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金属零部件自动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8219发布日期:2018-11-27 21:2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金属零部件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金属零部件自动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配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个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一种产品。汽车配件的种类繁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消费也越来越多,汽车配件的市场变得也越来越大。近些年来汽车配件制造厂也在飞速地发展,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开展的自主开发与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整车自主品牌与技术创新需要零部件作基础。

目前汽车的某些平面型金属零部件如摆臂等部件的批量润滑过程中润滑油的消耗量较大,其中润滑油的使用效率较低,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增加了金属零部件的生产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金属零部件自动润滑装置,将润滑过程分为上下平面两部分同时润滑,且上下两部分的润滑油可相互传输,从而提高了润滑油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批量零部件润滑时所需最低润滑油的门槛,同时降低了资源浪费,降低了金属零部件的润滑材料成本。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汽车金属零部件自动润滑装置,包括动力支撑箱,所述的动力支撑箱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支撑架,所述的动力支撑箱的底端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的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均通过联轴器贯穿动力支撑箱的内壁并延伸至动力支撑箱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节能型润滑装置的转动轴,所述的动力支撑箱的顶端外壁均通过第二固定支撑架固定连接有润滑油传输箱,所述的润滑油传输箱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小型动力泵,且所述的转动节能型润滑装置远离动力支撑箱的一端均通过第二连通管与小型动力泵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的小型动力泵的输入端均连通有第一连通管,所述的第一连通管的底端均连通有润滑盛放装置,所述的润滑盛放装置的一端连通有缓冲倾斜道,所述的缓冲倾斜道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挡板,所述的缓冲倾斜道远离润滑盛放装置的一端连通有完成件盛放台,所述的完成件盛放台的底端通过连通板连通有第三连通管,且所述的第三连通管的顶端通过第四连通管与第一连通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转动节能型润滑装置包括空心辊,所述的空心辊的中心内环壁开设有润滑油存放中转腔,所述的空心辊的外环壁固定连接有弹性均匀上油层,所述的润滑油存放中转腔的内环壁均匀连通有毛细连通管,且所述的毛细连通管远离的一端贯穿空心辊的内壁并延伸至弹性均匀上油层内部与弹性均匀上油层相连通,所述的空心辊的外环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固定推动板,且所述的空心辊靠近第二连通管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密封连通口,且所述的密封连通口通过第二连通管与小型动力泵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润滑盛放装置包括固定底框,所述的固定底框的两侧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挡板,所述的固定底框的顶端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盛放润滑板,所述的盛放润滑板的顶端外壁滑动连接有待润滑件,所述的盛放润滑板的表面开设有连通润滑孔,且所述的连通润滑孔的底端连通有调节缓冲腔,所述的调节缓冲腔靠近第三连通管的一侧外壁开设有连通接口,且所述的调节缓冲腔通过连通接口与第三连通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待润滑件的顶端外壁与弹性均匀上油层的外环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第四连通管、第二连通管、第三连通管与第一连通管的两端连接处的外环壁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法兰。

优选的,所述的润滑盛放装置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支撑架。

优选的,所述的连通板的两侧外壁均与第三固定支撑架的外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缓冲倾斜道与完成件盛放台的组成结构均与润滑盛放装置的组成结构一致。

优选的,所述的弹性均匀上油层采用类海绵易吸水复合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的连通润滑孔均匀分布于盛放润滑板的顶端外壁,且所述的连通润滑孔的大小径长均一致。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金属零部件自动润滑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汽车金属零部件自动润滑装置,通过动力支撑箱的底端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均通过联轴器贯穿动力支撑箱的内壁并延伸至动力支撑箱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节能型润滑装置的转动轴,动力支撑箱的顶端外壁均通过第二固定支撑架固定连接有润滑油传输箱,润滑油传输箱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小型动力泵,且转动节能型润滑装置远离动力支撑箱的一端均通过第二连通管与小型动力泵的输出端相连通,转动节能型润滑装置包括空心辊,空心辊的中心内环壁开设有润滑油存放中转腔,空心辊的外环壁固定连接有弹性均匀上油层,润滑油存放中转腔的内环壁均匀连通有毛细连通管,且毛细连通管远离的一端贯穿空心辊的内壁并延伸至弹性均匀上油层内部与弹性均匀上油层相连通,空心辊的外环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固定推动板,且空心辊靠近第二连通管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密封连通口,且密封连通口通过第二连通管与小型动力泵相连通,达到了均匀润滑平面型零部件上平面的目的,开始工作时,伺服电机开始转动,带动带动空心辊开始转动,从而使弹性均匀上油层在待润滑件的上平面进行匀速挤压转动,润滑油存放中转腔内部的润滑油通过毛细连通管进入弹性均匀上油层中,使均匀上油层的外表面一直处于足够湿润的状态,从而使弹性均匀上油层与待润滑件的挤压过程中,充分润滑待润滑件的上平面,从而完成上平面的充分润滑过程,且在空心辊转动过程中,固定推动板逐步沿轨道转动作用,将盛放润滑板表面的待润滑件沿着盛放润滑板向指定方向进行滑动,从而实现自动润滑传动的目的。

