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工具的挂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3038发布日期:2018-09-07 23:08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用于吊挂例如压缩空气驱动式的钉枪等手持工具的挂钩。



背景技术:

在这种手持工具所配备的吊挂用的挂钩中,存在能够与吊挂部位相配合地变更钩挂宽度的可动式的挂钩。在以往的可动式的挂钩中,具备旋转式或平行移动式的可动机构。在将手持工具吊挂到钩挂对象时,对于旋转式挂钩而言,手持工具的重心位置波动而使吊挂姿势不稳定,其结果,存在在使用挂钩进行钩挂了时手持工具倾斜而无法将手持工具平衡性良好地吊挂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采用平行移动式的挂钩时,也需要考虑钩挂对象为多样的情况。作为手持工具吊挂用的挂钩的钩挂对象,举例腰带、梯子、脚手架等。例如,在钩挂于腰带的情况与钩挂于梯子、脚手架的情况下,最适于钩挂的钩挂宽度不同。即,要求能够适当地变更成最适于钩挂对象的钩挂宽度的构造。在下述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能够变更钩挂宽度的平行移动式的挂钩构造。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637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348605号公报

如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那样,在以往的平行移动式的挂钩构造中,构成为借助柱塞等的作用力来保持钩挂宽度。因此,在以往的平行移动式的挂钩构造中,因吊挂时的手持工具的重量、振动等影响,而致使钩挂宽度向变大的方向变化,其结果,难以以始终稳定的姿势将手持工具吊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可靠地维持暂且设定的钩挂宽度,而将手持工具稳定地吊挂于钩挂对象。

上述的课题通过以下的各发明而被解决。

第一发明涉及一种挂钩,配备在手持工具,用于与钩挂对象卡合而将手持工具吊挂。第一发明具备:挂钩主体,其能够变更相对于钩挂对象的钩挂宽度;挂钩基座,其将挂钩主体支承为能够在使钩挂宽度改变的方向上移动;以及锁定机构,其锁定挂钩主体相对于挂钩基座的移动。在第一发明中,锁定机构的解锁操作方向是与挂钩主体的移动方向以及主体宽度方向双方交叉的方向。

根据第一发明,能够在适于每个钩挂对象的位置将钩挂宽度固定,因此能够不受钩挂对象限制地将手持工具稳定地吊挂。另外,根据第一发明,锁定机构的解锁操作方向与挂钩主体的移动方向交叉,因此能够防止基于解锁操作以外的外力等的意外的锁定解除。

第二发明在第一发明的基础上,构成为:锁定机构的解锁操作方向与上述挂钩主体的板厚方向一致。

根据第二发明,由于解锁操作方向与同挂钩主体的移动方向以及主体宽度方向双方交叉的板厚方向一致,所以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防止锁定机构伴随着挂钩移动操作而产生意外的解锁操作。

第三发明在第一或第二发明的基础上,挂钩主体具备在与该挂钩主体的移动方向以及主体宽度方向双方交叉的板厚方向上贯通的锁定孔以及滑动孔。在第三发明中,滑动孔沿挂钩主体的移动方向延伸。在第三发明中,锁定孔设置为以大于滑动孔的宽度尺寸与滑动孔连接。在第三发明中,锁定机构具备进入锁定孔内来锁定挂钩主体的移动的止动部。

根据第三发明,能够以较少的部件件数构成挂钩主体的锁定机构和移动机构。

第四发明在第三发明的基础上,止动部具有宽度尺寸相互不同的两个柱状部。在第四发明中,一方的柱状部具有无法通过滑动孔而能够通过上述锁定孔的宽度尺寸,另一方的柱状部具有大于一方的柱状部且无法通过滑动孔和锁定孔双方的宽度尺寸。第四发明构成为:在挂钩主体的板厚方向上对所述止动部进行移动操作,使一方的柱状部作为进入锁定孔来锁定挂钩主体的移动的锁定部而发挥作用,使另一方的柱状部作为防止该止动部相对于锁定孔以及滑动孔脱落的防脱部而发挥作用。

