的尺寸大小可以和第二台阶部60的尺寸大小不一致,使第一台阶部50和第二台阶部60之间配合时存在配合间隙70。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台阶部50和第二台阶部60的形状相对应且紧密配合。

换句话说,第一台阶部50可以和第二台阶部60的形状相对应,第一台阶部50与第二台阶部60之间可以形成紧密配合。

也就是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内螺纹牙和外螺纹牙分别含有彼此嵌套的台阶状特征,台阶状特征的嵌套配合可以对径向错动产生抑制效果。此设计方法对台阶状特征的具体形状并没有限制,只要能够对防松螺纹副100的径向错动产生抑制效果都属于有效设计。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台阶状特征应承受内外螺纹间的主要相互作用力,因此承力配合面会存在于台阶状特征所在区域。内螺纹牙上台阶状特征的几何尺寸和外螺纹牙上台阶状特征的几何尺寸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当二者不一致时,内螺纹牙和外螺纹牙可以形成间断的接触区域,但这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设计方法的核心原则,即只要能够对螺纹副的径向错动产生抑制效果都属于有效设计。

另外,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台阶状特征在螺纹配合面上的位置和数量并没有固定的限制,台阶状特征可以是单个台阶,也可以是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多个台阶,只要可以对径向错动起到抑制效果都属于有效的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螺纹件10和/或第二螺纹件20的非承力配合区域上设有限位部。

换句话说,限位部可以加工在第一螺纹件10的非承力配合区域上,也可以加工在第二螺纹件20的非承力配合区域上。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的非承力配合区域上还可以同时加工限位部,有效防止防松螺纹副100拧紧时产生径向错动。非承力配合区域上的限位部加工的形状和个数没有具体的限制,只要可以对径向错动起到抑制效果都属于有效的设计。非承力配合区域上的限位部加工的形状和个数可以和承力配合面上的限位部加工的形状和个数类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具体如图19所示,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的非承力配合区域上分别设有限位部。

也就是说,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的非承力配合区域上可以分别加工限位部,通过第一螺纹件10的限位部和第二螺纹件20的限位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有效防止防松螺纹副100产生径向错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限位部包括设在第一螺纹件10的非承力配合区域上的第三配合部和设在第二螺纹件20的非承力配合区域上的第四配合部,第三配合部与第四配合部配合以限制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间的径向错动。

第三配合部可以形成为设在所述第一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第四配合部可以形成为设在所述第二螺纹牙上的凹槽40,凸起部30卡接在凹槽40内。

第三配合部也可以形成为设在所述第一螺纹牙上的凹槽40,第四配合部也可以形成为设在所述第二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凸起部30卡接在凹槽40内。

第三配合部还可以分别形成为设在所述第一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和凹槽40,第四配合部还可以分别形成为设在所述第二螺纹牙上的凹槽40和凸起部30,第一螺纹牙的凸起部30卡接在第二螺纹牙的凹槽40内,第二螺纹牙的凸起部30卡接在第一螺纹牙的凹槽40内。

换句话说,限位部可以包括加工在第一螺纹件10的非承力配合区域上的第三配合部和加工在第二螺纹件20的非承力配合区域上的第四配合部,第三配合部与第四配合部可以相互配合,以限制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间的径向错动。

其中,第三配合部和第四配合部的具体设计可以大致类似于前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的设计。

换句话说,非承力配合区域上的第三配合部的设计可以大致类似于承力配合面上的第一配合部的设计,非承力配合区域上的第四配合部的设计可以大致类似于承力配合面上的第二配合部的设计,第三配合部和第四配合部的具体设计没有明确的限制,只要可以起到限制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间的径向错动效果的,都属于有效的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19所示,第三配合部形成为设在第一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第四配合部形成为设在第二螺纹牙上的凹槽40,凸起部30卡接在凹槽40内。

换句话说,第三配合部可以加工成在第一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第四配合部可以加工成在第二螺纹牙上的凹槽40,凸起部30可以卡接在凹槽40内,凸起部30和凹槽40的相互嵌套配合可以对防松螺纹副100的径向错动产生抑制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螺纹件10和/或第二螺纹件20的承力配合面和非承力配合区域上分别设有限位部。

换句话说,第一螺纹件10的承力配合面和非承力配合区域上可以同时加工有限位部,第二螺纹件20的承力配合面和非承力配合区域上也可以同时加工有限位部。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的承力配合面和非承力配合区域上还可以同时加工限位部,有效防止防松螺纹副100拧紧时产生径向错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的承力配合面和非承力配合区域上分别设有限位部。