(2)、该汽车金属零部件自动润滑装置,通过动力支撑箱的顶端外壁均通过第二固定支撑架固定连接有润滑油传输箱,润滑油传输箱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小型动力泵,且转动节能型润滑装置远离动力支撑箱的一端均通过第二连通管与小型动力泵的输出端相连通,小型动力泵的输入端均连通有第一连通管,第一连通管的底端均连通有润滑盛放装置,润滑盛放装置的一端连通有缓冲倾斜道,缓冲倾斜道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挡板,缓冲倾斜道远离润滑盛放装置的一端连通有完成件盛放台,完成件盛放台的底端通过连通板连通有第三连通管,且第三连通管的顶端通过第四连通管与第一连通管相连通,润滑盛放装置包括固定底框,固定底框的两侧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挡板,固定底框的顶端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盛放润滑板,盛放润滑板的顶端外壁滑动连接有待润滑件,盛放润滑板的表面开设有连通润滑孔,且连通润滑孔的底端连通有调节缓冲腔,调节缓冲腔靠近第三连通管的一侧外壁开设有连通接口,且调节缓冲腔通过连通接口与第三连通管相连通,待润滑件的顶端外壁与弹性均匀上油层的外环壁滑动连接,缓冲倾斜道与完成件盛放台的组成结构均与润滑盛放装置的组成结构一致,达到了充分润滑待润滑件下平面的目的,调节缓冲腔的内部盛放有润滑油,使调节缓冲腔内部的润滑油透过连通润滑孔输出至盛放润滑板的上表面,使待润滑件与盛放润滑板的连接底面充分润滑,从而完成待润滑件下平面的润滑过程;同时若盛放润滑板表面的润滑油较多,可通过连通接口与第三连通管的连接作用,在小型动力泵的作用下将调节缓冲腔内多余的润滑油抽至润滑油存放中转腔中,提高了润滑油的使用效率;将润滑过程分为上下平面两部分同时润滑,且上下两部分的润滑油可相互传输,从而提高了润滑油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批量零部件润滑时所需最低润滑油的门槛,同时降低了资源浪费,降低了金属零部件的润滑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转动节能型润滑装置平面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润滑盛放装置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润滑盛放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中:1动力支撑箱、2第一固定支撑架、3伺服电机、4联轴器、5转动节能型润滑装置、51空心辊、52润滑油存放中转腔、53弹性均匀上油层、54毛细连通管、55固定推动板、56密封连通口、6第二固定支撑架、7润滑油传输箱、8小型动力泵、9第一连通管、10润滑盛放装置、101固定底框、102固定挡板、103盛放润滑板、104待润滑件、105连通润滑孔、106调节缓冲腔、107连通接口、11缓冲倾斜道、12固定挡板、13完成件盛放台、14连通板、15第二连通管、16第三连通管、17第四连通管、18密封法兰、19第三固定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金属零部件自动润滑装置,包括动力支撑箱1,动力支撑箱1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支撑架2,动力支撑箱1的底端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3,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均通过联轴器4贯穿动力支撑箱1的内壁并延伸至动力支撑箱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节能型润滑装置5的转动轴,动力支撑箱1的顶端外壁均通过第二固定支撑架6固定连接有润滑油传输箱7,润滑油传输箱7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小型动力泵8,且转动节能型润滑装置5远离动力支撑箱1的一端均通过第二连通管15与小型动力泵8的输出端相连通,小型动力泵8的输入端均连通有第一连通管9,第一连通管9的底端均连通有润滑盛放装置10,润滑盛放装置10的一端连通有缓冲倾斜道11,缓冲倾斜道11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挡板12,缓冲倾斜道11远离润滑盛放装置10的一端连通有完成件盛放台13,完成件盛放台13的底端通过连通板14连通有第三连通管16,且第三连通管16的顶端通过第四连通管17与第一连通管9相连通,缓冲倾斜道11作为缓冲地带,润滑过程完毕的加工件沿着缓冲倾斜道11向下滑动至完成件盛放台13的上平面,在滑动过程中滴落的多余的润滑油沿着缓冲倾斜道11及完成件盛放台13表面的连通孔落入连通板14中,其后通过第三连通管16、第四连通管17及小型动力泵8输入转动节能型润滑装置5中进行二次利用,提高了润滑油的使用效率。

