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镶嵌止回流装置的磨轮式保压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4560发布日期:2018-10-16 19:54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轮式调节阀门,尤其涉及一种油田注水采油工艺使用的镶嵌止回流装置的带有保压装置的磨轮式调节阀。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注水驱油主要采用调节阀门控制注水流量。比如磨轮式调节阀:磨轮式调节阀在一侧形成有流体介质入口,另一侧形成有流体介质出口,在顶端有开口的阀。在阀体的阀腔内部设置有;下磨轮与流体介质出口连接,下磨轮与上磨轮对称设置,上磨轮与拔插压盖导通,拔插压盖与阀杆相连接,阀杆是通过压盖固定在阀体内部,阀杆的上端伸出阀体顶端的开口。下磨轮与上磨轮内对称形成有连通流体介质入口和流体介质出口的节流孔,两个磨轮相对称旋转运动,通过改变两个磨轮相对称的节流孔对接流通截面积,进行流量的调节。调节流量的大小也就是阀杆在90°角之间的任意转动,改变由两块上、下磨轮组成的流通截面面积的大小来实现的。但是,现有的磨轮式调节阀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注水过程中,当调节阀关闭时,会出现注入地层的水带压逆向流动,携带地层细砂浸入调节阀的上下磨轮之间。等节流阀再次开启瞬间,带压而来的这些细小物质很容易进入并损坏磨轮之间接触面。特别是智能流量控制器再次开启调节阀时,是在带压状况下进行开启。由于磨轮式调节阀带压,智能流量控制器内的电机输出功率远比不带压所用的输出功率高,否则,扭矩不够难以开启。不但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还直接影响智能流量控制器和磨轮式调节阀的使用寿命。公开号 CN 202249995 U 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镶嵌止回流装置的磨轮式 调节阀,该调节阀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上磨轮下磨轮发生轻微磨损,不利于发体内密封配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镶嵌止回流装置的磨轮式保压调节阀。

一种镶嵌止回流装置的磨轮式保压调节阀,由阀体 、流体介质入口、流体介质出口、下磨轮、上磨轮、拔插压盖、防磨损层、压盖、垫子、阀杆、节流孔、 阀座、阀芯、弹簧、挺杆、卡箍头组成,其中,在阀体的一侧有流体介质入口,另一侧有流体介质出口,上磨轮的下面与下磨轮的上面接触并对称设置,在阀杆与上磨轮的接口处设置有保压装置,所述的保压装置包括环套在阀杆外侧的环形轴承,在环形轴承的外侧套轴承动圈,在轴承动圈外围套有一个松环和一个紧环,松环设置在紧环的上方,松环的内径大于紧环的内径;所述的环形轴承上方设置有轴承压帽,所说的轴承压帽的内径等于环形轴承的外径,在轴承压帽的下方与松环之间设置有碟簧;下磨轮连通流体介质进入止回装置,从止回装置流出,上磨轮的另一端嵌入与阀杆连接用于控制上磨轮与流体介质入口导通的拨插压盖,下磨轮和上磨轮内对称形成连通体介质入口和流体介质出口的节流孔,下磨轮与上磨轮的接触面上分别镀有纳米陶瓷的防磨损层;阀座与阀体连通,锥形阀芯的锥面和阀座的锥孔相配合,阀芯的盲孔套装在挺杆的小轴上,阀芯的小径外套装着弹簧,弹簧套在阀芯和挺杆的小径外,弹簧的两端面分别被阀芯和挺杆的大径台阶挡着,挺杆内有通孔,挺杆的小径一端插入阀芯的盲孔内,大端轴向液流通道孔,大端外圆设置的是螺纹,与阀座固定连接,卡箍头一端的内孔设置有螺纹,并且与挺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环形轴承的内壁设置有一竖直的滑道,在轴承压帽的内壁设置有与滑道相契合的滑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关闭注水后,地层带压的流体上返时到不了磨轮位置。