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快速再分散沉降颗粒的磁流变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3874发布日期:2018-09-14 21:56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快速再分散沉降颗粒的磁流变减振器。



背景技术:

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是先进悬架主要发展方向,在越野车辆尤其军车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磁流变液是该技术的关键材料,它由羰基铁粉、合成油及其它添加剂组成。由于组份间的密度差较大,长期静置后不可避免出现沉降分层。当用于车辆悬架时,沉降问题导致减振器阻尼力不稳定,影响减振效果;对双筒减振器而言则因堵塞底阀造成损坏,是当前阻碍该技术工程化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

目前,针对沉降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有:从材料制备入手,提高材料的沉降稳定性;从减振器结构设计入手,如取消底阀、将减振器倒装即活塞杆与车轮连接等。不过这些措施也带来不利影响:过度强调沉降稳定性牺牲了磁流变液的剪切应力,而沉降分层仍未能避免;取消底阀后需要向减振器充入较高的气压降低了减振器使用寿命,并且无法解决阻尼力不稳定问题;而活塞杆在下的方案由于磁流变液中的铁粉磨粒作用降低将油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快速再分散沉降颗粒的磁流变减振器,该减振器提高剪切应力,并降低磁流变液母液粘度,大幅改善性能,保证了阻尼的稳定性,提高了减振器的阻尼容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可快速再分散沉降颗粒的磁流变减振器包括:导向座和支撑座;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的单向底阀,用于将压缩阀强化为安全阀,以成为单向阀,以在减振器处于压缩时,所述单向底阀完全处于关闭状态,设置于所述导向座上的单程阀,用于通过活塞运动实现与行程相关的开关,其中,所述单程阀包括:导向带;滑环,所述滑环通过所述导向带设置于活塞杆上,以受所述导向带与所述活塞杆间摩擦力作用下,所述滑环可随所述活塞杆运动;通孔,设置于所述导向座上通往补偿室处,以在所述减振器处于压缩时,所述通孔开启,使得工作缸上腔的油液在所述活塞杆排挤下进入所述补偿室,并在所述减振器处于拉伸行程时,所述滑环随所述活塞杆运动以关闭所述通孔,使得所述补偿室内的压强高于工作缸下腔,补偿油液经所述单向底阀进入所述工作缸,流体冲击、搅拌下腔沉降颗粒并稀释下腔液体。

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快速再分散沉降颗粒的磁流变减振器,消除了沉降带来的影响,对磁流变液而言,由于降低了对沉降性要求,可进一步提高剪切应力,并降低磁流变液母液粘度,大幅改善性能;对磁流变减振器而言,因消除了堵塞底阀问题,使其能够用于工程;工作缸内的液体保持动态混合均匀,保证了阻尼的稳定性,流体循环改善了双筒减振器的散热问题,提高了减振器的阻尼容量,可进一步提高车辆的越野速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可快速再分散沉降颗粒的磁流变减振器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程阀还包括:限位螺钉,用于限制所述滑环的位移量。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向底阀由阀片、阀杆和螺母组成。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补偿油液依次在所述工作缸的上腔、所述补偿室、所述工作缸的下腔间形成单向循环,以不断冲击、搅拌所述沉降颗粒,实现动态混合均匀。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快速再分散沉降颗粒的磁流变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快速再分散沉降颗粒的磁流变减振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可快速再分散沉降颗粒的磁流变减振器10、导向座100、支撑座200、单向底阀300、阀片310、阀杆320和螺母330、单程阀400、导向带410、滑环420、通孔430、限位螺钉440、活塞杆500、补偿室600、工作缸上腔700、工作缸下腔800、工作缸900、贮油筒10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可快速再分散沉降颗粒的磁流变减振器。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快速再分散沉降颗粒的磁流变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可快速再分散沉降颗粒的磁流变减振器10包括:导向座100、支撑座200、单向底阀300和单程阀400。

