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板材连接结构及复合板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1351发布日期:2018-11-07 07:20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板材连接结构及复合板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板材,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板材连接结构及复合板材。

背景技术

目前的市场上的家具装饰用实木板材,采用单板、天然木皮、芯板等多层实木材料按一定的次序叠合,经上胶、压合而制成,具有成本低廉、外观优良、机械强度高等优点。但伴随着板材除甲醛、隔热、浮雕等功能性的丰富化,板材的厚度及自重也在不断地增加。当板材用于装饰墙面时,位于底部的板材将承受来自上方的板材的巨大压力,当环境发生变动,极易被压溃、折断,并导致上方的板材失去支撑而脱落、变形,需要修整整个墙面方能复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板材连接结构。

一种复合板材连接结构,包括滑轨以及安装在滑轨上的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通过弹性组件连接。

在使用时,将上述滑轨固定在复合板材背面(可以采用胶水粘合,也可采用卡扣、螺丝等固定连接),第一滑轨与上方板材的第二滑轨相接触,第二滑轨与下方板材的第二滑轨相接触。

纵向上相邻的两个复合板材通过各自的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相接,其滑轨处于同一直线上。滑轨、滑块可以为板体提供纵向上的支撑力,而第一滑块、第二滑块间的弹性组件可以允许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的间距改变,以适应复合板材因环境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体积变化。即环境温度上升,复合板材有可能发生膨胀,牵引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互远离,适应板体体积的变化。而环境温度下降复合板材收缩时,板体收缩,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间距也可适应性地收缩。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及滑轨的配合,既可为板体提供纵向上的机械强度、支撑力,又可与板体的热涨缩情况相适应,可有效避免板体被压溃。此外,即便个别板体被压溃。由于其具有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以及滑轨构成的纵向的支撑结构,仍可为上方的板体提供足够的支撑力,避免整面墙变形、坍塌,事后只需要对压溃的单个板体进行维修、更换即可,有效地降低了维修成本。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块以及由弹性块两端伸出的连接柱;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第二滑块的顶部开有螺孔;所述连接柱上有与螺孔匹配的螺纹;所述连接柱安装在螺孔内。

弹性块应当选用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而有具备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如高分子树脂、木材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板材,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背面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纵向设置所述板体背面的滑轨,以及安装在滑轨上的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通过弹性组件连接;第一滑块的顶端和第二滑块的底端与板体的边缘相齐。

滑轨可以选用钉子、卡扣等结构安装在板体背面。滑轨、滑块应当选用硬度、机械强度高且热涨缩系数小的材料实现。纵向上相邻的两个复合板材通过各自的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相接,其滑轨处于同一直线上。滑轨、滑块可以为板体提供纵向上的支撑力,而第一滑块、第二滑块间的弹性组件可以允许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的间距改变,以适应复合板材因环境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体积变化。即环境温度上升,复合板材有可能发生膨胀,牵引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互远离,适应板体体积的变化。而环境温度下降复合板材收缩时,板体收缩,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间距也可适应性地收缩。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及滑轨的配合,既可为板体提供纵向上的机械强度、支撑力,又可与板体的热涨缩情况相适应,可有效避免板体被压溃。此外,即便个别板体被压溃。由于其具有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以及滑轨构成的纵向的支撑结构,仍可为上方的板体提供足够的支撑力,避免整面墙变形、坍塌,事后只需要对压溃的单个板体进行维修、更换即可,有效地降低了维修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板体背面的中部开有一截面为v形的凹槽,凹槽垂直于所述滑轨。

v形的凹槽在板体的背面形成应力点,一旦板体承受的纵向上的压力过大,将会在该凹槽部位发生折断。通过凹槽的设置,可以精确控制板体折断的位置、折断的方向,以便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的工作。更可避免板体因承受过大的压力发生破碎而碎屑堵塞滑轨。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为板体厚度的0.01%—5%。

凹槽的深度过大,容易降低板体的强度,使之易于折断。而深度过低,则不易集中应力。经过多次测试,本发明的凹槽其深度应当为0.01%—5%,既可以确保板体的强度,又可以确保凹槽内具有足够的应力聚集效果。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为板体厚度的0.05%—0.5%。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的间距为板体纵向长度的1%-5%。

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块以及由弹性块两端伸出的连接柱;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第二滑块的顶部开有螺孔;所述连接柱上有与螺孔匹配的螺纹;所述连接柱安装在螺孔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有多个倒锥形的限位槽;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部设有数量位置与限位槽对应的、倒锥型的限位块。

