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桥、制动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2325发布日期:2018-11-20 18:0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桥、制动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桥的轴头部位包裹在轮毂内,其与轴承直接接触,是车辆行驶中最早产生高温的部位,在车辆遇到紧急情况,采取紧急制动时,由于轮毂温度过高极易发生刹车失灵故障,并且高温还会引起轮胎爆胎事故,严重危害乘客的安全。

现有技术中,对轮毂的冷却有两种,一种是靠自然散热,另一种是通过外部淋水实现冷却,其中,靠自然散热无法使轮毂温度快速散发出去,仍然存在安全隐患,而通过外部淋水实现冷却则使结构复杂化、成本高。

因此,如何实现轮毂的快速冷却,避免由于轮毂温度过高导致的刹车失灵、爆胎等情况,保证乘客的安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桥、制动装置及车辆,能够实现轮毂内部的快速冷却,避免由于轮毂温度过高导致的刹车失灵、爆胎等情况,保证乘客的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桥,所述车桥的轴头的侧壁内设有冷却水路;所述冷却水路包括至少两条间隔设置的水道以及连通于各所述水道之间的连接通道,所述水道沿所述轴头的轴向设置,所述连接通道沿所述轴头的周向设置;还包括循环泵,所述循环泵通过管路连通于各所述水道的端部开口之间,所述循环泵和所述连接通道分别位于所述水道的两端并与所述水道形成循环水回路。

该车桥的轴头的侧壁内设有冷却水路,该冷却水路包括至少两条间隔设置的水道以及连通于各水道之间的连接通道,各水道沿轴头的轴向设置,连接通道沿轴头的周向设置;该车桥还包括循环泵,该循环泵通过管路连通于各水道的端部开口之间,循环泵和连接通道分别位于水道的两端并与水道形成循环水回路。

也就是说,车桥的轴头的侧壁内设有用于冷却的循环水回路,连接通道连通于各水道的一端,循环泵通过管路连通于各水道的另一端以形成循环水回路,循环泵的作用可将水道和连接通道内的冷却液带动起来,使得冷却液在循环水回路内处于循环流动的状态,带走轴头的热量并在轴头的外部与空气发生热交换,由于轮毂套接于轴头的外侧,因此能够快速降低轮毂内部的温度,可避免轮毂温度过高导致制动部的刹车作用失灵甚至爆胎的情况,保证乘客的安全。

该冷却水路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由于循环水回路内的冷却液循环使用,在需要对轮毂进行降温时,仅开启循环泵即可,无需随时补充冷却液,节约资源,其中,该循环水回路内的冷却液不做要求,可以是水也可以是油。另外,该循环泵的开启可以是通过人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控制也可以是随车辆启动时自动开启,在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各所述水道沿所述轴头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水道的数量为两条。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动装置,其包括轮毂、制动部和如上所述的车桥,所述轮毂套接于所述车桥的轴头的外侧。

具有如上所述的车桥的制动装置,其技术效果与上述制动装置的技术效果类似,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制动部包括设于所述轮毂的外壁的第一刹车盘。

可选地,还包括半轴,所述制动部还包括第二刹车盘,所述半轴的第一端部与所述轮毂固定,第二端部穿过所述轴头的轴向孔并与所述第二刹车盘通过齿结构啮合,所述半轴和所述第二刹车盘能够通过所述齿结构同步转动。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二刹车盘进行制动的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包括距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智能开关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轮毂固设有刹车盘安装座和轮胎装配底座,所述第一刹车盘与所述刹车盘安装座可拆卸连接,所述轮胎装配底座与所述轮毂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轮胎装配底座和所述第一刹车盘位于所述刹车盘安装座的同侧。

可选地,所述轮毂的外侧壁呈锥面结构,所述锥面结构的大径端设有所述刹车盘安装座,所述锥面结构的小径端朝向所述轮胎装配底座的一侧。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制动装置。

具有如上所述的制动装置的车辆,其技术效果与上述制动装置的技术效果类似,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车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刹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半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第一刹车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第二刹车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7,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轴头,11-水道,111-进水口,112-出水口,12-连接通道;2-轮毂;3-半轴;4-第一刹车盘,41-安装孔;5-第二刹车盘;6-齿结构;7-轮胎装配底座,71-第一安装板,72-第二安装板;8-刹车盘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车桥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截面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刹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半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第一刹车盘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3中第二刹车盘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桥、制动装置及车辆,其中,车辆包括上述制动装置,制动装置设有轮毂2、制动部和上述车桥。