根据第四发明,能够以较少的部件件数且不使用复杂的部件,构成挂钩主体的锁定机构和移动机构。

第五发明在第三或第四发明的基础上,挂钩在止动部具备解锁操作用的按钮。在第五发明中,按钮在其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平坦面。第五发明构成为:使按钮的平坦面与设置于挂钩基座的平坦面对置定位,从而限制止动部绕轴旋转。

根据第五发明,在按钮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平坦面。使按钮的平坦面与挂钩基座侧的平坦面对置定位,从而能够防止该按钮乃至止动部绕轴旋转。

第六发明在第一~第五发明中任一项发明的基础上,挂钩主体相对于挂钩基座朝钩挂宽度扩大的方向被弹簧施力。

根据第六发明,仅通过单手进行解锁操作,便能够扩大钩挂宽度。

第七发明在第六发明的基础上,构成为不使锁定机构针对挂钩主体向缩短钩挂宽度的方向的移动发挥作用。

根据第七发明,在缩短钩挂宽度的操作中,无需进行解锁操作,单手便能够进行操作。

第八发明是具备第一~第七发明中任一项发明所记载的挂钩的手持工具。

根据第八发明,能够在多种多样的手持工具中使用挂钩。

第九发明是将挂钩组装于手持工具的方法,该挂钩配备在手持工具且用于与钩挂对象卡合而将手持工具吊挂。第九发明所涉及的挂钩具备:挂钩主体,其能够变更相对于钩挂对象的钩挂宽度;挂钩基座,其将挂钩主体支承为能够在使钩挂宽度改变的方向上移动;以及锁定机构,其锁定挂钩主体相对于挂钩基座的移动。第九发明所涉及的挂钩主体具备在与挂钩主体的移动方向以及主体宽度方向双方交叉的方向上贯通的锁定孔以及滑动孔。该滑动孔沿挂钩主体的移动方向延伸。另外,该锁定孔设置为以大于滑动孔的宽度尺寸与滑动孔连接。第九发明所涉及的锁定机构具备进入锁定孔内来锁定挂钩主体的移动的止动部。第九发明所涉及的挂钩基座具备:支承止动部的止动部支承孔;以及能够供挂钩主体沿其移动方向插通的挂钩支承孔。第九发明所涉及的止动部具有宽度尺寸相互不同的第一柱状部~第三柱状部。上述第一柱状部~第三柱状部朝向止动部的端部按第一柱状部、第二柱状部、第三柱状部的顺序排列配置。第九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柱状部具有能够进入挂钩主体的滑动孔内的宽度尺寸。第九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柱状部具有大于第一柱状部且无法进入滑动孔内而能够进入锁定孔内的宽度尺寸。第九发明所涉及的第三柱状部具有大于第二柱状部且无法进入滑动孔和锁定孔双方的宽度尺寸。在第二柱状部以及第三柱状部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用于能够进入滑动孔内的平坦面。对于第九发明而言,首先,在将挂钩主体插通到挂钩基座的挂钩支承孔的状态下,将止动部插入挂钩基座的止动部支承孔。在第九发明中,接下来,使第二柱状部以及第三柱状部的平坦面进入所述滑动孔内,而使该第二柱状部以及第三柱状部位于滑动孔的贯通方向相反侧。在第九发明中,接下来,在该状态下,使止动部绕其轴旋转,而使第三柱状作为防止止动部从滑动孔以及锁定孔脱落的防脱部发挥作用。在第九发明中,之后,在止动部的头部安装在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平坦面的操作按钮,使该操作按钮的平坦面与设置于挂钩基座的平坦面对置定位。按照上述顺序,在第九发明中,能够将止动部组装成能够在限制了绕其轴旋转的状态下朝轴向的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进行移动操作。

根据第九发明,能够将止动部容易地组装于挂钩主体。另外,根据第九发明,止动部不从挂钩主体的锁定孔或滑动孔拔出,而能够维持被组装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安装于手持工具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主视图。