第一滑块顶部的限位槽可以与上方相邻的板材的第二滑块底部的限位块相互匹配、结合,以提高板体溃缩后,剩余的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滑轨对上方板体的支撑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板体包括芯板、设置在芯板两侧的缓冲层,覆盖在缓冲层外的木皮层。

芯板可选用任一种现有材料实现,如欧松板、细木工板等。缓冲层可以选用单板(单木板)、木皮、牛皮纸等实现。木皮层可选用平剖木皮或斜剖木皮实现。各层之间可选用任意一种粘合剂黏着而成,如乳胶、聚氨酯胶水等。芯板其木纤维优选平行于滑轨的。

优选的,所述板体包括芯板、设置在芯板两侧的缓冲层,覆盖在缓冲层外的木皮层;所述芯板的木纤维与滑轨平行;所述弹性块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30-60份聚乳酸、0.3-1.2份丁二酸、乙烯基硅球0.8-3.9份、玻璃纤维3-8份、磷酸三丁酯0.01-0.05份、马来酸酐0.5-5.5份。

聚乳酸机械性能及物理性能良好,具备一定弹性且性质稳定。本发明特别添加丁二酸、乙烯基硅球,二者有助于降低聚乳酸的热涨缩系数,维持其体积的稳定性。而磷酸三丁酯可有效降低玻璃纤维的表面活性,避免玻纤之间交错、聚集,可以使体系中的玻璃纤维在体系中均匀存在,以提高弹性块的硬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弹性组件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复合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水平透视图。

图5是本发明俯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弹性组件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滑块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滑块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的配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板材连接结构,如图1、图2,包括滑轨13以及安装在滑轨上的第一滑块11、第二滑块12;第一滑块11和第二滑块12之间通过弹性组件14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组件14包括弹性块141以及由弹性块两端伸出的连接柱142;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第二滑块的顶部开有螺孔;所述连接柱上有与螺孔匹配的螺纹;所述连接柱安装在螺孔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板材,如图3-9,包括板体2,所述板体的背面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纵向设置所述板体背面的两个滑轨13,以及安装在滑轨13上的第一滑块11、第二滑块12,第一滑块11和第二滑块12之间通过弹性组件14连接;第一滑块的顶端和第二滑块的底端与板体的边缘相齐。滑轨通过螺丝钉钉入板体中。在使用时,还应当在板体和墙面之间灌入腻子,消除空隙。

进一步的,所述板体背面的中部开有一截面为v形的凹槽21,凹槽21垂直于所述滑轨。

更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为板体厚度的0.05%—0.5%。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的间距为板体纵向长度的1%-5%。

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14包括弹性块141以及由弹性块两端伸出的连接柱142;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第二滑块的顶部开有螺孔;所述连接柱上有与螺孔匹配的螺纹;所述连接柱安装在螺孔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11的顶部有多个倒锥形的限位槽111;所述第二滑块12的底部设有数量位置与限位槽对应的、倒锥型的限位块121。

优选的,所述板体包括芯板22、设置在芯板两侧的缓冲层23,覆盖在缓冲层外的木皮层(未出示);所述芯板的木纤维与滑轨平行;所述弹性块其原料为市售的聚乳酸,利用现有技术注塑而成。。芯板、缓冲层、木皮层之间通过胶水热压而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实施例1的弹性块,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48份聚乳酸、0.8份丁二酸、乙烯基硅球(优选10微米-20微米)1.2份、玻璃纤维5份、磷酸三丁酯0.04份、马来酸酐3.2份。采用共混法将各原料熔融共混后,注入模具冷却成型。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实施例1的弹性块,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60份聚乳酸、0.3份丁二酸、乙烯基硅球3.9份、玻璃纤维3份、磷酸三丁酯0.05份、马来酸酐0.5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实施例1的弹性块,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30份聚乳酸、1.2份丁二酸、乙烯基硅球0.8份、玻璃纤维8份、磷酸三丁酯0.01份、马来酸酐5.5份。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实施例1的弹性块,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58份聚乳酸、1份丁二酸、乙烯基硅球3.5份、玻璃纤维7份、磷酸三丁酯0.03份、马来酸酐5份。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实施例1的弹性块,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48份聚乳酸、0.8份丁二酸、玻璃纤维5份、磷酸三丁酯0.04份、马来酸酐3.2份。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实施例1的弹性块,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48份聚乳酸、0.8份丁二酸、乙烯基硅球(优选10微米-20微米)1.2份、玻璃纤维5份、马来酸酐3.2份。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实施例1的弹性块,其原料按重量计包括48份聚乳酸、乙烯基硅球(优选10微米-20微米)1.2份、玻璃纤维5份、磷酸三丁酯0.04份、马来酸酐3.2份。

实验例

测试实施例3-9所提供的弹性块的性能,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以上为本发明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