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桥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3038发布日期:2018-11-09 18:19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车桥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桥总成。

背景技术

车桥总成具有车桥轴、收纳车桥轴的车桥壳体。车桥壳体内填充有用于润滑齿轮等旋转体以及车桥轴的润滑油。

在运行条件较为恶劣的现场,由于旋转体等发热,容易产生润滑油过热的问题。因此,为了冷却润滑油,有时会将在车桥壳体内循环润滑油的装置搭载到车桥总成中。但是,为了使润滑油循环而安装泵等动力装置,则会造成成本增大的问题。

因此,提出不使用动力装置,将循环润滑油的循环回路安装到车桥总成中。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桥装置中,润滑回路具有配置在斜齿轮的上方的暂时保持箱、安装在差速器主体上部的开口、连接于开口的向下倾斜的管路。管路连通左右车桥壳体的内部。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桥装置中,润滑油通过差速器主体内的斜齿轮向上方飞溅,积存到暂时保持箱。润滑油开口通过管路流入左右车桥壳体的内部。左右车桥壳体的内部空间与差速器主体的内部空间连通。因此,润滑油通过左右车桥壳体的内部返回差速器主体的内部。像这样,通过润滑油在车桥壳体内循环,能够抑制润滑油过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4082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桥装置中,润滑油通过斜齿轮向上方飞溅,利用飞溅的润滑油的重力势能使润滑油循环。因此,能量的损失是较大的问题。另外,还具有难以在不使装置大型化的前提下增大循环的润滑油的流量,相对于装置的大小,润滑油的冷却效果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降低能量损失的同时,能够抑制大型化并提高润滑油的冷却效果的车桥总成。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中一个实施方式的车桥总成,具有第一车桥轴、车桥壳体、第一入口端口、第一出口端口和第一油路。车桥壳体具有第一壳体部、凸缘部、中央壳体部。第一壳体部包括配置有第一车桥轴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空间。凸缘部与第一空间邻接,并包括连通孔。中央壳体部包括由第一空间与凸缘部的连通孔连接的中央空间。第一入口端口在中央空间内配置在比第一车桥轴的轴线靠近下方的位置。第一出口端口配置在第一空间内。第一油路从第一入口端口延伸至第一出口端口。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桥总成中,中央空间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一入口端口、第一油路以及第一出口端口向第一空间流动。由于第一空间与中央空间连通,所以润滑油从第一空间返回中央空间。像这样,通过使润滑油循环,能够提高润滑油的冷却效果。另外,由于第一入口端口在中央空间内配置在比第一车桥轴的轴线靠近下方的位置,润滑油从第一入口端口流入油路。因此,相较于使润滑油飞溅并利用其重力势能的情况,能够降低能量损失。另外,由于无需使润滑油飞溅,所以能够抑制车桥总成的大型化,提高润滑油的冷却效果。

第一出口端口也可以配置在比第一车桥轴的轴线靠近下方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使润滑油高效率地从第一出口端口流入第一空间内。

车桥总成还可以具有配置在中央空间内的旋转体。第一入口端口也可以与旋转体邻接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将润滑油高效地排出。另外,能够有效地使易产生高温的旋转体周围的润滑油冷却。

第一入口端口也可以设置为面对位于比旋转体更靠近径向外侧的位置的空间。在该情况下,能够将润滑油高效地排出。另外,能够有效地使易产生高温的旋转体周围的润滑油冷却。

旋转体可以是斜齿轮。在该情况下,能够将润滑油高效地排出。另外,能够有效地使易产生高温的斜齿轮周围的润滑油冷却。

旋转体可以是制动盘。在该情况下,能够将润滑油高效地排出。另外,能够有效地使易产生高温的制动盘周围的润滑油冷却。

第一油路可以配置在车桥壳体的内部。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抑制车桥总成的大型化。

第一油路可以配置在车桥壳体的外部。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润滑油的冷却效果。

车桥总成可以进一步具有第二入口端口、第二出口端口、第二油路、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第二入口端口可以在中央空间内配置在比第一车桥轴的轴线更靠近下方的位置。第二出口端口可以配置在第一空间内。第二油路可以从第二入口端口延伸至第二出口端口。第一旋转体可以配置在中央空间内。第二旋转体可以配置在中央空间内。第一入口端口可以与第一旋转体邻接配置。第二入口端口可以与第二旋转体邻接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将润滑油高效地排出。另外,能够有效地使易产生高温的第一旋转体周围和第二旋转体周围的润滑油冷却。