图5是从图4中箭头(v)方向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仰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透视立体图。在本图中,示出了止动部与挂钩主体未卡合的状态。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透视立体图。在本图中,示出了止动部与挂钩主体的滑动孔卡合的状态。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透视立体图。在本图中,示出了使止动部从图7的状态沿挂钩主体的滑动孔滑动,而使止动部的第二柱状部与挂钩主体的锁定孔卡合的状态。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透视立体图。在本图中,示出了使止动部从图8的状态绕上下方向的轴旋转,而使止动部的第二柱状部与挂钩主体的锁定孔卡合的状态。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立体图,且示出了挂钩主体为锁定状态的情况。

图11是表示从图4的a-a剖面箭头观察的剖视图,且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左剖视图。本图示出了挂钩主体位于图10的位置的状态。

图12是表示从图5的b-b剖面箭头观察的剖视图,且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主视剖视图。本图示出了挂钩主体位于图10的位置的状态。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整体立体图,且示出了挂钩主体为解锁状态的情况。

图14是表示从图4的a-a剖面箭头观察的剖视图,且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左剖视图。本图示出了挂钩主体位于图13的位置的状态。

图15是表示从图5的b-b剖面箭头观察的剖视图,且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主视剖视图。本图示出了挂钩主体位于图13的位置的状态。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主视图。

图18是从图17中箭头(xviii)方向观察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仰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立体图,且示出了挂钩主体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

图20是表示从图17的c-c剖面箭头观察的剖视图,且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左剖视图。本图示出了挂钩主体位于图19的位置的状态。

图21是表示从图18的d-d剖面箭头观察的剖视图,且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主视剖视图。本图示出了挂钩主体位于图19的位置的状态。

图22是表示从图17的e-e剖面箭头观察的剖视图,且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左剖视图。本图示出了挂钩主体位于图19的位置的状态。

图2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整体立体图,且示出了挂钩主体位于解锁位置的状态。

图24是表示从图17的c-c剖面箭头观察的剖视图,且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左剖视图。本图示出了挂钩主体位于图23的位置的状态。

图25是表示从图18的d-d剖面箭头观察的剖视图,且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的主视剖视图。本图示出了挂钩主体位于图23的位置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w…钩挂宽度;1…钉枪;1a…把手部;2…挂钩;10…挂钩主体;11…移动部;11a…外侧面;11b…内侧面;12…锁定孔;13…滑动孔;14…弹簧槽;14a…槽底;15…臂部;20…挂钩基座;20a…安装部;20b…支承部;20c…安装面;20d…螺栓孔;21…止动部支承孔;21a…底部;22…按钮配置凹部;23…挂钩支承孔;24…弹簧插通孔;30…止动部;31…第一柱状部;31a…按钮嵌合部;31b…嵌合平面部;32…第二柱状部;32a…对边宽度部;32b…膨出部;33…第三柱状部;33a…对边宽度部;33b…膨出部;34…锁定弹簧孔;35…锁定弹簧;36…操作按钮;36a…止动部嵌合孔;36b…嵌合平面部;36c…锁定弹簧支承槽;42…挂钩;55…锁定弹簧;57…挂钩宽度扩张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结合图1~图15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在手持工具安装挂钩的一个例子,例示出在钉枪1安装挂钩2的结构。

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2的详细示于图2及图2之后的图。首先,如图2以及图3所示,挂钩2通过组装挂钩主体10、支承挂钩主体10的挂钩基座20、止动部30、对止动部30施加作用力的锁定弹簧35以及安装于止动部30的操作按钮36而构成。

挂钩主体10通过将带板形状的钢板弯折成l字形而制成,并具备移动部11和从移动部11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延伸且使长边方向沿着移动部11的板厚方向的臂部15。如图示那样,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移动部11延伸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臂部15延伸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将它们的宽度方向作为左右方向,来确定部件以及构成等的各方向。

在移动部11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央设置有在板厚方向上贯通的两个锁定孔12和一个滑动孔13。滑动孔13设置为沿移动部11的长边方向延伸。锁定孔12为中心位于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央的大致圆形的孔,锁定孔12的孔径被设置为大于滑动孔13的宽度。锁定孔12在滑动孔13的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两端分别各设置一个,且与滑动孔13连接。如图3所示,连接后的两个锁定孔12和一个滑动孔13若从移动部11的外侧面11a的正面观察,则呈所谓的锁眼形孔形状。

