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伏组件框架的连接卡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1355发布日期:2018-11-07 07:20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光伏组件框架的连接卡扣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伏组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光伏组件框架的连接卡扣。

背景技术

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成为太阳能行业一种主流应用方向,常规的组件一般搭建在已经建成的屋顶,光伏电站和屋顶原建材的双重费用以及双重施工带来了成本的提高。开发设计一种使用直接作为屋顶瓦片的光伏组件是节省成本普及光伏电站的一种方案,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防水性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安装快捷、可靠,有效防止水渗漏的用于光伏组件框架的连接卡扣。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了一种用于光伏组件框架的连接卡扣,由左卡合件,右卡合件构成。在左卡合件开设有第一光伏板放置凹槽,在右卡合件开设有第二光伏板放置凹槽,上述第一光伏板放置凹槽与所述第二光伏板放置凹槽相背设置。在左卡合件上还设置有导流槽。该导流槽的底壁斜向上倾斜设置,且顶壁搭置于右卡合件的顶壁。在右卡合件上设置有倾斜向上的飞边,其插设于导流槽内,且将其分隔为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飞边与所述导流槽的顶壁及侧壁均设置有间隙。在飞边的底部设置有竖直向下的防渗水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连接卡扣,其上设置有两条通过飞边隔开的导流槽,通常情况下,仅需通过第一导流槽即可满足排水要求,当排水量较大时,第二导流槽亦起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飞边上设置的防渗水边可有效地使从第一导流槽溢出的水流完全进入第二导流槽,防止水流漏入建筑物内。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导流槽的顶壁以及右卡合件的顶壁均向下倾斜1~3°设置,二者的接触部完全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方式设置,使得大部分水流得到分流,使得上述导流槽仅起到辅助作用,提高其自身的防漏性。另外,还可以有效地增强两者连接的稳定性,防止脱开情况发生。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第一光伏板放置凹槽及第二光伏板放置凹槽上设置有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为向对边侧壁延伸的弧形凸起,且其距离对边侧壁的距离不大于光伏板的板厚。

通过采用上述方式设置,当进行光伏板安装时,其会对各部位设置的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形成挤压,由于左卡合件和右卡合件自身能产生一定量的弹性变形,因而安装完成后上述两种类型夹持部可始终对光伏板施加压力,确保安装的可靠性。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上均包裹有弹性橡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方式设置,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增大夹持部对光伏板施加的压力;另一更重要的方面,可以有效地杜绝光伏板表面形成刮痕,降低安全风险。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飞边距离所述导流槽的顶壁及侧壁的距离为0.5~1mm,且导流槽的底壁与右卡合件的侧壁的距离亦为0.5~1mm。

通过采用上述方式设置,优化了左卡合件和右卡合件的安装结构,从而提高了两者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导流槽的底壁以及飞边的倾斜角度为30~60°。

通过采用上述方式设置,在保证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容水量的同时,还有效地防止流水渗漏至建筑物。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导流槽的底壁以及飞边的倾斜角度为45°。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导流槽的顶壁的搭接位置设置有弧形凸起,相应地,在右卡合件的顶壁上设置有与上述弧形凸起相适配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式设置,进一步增强了左卡合件和右卡合件连接的稳定性,防止脱开情况发生。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上卡合件和下卡合件均由铝制得。

通过采用上述方式设置,可以在保证使用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了左、右卡合件的自重,从而降低了光伏组件对建筑物的压力。

作为上述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左卡合件和右卡合件均为一体铸造成型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用于光伏组件框架的连接卡扣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方式中的左卡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方式中的右卡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用于光伏组件框架的连接卡扣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图4实施方式中的左卡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实施方式中的右卡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排水量较大时未设置有反渗水边水流的流向示意图。