第一旋转体也可以是斜齿轮。第二旋转体可以是制动盘。在该情况下,能够将润滑油高效地排出。另外,能够有效地使易产生高温的斜齿轮的周围和制动盘的周围的润滑油冷却。

车桥总成进一步地具有第二车桥轴、第三入口端口、第三出口端口和第三油路。第二车桥轴可以与第一车桥轴和轴线方向并列配置。车桥壳体也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壳体部。第二壳体部可以包括配置有第二车桥轴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空间。第三入口端口也可以配置在中央空间内比第一车桥轴的轴线更靠近下方的位置。第三出口端口也可以配置在第二空间内。第三油路也可以从第三入口端口延伸至第三出口端口。在该情况下,能够使润滑油在第一空间和中央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循环。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润滑油的冷却效果。

车桥总成可以进一步具有第三出口端口和第三油路。第三出口端口也可以配置在第二空间内。第三油路也可以从第一油路分支,延伸至第三出口端口。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润滑油在第一空间和中央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循环。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润滑油的冷却效果。

车桥总成也可以进一步地具有配置在车桥壳体内的减速装置。第一入口端口也可以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比减速装置更靠近中央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使润滑油在减速装置左右的空间之间循环。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润滑油的冷却效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车桥总成中,在降低能量损失的同时抑制大型化并能够提高润滑油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的侧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桥总成的平面剖视图。

图3是图2中iii-iii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iv-iv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v-v的剖视图。

图6是图4中vi-vi的剖视图。

图7是图3中vii-vii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viii-viii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桥总成的外观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对实施方式中的作业车辆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中作业车辆1的侧视图。本实施方式中的作业车辆1是轮式装载机。作业车辆1具有车体2、工作装置3、多个行驶轮4a、4b、驾驶部5和发动机7。车体2具有前车体2a和后车体2b。前车体2a和后车体2b以能够左右揺动的方式互相连结。

工作装置3安装在前车体2a。工作装置3具有大臂3a、铲斗3b、提升液压缸3c和铲斗液压缸3d。大臂3a能够旋转地安装于车体2。大臂3a由提升液压缸3c驱动。铲斗3b能够旋转地安装于大臂3a的前端。铲斗3b通过铲斗液压缸3d上下动作。

多个行驶轮4a、4b具有前轮4a和后轮4b。前轮4a安装于前车体2a。后轮4b安装于后车体2b。驾驶部5载置于后车体2b上。后车体2b具有发动机室6。发动机7配置在发动机室6内。

作业车辆1具有前车桥装置8a、后车桥装置8b和传动机构9。前车桥装置8a搭载于前车体2a。前车桥装置8a安装于前轮4a。后车桥装置8b搭载于后车体2b。后车桥装置8b安装于后轮4b安装。传动机构9通过前车桥装置8a将来自发动机7的驱动力传递到前轮4a。传动机构9通过后车桥装置8b将来自发动机7的驱动力传递到后轮4b。

以下,对作为前车桥装置8a以及后车桥装置8b的搭载于作业车辆1的车桥总成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桥总成8的平面剖视图。如图2所示,车桥总成8具有驱动轴11、斜齿轮12、差速器13、第一车桥轴14、第二车桥轴15和车桥壳体16。

驱动轴11向与第一车桥轴14以及第二车桥轴15的轴线ax1(以下称为“车桥轴线ax1”)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在车桥总成8搭载于作业车辆1的状态下,驱动轴11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驱动轴11的一端安装有连轴器17。驱动轴11的另一端安装有驱动小齿轮18。驱动轴11通过连轴器17与传动机构9的输出轴连结。

斜齿轮12与驱动小齿轮18啮合。斜齿轮12伴随着驱动轴11的旋转而旋转。斜齿轮12与第一车桥轴14以及第二车桥轴15同轴配置。

差速器13容许第一车桥轴14与第二车桥轴15的旋转速度差并且将斜齿轮12的旋转传递到第一车桥轴14以及第二车桥轴15。差速器13具有差速器箱21、差速器小齿轮22、差速器小齿轮轴23、第一侧齿轮24和第二侧齿轮25。差速器箱21连结于斜齿轮12。差速器箱21绕车桥轴线ax1能够旋转地配置。