如图3所示,挂钩基座20具备箱形形状的安装部20a和从安装部20a向前方延伸的平板形状的支承部20b。安装部20a的与支承部20b延伸的方向相反侧的面(后表面)成为相对于钉枪1的安装面20c。在安装部20a设置有与安装面20c正交且贯通安装面20c的螺栓孔20d。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安装挂钩2时,使设置于挂钩基座20的安装面20c与钉枪1的把手部1a的下部、即不损害使用者的操作性的面抵接。在使安装面20c与钉枪1的该面抵接后的状态下,利用插通于与安装面20c正交且贯通安装面20c的螺栓孔20d的螺栓进行螺纹紧固,从而将挂钩基座20固定于钉枪1。与钩挂对象卡合的挂钩2的臂部15沿把手部1a的长边方向,趋向钉枪1的工具主体朝上侧延伸。由此,在使挂钩2与钩挂对象卡合后,钉枪1的重心位于挂钩2的下方,所以能够将钉枪1以稳定的状态吊挂。

挂钩基座20的支承部20b相当于将挂钩主体10和止动部30组装的部分。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在支承部20b具备使挂钩主体10的移动部11从前方朝向后方沿长边方向插通的较深的槽孔形状的挂钩支承孔23、和使止动部30插通的圆形的止动部支承孔21。止动部支承孔21和挂钩支承孔23相互正交地连接。止动部支承孔21不贯通支承部20b,而具有底部21a。底部21a从止动部支承孔21的入口观察,位于比横切止动部支承孔21的挂钩支承孔23的下表面更靠进深侧的位置。由此,在向挂钩支承孔23插通移动部11后,在比移动部11的内侧面11b更靠进深侧的位置存在能够供止动部30的一部分定位的空间。止动部支承孔21的入口侧(开口侧)成为按钮配置凹部22。按钮配置凹部22从其敞开的一侧(入口侧)观察设置成大致矩形。配置为在将操作按钮36安装到止动部30时,在钮配置凹部22收容操作按钮36。

如图3所示,止动部30为树脂制,且由第一柱状部31、第二柱状部32以及第三柱状部33三个最大直径不同的近似圆柱形状的柱状部构成。第一柱状部31~第三柱状部33同轴一体地设置,从下侧依次按第一柱状部31、第二柱状部32、第三柱状部33的顺序排列配置。第一柱状部31的下部成为对用于进行解锁操作的操作按钮36进行安装用的按钮嵌合部31a。在按钮嵌合部31a设置有将圆柱形状的侧部的一部分将而成的嵌合平面部31b。在第二柱状部32和第三柱状部33设置有相互共面的对边宽度部32a、33a。该对边宽度部32a、33a为将侧面的一部分形成为平坦面的部分,且其宽度尺寸设定为能够进入挂钩主体10的滑动孔13。另一方面,第二柱状部32和第三柱状部33的不成为对边宽度的侧部是沿径向呈圆柱形状地膨出的膨出部32b以及膨出部33b。

第一柱状部31的直径小于滑动孔13的宽度,因此第一柱状部31能够进入滑动孔13。另外,像上述那样,第二柱状部32和第三柱状部33的对边宽度部32a、33a设定为能够进入滑动孔13的宽度尺寸。由此,在对边宽度部32a和对边宽度部33a的面方向是沿着滑动孔13延伸的方向的朝向的情况下,第二柱状部32和第三柱状部33能够进入滑动孔13。另一方面,第二柱状部32的膨出部32b的直径大于滑动孔13的宽度,并且小于锁定孔12的孔径。由此,第二柱状部32能够不受条件限制地进入锁定孔12,但在对边宽度部32a的面方向与滑动孔13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情况下,无法进入滑动孔13。另外,第三柱状部33的膨出部33b的直径大于锁定孔12的孔径。由此,第三柱状部33在对边宽度部33a的面方向与滑动孔13延伸的方向交叉的组装状态下,既无法进入锁定孔12,也无法进入滑动孔13。如图12所示,在组装状态下,第三柱状部33的膨出部33b抵接于挂钩主体10的内侧面11b,而限制该止动部30相对于移动部11向下方的位移(脱落)。另外,在组装状态下,第二柱状部32的膨出部32b能够进入锁定孔12内。由于第二柱状部32的膨出部32b的直径设定为大于滑动孔13的宽度尺寸,所以在该组装状态下,第二柱状部32的膨出部32b无法进入滑动孔13内,由此,成为挂钩主体10的前后位置被锁定的状态。对边宽度部32a、33a是为了实现将该止动部30组装于挂钩主体10时的方便而设置的,对其组装顺序后述。

