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维护拖拉机离合器用助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9115发布日期:2018-09-14 21:23阅读:48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拖拉机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维护拖拉机离合器用助力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拖拉机市场上,所用干式摩擦离合器的操纵机构,多采用机械杠杆、软轴操纵、气压助力或静液压助力的操纵系统,随着拖拉机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离合器的扭矩输出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离合器的扭矩储备系数,离合器的摩擦盘直径和碟形弹簧压紧力不断增大,从而导致离合器分离操纵的沉重,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增加,同时也降低了拖拉机的轻便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免维护拖拉机离合器用助力器,帮助实现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操纵轻便、反应灵敏、安全可靠等特点,极大的降低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免维护拖拉机离合器用助力器,包括壳体、分别设置在壳体两端的前防护盖和后盖,前防护盖中心有一贯通设置的通孔,通孔内安装有外拉杆,外拉杆内部设置有与外拉杆同轴的内顶杆,内顶杆下端通过第一杠杆与脚踏板相连接,内顶杆的上端连接有顶杆紧固尾架,顶杆紧固尾架的外径处套设有阀芯套筒和阀芯弹簧,阀芯弹簧顶部与安装在外拉杆上端的锁紧定位螺母相接触,内顶杆滑动安装在外拉杆内部,内顶杆与外拉杆之间设置有油腔间隙,内顶杆和顶杆紧固尾架的中心位置均设置有油道,油腔间隙通过油道与壳体内部的容腔相连通,外拉杆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拉杆头,拉杆头通过杠杆机构与离合器分离杠杆相连接,在壳体和拉杆头的连接处安装有防尘布,防尘布通过喉箍固定在壳体和拉杆头上;

壳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外拉杆与内顶杆之间还设置有与进油口相连通的油压调整腔,油压调整腔与壳体内部的容腔之间设置有安全阀,安全阀上安装有安全阀复位弹簧,安全阀安装在外拉杆内部。

所述还包括安装在前防护盖和内顶杆凹槽内的四个密封圈,内顶杆上安装的密封圈数量为两个,均设置在内顶杆下端;前防护盖上安装的密封圈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在前防护盖的外径与内径处。

所述前防护盖上还设置有用以防尘的防尘圈,防尘圈设置在前防护盖外端的端面上。

所述外拉杆上纵向设置有贯穿的长通孔,长通孔保证操作内顶杆时有足够的空间。

工作中,当脚踏板不受外力作用时,进油口和出油口通过安全阀的阀口间隙相连通,壳体上容腔与油压调整腔之间的油压相等,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当需要换挡时,驾驶员对脚踏板施加作用力,使脚踏板围绕铰链向下转动,内顶杆被第一杠杆推动而向上移动压缩阀芯弹簧,使内顶杆与外拉杆之间形成的油压调整腔的油口间隙变小,油压调整腔内的压力不断增加,当间隙被内顶杆堵塞时,油压调整腔压力急剧升高,此时外拉杆在液压油压力的推动下向上移动,外拉杆的移动带动杠杆机构工作,使离合器分离,完成换挡。

换挡完成后,驾驶员松开脚踏,作用力F消失,内顶杆在阀芯弹簧弹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这样与外拉杆之间的油口间隙逐渐增大,油压调整腔的压力不断降低,内顶杆恢复到初始位置,直到上下油腔压力再次平衡时为止,同时离合器在碟簧和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各个杠杆迅速恢复原位,离合器再次接合,传递动力,安全阀位于壳体内部,保证液压系统的压力稳定在一个极限值以内,壳体尺寸达到最小,结构紧凑,便于安装。

所述前防护盖中心有一贯通设置的通孔,通孔内安装有外拉杆,外拉杆内部设置有与外拉杆同轴的内顶杆,内顶杆下端通过杠杆机构与脚踏板相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用以在换挡的时候,脚踩脚踏板,通过杠杆机构驱动内顶杆上移,实现驱动内顶杆移动的目的,继而改变油压调整腔的压力。