图8是排水量较大时设置有反渗水边水流的流向示意图。

1-光伏板;2-左卡合件;21-第一光伏板放置凹槽;211-第一夹持部;22-导流槽;221-第一导流槽;222-第二导流槽;223-弧形凸起;3-右卡合件;31-第二光伏板放置凹槽;311-第二夹持部;32-飞边;33-防渗水边;34-凹槽;4-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图2、图3分别示出了本发明中用于光伏组件框架的连接卡扣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装配示意图,以及其组成部分左卡合件和右卡合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中所示,该连接卡扣由左卡合件2,右卡合件3构成。在左卡合件2开设有第一光伏板放置凹槽21,在右卡合件3开设有第二光伏板放置凹槽31,上述第一光伏板放置凹槽21与所述第二光伏板放置凹槽31相背设置。在左卡合件2上还设置有导流槽22。该导流槽22的底壁斜向上倾斜设置,且顶壁搭置于右卡合件3的顶壁。在右卡合件3上设置有倾斜向上的飞边32,其插设于上述导流槽22内,且将其分隔为第一导流槽221和第二导流槽222。飞边32与所述导流槽22的顶壁及侧壁均设置有间隙。在飞边32的底部设置有竖直向下的防渗水边33。在常规情况下,仅需通过第一导流槽221即可满足排水要求,当排水量较大时,第二导流槽222亦起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飞边32上设置的防渗水边33可有效地使从第一导流槽221溢出的水流全部进入第二导流槽222,防止水流漏入建筑物内。

作为上述用于光伏组件框架的连接卡扣的进一步优化,导流槽22的顶壁以及右卡合件3的顶壁完全贴合,且接触部向下倾斜1~3°设置,从而使得大部分水流得到分流,在此过程中第一导流槽221和第二导流槽222仅起到辅助作用,提高其自身的防漏性。另外,还可以有效地增强左卡合件2和右卡合件3连接的稳定性,防止脱开情况发生。

再者,为了防止光伏板1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生松动,还可以在上述第一光伏板放置凹槽21及第二光伏板放置凹槽31上设置有第一夹持部211、第二夹持部311。第一夹持部211和第二夹持部311均为向对边侧壁延伸的弧形凸起223,且其距离对边侧壁的距离不大于光伏板1自身的板厚。当进行光伏板1安装时,其会对各部位设置的第一夹持部211、第二夹持部311形成挤压,由于左卡合件2和右卡合件3自身能产生一定量的弹性变形,因而安装完成后上述两种类型夹持部211、311可始终对光伏板1施加压力,确保安装的可靠性。

再者,为了提高左卡合件2和右卡合件3安装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对其自身结构尺寸进行优化,具体为:设置于右卡合件3上的飞边32距离导流槽22的顶壁及侧壁的距离为0.5~1mm,且导流槽22的底壁与右卡合件3的侧壁的距离亦为0.5~1mm。

再者,导流槽22的底壁以及飞边32的倾斜角度一般设置为30~60°,最优选为45°,从而在保证第一导流槽221和第二导流槽222容水量的同时,还有效地防止流水渗漏至建筑物。

图4、图5、图6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用于光伏组件框架的连接卡扣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的装配示意图,以及其组成部分左卡合件和右卡合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连接卡扣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两点:1)在导流槽22的顶壁的搭接位置设置有弧形凸起223,相应地,在右卡合件3的顶壁上设置有与上述弧形凸223起相适配的凹槽34,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左卡合件2和右卡合件3连接的稳定性,防止脱开情况发生。2)在第一夹持部211和第二夹持部311上均包裹有弹性橡胶层4,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增大夹持部对光伏板1施加的压力;另一更重要的方面,可以有效地杜绝光伏板1表面形成刮痕,降低安全风险。

再者,左卡合件2和右卡合件3均可以为一体铸造铝成型件,使其本体具有较轻的重量,更为重要的是,一体铸造成型极大了提高了其耐疲劳性,降低了制作成本。

最后,图7、图8分别示出了排水量较大时未设置有反渗水边以及设置有反渗水边水流的流向示意图。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