在止动部30和止动部支承孔21的底部21a之间夹装有锁定弹簧35。在止动部30的上端面(第三柱状部33的上表面)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锁定弹簧孔34。锁定弹簧孔34是用于配置锁定弹簧35的孔,孔的深度设置为短于锁定弹簧35的自然长度。借助锁定弹簧35的作用力,止动部30向朝下方移动的方向(锁定位置侧)被施力。

结合到止动部30的下部的操作按钮36是由聚氨酯等树脂构成的俯视观察呈矩形的按钮。在操作按钮36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止动部30的止动部嵌合孔36a。止动部嵌合孔36a具有与止动部30的按钮嵌合部31a相嵌合的形状。即,止动部嵌合孔36a的孔形状为近似圆形状,一部分成为与嵌合平面部31b对应的平面的侧壁的嵌合平面部36b。由此,能够防止嵌入到操作按钮36的止动部30相对于操作按钮36绕轴旋转。

接下来,图3以及图6~图9表示将挂钩主体10和止动部30组装于挂钩基座20的顺序。该组装首先,如图6所示,将挂钩主体10的移动部11插通于挂钩基座20的挂钩支承孔23。此时,从止动部支承孔21的入口观察,将移动部11插通至在进深侧能够看见滑动孔13的位置。接下来,将锁定弹簧35(在图6~图9中省略图示)插通于在止动部30设置的锁定弹簧孔34。之后,使止动部30以对边宽度部32a以及对边宽度部33a的面方向沿着滑动孔13延伸的方向的朝向且以第三柱状部33侧的端部与移动部11的外侧面11a对置的朝向,沿孔贯通方向进入滑动孔13。接下来,如图7所示那样使第三柱状部33在从移动部11的内侧面11b突出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那样沿滑动孔13移动至锁定孔12。之后,从图8的状态起,如图9所示那样使止动部30绕轴旋转近似90°,而形成对边宽度部32a和对边宽度部33a的面方向与滑动孔13延伸的方向交叉的状态。在图9的状态下,第三柱状部33的膨出部33b无法进入锁定孔12,因此止动部30无法沿从内侧面11b向外侧面11a的朝向(在图9中为朝下)脱离锁定孔12。在图9的状态下,第二柱状部32的膨出部32b能够进入锁定孔12,但无法进入滑动孔13。因此,当第二柱状部32在图9的状态下与锁定孔12卡合时,止动部30无法从锁定孔12进入滑动孔13。即,在图9的状态下,第二柱状部32与锁定孔12卡合后的状态相当于移动部11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第一柱状部31既能够进去锁定孔12,也能够进入滑动孔13。因此,在第一柱状部31进入滑动孔13时,止动部30能够沿滑动孔13延伸的方向在该滑动孔13内相对自由地平行移动。即,第一柱状部31进入到滑动孔13的状态相当于移动部11位于解锁位置的状态。最后,在图9的状态下,使操作按钮36的止动部嵌合孔36a与按钮嵌合部31a嵌合,使操作按钮36嵌入按钮配置凹部22。在图9的状态下,沿能够将操作按钮36嵌入按钮配置凹部22的朝向,预先配置嵌合平面部31b和嵌合平面部36b。图10~图15示出了经由以上的顺序完成了组装的状态下的挂钩2。

图10~图15示出将挂钩主体10的移动锁定、解锁的方式。如图10~图12所示,在移动部11为锁定状态时,止动部30的第二柱状部32在贯通设置于移动部11的锁定孔12的状态下进行卡合。通过锁定弹簧35,对止动部30在锁定孔12的贯通方向上朝操作按钮36存在的朝向施加作用力。第二柱状部32能够进入锁定孔12,但无法进入滑动孔13。由此,只要不克服锁定弹簧35的作用力使第二柱状部32从锁定孔12脱离,移动部11便不移动。即,只要不进行克服锁定弹簧35的作用力的解锁操作,便能够维持移动部11的锁定状态。

