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绘用高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6667发布日期:2018-07-20 21:23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测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绘用高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测绘就是测量和绘图。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gns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

在使用经纬仪或者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需要在测量人员进行不断的调校和记录,为减少测量误差,一般需要在下方设置一个能够保持长时间稳定的支撑装置,例如公开号cn106197389a的专利文献公开一种便携式全站仪固定支架,包括:一调平平台、安装在调平平台一侧的平台支撑杆、安装在平台支撑杆上的u型固定装置,其中,u型固定装置包括:固连在u型固定装置端部的横向固定销筒、固连在u型固定装置纵向中心线上的纵向固定销筒、固连u型固定装置一侧的锁紧螺栓。该结构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但是固定式的结构存在调节困难的问题,针对此问题:

公告号cn103322987b的专利文献公开一种可调节的激光全站仪脚架,包括由上而下连接的基座面板、环形连接架、t型钢质活动扣,所述t型钢质活动扣和环形连接架设有对应的螺纹通孔,并设有螺栓穿过上下两个螺纹通孔将两者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脚包括活动支脚、套设于活动支脚上的固定脚管,并设有与活动支脚的外螺纹相配合的锁紧螺母将活动支脚的位置固定,所述固定脚管的上端与环形连接架的下端相固接。该结构虽然能对激光全站仪的水平度和高度进行精密的调节,但是调节方式较为复杂,降低了测量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测绘用高度调节装置,通过偏心式的滑槽,实现对整个支撑装置高度的精确微调,与测量目标的高度保持一致,实际使用意义重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测绘用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底板、三脚架和支撑板,所述底板为圆形板,所述底板上端面设置滑槽,所述滑槽为弧形结构,滑槽的首端与底板中心之间的距离d1大于滑槽的尾端与底板中心之间的距离d2,所述滑槽沿周向均匀设置三个,所述三脚架包括三根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下端铰接滑杆,所述滑杆与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滑槽的槽底设置多个盲孔,所述滑杆的下端与盲孔插接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槽深自首端向尾端依次减小,所述多个盲孔的深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滑杆下端套设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滑块设置通孔和腔室,所述滑杆下部沿周向设置限位凸起,所述滑杆的下端伸入通孔后,所述限位凸起在腔室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起的下端面设置复位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小于支撑装置重力的1/3。

进一步的,所述滑杆的下端设置第一磁铁,所述盲孔的底端设置与第一磁铁相吸合的第二磁铁,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之间的吸合力大于复位弹簧的弹力。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下端面设置凹槽,所述底板的下端面设置多组减震套筒和行走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三脚架的下端铰接滑杆,底板上端面设置滑槽,滑槽的槽底设置多个盲孔,滑杆不仅可以与滑槽滑动配合,而且可以与盲孔插接配合,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和滑杆铰接,滑杆与底板为滑动式连接,该结构设计可实现伸缩杆长短的自由调整;本支撑装置在使用时,首先调整三脚架伸缩杆的长度,使整个装置的高度基本到达预定值,而此过程的高度调节难免存在误差,此时通过滑杆在底板上端面的滑槽内滑动,由于滑槽为弧形结构,而且滑槽的首端与底板中心之间的距离d1大于滑槽的尾端与底板中心之间的距离d2,在滑杆从滑槽首端朝向尾端滑动的过程中,三脚架的三根伸缩杆做向心运动,整个装置的高度不断的增加,实现高度的微调,降低整个装置的方式类似,此不赘述;微调至最佳使用高度后,滑杆插入盲孔内进行固定,防止其自由滑动;

由上可知,本发明的目的是如何实现放置在支撑板的测量仪器的高度的精确调节,通过偏心式的滑槽,实现对整个支撑装置高度的精确微调,与测量目标(例如全站仪与棱镜)的高度保持一致,实际使用意义重大。

2.为提高整个装置高度的微调幅度,本发明将滑槽进行特殊设计,滑槽的槽深自首端向尾端依次减小,滑杆在滑槽内自首端向尾端滑动过程中,由于槽深在不断减小,滑杆的位置也在不断的上升,可有效增加整个装置高度的增幅,从而扩大了整个装置高度微调的范围。

3.本发明在滑杆下端套设滑块,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滑块设置通孔和腔室,滑杆下部沿周向设置限位凸起,滑杆的下端伸入通孔后,限位凸起在腔室滑动,本结构设计在滑杆下端增设滑块,滑块不仅可实现滑杆与滑槽间接的滑动配合,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损耗,而且滑杆的限位凸起在滑块的腔室进行滑动,滑杆和盲孔的结构可以设计成柱状或者方形等规则结构,即降低了滑杆的制作难度和改善了盲孔的钻、镗等工艺条件。一个结构的变化实现了多重效果。

4.限位凸起的下端面设置复位弹簧,本结构设计可以便于滑杆从盲孔内快速滑出,节约人力、作业时间,为防止复位弹簧将滑杆从盲孔内自动弹出,定义其弹力小于支撑装置重力的1/3。

6.为提高本发明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滑杆的下端设置第一磁铁,盲孔的底端设置与第一磁铁相吸合的第二磁铁,当滑杆插入盲孔内固定时,保证滑杆的插接效果,特别是在滑杆下部增设复位弹簧的结构中,有效预防滑杆自由弹出的问题发生。

7.为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便携性,将底板设置凹槽,可以极大的减少整个装置的重量,便于测量人员随身携带;另外在底板的下端面设置减震套筒和行走轮,可以使整个装置在平整的路面进行滑动,增强本发明的便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滑槽首尾两端与底板中心之间的距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滑槽首尾两端深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滑杆、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滑杆、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板,2-支撑板,3-滑槽,4-伸缩杆,5-滑杆,6-滑块,7-腔室,8-限位凸起,9-盲孔,10-复位弹簧,11-第一磁铁,12-第二磁铁,13-凹槽,14-减震套筒,15-行走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包括底板1、三脚架和支撑板2,底板1和支撑板2均为圆形板,底板1上端面设置滑槽3,滑槽3为弧形结构,滑槽3的首端与底板1中心之间的距离d1大于滑槽3的尾端与底板1中心之间的距离d2,滑槽3的槽深自首端向尾端依次减小,滑槽3沿周向均匀设置三个,三脚架包括三根伸缩杆4,伸缩杆4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多个插接的杆体,相邻杆体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定位,伸缩杆4的下端铰接滑杆5,滑杆5下端套设滑块6,滑块6与滑槽3滑动配合,滑块6设置通孔和腔室7,滑杆5下部沿周向设置限位凸起8,限位凸起为柱状结构且对称设置为两个,滑杆5的下端伸入通孔后,限位凸起8在腔室7内滑动,滑槽3的槽底设置多个盲孔9,本实施例以三个为例,每个滑槽3内的盲孔的深度相同,滑杆5的下端与盲孔9插接配合。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限位凸起8的下端面设置复位弹簧10,复位弹簧10套设在滑杆5的下端并位于腔室7内,滑杆5的下端设置第一磁铁11,盲孔9的底端设置与第一磁铁11相吸合的第二磁铁12,第一磁铁11与第二磁铁12之间的吸合力大于复位弹簧10的弹力。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底板1的下端面设置凹槽13,可以极大的减少整个装置的重量,而且在底板1的下端面设置三组减震套筒14和行走轮15,减震套筒14位于凹槽13的外侧,本结构设计可以使整个装置在平整的路面进行快速滑动,而且减震套筒14的设计可预防路面颠簸对测量仪器的损伤。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