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4547发布日期:2019-05-22 02:24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防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振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6年9月27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6-187796号和2016年9月27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6-187797号主张优先权,将它们的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公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这样的防振装置。该防振装置具备: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者连结的支架和与另一者连结的第1安装构件;以及配设于支架内的筒状的第2安装构件。第1安装构件和第2安装构件由弹性体连结。在第2安装构件内的液室配设有将该液室划分成主液室和副液室的分隔构件。在分隔构件形成有使主液室和副液室连通的限制通路。

在该防振装置中,在振动输入时,两安装构件在使弹性体弹性变形的同时相对地移位,使主液室的液压变动而使液体在限制通路流通,从而将振动吸收和使振动衰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6406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存在这种防振装置使用在例如汽车的发动机的附近等高温环境下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热向支架内的第2安装构件传递,从而存在第2安装构件内的液室的液体升温而产生气蚀、或第2安装构件与弹性体之间的粘接部劣化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状况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热向配设于支架内的安装构件传递的防振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防振装置具备: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者连结的筒状的金属支架和与另一者连结的第1安装构件;筒状的第2安装构件,其插入到金属支架内;弹性体,其将第1安装构件和第2安装构件连结起来;分隔构件,其将第2安装构件内的液室划分成副液室和以弹性体为分隔壁的一部分的主液室;以及隔膜,其构成副液室的分隔壁的一部分,第2安装构件的轴向的两端开口部中的任一者被弹性体封闭,另一者被隔膜封闭,在金属支架形成有用于固定第2安装构件的固定部,在第2安装构件形成有固定于金属支架的固定部的被固定部,在第2安装构件的外周面中的除了被固定部之外的部分与金属支架的内周面中的除了固定部之外的部分之间配设有间隙,在所述被固定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配设有第2密封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抑制热向配设于支架内的安装构件传递的防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防振装置的a-a截面向视图。

图3是图2的防振装置的b-b截面向视图。

图4是第2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5是第3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防振装置1具备: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者连结的筒状的金属支架20和与另一者连结的第1安装构件12;筒状的第2安装构件11,其插入到金属支架20内;弹性体13,其将第1安装构件12和第2安装构件11连结起来;分隔构件17,其将供液体封入的第2安装构件11内的液室14沿着轴向分隔成副液室16、以弹性体13为分隔壁的一部分的主液室15,该轴向是沿着第2安装构件11的中心轴线o的方向;以及隔膜19,其构成副液室16的分隔壁的一部分。第2安装构件11借助金属支架20而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者连结。

在该防振装置1用作例如汽车的发动机架的情况下,第2安装构件11借助金属支架20而与作为振动承受部的车身连结,第1安装构件12与作为振动产生部的发动机连结。由此,发动机的振动向车身传递的情况被抑制。如此,在防振装置1与发动机连结起来的情况下,发动机的热向金属支架20传递而使金属支架20成为高温。

在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相对于分隔构件17沿着上述轴向的主液室15侧称为上侧,将副液室16侧称为下侧。另外,在从上述轴向观察该防振装置1的俯视中,将与中心轴线o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绕中心轴线o环绕的方向称为周向。

第1安装构件12具备:安装轴12a,其形成为棒状,并且与中心轴线o同轴地配设;以及圆板状的连结板12b,其从安装轴12a的下端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在安装轴12a的外周面形成有将防振装置1与车身等连结的外螺纹部。连结板12b的下表面被硫化粘接于弹性体13的上端面。

第2安装构件11具备:主体筒部11a,其形成为与中心轴线o同轴的筒状;以及倾斜筒部11b,其随着从主体筒部11a的上端开口缘朝向径向外侧而朝向上侧延伸。主体筒部11a的下端开口部被朝向径向内侧凿密(caulk)。主体筒部11a的内周面被包覆橡胶覆盖。包覆橡胶与弹性体13形成为一体。

弹性体13由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质形成。弹性体13随着从连结板12b的下表面朝向下侧而逐渐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弹性体13的外周侧被硫化粘接于第2安装构件11中的、倾斜筒部11b的内周面。第2安装构件11的上端开口部被弹性体13密闭。