若克服锁定弹簧35的作用力对操作按钮36进行按压操作,使第二柱状部32和锁定孔12的卡合脱离,则移动部11呈解锁状态。如图13~图15所示,在移动部11为解锁状态时,止动部30的第一柱状部31在贯通设置于移动部11的锁定孔12或滑动孔13的状态下与该锁定孔12或滑动孔13卡合。第一柱状部31能够进入锁定孔12与滑动孔13双方,因此在对操作按钮36进行按压操作的期间,能够使移动部1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在移动部11位于解锁位置(使第一柱状部31位于滑动孔13内的位置)时,压入止动部支承孔21的进深侧(图15中的上侧)的第二柱状部32无法进入滑动孔13。因此,在移动部11位于解锁位置时,操作按钮36保持被按压操作的状态不变,从而移动部11的解锁状态被维持。在移动部11再次来到锁定位置(使第一柱状部31位于锁定孔12内的位置)时,借助锁定弹簧35的作用力,第二柱状部32自动地进入锁定孔12,使移动部11呈锁定状态。

如图11、图12、图14、图15所示,移动部11不与除挂钩基座20和止动部30之外的部件直接接触。例如,锁定弹簧35不论移动部11呈锁定状态还是呈解锁状态,都不与移动部11直接接触。由此,在解锁状态时,在锁定弹簧35和移动部11之间不产生摩擦力等,从而能够以较小的力轻松地使移动部11移动。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通过止动部30的第二柱状部32与设置于移动部11的两个锁定孔12的卡合,能够在分为两档的位置固定钩挂宽度w。由此,例如,在将手持工具钩挂于腰带的情况和钩挂于梯子、脚手架的情况下,能够向最佳的钩挂宽度w适当地变更进行固定。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操作按钮36的操作方向设定为与挂钩主体10的移动方向以及左右宽度方向双方交叉的方向。因此,能够防止因对挂钩主体施加了使其移动的方向的力而使锁定机构不经意地解除锁定。特别是,与以往使用了制动器、柱塞的锁定机构的情况不同,即使对挂钩主体10施加了前后方向的外力,止动部30也不移动,由此,在该挂钩主体10的移动操作过程中,不存在进行不经意的锁定、解锁操作的情况,从而在这方面能够提高该挂钩2的操作性。另外,只要不对操作按钮36进行按压操作而使第二柱状部32和锁定孔12的卡合脱离,便能够使移动部11的锁定状态持续。因此,能够防止移动部11的锁定状态因手持工具的重量、振动等影响而被解除,使钩挂宽度w改变的情况。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挂钩主体10的移动被限制成沿挂钩支承孔23的移动。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俯视观察呈大致距形的操作按钮36与按钮配置凹部22的相同地呈大致矩形的凹部分卡合,由此不存在操作按钮36在按钮配置凹部22内旋转的情况。因此,供操作按钮36嵌入的状态下的止动部30不绕轴旋转。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挂钩主体10和止动部30的朝向相互不变地卡合,因此能够防止止动部30从锁定孔12或滑动孔13拔出,由此能够得到该挂钩2的可靠的锁定、解锁动作。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组装挂钩主体10、挂钩基座20、止动部30、锁定弹簧35以及操作按钮36的较少的部件,从而能够实现锁定移动部11的机构以及使移动部11移动的机构。另外,在该组装时,能够不使用特别的道具地进行组装。

接下来,结合图1~图2、图6~图9以及图16~图2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挂钩42的外观、挂钩的安装对象、锁定机构的组装顺序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挂钩2相同。因此,仅对包括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的部件、部分以与第一实施方式改变附图标记的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部件、部分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在手持工具安装挂钩的一个例子,如图2所示,在钉枪1安装挂钩42。挂钩42的安装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进行。如图16所示,挂钩42通过组装挂钩主体10、支承挂钩主体10的挂钩基座20、对挂钩主体10施加作用力的两个挂钩宽度扩张弹簧57、止动部30、对止动部30施加作用力的锁定弹簧55以及安装于止动部30的操作按钮36而构成。此外,对挂钩宽度扩张弹簧57的详情后述。

