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9120发布日期:2019-03-30 09:3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抗震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抗震防护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抗震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管道传输运用在现代社会的各个地方,管道的安置包括埋于地面下的管道或者将管道安装于悬空的位置。当将管道安装于悬空的位置时,一般要使用抗震支架,从而将管道固定在合适的位置。现有技术中的抗震支架均采用多根支撑杆对称设置,并通过管箍与管道固定,再将抗震支架固定于墙体,从而对管道进行支撑。如此设置需要将抗震支架的支撑杆对称安装,安装较为复杂,并且抗震效果一般。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支架,旨在将抗震支架的支撑杆非对称式安装,简化抗震支架的安装,并且具备较好的抗震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震支架,用于将管道固定于具有承载功能的安装面,所述抗震支架包括:管箍组件,所述管箍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管箍和第二管箍,所述第一管箍和所述第二管箍均套接于所述管道;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箍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沿所述管道的长度方向倾斜延伸;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箍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沿所述管道的横截面所形成的管口的直径方向倾斜延伸。可选地,所述第一管箍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形成有贯穿孔,所述第一管箍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部分穿过所述贯穿孔,将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一管箍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左护环和第一右护环,所述第一左护环和所述第一右护环均套接于所述管道,所述第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左护环,所述第二端设于所述第一右护环。可选地,所述第二管箍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均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管箍还包括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部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端背离所述第四端的一侧;或者,位于所述第四端背离所述第三端的一侧。可选地,所述第二管箍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左护环和第二右护环,所述第二左护环和所述第二右护环均套接于所述管道,所述第三端设于所述第二左护环,所述第四端设于所述第二右护环。可选地,所述第二管箍还包括垫接件,所述垫接件的端部均形成第二通孔,所述垫接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端背离所述第四端的一侧,另一端位于所述第四端背离所述第三端的一侧,所述固定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垫接件、所述第二左护环和所述第二右护环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抗震支架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箍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箍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和固定于所述第一杆体一端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箍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面固定。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二杆体和固定于所述第二杆体一端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箍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面固定。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材质均为金属材料。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管箍组件,并将管箍组件的第一管箍和第二管箍套接于管道,并设置与第一管箍固定的第一支撑杆,将第一支撑杆沿管道的轴向倾斜设置,以及设置与第二管箍固定的第二支撑杆,将第二支撑杆沿管道的径向倾斜设置。由于倾斜设置的支撑杆具备较好的缓冲抗震效果,并且由于管道的轴向和径向方向被固定,从而能使管道能较好的安装在安装面。如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将抗震支架的支撑杆非对称式安装,简化抗震支架的安装,并且具备较好的抗震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抗震支架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抗震支架去除安装面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抗震支架去除安装面又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抗震支架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一管箍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抗震支架的第二支撑杆和第二管箍一实施例的主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抗震支架1331第四端10管箍组件135固定轴11第一管箍137垫接件111第一左护环30第一支撑杆1111第一端31第一杆体113第一右护环33第一连接件1131第二端50第二支撑杆115固定件51第二杆体13第二管箍53第二连接件131第二左护环70连杆1311第三端200管道133第二右护环300安装面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抗震支架100。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出的抗震支架100,用于将管道200固定于安装面300,所述抗震支架100包括:管箍组件10,所述管箍组件10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管箍11和第二管箍13,所述第一管箍11和所述第二管箍13均套接于所述管道200;第一支撑杆30,所述第一支撑杆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箍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面30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0沿所述管道200的轴向倾斜延伸;第二支撑杆50,所述第二支撑杆5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箍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面30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50沿所述管道200的径向倾斜延伸。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管箍组件10,并将管箍组件10的第一管箍11和第二管箍13套接于管道200,并设置与第一管箍11固定的第一支撑杆30,将第一支撑杆30沿管道200的轴向倾斜设置,以及设置与第二管箍13固定的第二支撑杆50,将第二支撑杆50沿管道200的径向倾斜设置。由于倾斜设置的支撑杆具备较好的缓冲抗震效果,并且由于管道200的轴向和径向方向被固定,从而能使管道200能较好的安装在安装面300。如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将抗震支架100的支撑杆非对称式安装,简化抗震支架100的安装,并且具备较好的抗震效果。可以理解是的,该安装面300可以为墙面或天花板等壁面,或者为其他一些可以固定管道200的表面。以及,为了更好地支撑管道200,在管道200的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多个抗震支架100固定,从而提高管道200的固定和抗震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30和第二支撑杆50均可采用具备一定弹性形变功能的材料,从而使管道200与安装面300之间呈半柔性连接,从而提高抗震支架100的减振效果;或者也可以采用刚性材料制作第一支撑杆30和第二支撑杆50,使抗震支架100将管道200刚性固定于安装面300,只要方便固定和抗震即可。参照图4,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箍11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端1111和第二端1131,所述第一端1111和所述第二端1131均形成有贯穿孔,所述第一管箍11还包括固定件115,所述固定件115的部分穿过所述贯穿孔,将所述第一端1111和所述第二端1131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杆30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115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端1111和所述第二端1131之间。