在第2安装构件11的下端部内,隔着包覆橡胶液密地嵌合有筒状的隔膜环18。在隔膜环18的内周面硫化粘接有利用橡胶材料等可弹性变形地形成的圆板状的隔膜19的外周部。隔膜环18通过将第2安装构件11的下端部朝向径向的内侧凿密而被固定。第2安装构件11的下端开口部被隔膜19密闭。

供液体封入的第2安装构件11内的液室14利用隔膜19和弹性体13划分形成。此外,作为液体,能够使用例如水、乙二醇等。

在隔膜19的外周缘部形成有朝向下方延伸的下筒部19a。下筒部19a相对于第2安装构件11向下方突出。

分隔构件17形成为扁平的圆盘状,嵌合于第2安装构件11内。由此,第2安装构件11内的液室14被划分成由弹性体13和分隔构件17划分形成的主液室15以及由隔膜19和分隔构件17划分形成的副液室16。此外,隔膜19随着液体向副液室16内流入和自副液室16内流出而扩张收缩变形。

在分隔构件17形成有使主液室15和副液室16连通的限制通路21。限制通路21经由在分隔构件17形成的未图示的主液室侧开口和副液室侧开口而与主液室15和副液室16连通。

若轴向的振动输入防振装置1,则隔膜19扩张收缩变形,并且,液体经由限制通路21在主液室15与副液室16之间流通。由此,振动被衰减、吸收。

作为金属支架20的材质,能够使用例如铝等。

金属支架20具备形成为与中心轴线o同轴的有底筒状的收纳筒部20a和在收纳筒部20a的上端部形成的固定部20b。

在收纳筒部20a内收纳有第2安装构件11的主体筒部11a。也就是说,隔膜19的下筒部19a与金属支架20的收纳筒部20a的底壁气密地接触。空气室s1由收纳筒部20a的底壁的上表面、下筒部19a的内周面、以及隔膜19的下表面划分形成。在空气室s1内封入有例如大气压的空气等。

固定部20b形成为从收纳筒部20a的上端开口缘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环状。在固定部20b的外周缘形成有朝向上侧延伸的突起(以下,称为刚体部20c)。如图2和图3所示,刚体部20c在固定部20b的外周缘以沿着周向隔开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多个。

在此,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2安装构件11形成有:环状的上凸缘11c,其从倾斜筒部11b的上端部朝向径向外侧延伸;上筒部11e,其从上凸缘11c的外周缘部朝向下方延伸;以及下凸缘11f,其从上筒部11e的下端开口缘朝向径向内侧延伸。被固定部11g包括上凸缘11c、上筒部11e以及下凸缘11f。上凸缘11c和下凸缘11f通过沿着轴向夹持金属支架20的固定部20b和刚体部20c,从而将被固定部11g固定于固定部20b。能够通过例如在将固定部20b和刚体部20c安放到上筒部11e内之后,使上筒部11e中的相对于固定部20b向下侧突出的部分向径向内侧变形并凿密,从而形成下凸缘11f。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刚体部20c与金属支架20形成为一体,但刚体部20c和金属支架20也可以是分体的。

第2安装构件11的主体筒部11a的外径比金属支架20的收纳筒部20a的内径小。因此,在主体筒部11a的外周面与收纳筒部20a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s2。间隙s2配设于第2安装构件11的外周面中的除了被固定部11g之外的部分与金属支架20的内周面中的除了固定部20b之外的部分之间,在整周上连续地延伸。

另外,在被固定部11g的上凸缘11c与固定部20b之间以压缩后的状态配设有作为环状的第2密封部的绝热构件22。作为绝热构件22的材质,能够使用例如热塑性树脂、热硬化性树脂、尼龙、陶瓷等。绝热构件22以压缩后的状态配设于被固定部11g与固定部20b之间,并且,被固定部11g固定于固定部20b,从而使间隙s2成为密封空间。

此外,绝热构件22和刚体部20c分别与被固定部11g的上凸缘11c和固定部20b这两者抵接。

而且,第1实施方式中的间隙s2成为真空的密封空间。此外,通过使隔膜19的下筒部19a与金属支架20的收纳筒部20a的底壁气密地接触,即使间隙s2是真空的密封空间,也能够防止空气室s1内的空气向间隙s2内泄漏。

