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48354发布日期:2019-08-27 21:54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赋予移动的链条、带等以适当张力的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通常使用有用于适当保持链条等的张力的张紧装置,例如公知有下述装置,即,在通过张紧杆对无接头套挂在链轮间的滚子链等传动链条进行滑动导向的链条导向机构中,所述链轮分别设置在发动机舱内的曲轴和凸轮轴上,为了适当保持链条等的张力,而通过张紧装置对张紧杆进行加力的装置。

作为这样的链条导向机构所使用的公知的张紧装置,如图5所示,已知有张紧装置510(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其具备:柱塞520,具有向后方侧开口的柱塞孔521;壳体530,具有收容柱塞520的向前方侧开口的柱塞收容孔531;溢流机构,在压油室511内的油压升高时使压油室511的油向柱塞520外溢流;及主弹簧540,被伸缩自如地收纳在形成于柱塞520及柱塞收容孔531之间的压油室511中,朝向前方侧对柱塞520进行加力。

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述的张紧装置510上,在柱塞520的底部,形成有与压油室511连通的压力通路524、连通压力通路524和柱塞520的外部的流出口523、形成于压力通路524的前方侧的弹簧收容室512,此外,溢流机构由滑动自如地插嵌于压力通路524的阀体560、配置在弹簧收容室512内以便朝向压油室511侧对阀体560进行加力的溢流弹簧552构成。

而后,在该张紧装置510上,在压油室511内的油压升高时,阀体560反抗溢流弹簧552的加力而朝向前方侧移动,压力通路524与流出口523连通,油从流出口523溢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256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可是,在这样的张紧装置510上,起因于柱塞520从链条侧受到的力的变化、供给到压油室511的油量的变化等,而存在有压油室511内的油压产生较大变化的情况,此时,由于在专利文献1所记述的张紧装置510上,仅可形成下述2个状态,即,压力通路524被阀体560封闭从而阻止了油向柱塞520的外部释放的状态、阀体560因压油室511内的油压而向前方侧移动进而将油从流出口523向柱塞520的外部释放的状态,因此存在有难以使压油室511内的油压稳定这样的问题。

此外,在设置有像专利文献1这样的溢流机构时,还存在有下述这样的问题,即,由于在压油室511内的油压上升时,从油泵等油压产生源供给的油的一部分被放出到外部,因此耗油量增加,因而需要加大油压产生源的动力。

因此,本发明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构成使压油室内的油压稳定的张紧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内容来解决所述课题的发明,即,其为一种张紧装置,具备:柱塞,具有向后方侧开口的柱塞孔;壳体,具有收容所述柱塞的向前方侧开口的柱塞收容孔;主加力单元,朝向前方侧对所述柱塞进行加力;及压力调整机构,对在所述柱塞及所述柱塞收容孔之间形成的压油室内的油压进行调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整机构具有:调整空间,形成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压油室连通;移动部件,在所述调整空间内被配置成可向所述压油室侧接近及离开的状态;及压力调整用加力单元,朝向所述压油室侧对所述移动部件进行加力,所述移动部件与所述调整空间的内壁之间被构成为,从所述移动部件移动到最靠所述压油室侧的位置起,至最远离所述压油室侧的位置为止,在其间的任意的位置上,都被保持成液密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具有:调整空间,形成于壳体并与压油室连通;移动部件,在调整空间内被配置成可向压油室侧接近及离开的状态;及压力调整用加力单元,朝向压油室侧对移动部件进行加力,且移动部件与调整空间的内壁之间被构成为,从移动部件移动到最靠压油室侧的位置起,至最远离压油室侧的位置为止,在其间的任意的位置上,都被保持成液密状态。

由此,由于在压油室内的油压超过一定值时,移动部件朝向从压油室离开的方向移动,与移动部件的移动量相对应,压油室的容积增加,从而可使柱塞对链条的按压力逐渐降低,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成使压油室内的油压及柱塞的按压力稳定。

此外,由于能够避免像设置有溢流机构的现有的张紧装置那样将油的一部分放出到外部的情况,因此能够减小耗油量,并能够实现油压产生源的动力的小型化,此外,由于能够在停止向张紧装置供油的发动机停止时,避免压油室内的油逐渐漏出到外部,因此能够长时间维持压油室的油量,进而能够在发动机的再起动时,防止发生产生杂音等不便。