也就是说,在图20中,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的承力配合面可以分别加工有限位部。通过在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的承力配合面和非承力配合区域上分别加工限位部,承力配合面上的限位部分别形成为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非承力配合区域上的限位部分别形成为第三配合部和第四配合部。其中,第一配合部可以加工成第一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第二配合部可以加工成第二螺纹牙上的凹槽40,第三配合部可以加工成第一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第四配合部可以加工成第二螺纹牙上的凹槽40,承力配合面和非承力配合区域上的凸起部30和凹槽40可以相互嵌套,进一步抑制防松螺纹副10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径向错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螺纹牙和第二螺纹牙的截面分别大致形成为三角形、梯形、矩形或锯齿形,其上包含所述限位部。

换句话说,第一螺纹牙和第二螺纹牙的截面可以分别大致加工成三角形、梯形、矩形或锯齿形,其上可以包含所述限位部。当然,第一螺纹牙和第二螺纹牙的具体形状并不限于上述描述的几种形状,只要可以对防松螺纹副100的径向错动起到抑制效果的,均属于有效设计,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松螺纹副100的保护范围。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松螺纹副100,通过在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的承力配合面和非承力配合区域的至少一个上设置限位部,有效防止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间的径向错动,提高防松螺纹副100连接的紧固性,该防松螺纹副100拆卸方便,便于重复使用,且该防松螺纹副100疲劳强度高,拧紧力矩适中,应用范围广。

下面基于上述实施例的防松螺纹副100,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防松螺纹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松螺纹件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防松螺纹副100中的所有设有所述限位部的第一螺纹件10和所有设有所述限位部的第二螺纹件20。也就是说,防松螺纹件可由设有所述限位部的第一螺纹件10构成,也可由设有所述限位部的第二螺纹件20构成。可选地,当防松螺纹件由第一螺纹件10构成时,第一螺纹件10的承力配合面和/或非承力配合区域上设有限位部;当防松螺纹件由第二螺纹件20构成时,第二螺纹件20的承力配合面和/或非承力配合区域上设有限位部。

换句话说,构成上述防松螺纹副100的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如果其上设有所述的限位部,均被称为防松螺纹件,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防松螺纹件可以是含有螺纹特征(内螺纹或外螺纹)的完整零件,如螺母、螺帽、螺栓、螺钉等,也可以是复杂结构上含有螺纹特征(内螺纹或外螺纹)的局部区域,比如发动机缸体上的加工有内螺纹的局部区域,或发动机主轴上加工有外螺纹的端部区域等。

由第一螺纹件10构成的防松螺纹件和由第二螺纹件20构成的防松螺纹件可以配合成套使用,组成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松螺纹副100。由第一螺纹件10构成的防松螺纹件和由第二螺纹件20构成的防松螺纹件也可以各自分别独立构成防松结构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含凸起部30(在承力配合面和/或非承力配合区域上)的第一螺纹件10可以形成为独立的螺母结构,该独立的螺母结构即可构成防松螺纹件,可以与普通的螺杆配合,通过螺母上的限位部限制螺杆和螺母的径向错动,图1至图3中的第一螺纹件10即为符合该实施例的防松螺纹件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包含凸起部30(在承力配合面和/或非承力配合区域上)的第二螺纹件20可以形成为独立的螺杆结构,该独立的螺杆结构即可构成防松螺纹件,可以与普通的螺母配合,通过螺杆上的限位部限制螺杆和螺母的径向错动。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含凸起部30和/或凹槽40(在承力配合面和/或非承力配合区域上)的第二螺纹件20也可以形成为独立的自攻螺纹结构,该独立自攻螺纹结构即可构成防松螺纹件,可以直接拧入待安装部位,例如木头、塑料、软金属材料、墙壁等,通过挤压等作用,在待安装部位内部大致形成内螺纹特征(此时待安装部位起到第一螺纹件的作用),实现与自攻螺纹结构上的外螺纹的配合,此时自攻螺纹结构上的限位部可以起到限制自攻螺纹结构和待安装部位的径向错动的作用,从而保证安装稳定性。

所有上述防松螺纹副100中的设有限位部的第一螺纹件10和设有限位部的第二螺纹件20均可构成所述的防松螺纹件,具体结构和上述防松螺纹副100中的相关描述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防松螺纹副100。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防松螺纹副100主要由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组成。第一螺纹件10可以加工有内孔,内孔的内壁面可以加工有沿螺旋线延伸的第一螺纹牙。第二螺纹件20可以大致加工成杆状,第二螺纹件20的外壁面可以加工有沿螺旋线延伸的第二螺纹牙,第二螺纹牙可以和第一螺纹牙相互对应。在本实施例1中,以第一螺纹件10相对于第二螺纹件20向左拧紧,形成承力配合面和非承力配合区域。