作为上述的防振装置1的制造方法,也可以是,在将例如各构件在真空腔室内组装了之后,从在金属支架20的收纳筒部20a的底壁预先形成的空气孔向空气室s1内注入空气。

或者,也可以是,在将防振装置1在大气压中组装了之后,从在收纳筒部20a的周壁预先形成的空气孔抽出间隙s2内的空气,从而使间隙s2内成为真空。此时,既可以在使空气孔开放着的状态下将防振装置1收纳于真空腔室内而将间隙s2内的空气抽出,也可以将空气孔与减压装置等连接而将间隙s2内的空气抽出。

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防振装置1,在金属支架20的内周面与第2安装构件11的外周面之间配设有在整周上连续地延伸的间隙s2,且在金属支架20的固定部20b与第2安装构件11的被固定部11g之间配设有绝热构件22。通过如此在金属支架20与第2安装构件11之间配设有间隙s2和绝热构件22,能够抑制热从金属支架20向第2安装构件11传递。

而且,在固定部20b与被固定部11g之间,与绝热构件22一起配设有硬度比绝热构件22的硬度高的刚体部20c,因此,抑制在装配时绝热构件22被固定部20b和被固定部11g夹持而大幅度收缩变形的情况。由此,在防振装置1使用时,绝热构件22的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收缩变形被抑制得较小,从而抑制金属支架20和第2安装构件11晃动的情况,能够确保金属支架20与第2安装构件11之间的间隙s2而维持上述的绝热效果。

另外,刚体部20c以沿着周向隔开间隔的方式配设有多个,因此,与例如刚体部20c在整周上连续地配设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热经由该刚体部20c从金属支架20向第2安装构件11传递。

另外,间隙s2成为真空的密封空间,从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热从金属支架20的内周面向第2安装构件11的外周面传递。

(第2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4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基本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同样。因此,对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仅对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10具备第2安装构件23来替代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2安装构件11。

第2安装构件23由导热系数比金属的导热系数小、且绝热性比金属的绝热性大的材质形成。第2安装构件23具备:主体筒部23a;倾斜筒部23b,其随着从主体筒部23a的上端开口缘朝向上侧而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环状的被固定部23c,其从倾斜筒部23b的上端开口缘朝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及被固定筒部23d,其从被固定部23c的外周缘朝向下方延伸。在被固定筒部23d,以沿着周向隔开间隔的方式配设有多个刚体部23e。刚体部23e由金属等形成,能够利用例如嵌入成形等配设于被固定筒部23d。

另外,第2实施方式的金属支架20具备:环状的下侧凸缘部20f,其从收纳筒部20a的上端开口缘朝向径向外侧延伸;上侧筒部20g,其从下侧凸缘部20f的外周缘朝向上侧延伸;以及环状的上侧凸缘部20d,其从上侧筒部20g的上端开口缘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第2实施方式的固定部20b包括下侧凸缘部20f、上侧筒部20g、以及上侧凸缘部20d。

被固定部23c和被固定筒部23d被金属支架20的下侧凸缘部20f和上侧凸缘部20d在轴向上夹持。由此,被固定部23c和被固定筒部23d固定于固定部20b。

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10,第2安装构件23由绝热性比金属的绝热性大的材质形成,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热从金属支架20向位于第2安装构件23内的弹性体13、液室14内的液体传递。

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弹性体13与第2安装构件23之间的粘接部升温而劣化、或液室14内的液体升温而产生气蚀。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5对第3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防振装置100具备: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者连结的筒状的金属支架120和与另一者连结的第1安装构件112;筒状的第2安装构件111,其插入到金属支架120内;弹性体113,其将第1安装构件112和第2安装构件111连结起来;分隔构件117,其将供液体封入的第2安装构件111内的液室114沿着轴向分隔成副液室116和以弹性体113为分隔壁的一部分的主液室115,该轴向是沿着第2安装构件111的中心轴线o的方向;以及隔膜119,其构成副液室116的分隔壁的一部分。第2安装构件111借助金属支架120而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者连结。