开启磨轮调节阀不再是带压开启,解决了智能流量控制器选用高能电机的问题,避免了资源浪费,提高了智能流量控制器使用寿命。同时,地下流体上返时,携带的细小砂粒进不到上下磨轮之间的接触面,被阻挡在止回流装置外侧。按面积差原理:地下流体回水压力越大,止回流装置关闭的越严实,起到阻止地下水带压上返的效果,也对上、下磨轮面有效的保护,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注水采油的生产成本;在阀杆与上磨轮之间设置有保压装置,保压装置的设置能够使上磨轮始终以一定的压紧力抵于下磨轮,当上磨轮与下磨轮的配合面发生微量磨损时,不利于阀体内部的密封配合,碟簧能够弹性抵于阀杆,以补偿前者的磨损,能够始终处于稳定的密封状态。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保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1、阀体;2、流体介质入口;3、流体介质出口;4、下磨轮;5、上磨轮;6、拔插压盖;7、防磨损层;8、压盖;9、垫子;10、阀杆;11、节流孔;12、阀座;13、阀芯;14、弹簧;15、挺杆;16、卡箍头;17、保压装置;18、轴承压帽;19、碟簧;20、松环;21、紧环;22、轴承动圈。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 1 所示,一种镶嵌止回流装置的磨轮式保压调节阀,由阀体1、流体介质入口2、流体介质出口3、下磨轮4、上磨轮5、拔插压盖6、防磨损层7、压盖8、垫子9、阀杆10、节流孔11、阀座12、阀芯13、弹簧14、挺杆15、卡箍头16组成,其中,在阀体1的一侧有流体介质入口2,另一侧有流体介质出口3,上磨轮5的下面与下磨轮4的上面接触并对称设置,在阀杆10与上磨轮5的接口处设置有保压装置17,所述的保压装置17包括环套在阀杆10外侧的环形轴承,在环形轴承的外侧套轴承动圈22,在轴承动圈22外围套有一个松环20和一个紧环21,松环20设置在紧环21的上方,松环20的内径大于紧环21的内径;所述的环形轴承上方设置有轴承压帽18,所说的轴承压帽18的内径等于环形轴承的外径,在轴承压帽18的下方与松环20之间设置有碟簧19;下磨轮4连通流体介质进入止回装置,从止回装置流出,上磨轮5的另一端嵌入与阀杆10连接用于控制上磨轮5与流体介质入口2导通的拨插压盖6,下磨轮4和上磨轮5内对称形成连通体介质入口2和流体介质出口3的节流孔11,下磨轮4与上磨轮5的接触面上分别镀有纳米陶瓷的防磨损层7;阀座12与阀体1连通,锥形阀芯13的锥面和阀座12的锥孔相配合,阀芯13的盲孔套装在挺杆15的小轴上,阀芯13的小径外套装着弹簧14,弹簧14套在阀芯13和挺杆15的小径外,弹簧14的两端面分别被阀芯13和挺杆15的大径台阶挡着,挺杆15内有通孔,挺杆15的小径一端插入阀芯13的盲孔内,大端轴向液流通道孔,大端外圆设置的是螺纹,与阀座固定连接,卡箍头16一端的内孔设置有螺纹,并且与挺杆15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环形轴承的内壁设置有一竖直的滑道,在轴承压帽18的内壁设置有与滑道相契合的滑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关闭注水后,地层带压的流体上返时到不了磨轮位置。开启磨轮调节阀不再是带压开启,解决了智能流量控制器选用高能电机的问题,避免了资源浪费,提高了智能流量控制器使用寿命。同时,地下流体上返时,携带的细小砂粒进不到上下磨轮之间的接触面,被阻挡在止回流装置外侧。按面积差原理:地下流体回水压力越大,止回流装置关闭的越严实,起到阻止地下水带压上返的效果,也对上、下磨轮面有效的保护,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注水采油的生产成本;在阀杆与上磨轮之间设置有保压装置,保压装置的设置能够使上磨轮始终以一定的压紧力抵于下磨轮,当上磨轮与下磨轮的配合面发生微量磨损时,不利于阀体内部的密封配合,碟簧能够弹性抵于阀杆,以补偿前者的磨损,能够始终处于稳定的密封状态。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