其中,导向座100和支撑座200。单向底阀300设置于支撑座上,用于将压缩阀强化为安全阀,以成为单向阀,以在减振器处于压缩时,单向底阀300完全处于关闭状态。单程阀400设置于导向座100上,用于通过活塞运动实现与行程相关的开关,其中,单程阀400包括:导向带410、滑环420、通孔430。其中,导向带410。滑环420通过导向带410设置于活塞杆500上,以受导向带410与活塞杆500间摩擦力作用下,滑环420可随活塞杆500运动。通孔430设置于导向座100上通往补偿室600处,以在减振器处于压缩时,通孔430开启,使得工作缸上腔700的油液在活塞杆排500挤下进入补偿室600,并在减振器处于拉伸行程时,滑环420随活塞杆500运动以关闭通孔430,使得补偿室600内的压强高于工作缸下腔800,补偿油液经单向底阀300进入工作缸900,流体冲击、搅拌下腔沉降颗粒并稀释下腔液体。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的减震器10由单程阀400和单向底阀300组成,其中单程阀400利用活塞杆500的运动实现了与行程相关的开关,单向底300则将压缩阀强化为安全阀而成为单向阀。单程阀400设计在导向座100上,由滑环420、导向带410、限位螺钉及导向座100上通往补偿室600的通孔430组成。滑环420通过导向带410安装在活塞杆500上。利用导向带410与活塞杆500间摩擦力,滑环420可随活塞杆500运动。在减振器处于压缩行程时开启通孔430,而在拉伸行程关闭通孔430以保证拉伸阻尼。单向底阀300仅在拉伸行程时起补偿作用,而压缩阀片被强化为安全阀。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单程阀400还包括:限位螺钉440。其中,限位螺钉440用于限制滑环420的位移量。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单向底阀300由阀片310、阀杆320和螺母330组成。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补偿油液依次在工作缸的上腔700、补偿室600、工作缸的下腔800间形成单向循环,以不断冲击、搅拌沉降颗粒,实现动态混合均匀。

可以理解的是,车辆行驶时减振器中的油液在活塞挤压下往复流动,通过设计单向阀让工作缸内磁流变液的形成循环流动,再分散沉降颗粒,使液体保持动态混合均匀。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以双筒减振器为基础设计了单程阀400与单向底阀300,使工作缸900析出的油液以补偿油的形式依次经工作缸上腔700、补偿室600、单向底阀300、工作缸下腔800、阻尼阀形成单向循环,实现沉降颗粒再分散与动态混合均匀,消除沉降影响;同时也改善了双筒减振器的散热性能,从而推进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技术工程化应用。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当减振器处于压缩时,在活塞杆500与导向带410间摩擦力的作用下,滑环420随活塞杆500运动,导向座100上的通孔430开启,工作缸上腔700的油液在活塞杆500排挤下进入补偿室600,此时底阀完全处于关闭状态。由于不再利用底阀实现压缩补偿,因此消除了传统磁流变减振器存在的沉降颗粒堵塞底阀现象。

当减振器处于拉伸行程时,滑环420随活塞杆500运动关闭导向座100上的通孔430。此时补偿室600内的压强高于工作缸下腔800,补偿油液经单向底阀300进入工作缸900,流体冲击、搅拌工作缸下腔800沉降颗粒、稀释工作缸下腔800液体。本发明实施例利用车辆振动能量及循环流体,使底阀处沉积沉降颗粒得到快速分散,使工作缸内磁流变液保持动态混合均匀,并改善双筒减振器的散热性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可快速再分散沉降颗粒的磁流变减振器,消除了沉降带来的影响,对磁流变液而言,由于降低了对沉降性要求,可进一步提高剪切应力,并降低磁流变液母液粘度,大幅改善性能;对磁流变减振器而言,因消除了堵塞底阀问题,使其能够用于工程;工作缸内的液体保持动态混合均匀,保证了阻尼的稳定性,流体循环改善了双筒减振器的散热问题,提高了减振器的阻尼容量,可进一步提高车辆的越野速度。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