此外,由于通过将配置移动部件的调整空间形成在壳体上,减弱了考虑对张紧装置的基本功能的影响的必要性,可提高与调整空间、移动部件、压力调整用加力单元相关的尺寸设计等的设计自由度,因此能够提高压力调整的功能,此外,能够将贮油室形成在柱塞内等,从而能够提高与柱塞结构、主加力单元相关的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形态,由于将移动部件的活塞部可滑动地配置在形成于壳体的缸体部内,因此能够容易以简单的构成来增大与移动部件的移动量相对应的压油室的容积变化,此外,可便于高精度维持缸体部及活塞部之间的液密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形态,由于压力调整机构具有限制移动部件向压油室侧移动的移动限制部,不仅能够限制移动部件的移动范围,正确地设定压油室的容量,还能够在安装时将移动限制部用作对移动部件进行定位的部位,因此能够减小安装负担。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形态,由于调整空间形成为开口于壳体的外部,压力调整机构具备安装到壳体的安装部件,且压力调整用弹簧被配置为,在调整空间内,在一端与移动部件抵接的同时另一端与安装部件抵接,因此也可以在将柱塞等安装于壳体后,将移动部件、压力调整用弹簧安装到形成于壳体的调整空间内,因而能够抑制张紧装置的安装负担的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装入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张紧装置的定时系统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张紧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构成压力调整机构的移动部件和压力调整用弹簧及卡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张紧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相关技术的张紧装置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张紧装置;11-压油室;12-贮油室;20-柱塞;21-柱塞孔;21a-大直径孔;21b-小直径孔;21c-台阶部;22-柱塞通孔;30-壳体;31-柱塞收容孔;32-底部;33-连通调整槽;34-壳体供油孔;35-突出部;35a-插入用切口;35b-卡定用槽;36-调整空间;36a-小直径孔;36b-大直径孔;36c-台阶部;40-主弹簧(主加力单元);50-止回阀单元;51-座部件;52-阀部件;53-护圈;60-压力调整机构;61-缸体部;61a-缸体内周面;62-移动部件;62a-活塞部;62b-本体部;62c-凸缘部;63-压力调整用弹簧(压力调整用加力单元);64-移动限制部;65-安装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张紧装置10进行说明。

首先,张紧装置10为安装于汽车发动机的定时系统等所使用的链条传动装置的装置,且如图1所示,为被安装在发动机组(未图示)上,介由张紧杆g赋予卷挂于多个链轮s1~s3的传动链条ch的松弛侧以适当的张力,以抑制移动时产生的振动的装置。

如图4所示,张紧装置10具备:柱塞20,具有向后方侧开口的圆筒状的柱塞孔21;壳体30,具有收容柱塞20的向前方侧开口的柱塞收容孔31;主弹簧(主加力单元)40,被伸缩自如地收纳在形成于柱塞20及柱塞收容孔31之间的压油室11中,朝向前方侧对柱塞20进行加力;止回阀50,将壳体30及柱塞20之间的空间划分成前方侧的贮油室12及后方侧的压油室11,在容许油向压油室11流入的同时,阻止油向贮油室12倒流;供油路,从壳体30的外部向贮油室12供油;及压力调整机构60,对压油室11内的油压进行调整。

下面,基于附图对张紧装置10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首先,柱塞20由铁等金属形成,且如图4所示,向前后方向可进退地插入在柱塞收容孔31内。

如图4所示,柱塞孔21具有后方侧的大直径孔21a、在大直径孔21a的前方侧呈同轴状连续形成的前方侧的小直径孔21b、形成在这些大直径孔21a及小直径孔21b之间的台阶部21c。

如图4所示,在柱塞孔21的大直径孔21a中配置有止回阀50,柱塞孔21的台阶部21c作为限制止回阀50向贮油室12侧(前方侧)移动的部位而发挥功能。

此外,如图4所示,在柱塞20上形成有从柱塞20的外周面到小直径孔21b的内周面(贮油室12)的柱塞通孔22。

壳体30由铁等金属形成,且如图2、图4所示,具有:圆筒状的柱塞收容孔31;底部32,形成于后方侧;连通调整槽33,呈环状形成在柱塞收容孔31的内周面上;壳体供油孔34,从壳体30的外部贯穿至柱塞收容孔31的内周面,向连通调整槽33供油;突出部35,在壳体30(柱塞收容孔31)的后方侧朝向侧方突出;调整空间36,以与压油室11(柱塞收容孔31)连通的方式形成在壳体30(主要是突出部35)的内部;安装部37,用于将壳体30固定在发动机组上。