车桥的轴头1部位包裹在轮毂2内,其与轴承直接接触,是车辆行驶中最早产生高温的部位,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车桥的轴头1的侧壁内设有冷却水路,该冷却水路包括至少两条间隔设置的水道11以及连通于各水道11之间的连接通道12,各水道11沿轴头1的轴向设置,连接通道12沿轴头1的周向设置;该车桥还包括循环泵(图中未示出),该循环泵通过管路连通于各水道11的端部开口之间,循环泵和连接通道12分别位于水道11的两端并与水道11形成循环水回路。

也就是说,车桥的轴头1的侧壁内设有用于冷却的循环水回路,连接通道12连通于各水道11的一端,循环泵通过管路连通于各水道11的另一端以形成循环水回路,循环泵的作用可将水道11和连接通道12内的冷却液带动起来,使得冷却液在循环水回路内处于循环流动的状态,带走轴头1的热量并在轴头1的外部与空气发生热交换,由于轮毂2套接于轴头1的外侧,因此能够快速降低轮毂2内部的温度,可避免轮毂2的温度过高导致制动部的刹车作用失灵甚至爆胎的情况,保证乘客的安全。

该冷却水路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由于循环水回路内的冷却液循环使用,在需要对轮毂2进行降温时,仅开启循环泵即可,无需随时补充冷却液,节约资源,其中,该循环水回路内的冷却液不做要求,可以是水也可以是油等。另外,本实施例中,该循环泵的开启可以是通过人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控制也可以是随车辆启动时自动开启,在此不做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各水道11沿轴头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以对该轴头1进行均匀散热,进而实现对轮毂2内部的均匀散热,同时,均匀设置的水道11可避免水道11分布集中,影响车桥的结构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水道11的数量为两条,并关于轴头1的径向对称设置,当然,在本实施例中,水道11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三条或三条以上,而两条水道11的结构简单、简化加工工艺,并且可在实现快速降温的情况下保证车桥的整体结构强度。

如图1所示,两条水道11中,循环水泵通过管路连通于一条水道11的进水口111和另一条水道11的出水口112之间,即可形成上述循环水回路。

因此,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制动装置自带冷却功能,可避免轮毂2的温度过高导致制动部的刹车作用失灵甚至爆胎的情况,保证乘客的安全。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制动装置的制动部包括第一刹车盘4,该第一刹车盘4设于轮毂2的外壁,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制动装置为盘式制动,当然,该刹车部也可以是制动鼓,即制动装置为鼓式制动,而盘式制动的方案相对于鼓式制动的方案来说,结构简单且便于从外部观察第一刹车盘4的磨损情况,以及时对其进行更换,保证其刹车作用,提高安全性能。