差速器小齿轮22通过差速器小齿轮轴23连结于差速器箱21。差速器小齿轮22由于斜齿轮12的旋转,与差速器箱21以及差速器小齿轮轴23一体的地绕车桥轴线ax1旋转。差速器小齿轮22绕差速器小齿轮轴23的轴线方向能够旋转地被配置。

第一侧齿轮24和第二侧齿轮25啮合于差速器小齿轮22。第一侧齿轮24和第二侧齿轮25与第一车桥轴14以及第二车桥轴15同轴配置。第一侧齿轮24和第二侧齿轮25绕车桥轴线ax1能够旋转地被配置。第一侧齿轮24和第二侧齿轮25相对于差速器箱21,相对地能够绕车桥轴线ax1旋转。

第一车桥轴14以及第二车桥轴15在车桥轴线ax1方向并列配置。第一车桥轴14连结于左右行驶轮的一方。第二车桥轴15连结于左右行驶轮的另一方。

第一车桥轴14通过第一中间轴26和后述的第一减速装置47连结于第一侧齿轮2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车桥轴14也可以直接连结于第一侧齿轮24。第二车桥轴15通过第二中间轴27和后述的第二减速装置48连结于第二侧齿轮25。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车桥轴15也可以直接连结于第二侧齿轮25。

车桥壳体16具有第一壳体部31、第二壳体部32和中央壳体部33。第一壳体部31、第二壳体部32和中央壳体部33在车桥轴线ax1方向上并列配置。中央壳体部33在车桥轴线ax1方向上位于第一壳体部31和第二壳体部32之间。

第一壳体部31包括第一空间s1。第一空间s1中配置有第一车桥轴14的一部分。第二壳体部32包括第二空间s2。第二空间s2中配置有第二车桥轴15的一部分。中央壳体部33包括中央空间s3。中央空间s3连通第一空间s1以及第二空间s2。中央空间s3上配置有所述驱动小齿轮18、斜齿轮12和差速器13。

图3是图2中iii-iii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iv-iv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部31内配置有第一外侧轴承34和第一内侧轴承35。第一外侧轴承34和第一内侧轴承35能够旋转地支承第一车桥轴14。

第一空间s1位于第一外侧轴承34和第一内侧轴承35之间。第一内侧轴承35位于第一空间s1和中央空间s3之间。第一空间s1和中央空间s3之间配置有第一凸缘部311。第一凸缘部311从第一壳体部31的内表面突出。第一内侧轴承35安装于第一凸缘部311。第一凸缘部311上设有使第一空间s1与中央空间s3连通的连通孔312。此外,第一外侧轴承34的外侧配置有第一油封36,将第一车桥轴14和第一壳体部31之间密封。

第二壳体部32内配置有第二外侧轴承37和第二内侧轴承38。第二外侧轴承37和第二内侧轴承38能够旋转地支承第二车桥轴15。第二空间s2位于第二外侧轴承37和第二内侧轴承38之间。第二内侧轴承38位于第二空间s2和中央空间s3之间。第二空间s2和中央空间s3之间配置有第二凸缘部321。第二凸缘部321从第二壳体部32的内表面突出。第二内侧轴承38安装于第二凸缘部321。第二凸缘部321上设有连通第二空间s2和中央空间s3的连通孔322。第二外侧轴承37的外侧上配置有第二油封39,将第二车桥轴15与第二壳体部32之间密封。

中央空间s3具有第一中央空间s3a和第二中央空间s3b和第三中央空间s3c。第一中央空间s3a和第二中央空间s3b和第三中央空间s3c在车桥轴线ax1方向上并列配置。第三中央空间s3c在车桥轴线ax1方向上位于第一中央空间s3a与第二中央空间s3b之间。第一中央空间s3a连通第一空间s1。第二中央空间s3b连通第二空间s2。

第一中央空间s3a和第三中央空间s3c之间配置有第一中央凸缘部331。第一中央凸缘部331从中央壳体部33的内表面突出。第一中央凸缘部331上通过第一支承部件41安装有第一中央轴承42。第一中央轴承42能够旋转地支承所述差速器箱21。

第二中央空间s3b和第三中央空间s3c之间配置有第二中央凸缘部332。第二中央凸缘部332从中央壳体部33的内表面突出。第二中央凸缘部332上通过第二支承部件43安装有第二中央轴承44。第二中央轴承44能够旋转地支承所述差速器箱21。