如图4所示,调整空间36在与压油室11(柱塞收容孔31)连通的同时开口于壳体30的外部。

如图4所示,调整空间36具有:圆筒状的小直径孔36a,与压油室11(柱塞收容孔31)连通;圆筒状的大直径孔36b,与小直径孔36a连续并形成同轴状,且开口于壳体30的外部;及台阶部36c,形成在这些小直径孔36a及大直径孔36b之间。

此外,如图2、图4所示,在突出部35上形成有用于从壳体30的外部插入后述的安装部件65的插入用切口35a、插入安装部件65的凸部的卡定用槽35b。

如图4所示,从壳体30的外部向贮油室12供油的供油路由柱塞通孔22、壳体供油孔34及连通调整槽33构成。

另外,上述的连通调整槽33可形成在柱塞20的外周面或柱塞收容孔31的内周面的至少一方上。

此外,在安装到发动机组(未图示)时,壳体供油孔34与设置于发动机(未图示)的油泵(未图示)连接。

主弹簧40由金属等形成,且如图4所示,被伸缩自如地收纳在压油室11内,具体而言,其构成为,在其一端与壳体30的底部32抵接的同时,其另一端与止回阀50的护圈53的外周面抵接。

如图4所示,主弹簧40在朝向前方侧对柱塞20进行加力的同时,将止回阀50(护圈53及座部件51)按压在台阶部21c上,以便固定止回阀50。

如图4所示,止回阀50由座部件51、与座部件51的油的流路可密合的阀部件52、对阀部件52进行导向的护圈53构成。

另外,对于止回阀50的具体构成而言,只要是在容许油向压油室11流入的同时阻止油向贮油室12倒流的构成,则可以是任意的构成,例如,也可以在阀部件52与护圈53之间配置朝向座部件51侧对阀部件52进行加力的弹簧。

此外,止回阀50的各构成部件由金属、合成树脂等形成。

压力调整机构60为对压油室11内的油压进行调整的机构,如图3、图4所示,具备:缸体部61,具有圆筒状的缸体内周面61a;移动部件62,具有活塞部62a,所述活塞部62a在缸体部61内被设置成可向压油室11侧接近及离开的状态;压力调整用弹簧(压力调整用加力单元)63,朝向压油室11侧对移动部件62进行加力;移动限制部64,限制移动部件62向压油室11侧移动;及安装部件65,安装于壳体30。

缸体部61是将移动部件62(活塞部62a)以在前后方向上可滑动的状态配置在缸体部61的内侧的部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调整空间36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调整空间36的小直径孔36a的内周面)作为缸体部61而发挥功能。

移动部件62由铝等金属、合成树脂等形成,如图3、图4所示,具有圆柱状的本体部62b、从本体部62b的外周面向外周侧突出的比本体部62b更大直径的圆盘状的凸缘部62c。

本体部62b之中,比凸缘部62c更靠压油室11侧的部分作为可滑动地配置在缸体部61内的活塞部62a而发挥功能,此外,本体部62b之中,比凸缘部62c更靠与压油室11侧相反侧的部分则被配置在压力调整用弹簧63的内侧。

压力调整用弹簧63由金属等形成,且如图4所示被配置为,在其一端与移动部件62(凸缘部62c)抵接的同时,另一端与安装部件65抵接。

安装部件65由铝等金属、合成树脂等形成,如图4所示,以可装拆(或不可装拆)的固定状态安装在壳体30上,其为阻止压力调整用弹簧63、移动部件62从调整空间36的开口部脱出的板状的部件。