如图1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挂钩主体10形成仅带板形状的移动部11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挂钩主体10不同的方式。在移动部11的挂钩主体10的主体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设置有在板厚方向上贯通的一个锁定孔12和一个滑动孔13。移动部11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部11比较,则在接近臂部15的一侧仅设置一个锁定孔12。即,以移动部11仅在钩挂宽度w为最小时成为锁定状态的方式设置有一个锁定孔12。在移动部11设置有两个弹簧槽14。两个弹簧槽14设置于滑动孔13的左右两侧。弹簧槽14从移动部11的后端部以恒定的深度切入并向沿着滑动孔13的方向延伸。弹簧槽14设置为槽宽大于挂钩宽度扩张弹簧57的外径,并设置为到达槽底14a的槽深短于挂钩宽度扩张弹簧57的自然长度。具体而言,以如下方式设置弹簧槽14的槽深,即在将移动部11向挂钩支承孔23压入至钩挂宽度w成为最小的位置时,收容于弹簧槽14的挂钩宽度扩张弹簧57与自然长度相比缩短,而能够对移动部11施加作用力。弹簧槽14在移动部11的板厚方向上贯通地设置。

如图1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挂钩基座2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挂钩基座20相同地,具有安装部20a和支承部20b。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挂钩基座2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挂钩基座20相同,在安装部20a设置有安装面20c和螺栓孔20d,在支承部20b设置有挂钩支承孔23和止动部支承孔21。在挂钩基座20设置有两个用于供后述的挂钩宽度扩张弹簧57插通配置的弹簧插通孔24。弹簧插通孔24沿挂钩支承孔23,与挂钩支承孔23重叠地设置。弹簧插通孔24设置为在将移动部11插通到挂钩支承孔23时,与弹簧槽14成为相同位置。

如图1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止动部3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止动部30相同地,由第一柱状部31、第二柱状部32、第三柱状部33三个柱状部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止动部30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止动部30比较,则不设置锁定弹簧孔34。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覆盖止动部30的轴周围外侧的形状的锁定弹簧55,来代替配置于止动部30的内侧的锁定弹簧35。如图20、图21、图24、图25所示,在操作按钮36的止动部嵌合孔36a的轴向上,在外侧以具有环状形状的方式设置有用于供锁定弹簧55的一端插通对其进行支承的锁定弹簧支承槽36c。

接下来,对将第二实施方式的挂钩主体10和止动部30组装于挂钩基座20的顺序进行说明。组装顺序与图6~图9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近乎相同。组装中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弹簧35被锁定弹簧孔34的孔底和止动部支承孔21的底部21a夹持,与此相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锁定弹簧55夹入到锁定弹簧支承槽36c和按钮配置凹部22的底面之间。即,首先,如图9所示,将止动部30组装于锁定孔12。之后,如图16所示,以覆盖止动部30的方式配置锁定弹簧55,使锁定弹簧55与锁定弹簧支承槽36c嵌合,而后在按钮嵌合部31a安装操作按钮36。

图19~图25示出将挂钩主体10的移动锁定、解锁的方式。如图19~图21所示,在移动部11以较小的钩挂宽度w完成锁定状态时,止动部30的第二柱状部32以贯通设置于移动部11的锁定孔12的状态进行卡合。锁定弹簧支承槽36c和按钮配置凹部22的底面之间所具备的锁定弹簧55的弹簧长度缩短,由此在锁定孔12的贯通方向上对止动部30向安装操作按钮36的一侧的朝向施加作用力。第二柱状部32能够进入锁定孔12,但无法进入滑动孔13。由此,只要不克服锁定弹簧55的作用力将操作按钮36向压入方向操作而使第二柱状部32从锁定孔12向上方拔出的方向脱离,移动部11便不移动。即,只要不进行操作按钮36的克服作用力的解锁操作,便能够维持移动部11以较小的钩挂宽度w完成的锁定状态。如图22所示,移动部11以较小的钩挂宽度w完成锁定状态时也是挂钩主体10的钩挂宽度w最小时。因此,在移动部11为锁定状态时,夹持于弹簧槽14的端部和弹簧插通孔24的孔底之间的挂钩宽度扩张弹簧57成为弹簧长度缩短的状态,而对移动部11向钩挂宽度w扩大的方向施加作用力。