车桥总成8具有第一制动装置45和第二制动装置46。第一制动装置45配置在第一中央空间s3a内。第二制动装置46配置在第二中央空间s3b内。第一制动装置45具有多个第一制动盘451和第一活塞452。第一制动盘451与第一车桥轴14同轴配置。通过第一活塞452对第一制动盘451进行按压,制动第一车桥轴14的旋转。

第二制动装置46具有多个第二制动盘461和第二活塞462。第二制动盘461与第二车桥轴15同轴配置。通过第二活塞462对第二制动盘461进行按压,制动第二车桥轴15的旋转。

车桥总成8具有第一减速装置47和第二减速装置48。第一减速装置47配置在第一中央空间s3a内。第一减速装置47和第一制动装置45在车桥轴线ax1方向并列配置。第一制动装置45在车桥轴线ax1方向上配置在第一减速装置47和差速器13之间。第一减速装置47向第一车桥轴14传递第一中间轴26的旋转。

第一减速装置47具有行星齿轮机构。详细而言,第一减速装置47具有第一太阳齿轮471、多个第一行星齿轮472、第一环形齿轮473和第一行星齿轮架474。第一太阳齿轮471连结于第一中间轴26。多个第一行星齿轮472与第一太阳齿轮471啮合。多个第一行星齿轮472在绕第一行星齿轮472的轴线自转的同时绕第一太阳齿轮471的周围公转。第一环形齿轮473与多个第一行星齿轮472啮合。第一行星齿轮架474与多个第一行星齿轮472连结。第一行星齿轮架474伴随着多个第一行星齿轮472的公转绕车桥轴线ax1旋转。第一行星齿轮架474连结于第一车桥轴14。

第二减速装置48配置在第二中央空间s3b内。第二减速装置48与第二制动装置46在车桥轴线ax1方向上并列配置。第二制动装置46在车桥轴线ax1方向上配置在第二减速装置48和差速器13之间。第二减速装置48将第二中间轴27的旋转向第二车桥轴15传递。

第二减速装置48具有行星齿轮机构。详细而言,第二减速装置48具有第二太阳齿轮481、多个第二行星齿轮482、第二环形齿轮483和第二行星齿轮架484。由于这些齿轮的结构与第一减速装置47的各个齿轮相同,故此省略详细说明。

车桥总成8内中填充有用于润滑所述各种装置的润滑油。以下,对使车桥总成8内的润滑油循环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3以及图4所示,车桥总成8具有第一入口端口51、第一出口端口52和第一油路53。

图5是图4的v-v剖视图。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一入口端口51与斜齿轮12邻接配置。第一入口端口51面向位于斜齿轮12的径向外侧的空间被配置。第一入口端口51配置在第三中央空间s3c内。第一入口端口51朝向车桥轴线ax1方向在第三中央空间s3c内开口。第一入口端口51配置在比第三中央空间s3c内的油面os1更靠近下方的位置。第一入口端口51配置在比车桥轴线ax1更靠近下方的位置。第一口端口51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比减速装置更靠近中央侧的位置。

图6是图4的vi-vi剖视图。如图4以及图6所示,第一出口端口52配置在第一空间s1内。如图6所示,车桥壳体16的内表面具有朝向下方凹陷的第一凹部313。第一出口端口52配置于第一凹部313。第一出口端口52配置在比第一空间s1内的油面os1更靠近下方的位置。第一出口端口52配置在比车桥轴线ax1更靠近下方的位置。

如图4所示,第一油路53从第一入口端口51延伸至第一出口端口52。因此,第三中央空间s3c和第一空间s1经由第一油路53连通。第一油路53配置在车桥壳体16的内部。即,第一油路53配置在中央壳体部33以及第一壳体部31的内表面和中央壳体部33以及第一壳体部31的外表面之间。如图3所示,车桥壳体16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第一凸部161。第一油路53配置在第一凸部161内。

图7是图3的vii-vii剖视图。如图3以及图7所示,车桥总成8具有第二入口端口54、第二出口端口55和第二油路56。图8是图7的viii-viii剖视图。如图7以及图8所示,第二入口端口54与第一制动盘451邻接配置。第二入口端口54面向位于第一制动盘451的径向外侧的空间被配置。第二入口端口54配置在第一中央空间s3a内。第二入口端口54朝向第一制动盘451的径向内侧在第一中央空间s3a内开口。第二入口端口54在第一制动盘451的径向上与第一制动盘451相对配置。第二入口端口54配置在比第一中央空间s3a内的油面os1更靠近下方的位置。第二入口端口54配置在比车桥轴线ax1更靠近下方的位置。第二入口端口54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比减速装置更靠近中央侧的位置。