将安装部件65从形成于壳体30的插入用切口35a插入来进行安装。

此外,将安装部件65的凸部插入到卡定用槽35b内。

活塞部62a的圆筒状的活塞外周面及圆筒状的缸体内周面61a的直径的差仅为将缸体内周面61a及活塞外周面之间保持成液密状态的程度。

由此,从移动部件62移动到最靠压油室11侧的位置起,至最远离压油室11侧的位置为止,在其间的任意的位置上,活塞外周面及缸体内周面61a之间都被保持成液密状态,因而能够阻止压油室11内的油通过缸体内周面61a及活塞外周面之间而流出到缸体部61的更外侧并流出到壳体30的外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部件62移动到最靠压油室11侧的位置为,调整空间36的台阶部36c与移动部件62的凸缘部62c抵接的位置,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空间36的台阶部36c可作为限制移动部件62向压油室11侧移动的移动限制部64而发挥功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部件62最远离压油室11侧的位置可通过压力调整用弹簧63的弹簧力的强弱与压油室11内的油压的关系来确定。然而,也可以在壳体30或安装部件65上设置第2移动限制部,所述第2移动限制部与移动部件62抵接来限制移动部件62向与压油室11侧相反侧的移动。另外,在像本实施方式那样未设置有第2移动限制部时,可以将压力调整用弹簧63的直径设计成较大。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大直径孔36b的内周面与凸缘部62c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少量的间隙,但对于该间隙的大小,也可以设定为,使大直径孔36b的内周面与凸缘部62c的外周面之间保持成液密状态。

在如此得到的本实施方式的张紧装置10上,首先,如图4所示,通常移动部件62被压力调整用弹簧63朝向压油室11侧加力,形成将移动部件62(凸缘部62c)按压在移动限制部64(调整空间36的台阶部36c)上的状态。

另外,在将凸缘部62c按压在台阶部36c上的状态下,凸缘部62c与台阶部36c之间密合。

而后,在压油室11内的油压超过一定值时(压油室11内的油压的上升超过压力调整用弹簧63的加力时),移动部件62因压油室11内的油压而朝向从压油室11离开的方向移动,由于与移动部件62的移动量相对应,压油室11的容积增加,进而可使柱塞20对传动链条ch的按压力逐渐降低,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成使压油室11内的油压及柱塞20的按压力稳定。

另外,如图4所示,从移动部件62移动到最靠压油室11侧的位置(被移动限制部64限制了移动的位置)起,至最远离压油室11的位置为止,在其间的任意的位置上,缸体部61与移动部件62之间都被保持成液密状态,具体而言构成为,缸体内周面61a与活塞部62a的活塞外周面之间被保持成液密状态。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述的本发明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设计变更。

例如,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张紧装置10为安装在汽车发动机用的定时系统上的装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张紧装置10的具体用途不局限于此。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张紧装置10为介由张紧杆g来赋予传动链条ch以张力的装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用柱塞20的顶端直接进行传动链条ch的滑动导向,并赋予传动链条ch以张力。

并且,不局限于传动链条ch的传动机构,也可以应用于带、绳缆等类似的传动机构,只要是要求赋予长物体以张力的用途,则在各种工业领域中均可利用。

此外,本说明书中所述的“液密状态”指下述含意,即,不局限于油的流动被完全阻止的状态,还包含仅有微量的油流动的状态。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将贮油室12与压油室11一起设置在张紧装置10的内部的情况而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设置贮油室12。此时,只要设置从壳体30的外部向压油室11内供油的供油路,并在供油路与压油室11之间设置止回阀即可,所述止回阀在容许油从供油路侧向压油室11侧流入的同时防止油从压油室11侧向供油路侧流出。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下述情况而进行了说明,即,压力调整机构60被构成为,将移动部件62可滑动地配置在形成于壳体30的缸体部61内,且无论移动部件62的位置如何(即,从移动部件62移动到最靠压油室11侧的位置起,至最远离压油室11侧的位置为止,在其间的任意的位置上),都使缸体部61与移动部件62之间保持成液密状态。然而,压力调整机构60的具体形态不局限于上述内容,只要为下述构成,则可为任意,即,将移动部件62配置成,移动部件62的至少一部分在形成于壳体30的调整空间36内可向压油室11侧接近及离开的状态,且无论移动部件62的位置如何,都使移动部件62(的至少一部分)与调整空间36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之间保持成液密状态的构成,例如,也可以由橡胶等弹性部件来形成移动部件62的至少一部分,并将移动部件62以移动部件62的一部分可向压油室11侧接近及离开的方式设置在调整空间36内。

此外,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下述情况而进行了说明,即,通过使缸体内周面61a及活塞部62a的活塞外周面的直径尺寸形成微小的差,来使缸体内周面61a及活塞外周面之间保持成液密状态,但用于保持该液密状态的方法不局限于上述内容,例如,也可以在缸体内周面61a及活塞外周面之间配置衬垫等用于保持液密状态的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