若克服锁定弹簧55的作用力对操作按钮36进行按压操作,使第二柱状部32和锁定孔12的卡合脱离,则移动部11成为解锁状态。如图23~图25所示,在移动部11为解锁状态时,成为止动部30的第一柱状部31位于在移动部11设置的锁定孔12或滑动孔13的内部的状态。第一柱状部31能够进入锁定孔12和滑动孔13双方,因此若对操作按钮36进行按压操作,则能够使移动部11向解锁位置移动。另一方面,在移动部11为锁定状态时,移动部11被挂钩宽度扩张弹簧57向钩挂宽度w扩大的方向施加作用力。由此,若移动部11成为解锁状态,则移动部11借助挂钩宽度扩张弹簧37的作用力自动地向钩挂宽度w扩大的方向移动。在移动部11位于解锁位置时,压入至止动部支承孔21的进深侧(在图25中的上侧)的第二柱状部32无法进入滑动孔13。另外,移动部11的解锁位置借助挂钩宽度扩张弹簧57的作用力而被保持,因此维持为钩挂宽度w较宽的状态。因此,在移动部11位于解锁位置时,操作按钮36保持被按压操作的状态不变,从而移动部11的解锁状态被维持。在使移动部11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移动而缩短钩挂宽度w的情况下,克服挂钩宽度扩张弹簧57的作用力将移动部11向挂钩基座20侧按压操作。移动部11的按压操作无需进行操作按钮36的按压操作等其他操作,因此能够单手进行。若移动部11到达锁定位置,则第二柱状部32借助锁定弹簧55的作用力自动地进入锁定孔12,从而移动部11成为锁定状态。

如图21、图22、图24、图25所示,移动部11不与除挂钩基座20、止动部30、挂钩宽度扩张弹簧57之外的部件直接接触。特别是锁定弹簧55不论移动部11是呈锁定状态还是呈解锁状态,都不与移动部11直接接触。由此,在对操作按钮36进行按压操作而进行解锁操作时,锁定弹簧55的作用力相对于移动部11的移动动作不作为阻力被施加,因此能够使移动部11(挂钩主体10)借助挂钩宽度扩张弹簧57的作用力向增大钩挂宽度w的一侧顺畅地移动。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通过止动部30的第二柱状部32和设置于移动部11的一个锁定孔12的卡合,能够在钩挂宽度w为最小的位置固定移动部11。由此,将最小的钩挂宽度w设置为例如在将手持工具钩挂于腰带的情况下最佳的钩挂宽度,从而能够将手持工具稳定地钩挂于腰带等。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仅通过对操作按钮36进行按压操作而使移动部11成为解锁状态,便能够借助挂钩宽度扩张弹簧57的作用力自动地使移动部11向解锁位置(钩挂宽度w较宽的位置)移动。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不进行操作按钮36的按压操作等操作,仅通过克服挂钩宽度扩张弹簧57的作用力将移动部11向挂钩基座20侧按压操作,便能够使钩挂宽度w从扩大的状态缩短。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仅通过具备在第一实施方式追加挂钩宽度扩张弹簧57的结构,便能够组装锁定移动部11的机构以及使移动部11自动地移动的机构。另外,在该组装时,能够不使用特别的道具地进行组装。

在以上说明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施加各种变更。例如,安装挂钩的手持工具并不局限于钉枪,也可以为驱动器、电钻、圆盘锯、切割机、鼓风机、砂轮机等。虽例示出在挂钩主体设置两个或一个锁定孔的结构,但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锁定孔,增加能够变更钩挂宽度w的档数。虽例示出所谓的l字形的挂钩主体,但只要是钩挂于钩挂对象的形状,例如也可以为所谓的u字形、コ字形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