转动节能型润滑装置5包括空心辊51,空心辊51的中心内环壁开设有润滑油存放中转腔52,空心辊51的外环壁固定连接有弹性均匀上油层53,润滑油存放中转腔52的内环壁均匀连通有毛细连通管54,且毛细连通管54远离的一端贯穿空心辊51的内壁并延伸至弹性均匀上油层53内部与弹性均匀上油层53相连通,空心辊51的外环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固定推动板55,且空心辊51靠近第二连通管15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密封连通口56,且密封连通口56通过第二连通管15与小型动力泵8相连通,开始工作时,伺服电机3开始转动,带动带动空心辊51开始转动,从而使弹性均匀上油层53在待润滑件104的上平面进行匀速挤压转动,润滑油存放中转腔52内部的润滑油通过毛细连通管54进入弹性均匀上油层53中,使均匀上油层53的外表面一直处于足够湿润的状态,从而使弹性均匀上油层53与待润滑件104的挤压过程中,充分润滑待润滑件104的上平面,且在空心辊51转动过程中,固定推动板55逐步沿轨道转动作用,将盛放润滑板103表面的待润滑件104沿着盛放润滑板103向指定方向进行滑动,从而实现自动润滑传动的目的。

润滑盛放装置10包括固定底框101,固定底框101的两侧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挡板102,固定底框101的顶端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盛放润滑板103,盛放润滑板103的顶端外壁滑动连接有待润滑件104,盛放润滑板103的表面开设有连通润滑孔105,且连通润滑孔105的底端连通有调节缓冲腔106,调节缓冲腔106靠近第三连通管16的一侧外壁开设有连通接口107,且调节缓冲腔106通过连通接口107与第三连通管16相连通,调节缓冲腔106的内部盛放有润滑油,使调节缓冲腔106内部的润滑油透过连通润滑孔105输出至盛放润滑板103的上表面,使待润滑件104与盛放润滑板103的连接底面充分润滑,同时若盛放润滑板103表面的润滑油较多,可通过连通接口107与第三连通管16的连接作用,在小型动力泵8的作用下将调节缓冲腔106内多余的润滑油抽至润滑油存放中转腔52中,进一步实现润滑油的二次使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润滑油的使用效率。

待润滑件104的顶端外壁与弹性均匀上油层53的外环壁滑动连接。

第四连通管17、第二连通管15、第三连通管16与第一连通管9的两端连接处的外环壁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法兰18。

润滑盛放装置10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支撑架19。

连通板14的两侧外壁均与第三固定支撑架19的外壁固定连接。

缓冲倾斜道11与完成件盛放台13的组成结构均与润滑盛放装置10的组成结构一致。

弹性均匀上油层53采用类海绵易吸水复合材料制成,保证待润滑件104与弹性均匀上油层53的挤压过程中,待润滑件104的上表面能充分润滑。

连通润滑孔105均匀分布于盛放润滑板103的顶端外壁,且连通润滑孔105的大小径长均一致。

使用时,开始工作时,伺服电机3开始转动,带动带动空心辊51开始转动,从而使弹性均匀上油层53在待润滑件104的上平面进行匀速挤压转动,润滑油存放中转腔52内部的润滑油通过毛细连通管54进入弹性均匀上油层53中,使均匀上油层53的外表面一直处于足够湿润的状态,从而使弹性均匀上油层53与待润滑件104的挤压过程中,充分润滑待润滑件104的上平面,从而完成上平面的充分润滑过程,且在空心辊51转动过程中,固定推动板55逐步沿轨道转动作用,将盛放润滑板103表面的待润滑件104沿着盛放润滑板103向指定方向进行滑动,从而实现自动润滑传动的目的;调节缓冲腔106的内部盛放有润滑油,使调节缓冲腔106内部的润滑油透过连通润滑孔105输出至盛放润滑板103的上表面,使待润滑件104与盛放润滑板103的连接底面充分润滑,从而完成待润滑件104下平面的润滑过程;同时若盛放润滑板103表面的润滑油较多,可通过连通接口107与第三连通管16的连接作用,在小型动力泵8的作用下将调节缓冲腔106内多余的润滑油抽至润滑油存放中转腔52中,提高了润滑油的使用效率;润滑过程完毕后,缓冲倾斜道11作为缓冲地带,润滑过程完毕的加工件沿着缓冲倾斜道11向下滑动至完成件盛放台13的上平面,在滑动过程中滴落的多余的润滑油沿着缓冲倾斜道11及完成件盛放台13表面的连通孔落入连通板14中,其后通过第三连通管16、第四连通管17及小型动力泵8输入转动节能型润滑装置5中进行二次利用,进一步实现润滑油的二次使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润滑油的使用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