如图7所示,第二出口端口55配置在第一空间s1内。如图6所示,车桥壳体16的内表面具有朝向下方凹陷的第二凹部314。第二出口端口55配置于第二凹部314。第二出口端口55配置在比第一空间s1内的油面os1更靠近下方的位置。第二出口端口55配置在比车桥轴线ax1更靠近下方的位置。

如图7所示,第二油路56从第二入口端口54延伸至第二出口端口55。因此,第一中央空间s3a和第一空间s1经由第二油路56连通。第二油路56配置在车桥壳体16的内部。即,第二油路56配置在中央壳体部33以及第一壳体部31的内表面和中央壳体部33以及第一壳体部31的外表面之间。如图3所示,车桥壳体16具有朝向下方突出的第二凸部162。第二油路56配置在第二凸部162内。

如图4所示,车桥总成8具有第三入口端口57、第三出口端口58和第三油路59。第三入口端口57与第一入口端口51同样配置在第三中央空间s3c内,与斜齿轮12邻接配置。第三入口端口57配置在比第三中央空间s3c内的油面os1更靠近下方的位置。第三入口端口57配置在比车桥轴线ax1更靠近下方的位置。第三入口端口57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比减速装置更靠近中央侧的位置。第三出口端口58配置在第二空间s2内。第三出口端口58配置在比第二空间s2内的油面os1更靠近下方的位置。第三出口端口58配置在比车桥轴线ax1更靠近下方的位置。

第三油路59从第三入口端口57延伸至第三出口端口58。因此,第三中央空间s3c和第二空间s2经由第三油路59连通。第三油路59配置在车桥壳体16的内部。即,第三油路59配置在中央壳体部33以及第二壳体部32的内表面和中央壳体部33以及第二壳体部32的外表面之间。

如图7所示,车桥总成8具有第四入口端口61、第四出口端口62和第四油路63。第四入口端口61与第二制动盘461邻接配置。第四入口端口61面向位于第二制动盘461的径向外侧的空间被配置。第四入口端口61配置在第二中央空间s3b内。第四入口端口61朝向第二制动盘461的径向内侧在第二中央空间s3b内开口。第四入口端口61在第二制动盘461的径向上与第二制动盘461相对配置。第四入口端口61配置在比第二中央空间s3b内的油面os1更靠近下方的位置。第四入口端口61配置在比车桥轴线ax1更靠近下方的位置。第四入口端口61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比减速装置更靠近中央侧的位置。第四出口端口62配置在第二空间s2内。第四出口端口62配置在比第四空间内的油面os1更靠近下方的位置。第四出口端口62配置在比车桥轴线ax1更靠近下方的位置。

如图7所示,第四油路63从第四入口端口61延伸至第四出口端口62。因此,第二中央空间s3b和第二空间s2经由第四油路63连通。第四油路63配置在车桥壳体16的内部。即,第四油路63配置在中央壳体部33以及第二壳体部32的内表面和中央壳体部33以及第二壳体部32的外表面之间。

此外,第二壳体部32具有与第一壳体部31大致对称的构造。因此,第三油路59与第一凸部161同样配置在安装于第二壳体部32的朝向下方突出的凸部内。第四油路63与第二凸部162同样配置在安装于第二壳体部32的朝向下方突出的凸部内。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车桥总成8中,中央空间s3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一入口端口51,第一油路53以及第一出口端口52向第一空间s1流动。另外,中央空间s3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二入口端口54,第二油路56以及第二出口端口55向第一空间s1流动。由于第一空间s1与中央空间s3连通,润滑油从第一空间s1向中央空间s3返回。像这样,通过使润滑油循环,能够提高润滑油的冷却效果。

尤其是,第一入口端口51与斜齿轮12邻接配置,第二入口端口54与第一制动盘451邻接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冷却斜齿轮12以及第一制动盘451这样的旋转体所产生的热。

另外,由于第一入口端口51以及第二入口端口54在中央空间s3内配置在比车桥轴线ax1更靠近下方的位置,润滑油从第一入口端口51以及第二入口端口54向油路流入。因此,相比起使润滑油飞溅,利用其重力势能的情况,能够抑制车桥总成8的大型化并降低能量的损失。