所述内顶杆的上端连接有顶杆紧固尾架,顶杆紧固尾架的外径处套设有阀芯套筒和阀芯弹簧,阀芯弹簧顶部与安装在外拉杆上端的锁紧定位螺母相接触,内顶杆滑动安装在外拉杆内部;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可以在换挡完成之后,利用阀芯弹簧驱动内顶杆进行向下移动,从而使离合器恢复到原位,使壳体内部容腔与油压调整腔之间的压力达到平衡状态。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外拉杆与内顶杆之间还设置有与进油口相连通的油压调整腔,油压调整腔与壳体内部的容腔之间设置有安全阀,安全阀上安装有安全阀复位弹簧,安全阀安装在外拉杆内部;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当系统压力大于设定值时,安全阀在压力作用下压缩安全阀复位弹簧进行卸载,保证助力器压力在一个恒定的值,通过内顶杆与外拉杆之间的相对移动来改变油压调整腔内部的工作压力,从而将动力传递给外拉杆,与外拉杆相联动的离合器达到分离与接合的目的,利用安全阀可以避免在液压油压力过大时造成该助力器的损坏,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操纵轻便、灵活,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在内顶杆、前防护盖、后盖上设计一些合理的密封槽、防尘槽,从而提高产品的密封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工作中,离合器摩擦片磨损变薄,该实用新型可以自动弥补分离杆与分离轴承之间的间隙,从而免除机构的调整;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配套所有拖拉机,其原理和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尺寸不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标记:1、拉杆头;2、内顶杆;3、密封圈;4、防尘布;5、外拉杆;6、前防护盖;7、防尘圈;8、安全阀;9、安全阀复位弹簧;10、锁紧定位螺母;11、阀芯弹簧;12、阀芯套筒;13、顶杆紧固尾架;14、壳体;15、后盖;16、喉箍;17、第一杠杆;18、脚踏板;19、第二杠杆;20、第三杠杆;21、第四杠杆;22、第五杠杆;23、第六杠杆;24、第七杠杆;25、第八杠杆;26、离合器分离杠杆;27、回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免维护拖拉机离合器用助力器,包括壳体14、分别设置在壳体14两端的前防护盖6和后盖15,前防护盖6中心有一贯通设置的通孔,通孔内安装有外拉杆5,外拉杆5内部设置有与外拉杆5同轴的内顶杆2,内顶杆2下端通过第一杠杆17与脚踏板18相连接,内顶杆2的上端连接有顶杆紧固尾架13,顶杆紧固尾架13的外径处套设有阀芯套筒12和阀芯弹簧11,阀芯弹簧11顶部与安装在外拉杆5上端的锁紧定位螺母10相接触,内顶杆2滑动安装在外拉杆5内部,内顶杆2与外拉杆5之间设置有油腔间隙,内顶杆2和顶杆紧固尾架13的中心位置均设置有油道,油腔间隙通过油道与壳体14内部的容腔相连通,外拉杆5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拉杆头1,拉杆头1通过杠杆机构与离合器分离杠杆26相连接,在壳体14和拉杆头1的连接处安装有防尘布4,防尘布4通过喉箍16固定在壳体14和拉杆头1上;

壳体14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外拉杆5与内顶杆2之间还设置有与进油口相连通的油压调整腔,油压调整腔与壳体14内部的容腔之间设置有安全阀8,安全阀8上安装有安全阀8复位弹簧,安全阀8安装在外拉杆5内部。

所述还包括安装在前防护盖6和内顶杆2凹槽内的四个密封圈3,内顶杆2上安装的密封圈3数量为两个,均设置在内顶杆2下端;前防护盖6上安装的密封圈3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在前防护盖6的外径与内径处。

所述前防护盖6上还设置有用以防尘的防尘圈7,防尘圈7设置在前防护盖6外端的端面上。

所述外拉杆5上纵向设置有贯穿的长通孔,长通孔保证操作内顶杆时有足够的空间。

工作中,当脚踏板18不受外力作用时,进油口和出油口通过安全阀8的阀口间隙相连通,壳体14上容腔与油压调整腔之间的油压相等,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当需要换挡时,驾驶员对脚踏板18施加作用力,使脚踏板18围绕铰链向下转动,内顶杆2被第一杠杆17推动而向上移动压缩阀芯弹簧11,使内顶杆2与外拉杆5之间形成的油压调整腔的油口间隙变小,油压调整腔内的压力不断增加,当间隙被内顶杆2堵塞时,油压调整腔压力急剧升高,此时外拉杆5在液压油压力的推动下向上移动,外拉杆5的移动带动杠杆机构工作,使离合器分离,完成换挡;

换挡完成后,驾驶员松开脚踏,作用力F消失,内顶杆2在阀芯弹簧11弹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这样与外拉杆5之间的油口间隙逐渐增大,油压调整腔的压力不断降低,内顶杆2恢复到初始位置,直到上下油腔压力再次平衡时为止,同时离合器在碟簧和回位弹簧27的作用下,各个杠杆迅速恢复原位,离合器再次接合,传递动力,安全阀8位于壳体14内部,保证液压系统的压力稳定在一个极限值以内,壳体14尺寸达到最小,结构紧凑,便于安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