在该防振装置100用作例如汽车的发动机架的情况下,第2安装构件111借助金属支架120而与作为振动承受部的车身连结,第1安装构件112与作为振动产生部的发动机连结。由此,发动机的振动向车身传递的情况被抑制。如此,在防振装置1与发动机连结起来的情况下,发动机的热向金属支架120传递而使金属支架120成为高温。

在此,在第3实施方式中,将相对于分隔构件117沿着上述轴向的主液室115侧称为上侧,将副液室116侧称为下侧。另外,在从上述轴向观察该防振装置100的俯视中,将与中心轴线o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绕中心轴线o环绕的方向称为周向。

第1安装构件112具备:安装轴112a,其形成为棒状,并且与中心轴线o同轴地配设;以及圆板状的连结板112b,其从安装轴112a的下端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在安装轴112a的外周面形成有将防振装置100与车身等连结的外螺纹部。连结板112b的下表面被硫化粘接于弹性体113的上端面。

第2安装构件111具备:主体筒部111a,其形成为与中心轴线o同轴的筒状;倾斜筒部111b,其随着从主体筒部111a的上端开口缘朝向径向外侧而朝向上侧延伸;上筒部111d,其从倾斜筒部111b的上端部朝向上方延伸;以及作为被固定部的环状的上侧凸缘部111c,其从上筒部111d的上端开口缘朝向径向外侧突出。

主体筒部111a的下端开口部被朝向径向内侧凿密。主体筒部111a的内周面由包覆橡胶覆盖。包覆橡胶与弹性体113形成为一体。上筒部111d嵌合于金属支架120内。在第3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上筒部111d压入金属支架120的上端开口部,从而将第2安装构件111相对于金属支架120固定。此外,也可以利用例如凿密加工等使第2安装构件111相对于金属支架120固定。

第2安装构件111的轴向的两端开口部中的、任一者被弹性体113封闭,另一者被隔膜119封闭。在图5中,第2安装构件111的上端开口部被弹性体113封闭,下端开口部被隔膜119封闭。

弹性体113由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质形成。弹性体113随着从连结板112b的下表面朝向下侧而逐渐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弹性体113的外周侧被硫化粘接于第2安装构件111中的、上侧凸缘部111c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上筒部111d以及倾斜筒部111b的内周面。

供液体封入的第2安装构件111内的液室114利用弹性体113、隔膜119以及包覆橡胶划分形成。此外,作为液体,使用例如水、乙二醇等。

分隔构件117形成为扁平的圆盘状,嵌合于第2安装构件111内。由此,第2安装构件111内的液室114被划分成由弹性体113和分隔构件117划分形成的主液室115以及由隔膜119和分隔构件117划分形成的副液室116。此外,隔膜主体119a随着液体向副液室116内流入和自副液室116内流出而扩张收缩变形。

在分隔构件117形成有使主液室115和副液室116连通的限制通路121。限制通路121经由在分隔构件117形成的未图示的主液室侧开口和副液室侧开口而与主液室115和副液室116连通。

若轴向的振动输入防振装置100,则隔膜主体119a扩张收缩变形,并且液体经由限制通路121在主液室115与副液室116之间流通。由此,振动被衰减、吸收。

作为金属支架120的材质,能够使用例如铝等。

金属支架120具备:收纳筒部120a,其形成为与中心轴线o同轴的有底筒状;以及作为固定部的下侧凸缘部120b,其从收纳筒部120a的上端开口缘朝向径向外侧突出。

在收纳筒部120a内收纳有第2安装构件111的主体筒部111a、倾斜筒部111b以及上筒部111d。下侧凸缘部120b从下侧与第2安装构件111的上侧凸缘部111c抵接或者靠近。

在此,在第3实施方式的金属支架120的上端开口缘形成有随着朝向上侧而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倒角部120d。在该倒角部120d与第2安装构件的上侧凸缘部111c、上筒部111d之间夹有由橡胶等形成的o形密封圈(以下称为第2密封部123)。由此,第2密封部123弹性变形成大致三角形状,并且,第2安装构件111中的上侧(轴向的一侧)的端部隔着第2密封部123气密地嵌合于金属支架120内。