第二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可以加工成平面、曲面或其他形状,限位部可以加工在第一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上,限位部可以形成为朝向第二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突出的凸起部30,凸起部30在第一螺纹牙上加工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凸起部30的形状可以弧线式或尖角式。防松螺纹副100在拧紧的过程中,凸起部30可以挤压第二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使第二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产生变形,保证第一螺纹牙和第二螺纹牙在承力配合面上实现嵌套配合,达到抑制防松螺纹副100的承力配合面径向错动的目的。

实施例2

如图4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2中的防松螺纹副100的主要结构基本和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本实施例2中,以第一螺纹件10相对于第二螺纹件20向左拧紧,形成承力配合面和非承力配合区域。第一螺纹牙和第二螺纹牙的承力配合面上均设有限位部,分别为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其中,第一配合部可以加工成第一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第二配合部可以加工成第二螺纹牙上的凹槽40,凸起部30和凹槽40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凸起部30的形状可以加工成三角形、矩形、梯形、曲线形、钩形、折线形或不规则形状,凸起部30的形状还可以加工成多种形状的混合体。并且,在图11至14中,第一配合部可以加工成在第一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和凹槽40,第二配合部可以加工成在第二螺纹牙上的凹槽40和凸起部30,第一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可以卡接在第二螺纹牙上的凹槽40内,第二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也可以卡接在第一螺纹牙上的凹槽40内。当然,凸起部30的具体形状只要可以对防松螺纹副100的径向错动起到抑制效果的,均属于有效设计,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松螺纹副100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3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3中的防松螺纹副100的主要结构基本和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本实施例3中,以第一螺纹件10相对于第二螺纹件20向左拧紧,形成承力配合面和非承力配合区域。第一配合部可以加工成在第一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和凹槽40,第二配合部可以加工成在第二螺纹牙上的凹槽40和凸起部30,第一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可以卡接在第二螺纹牙上的凹槽40内,第二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也可以卡接在第一螺纹牙上的凹槽40内,限制防松螺纹副100的径向错动。凸起部30的尺寸大小可以和凹槽40的尺寸大小不一致,使凸起部30和凹槽40之间配合时存在配合间隙70。

实施例4

如图16至图18所示,本实施例4中防松螺纹副100的主要结构基本和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本实施例4中,以第一螺纹件10相对于第二螺纹件20向左拧紧,形成承力配合面和非承力配合区域。第一配合部加工成第一螺纹件上10的第一台阶部50,第二配合部加工成在第二螺纹件20上的第二台阶部60。第一台阶部50的形状可以加工成台阶状,第一台阶部50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第一台阶部50和第二台阶部60之间实现配合,以限制防松螺纹副100的径向错动。每个第一台阶部50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台阶部50也可以和第二台阶部60之间配合形成有配合间隙70。

实施例5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5中防松螺纹副100的主要结构基本和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本实施例5中,以第一螺纹件10相对于第二螺纹件20向左拧紧,形成承力配合面和非承力配合区域,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的非承力配合区域上可以分别加工限位部,分别为第三配合部和第四配合部,其中,第三配合部可以加工成第一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第四配合部可以加工成第二螺纹牙上的凹槽40。通过第一螺纹件10的限位部和第二螺纹件20的限位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有效限制防松螺纹副100的径向错动。

实施例6

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6中防松螺纹副100的主要结构基本和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本实施例6中,以第一螺纹件10相对于第二螺纹件20向左拧紧,形成承力配合面和非承力配合区域,第一螺纹件10和第二螺纹件20的承力配合面和非承力配合区域上可以分别加工限位部,承力配合面上的限位部分别为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非承力配合区域上的限位部分别为第三配合部和第四配合部。其中,第一配合部可以加工成第一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第二配合部可以加工成第二螺纹牙上的凹槽40,第三配合部可以加工成第一螺纹牙上的凸起部30,第四配合部可以加工成第二螺纹牙上的凹槽40,承力配合面和非承力配合区域上的凸起部30和凹槽40可以相互嵌套,有效限制防松螺纹副100的径向错动。

以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6中所有设有限位部的第一螺纹件10和设有限位部的第二螺纹件20均可作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松螺纹件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