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除霜机的齿轮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8967发布日期:2018-09-07 22:36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回转除霜机,特别是一种回转除霜机的齿轮箱。



背景技术:

在早春和深秋季节里,由于冷空气频繁入侵导致气温骤降,尤其在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辐射散热增多,地面和植物表面温度迅速下降结冰,当植物体温降至0℃以下时就会遭受霜冻危害,体内细胞会脱水结冰。日落后,园地垂直方向会产生上空气温明显高于下层气温的逆温现象,离地6~10米处上空的气温比近地面植物温度高5~10℃。

为防止植物受冻,现有的一般做法是采用设置在离地面较高处的风扇朝地面送风的物理干扰方法,混合小环境内的上下层空气,调节局部气温,提高近地层空气、土壤或地面植物特别是作物冠面的温度,以达到防御农作物受霜冻或低温的危害及促进芽梢生育的目的。但上述的做法存在除霜速度慢,导致还是会存在部分植物受冻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回转除霜机的齿轮箱,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霜冻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回转除霜机的齿轮箱,包括箱体、倾斜设置在箱体内的转轴和竖直设置在箱体内的输入轴,输入轴和转轴均与箱体轴向固连,且输入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能带动转轴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的转轴的上端伸出箱体并与一螺旋风叶相连,所述的输入轴的下端伸出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的输入轴的下端外套有回旋支撑,且回旋支撑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与箱体和底板固连,所述的箱体内还竖直设有驱动轴以及水平设有传动轴,且驱动轴和传动轴均与箱体轴向固连,所述的转轴的下端具有蜗杆部一,传动轴上固连有与蜗杆部一相啮合的蜗轮一,所述的传动轴通过第二传动机构能带动驱动轴转动,所述的驱动轴的下端伸出箱体,且驱动轴位于回旋支撑一侧,该驱动轴的下端外套设并固连有齿轮,所述的回旋支撑的外圈上设有外齿部,且外齿部与齿轮相啮合。

使用过程如下:动力源带动输入轴转动,经过第一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到转轴上以带动螺旋风叶旋转产生风力。转轴下端加工有蜗杆部一,通过蜗轮一和蜗杆部一的啮合来带动传动轴转动,然后传动轴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带动驱动轴转动,使齿轮和回旋支撑组成一对直齿圆柱齿轮的传动,由于回旋支撑的外圈固定在底板上,齿轮自转的同时,其轴心也绕着回旋支撑的中心缓慢地转动,并带动整个箱体的自转,完成螺旋风叶360°的回旋运动,使得除霜机能够360°地送风。

通过设置斜向上的风叶,且螺旋风叶在绕转轴轴线转动的同时,又沿回转支撑的中心缓慢转动,从而有效制造空气对流,并利用逆温现象,混合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和较高处的暖气流,提高了地面附近植物的温度,防止霜冻的产生。

在上述的回转除霜机的齿轮箱中,所述的箱体的底部固连有呈中空状的护筒,且护筒位于箱体和底板之间,所述的齿轮和回旋支撑均位于护筒内部。采用上述的设计,既可以防止传动部件受外部环境干扰,来提高齿轮箱的工作稳定性,又可防止操作人员与传动部件接触发生安全隐患。

在上述的回转除霜机的齿轮箱中,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包括设于传动轴上的蜗杆部二和固定在驱动轴上且与蜗杆部二匹配的蜗轮二,且蜗杆部二与蜗轮二相啮合。采用上述的设计,具有传动稳定性好的优点。

作为另一种方案,在上述的回转除霜机的齿轮箱中,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包括固设在传动轴上的锥齿轮一和固设在驱动轴上的锥齿轮二,且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相啮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回转除霜机的齿轮箱通过设置斜向上的螺旋风叶,且螺旋风叶在绕转轴轴线转动的同时,又沿回转支撑的中心缓慢转动,从而有效制造空气对流,并利用逆温现象,混合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和较高处的暖气流,提高了地面附近植物的温度,防止霜冻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在A-A方向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转轴;2a、蜗杆部一;3、输入轴;4、底板;5、回旋支撑;6、传动轴;6a、蜗杆部二;7、驱动轴;8、蜗轮一;9、螺旋风叶;10、蜗轮二;11、齿轮;12、护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回转除霜机的齿轮箱由箱体1、转轴2、输入轴3、底板4、回旋支撑5、传动轴6、驱动轴7、蜗轮一8等组成。

其中,底板4设于箱体1的底部,且该底板4沿水平方向设置。转轴2倾斜设置在箱体1内,且转轴2的上端伸出箱体1。转轴2与箱体1轴向固定,以使转轴2能绕自身的轴线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转轴2的上端和下端均通过轴承与箱体1轴向固连。如图1所示,转轴2的上端固连有螺旋风叶9。

输入轴3竖直设置在箱体1内,且输入轴3的下端伸出箱体1。输入轴3通过轴承与箱体1轴向固连,且输入轴3的上端通过第一传动机构能带动转轴2绕自身轴线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为伞齿轮副。

回旋支撑5套设在输入轴3的下端外,且回旋支撑5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与箱体1和底板4固连。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回旋支撑5的内圈和外圈均通过螺栓分别与箱体1和底板4固连。

如图3所示,传动轴6沿水平方向设置在箱体1内,且传动轴6处于转轴2下方。传动轴6与箱体1轴向固连,且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传动轴6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箱体1轴向固连。转轴2的下端具有蜗杆部一2a,且蜗杆部一2a和转轴2为一体式结构。传动轴6上固连有与蜗杆部一2a相啮合的蜗轮一8,使转轴2能够稳定驱动传动轴6转动。

驱动轴7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箱体1内,且驱动轴7位于传动轴6一侧。驱动轴7与箱体1轴向固连,且驱动轴7的下端伸出箱体1,此时,驱动轴7位于回旋支撑5一侧。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轴7的下端通过轴承与箱体1轴向固连。传动轴6通过第二传动机构能带动驱动轴7转动,具体来说,第二传动机构包括设于传动轴6上的蜗杆部二6a和固定在驱动轴7上端上且与蜗杆部二6a匹配的蜗轮二10,且蜗杆部二6a与蜗轮二10相啮合,使传动轴6能够稳定地带动驱动轴7转动。

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轴7的下端外套设并固连有齿轮11,回旋支撑5的外圈上设有外齿部,且外齿部与齿轮11相啮合。进一步说明,箱体1的底部固连有呈中空状的护筒12,且护筒12位于箱体1和底板4之间,齿轮11和回旋支撑5均位于护筒12内部。

使用过程如下:动力源带动输入轴3转动,经过第一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到转轴2上以带动螺旋风叶9旋转产生风力。转轴2下端加工有蜗杆部一2a,通过蜗轮一8和蜗杆部一2a的啮合来带动传动轴6转动,然后传动轴6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带动驱动轴7转动,使齿轮11和回旋支撑5组成一对直齿圆柱齿轮11的传动,由于回旋支撑5的外圈固定在底板4上,导致齿轮11自转的同时,其轴心也绕着回旋支撑5的中心缓慢地转动,并带动整个箱体1的自转,完成螺旋风叶9360°的回旋运动,使得除霜机能够360°地送风。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第二传动机构包括固设在传动轴6上的锥齿轮一和固设在驱动轴7上的锥齿轮二,且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相啮合。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