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使用了o形密封圈作为第2密封部123,但也可以是,通过将例如橡胶等硫化粘接于金属支架120或者第2安装构件111,来形成第2密封部123。

隔膜119具备:筒状的隔膜环118,其隔着包覆橡胶液密地嵌合到第2安装构件111的下端部(轴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内;以及可弹性变形的圆板状的隔膜主体119a,其将隔膜环118内封闭。

隔膜主体119a由橡胶等形成,被硫化粘接于隔膜环118的内周面。隔膜环118通过将第2安装构件111的下端部朝向径向的内侧凿密而被固定。

隔膜环118具有筒状的环主体部118a和从环主体部118a的下端开口缘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环状的承压部118b。另外,在隔膜环118上,在其整周上连续地延伸的第1密封部119b朝向下侧突出设置。

环主体部118a和承压部118b由例如金属等硬度较大的材质形成。第1密封部119b由例如橡胶等弹性较大的材质形成。第1密封部119b中的至少一部分被承压部118b和金属支架120的底壁部在轴向上夹持。此外,第3实施方式的第1密封部119b与隔膜主体119a成形为一体,但第1密封部119b和隔膜主体119a也可以是分体的。在该情况下,作为第1密封部119b,也可以使用例如o形密封圈等。

空气室s11由收纳筒部120a的底壁部的上表面、第1密封部119b的内周面、隔膜主体119a的下表面划分形成。第1密封部119b的下端部与金属支架120的底壁部的内表面气密地抵接。由此,空气室s11被密封。

在空气室s11内封入有例如大气压的空气等。由此,隔膜主体119a的外表面被暴露于大气压。

第2安装构件111的主体筒部111a的外径比金属支架120的收纳筒部120a的内径小,因此,在第2安装构件111与金属支架120之间形成有间隙。并且,该间隙的下端部被第1密封部119b封闭,上端部被第2密封部123封闭,且该间隙成为真空状态。根据该结构,第2安装构件111的外周面与金属支架120的内周面之间的、位于第1密封部119b与第2密封部123之间的部分设为在整周上连续地延伸的真空的密封空间s21。

此外,通过使隔膜119的第1密封部119b与金属支架120的收纳筒部120a的底壁部气密地接触,即使密封空间s21成为真空状态,也能够防止空气室s11内的空气向密封空间s21内泄漏。

作为上述的防振装置100的制造方法,在例如在液体封入到液室114内的状态下,将第1安装构件112、弹性体113、分隔构件117、第2安装构件111、以及隔膜119组装而形成中间单元。然后,也可以是,在将该中间单元在真空腔室内利用压力机等压入到金属支架120内之后,从在金属支架120的收纳筒部120a的底壁部预先形成的未图示的空气孔向空气室s11内注入空气。

或者,也可以是,在将上述中间单元在大气压中压入到金属支架120内之后,从在收纳筒部120a的周壁预先形成的排气孔120c将密封空间s21内的空气抽出,从而将密封空间s21内设为真空。此时,既可以在使排气孔120c开放着的状态下将防振装置100收纳于真空腔室内,从而将密封空间s21内的空气抽出,也可以将排气孔120c与减压装置等连接而将密封空间s21内的空气抽出。在将密封空间s21内的空气抽出了之后,将铆钉122的轴部122b插入排气孔120c内,使铆钉122的头部122a与收纳筒部120a的外周面密合,从而将排气孔120c封闭而能够保持密封空间s21内的真空状态。

根据如以上这样构成的防振装置100,第2安装构件111的外周面与金属支架120的内周面之间的位于第1密封部119b与第2密封部123之间的部分设为在整周上连续地延伸的真空的密封空间s21,从而能够抑制热从金属支架120向第2安装构件111传递。

而且,隔膜主体119a的外表面被暴露于大气压,因此,由于输入到防振装置100的振动而使液体相对于副液室116流入和流出,伴随于此,使隔膜主体119a变形,从而能够发挥振动的吸收、衰减功能。并且,第1密封部119b不是突出设置于隔膜主体119a,而是突出设置于硬度较大的隔膜环118,因此,能够使第1密封部119b与金属支架120强力抵接。由此,抑制与隔膜主体119a接触的空气室s11内的空气向密封空间s21进入,维持密封空间s21的真空状态,从而能够使上述的绝热效果可靠地奏效。

