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监测的蒸汽直埋保温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0312发布日期:2018-09-14 21:31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监测的蒸汽直埋保温管。



背景技术:

蒸汽保温管结构为:外保护层、保温层、防渗漏层三部分,外保护层材料为聚乙烯夹克管或玻璃钢或其它材料,蒸汽保温管适合输送在-50℃—150℃范围内的各种介质,它广泛应用于集中供热、供冷和热油的输送及暖室、冷库、煤矿、石油、化工等行业的保温保冷工程,蒸汽直埋保温管道具有高效保温、防水、防腐、绝热、隔音、阻燃、耐寒、防腐、容量轻、强度高、施工简便快捷、不怕植物根刺等优异特点,已成为建筑、运输、石油、化工、电力、冷藏等工业部门绝热保温、防水堵漏、密封等不可缺少的材料,直埋保温管用于室内外各种管道,集中供热管道,中央空调管道、化工、医药等工业管道的保温、保冷工程、输油管道工程、输汽等管道工程,但是现在一些小区内管道在地下空间顶部排列安装,安装难度高,不利于施工人员操作,导致安装速度慢,降低工作效率,使居民无法正常取暖等,而且管道长度较长,一端出现问题,不方便快速找到问题点进行修复,影响正常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带监测的蒸汽直埋保温管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带监测的蒸汽直埋保温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监测的蒸汽直埋保温管,包括侧壁,所述侧壁的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的一侧下端均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块,其中一个连接块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一端贯穿另一个连接块并延伸至另一个连接块的一侧,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内贯穿设有第一限位杆,其中一个连接块的一侧等间距设有多个第四限位孔,且第一限位杆的一端贯穿第一限位孔并延伸至第四限位孔内,所述转动杆上固定套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螺旋杆,且两个螺旋杆位于两个连接块之间,所述固定块的一侧上端转动连接有两个相互的第一转轴,两个第一转轴上固定套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齿轮,且齿轮和螺旋杆相啮合,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相对侧壁上均设有第二滑槽,两个第二滑槽内均安装有第二滑块,其中一个第二滑槽的一端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孔,其中一个第二限位孔内贯穿设有第二限位杆,所述其中一个第二滑块的一侧设有第三限位孔,且第三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相对应,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一端贯穿第二限位孔并延伸至第三限位孔内,两个第二滑块的相对一侧共同固定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位于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块上螺纹套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上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滑槽的顶部,所述螺纹杆的下端贯穿第一滑槽并延伸至安装块的下端,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固定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滑动套接有支撑杆,两个支撑杆的上端共同固定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下端固定有监测装置,所述垫板的下端两侧均设有连个相互平行的第二螺纹通孔,所述第二螺纹通孔内卷贯穿设有螺栓,所述垫板的上端抵触有承载块,所述承载块的下端两侧均设有第一螺纹通孔,且第一螺纹通孔和第二螺纹通孔一一对应,所述螺栓的上端贯穿第二螺纹通孔并延伸至第一螺纹通孔内,所述承载块的上端设有承载槽,且承载槽的两端侧壁均贯穿设置,两个承载槽上共同安装有管道。

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垫板上的两个相互平行的膨胀螺栓,所述第一螺纹通孔内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二螺纹通孔内设有第二内螺纹,且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相对应,所述螺栓上设有外螺纹,且外螺纹和第一内螺纹、第二内螺纹相互螺合。