其中,对于该第一刹车盘4和刹车盘安装座8之间的固定方式并不做具体限制,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刹车盘4和刹车盘安装座8分别设有相互适配的安装孔41,第一刹车盘4和刹车盘安装座8通过穿过安装孔41的螺栓固定,拆装较为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轮毂2的外壁固设有刹车盘安装座8和轮胎装配底座7,第一刹车盘4与刹车盘安装座8可拆卸连接,轮胎装配底座7与轮毂2可拆卸连接,且轮胎装配底座7和第一刹车盘4位于刹车盘安装座8的同侧。也就是说,轮毂2与轮胎装配底座7和第一刹车盘4之间均为相互独立的部件,各部件均可实现单独更换,相较于整体式的轮毂2结构来说,维修更简单、方便,节约更换成本,且散热效果好。其中,刹车盘安装座8与轮毂2之间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制。拆装第一刹车盘4时,可将轮胎装配底座7拆下后,将第一刹车盘4沿朝向轮胎装配底座7的一侧拆下即可,操作较为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制动装置还包括半轴3,制动部还包括第二刹车盘5,其中,半轴3的第一端部与轮毂2固定,第二端部穿过轴头1的轴向孔并与第二刹车盘5通过齿结构6啮合,其中,半轴3的结构如图5所示,第一端部是指朝向车体的外侧的一端,第二端部是指朝向车体的内侧的一端,第二刹车盘5的结构如图7所示,半轴3和第二刹车盘5能够通过齿结构6实现同步转动。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刹车装置包括两个刹车盘,通过两个刹车盘实现车辆的制动可进一步保证制动效果。同时,在相同的制动要求下,单个刹车盘在制动过程中的发热量会减少,避免在紧急刹车时,由于温度升高导致刹车失灵的情况,保证行车安全。另外,两个刹车盘的结构可减少单个刹车盘的使用寿命,即减少刹车盘的更换频次。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制动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二刹车盘5进行制动的控制部件,该控制部件包括距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智能开关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第一刹车盘4是以强制动力为主,第二刹车可通过控制部件实现自动控制,如车辆设置距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或者驾驶人员还可通过智能开关控制该第二刹车盘5的制动作用,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其中,通过距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或智能开关等实现对第二刹车盘5的制动效果的控制,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熟知的现有技术,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当控制部件包括距离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等中的至少一种时,当车距或车速达到预设值时,控制部件将自动启动该第二刹车盘5的刹车作用,以控制车距或车速,直至车距或车速恢复正常后,第二刹车盘5的刹车作用结束,此过程中,并未启用第一刹车盘4的刹车作用;当控制部件包括智能开关时,驾驶人员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开启智能开关以启动该第二刹车盘5的刹车作用,直至无需刹车、可正常行驶为止,在上述第二刹车盘5在刹车过程中,并未启用第一刹车盘4的刹车作用。若第二刹车盘5的刹车作用无法使得车辆的车距或车速等恢复至正常情况时,驾驶人员需要启动该第一刹车盘4的刹车作用以实现紧急制动,保证行车安全。

该第二刹车盘5的刹车作用优先于第一刹车盘4的刹车作用,即第二刹车盘5为第一刹车盘4分担一部分主刹车的工作,使得第一刹车盘4不会因为频繁制动导致其温度过高、遇到紧急情况而出现刹车失灵的故障,并且,两个刹车盘实现制动的方案相对于通过一个刹车盘实现制动的方案来说,制动能力更强,可进一步保障行车安全。

第二刹车盘5的设置可减少第一刹车盘4的制动作用启用频次,保证该第一刹车盘4的使用寿命,使用一段时间后,仅需更换第二刹车盘5即可,该第二刹车盘5安装于半轴3的第二端部,拆装相对于第一刹车盘4的拆装更方便。

以三轴挂车为例,原挂车为六套鼓式制动装置,而本实施例的制动装置通过六组第一刹车盘和六组第二刹车盘5进行制动,使整车变为12组盘式制动。其刹车制动顺序更合理,强度更大,可有效缩短刹车距离,降低故障率。配合具有水冷降温功能的车桥,使轮毂2的温度保持在恒温的状态中,避免高温对轴承、轮胎、刹车盘的损害,使行车故障率降到最低。

在上述实施例中,轮毂2的外侧壁呈锥面结构(如图3所示),锥面结构的大径端设有刹车盘安装座8,锥面结构的小径端朝向轮胎装配底座7的一侧,当设有半轴3时,该锥面结构的小径端与半轴3固定,轮胎装配底座7固接于锥面结构的中部。将第一刹车盘4与刹车盘安装座8分离后,将第一刹车盘4由锥面结构的大径端向小径端移动,便于实现第一刹车盘4的拆装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轮胎装配底座7包括第一安装板71和第二安装板72,第一安装板71用于与轮胎连接,第二安装板72与轮毂2的外侧壁贴合并通过螺栓固定。当然,本实施例中,对于该轮胎装配底座7与轮毂2之间的固定方式并不做限制,如还可将该轮胎装配底座7沿锥面结构推至二者轮胎装配底座7与轮毂2卡紧的状态,并将轮毂2的外壁和轮胎装配底座7的内壁之间设置凸棱和凹槽以避免二者在转动时发生打滑的现象。而通过螺栓固定可使该轮胎装配底座7的连接更为稳定,并可有效避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生轴向窜动。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