第一、第二入口端口51、54和第一、第二出口端口52、55和第一、第二油路53、56配置在比车桥轴线ax1更靠近下方的位置,所以在车桥总成8内配置在比较低的位置。例如,第一、第二入口端口51、54和第一、第二出口端口52、55和第一、第二油路53、56配置在比第一车桥轴14以及第二车桥轴15的底部更靠近下方的位置。

在车桥总成8搭载于作业车辆1的状态下,车桥总成8的上方配置有作业车辆1的结构部件。因此,在所述入口端口、油路、出口端口安装在车桥总成8的上部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与作业车辆1的结构部件的干涉,限制其布局。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车桥总成8中,入口端口51、54,油路53、56,出口端口52、55配置在车桥总成8中较低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入口端口51、54,油路53、56,出口端口52、55的布局的自由度。

第一、第二入口端口51、54、第一、第二出口端口52、55、第一、第二油路53、56配置在车桥壳体16的内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车桥壳体16的大型化。

与第一入口端口51,第一出口端口52以及第一油路53同样地,第三入口端口57,第三出口端口58以及第三油路59也能够取得同样的效果。另外,与第二入口端口54,第二出口端口55以及第二油路56同样地,第四入口端口61,第四出口端口62以及第四油路63也能够取得同样的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能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第一~第四入口端口51、54、57、61的配置也可以变更。例如,也可以将第一、第三入口端口51、57配置在不与斜齿轮12邻接的位置。

第二入口端口54也可以配置在不与第一制动盘451邻接的位置。例如,第二入口端口54也可以配置在与第一减速装置47邻接的位置。第四入口端口61也可以配置在不与第二制动盘461邻接的位置。例如,第四入口端口61也可以配置在与第二减速装置48邻接的位置。

第一~第四入口端口51、54、57、61可以配置在比车桥轴线ax1更靠近下方的位置,也可以配置在比所述实施方式中的位置更靠近上方的位置。例如,第一~第四入口端口51、54、57、61可以配置在比第一车桥轴14以及第二车桥轴15的底部更靠近上方的位置。

油面os1的位置可以变更。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油面os1可以配置在比车桥轴线ax1更靠近上方的位置。但是,油面os也可以配置在比车桥轴线ax1更靠近下方的位置。

第一~第四出口端口52、55、58、62的配置也可以变更。例如,第一~第四出口端口52、55、58、62也可以配置在比车桥轴线ax1更靠近上方的位置。

第一~第四入口端口51、54、57、61,第一~第四出口端口52、55、58、62以及第一~第四油路53、56、59、63的一部分可以省略。例如,第二、第四入口端口54、61,第二、第四出口端口55、62以及第二、第四油路56、63也可以省略。

或者,可以将所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入口端口51、第一出口端口52以及第一油路53省略,将所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入口端口54、第二出口端口55以及第二油路56作为第一入口端口、第一出口端口以及第一油路设置。即,也可以使斜齿轮12周围的润滑油不在第一空间s1以及第二空间s2循环,使第一制动盘451周围的润滑油在第一空间s1以及第二空间s2循环。

第一~第四油路53、56、59、63的配置可以变更。例如,第一~第四油路53、56、59、63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配置造车桥壳体16的外部。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桥总成8’的外观的图。如图9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桥总成8’也可以具有第一配管71,第二配管72,第三配管73以及第四配管74。

在该情况下,第一配管71与第一入口端口51和第一出口端口52连接,第一油路53配置在第一配管71内。第二配管72与第二入口端口54和第二出口端口55连接,第二油路56配置在第二配管72内。第三配管73与第一入口端口51和第三出口端口58连接,第三油路59配置在第三配管73内。

即,第三油路59与第一油路53的共通的第一入口端口51连接,从第一油路53分支。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配管73也可以与第三入口端口57和第三出口端口58连接。第四配管74与第四入口端口61和第四出口端口62连接,第四油路63配置在第四配管74内。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桥总成8’中,第一~第四配管71-74内的第一~第四油路53、56、59、63配置在车桥壳体16的外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润滑油的冷却效果。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在车桥总成中,在降低能量损失的同时,能够抑制大型化并提高润滑油的冷却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4第一车桥轴

15第二车桥轴

s1第一空间

31第一壳体部

s2第二空间

32第二壳体部

s3中央空间

33中央壳体部

16车桥壳体

51第一入口端口

52第一出口端口

53第一油路

12斜齿轮

451第一制动盘

54第二入口端口

55第二出口端口

56第二油路

57第三入口端口

58第三出口端口

59第三油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