另外,空气室s11由形成为有底筒状的金属支架120的底壁部的内表面、隔膜主体119a的外表面、在隔膜环118的整周上延伸的第1密封部119b划分形成,该空气室s11内的空气与隔膜主体119a的外表面接触。通过如此设为密闭着的空气室s11内的空气与隔膜主体119a的外表面接触的结构,能够使例如空气室s11的内压比大气压大,抑制气蚀的产生。另外,与例如空气室s11未被密闭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防振装置100的周围的加热后的空气向防振装置100的内部进入,从而提高绝热效果。

由此,与例如隔膜主体119a暴露于防振装置100的外部的空气的情况相比较,可使与隔膜主体119a的外表面接触的空气的成分等稳定,能够抑制隔膜主体119a的劣化等。

而且,通过调整例如空气室s11的内容积,能够调整隔膜主体119a的变形难易度,因此,与变更例如隔膜119的材质等的情况相比较,可容易地调整针对所输入的振动而言的防振装置100的特性。

另外,第1密封部119b中的至少一部分被承压部118b和金属支架120在轴向上夹持,因此,在第1密封部119b被沿着轴向压缩了之际,承压部118b能够承接该压力。由此,能够抑制第1密封部119b连同例如隔膜主体119a一起变形或者移位,保持密封空间s21的真空状态。

此外,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中可施加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间隙s2成为真空的密封空间,但也可以在间隙s2内封入空气等气体、液体或者固体的绝热材料等。

另外,在图2的例子中,也可以在周向上的多个刚体部20c彼此之间配设绝热构件22。

另外,第2安装构件11的被固定部11g和金属支架20的固定部20b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设为各种形状。

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即使是在设为与图1所示的形状不同的形状的被固定部11g和固定部20b的情况下,通过在被固定部11g与固定部20b之间配设刚体部20c和绝热构件22,也能够起到本发明的效果。

例如,在第3实施方式中,空气室s11被收纳筒部120a的底壁部、第1密封部119b、隔膜主体119a封闭,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在收纳筒部120a的底壁部形成有贯通孔,使空气室s11内和防振装置100的外部空经由该贯通孔连通,隔膜主体119a被暴露于大气压。

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第1密封部119b与金属支架120的底壁部抵接,但也可以设为第1密封部119b与金属支架120的周壁抵接的结构。

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密封空间s21成为真空状态,但也可以在密封空间s21内封入空气等气体、液体或者固体的绝热材料等。

另外,向空气室s11内封入的气体并不限于大气压的空气,是压力比密封空间s21内的压力高的气体即可。隔膜主体119a的外表面暴露于压力比密封空间s21内的压力高的气体,从而通过调整例如该气体的压力,能够容易地调整防振装置100的特性。

另外,第1密封部119b和金属支架120的底部的形状并不限于图5的例子。也可以是,在例如金属支架120的底部形成向上侧突出的凸部,使该凸部与第1密封部119b抵接而提高密封性。或者,也可以是,设为具备从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与第1密封部119b抵接的凸部或者凹部的金属支架120,确保在振动输入时第1密封部119b变形了之际的密封性。

另外,本发明的防振装置1、10、100并不限定于用作汽车的发动机架的情况,也可适用于除了发动机架以外的情况。例如,也可适用于搭载到建筑机械的发电机的支架,或者,也可适用于被设置于工厂等的机床的支架。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适当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置换成众所周知的构成要素,另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变形例适当组合。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防振装置,能够抑制热向配设于支架内的安装构件传递。

附图标记说明

1、10、100、防振装置;11、23、111、第2安装构件;11g、23c、被固定部;12、112、第1安装构件;14、114、液室;15、115、主液室;16、116、副液室;17、117、分隔构件;18、118、隔膜环;19、119、隔膜;20、120、金属支架;20b、固定部;20c、23e、刚体部;22、绝热构件(第2密封部);111c、上侧凸缘部(被固定部);119a、隔膜主体;119b、第1密封部;120b、下侧凸缘部(固定部);123、第2密封部;s1、s11、空气室;s2、间隙;s21、密封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