优选地,所述承载槽的上端设有橡胶层。

优选地,所述转盘的一周设有防滑纹。

优选地,所述螺旋杆采用碳素钢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孔的数量为3-6个。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管道放置在承载槽上,转动转盘,使得转盘带动螺旋杆转动,螺旋杆转动使得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一转轴转动,从而使安装块转动,安装块带动第一滑块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支撑杆移动,带动承载块移动,从而将管道带至指定位置,转动螺纹杆,使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移动,抬升管道,第一滑块带动第二滑块移动,插入第二限位杆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方便蒸汽直埋保温管的安装和监测,方便施工人员施工,加快工作效率,缩短工期,使居民可以正常使用,而且设有监测装置方便进行监测,出现问题快速找到问题点进行解决,通过齿轮、螺旋杆、安装块、承载块的结合,解决了管道安装难度高,不利于施工人员操作,导致安装速度慢,降低工作效率和管道长度较长,一端出现问题,不方便快速找到问题点进行修复,影响正常使用等问题,结构简单,方便进行操作,适宜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监测的蒸汽直埋保温管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监测的蒸汽直埋保温管的螺旋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监测的蒸汽直埋保温管的安装块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监测的蒸汽直埋保温管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管道、2承载块、3支撑杆、4固定块、5侧壁、6转盘、7第一螺纹通孔、8螺栓、9监测装置、10垫板、11第二螺纹通孔、12齿轮、13第一转轴、14连接块、15螺旋杆、16第一限位杆、17第一限位孔、18转动杆、19安装块、20第一滑槽、21第二滑槽、22第二转轴、23第二限位杆、24第一滑块、25螺纹杆、26第二限位孔、27第三限位孔、28第二滑块、29承载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带监测的蒸汽直埋保温管,包括侧壁5,侧壁5的一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固定块4,方便安装,两个固定块4的一侧下端均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连接块14,其中一个连接块1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8,且转动杆18的一端贯穿另一个连接块14并延伸至另一个连接块14的一侧,方便转动杆18转动,转动杆18的一端固定有转盘6,转盘6带动转动杆18转动,转盘6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孔17,第一限位孔17内贯穿设有第一限位杆16,其中一个连接块14的一侧等间距设有多个第四限位孔,且第一限位杆16的一端贯穿第一限位孔17并延伸至第四限位孔内,方便进行固定,当旋转至合适位置后,插入第一限位杆16进行固定,转动杆18上固定套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螺旋杆15,转动转盘6,使得转盘6通过转动杆18带动螺旋杆15转动,且两个螺旋杆15位于两个连接块14之间,固定块4的一侧上端转动连接有两个相互的第一转轴13,两个第一转轴13上固定套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齿轮12,且齿轮12和螺旋杆15相啮合,螺旋杆15转动使得齿轮12转动,第一转轴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9,齿轮12转动带动第一转轴13转动,从而使安装块19转动,安装块19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20,第一滑槽20相对侧壁上均设有第二滑槽21,两个第二滑槽21内均安装有第二滑块28,方便第二滑块28滑动,其中一个第二滑槽21的一端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孔26,其中一个第二限位孔26内贯穿设有第二限位杆23,其中一个第二滑块28的一侧设有第三限位孔27,且第三限位孔27和第二限位孔26相对应,第二限位杆23的一端贯穿第二限位孔26并延伸至第三限位孔27内,方便插入第二限位杆23进行固定,两个第二滑块28的相对一侧共同固定有第一滑块24,且第一滑块24位于第一滑槽20内,第一滑块24上螺纹套接有螺纹杆25,且螺纹杆25的上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滑槽20的顶部,螺纹杆25的下端贯穿第一滑槽20并延伸至安装块19的下端,转动螺纹杆25,使第一滑块24在第一滑槽20内移动,抬升管道1,第一滑块24带动第二滑块28移动,插入第二限位杆23进行固定,第一滑块24的一侧固定有第二转轴22,第二转轴22的一端滑动套接有支撑杆3,带动支撑杆24转动,两个支撑杆3的上端共同固定有垫板10,垫板10的下端固定有监测装置9,监测装置为温度监测器,方便监测温度变化,及时报警,方便维修,垫板10的下端两侧均设有连个相互平行的第二螺纹通孔11,第二螺纹通孔11内卷贯穿设有螺栓8,方便连接,垫板10的上端抵触有承载块2,承载块2的下端两侧均设有第一螺纹通孔7,且第一螺纹通孔7和第二螺纹通孔11一一对应,螺栓8的上端贯穿第二螺纹通孔11并延伸至第一螺纹通孔7内,螺紧固定,方便垫板10和承载块2的连接,承载块2的上端设有承载槽29,且承载槽29的两端侧壁均贯穿设置,方便安装,两个承载槽29上共同安装有管道1,方便推动管道1至合适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螺纹通孔7内设有第一内螺纹,第二螺纹通孔11内设有第二内螺纹,且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相对应,螺栓8上设有外螺纹,且外螺纹和第一内螺纹、第二内螺纹相互螺合,螺紧固定,方便垫板10和承载块2的连接,承载槽29的上端设有橡胶层,保护管道1,转盘6的一周设有防滑纹,防止因手滑不方便转动,螺旋杆15采用碳素钢制成,第二限位孔26的数量为3-6个,进行限位固定,方便调节。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管道1放置在承载槽29上,转动转盘6,使得转盘6带动螺旋杆15转动,螺旋杆15转动使得齿轮12转动,齿轮12转动带动第一转轴13转动,从而使安装块19转动,安装块19带动第一滑块24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轴22转动,带动支撑杆3移动,带动承载块2移动,从而将管道1带至指定位置,转动螺纹杆25,使第一滑块24在第一滑槽20内移动,抬升管道1,第一滑块24带动第二滑块28移动,插入第二限位杆23进行固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