具体的,该第一端1111和第二端1131均位于管道200的上方,从而方便第一支撑杆30的平衡固定,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管箍11呈圆环状设置,如此设置方便包裹管道200,从而提高固定效果,该第一端1111和第二端1131可以通过卡扣扣合或卡槽配合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或者采用螺接固定的方式,只要能较好地固定即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固定件115穿过贯穿孔,从而固定第一端1111和第二端1131,如此设置可以将第一端1111和第二端1131较好地固定,并且方便第一支撑杆30的安装。由于第一支撑杆30沿管道20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所以其一端固定于第一端1111和第二端1131之间,方便为管道200提供支撑,从而提高抗震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箍11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左护环111和第一右护环113,所述第一左护环111和所述第一右护环113均套接于所述管道200,所述第一端1111设于所述第一左护环111,所述第二端1131设于所述第一右护环1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左护环111和第一右护环113的形状相同,均为半圆弧状设置,如此设置当第一左护环111和第一右护环113相互固定时可以形成圆环,从而将整个管道200包裹在内;以及,该第一左护环111背离第一端1111的端部和第一右护环113背离第二端1131的端部,也为可拆卸连接,其固定方式与第一端1111和第二端1131的相同。参照图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箍13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三端1311和第四端1331,所述第三端1311和所述第四端1331均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管箍13还包括固定轴135,所述固定轴135的部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第三端1311和所述第四端1331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杆50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轴135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端1311背离所述第四端1331的一侧;或者,位于所述第四端1331背离所述第三端1311的一侧。具体的,该第三端1311和第四端1331均位于管道200的上方,从而方便第二支撑杆50的于侧面固定管道200,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管箍13呈圆环状设置,如此设置方便包裹管道200,从而提高固定效果,该第三端1311和第四端1331可以通过卡扣扣合或卡槽配合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或者采用螺接固定的方式,只要能较好地固定即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固定轴135穿过第一通孔,从而固定第三端1311和第四端1331,如此设置可以将第三端1311和第四端1331较好地固定,并且方便第二支撑杆50的安装。由于第二支撑杆50沿管道20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所以其一端固定于第三端1311的侧面或第四端1331的侧面可以方便其安装,并为管道200提供支撑,从而提高抗震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固定件115和固定轴135的均可为螺栓和螺帽,以实现固定效果,其长度和尺寸根据实际安装的需要进行设定。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支撑杆50沿管道200的径向方向延伸,其主要限定管道200在径向方向的移动,并且第二支撑杆50的一端固定于第三端1311或第四端1331的侧面,所以在此采用固定轴135将第三端1311和第四端1331固定,从而使第三端1311和第四端1331之间形成有长度大约为管道200直径的空隙,从而使第二支撑杆50固定时,不对管道200产生扭转力,从而方便第一支撑杆30的固定,进而提升抗震支架100的固定效果。参照图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箍13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左护环131和第二右护环133,所述第二左护环131和所述第二右护环133均套接于所述管道200,所述第三端1311设于所述第二左护环131,所述第四端1331设于所述第二右护环13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左护环131和第二右护环133的形状相同,均为半U型设置,如此设置当第二左护环131和第二右护环133相互固定时可以形成U型固定槽,从而将管道200固定,由于第二支撑杆50位于第三端1311或第四端1331的外侧,如此设置使第二支撑杆50能很好地固定管道200,并且不会产生影响第一支撑杆30的扭转力;以及,该第二左护环131背离第三端1311的端部和第二右护环133背离第四端1331的端部,也为可拆卸连接,其固定方式与第一端1111和第二端1131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箍13还包括垫接件137,所述垫接件137的端部均形成第二通孔,所述垫接件137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端1311背离所述第四端1331的一侧,另一端位于所述第四端1331背离所述第三端1311的一侧,所述固定轴135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垫接件137、所述第二左护环131和所述第二右护环133固定连接。该垫接件137的端部垫接于第三端1311与第二支撑杆50之间或第四端1331与第二支撑杆50之间;如此设置可以避免第二支撑杆50和第二管箍13直接接触,提高抗震缓冲的效果。以及,为了方便缓冲,该垫接件137可以使柔性件,具体的,该垫接件137可以采用橡胶或者硅胶或者其他柔性材料制作。参照图3,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抗震支架100还包括位于第一管箍11和第二管箍13之间的连杆70,从而使第一管箍11、第二管箍13、第一支撑杆30和第二支撑杆50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固定效果更好。参照图1、图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30包括第一杆体31和固定于所述第一杆体31一端的第一连接件33,所述第一连接件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箍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体31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面300固定。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撑杆30可以为可伸缩的支撑杆,其杆体包括可伸缩的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以及固定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的锁紧件,该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可以通过滑槽滑动连接,只要方便用户使用,并具备较好的抗震效果即可;以及,该连接件可以为可转动的连接件,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转接件,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绕该转接件转动,该第一连接部一端连接第一杆体31,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从而使第一管箍11和第一支撑杆30具备更多的安装角度,从而方便安装和抗震。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方便第一支撑杆30与安装面300固定,还可以在第一杆体31邻近安装面300的端部设置第一连接件33,并通过固定轴135将第一支撑杆30与安装面300固定。参照图1、图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杆50包括第二杆体51和固定于所述第二杆体51一端的第二连接件53,所述第二连接件5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箍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杆体51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面300固定。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支撑杆50可以为可伸缩的支撑杆,其杆体包括可伸缩的第三杆段和第四杆段,以及固定第三杆段和第四杆段的锁紧件,该第三杆段和第四杆段可以通过滑槽滑动连接,只要方便用户使用,并具备较好的抗震效果即可;以及,该连接件可以为可转动的连接件,其包括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和转接件,该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绕该转接件转动,该第三连接部一端连接第二杆体51,另一端连接第四连接部,从而使第二管箍13和第二支撑杆50具备更多的安装角度,从而方便安装和抗震。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方便第二支撑杆50与安装面300固定,还可以在第二杆体51邻近安装面300的端部设置第二连接件53,并通过固定轴135将第二支撑杆50与安装面300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30和所述第二支撑杆50的材质均为金属材料。具体的,可以为不锈钢或其他合金金属,只要方便固定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